为传统降尿酸老药“别嘌醇”正名

一段时间以来,经典传统的降尿酸老药——别嘌醇,一直广受争议,为什么?因为其致命的皮肤过敏反应,而受到很多临床医师的质疑。

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参考多国新版的《痛风治疗指南》后,特别为这款经典传统老药正名:合理使用别嘌醇,效果更好!

别嘌醇到底有什么致命的副作用?

别嘌醇是非常经典、疗效肯定的降尿酸老药,但也有致命的“皮肤过敏”的副作用,表现为:发热、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大疮性表皮坏死等,要命的是,一旦出现这种过敏反应,大约有20-25%的死亡率。

因此,社会上就有“别嘌醇过敏会送命”、“别嘌醇口服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等等谣言。

实际上,别嘌醇的过敏反应只有3%(有人说10% ),而且主要与亚裔人群携带的一种叫“5801”的基因有关,这种基因北京有测定,目前还没有推广,另外,这种过敏反应可以很快发现,只要及时停药,也能有效控制。

真相是:别嘌醇的确有致命的“过敏副作用”,但发生率只有3%左右,与独特的基因有关,即使不能检测排除,只要及时发现皮疹等过敏异常,及时停药、换药,也能有效避免。

为传统降尿酸老药“别嘌醇”正名

如何有效回避别嘌醇的副作用?

别嘌醇是主要降尿酸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尿酸的生成,而体内尿酸过高,80%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因此,80%的高尿酸人群,更适合用别嘌醇。

为了回避别嘌醇的副作用,科学家又发明了一种叫非布司他的新药,它的作用机理与别嘌醇相似,没有这种副作用,但非布司他多用于没有痛风发作史的人,对于发作过痛风的人,作用没有别嘌醇好,而且其对肝的副作用也很明显。

所以,对肝功能不好,又有过痛风发作的高尿酸人群,专家建议还是首选别嘌醇。

别嘌醇的副作用很容易被发现,而且有一定的累积效应,为了防范这样的副作用,专家建议最好是进行“5801”基因检测,没条件检测的,可以每天半颗(50mg)持续口服,两个月后,如果啥事没有,就可以放心按推荐剂量长期服用,这样即使有过敏(皮肤瘙痒、脱皮、发烧)发生了也不必担忧,因为两个月总共才30颗药,简单抗过敏治疗,即可安全渡过。


小结:合理使用别嘌醇的建议

1. 有痛风发作史人群,降尿酸治疗的首选。

80%的尿酸源自内源性,所以更多人适合用别嘌醇,除了皮肤过敏的副作用外,在肝脏、性价比等方面优于非布司他,而且由于其面市时间长(60年历史),应用广泛,了解也透彻,这优于面市不到十年的非布司他,保险起见,更多医生倾向首选老药。

2. 小剂量试用两个月,安全与否很快知晓。

由于目前“5801”基因检测尚没有普及,通过每日50mg小剂量,连续两个月使用,就能判断是否适用别嘌醇,因为90%以上的人不会有致命的“皮肤过敏”副作用。

3. 服用别嘌醇,一定要配合多喝水。

别嘌醇主要是减少内源性尿酸,如果配合多喝水,能够促进因饮食等原因产生的外源性尿酸的排泄,对整体降低尿酸、防痛风,效果更为明显。

以上是我对别嘌醇用药的一个理解和总结,大家可以作为科普参考,不做为个人自行用药的依据,请到正规医院,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进行正确处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