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美術有什麼好處?

用戶1493194159826


幼兒學美術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間等。但是若是想全部指望培訓班一週一兩節課來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是遠遠達不到的,雖然我們每次去接孩子,他們都能夠給我們一幅表現力極強的畫作。他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支持與鼓勵,小點的孩子父母還要多陪伴,與孩子多交流,引導他們去想象,不要怕開始他們畫得如此不修邊幅,哪怕看不出什麼,也要讓孩子自己說一下,多誇獎他,有必要時家長也是要一起學習的,讓孩子越來越喜歡畫畫,美術除了繪畫等這些技法,還要了解相應的美術理論,美術術語等,若是有機會可以多帶孩子去看一下博物館或是畫展,多出去走走,開闊一下眼界。


慢生活自主學習館


        我是美術教師,在我兒子還讀幼兒園的時候,我曾被邀請在他讀的幼兒園兼職任教美術課6年。我至今留有他3歲開始的畫作,現在看很有意思。

       女園長是個很努力探究幼兒教育的人,我極力配合她的教學,當時我主要上繪畫課,上課的班年齡從2歲多就開始了,分成大、中、小班。因幼兒美術這一塊的教育不是以畫的像為標準,而是引導開發孩子的智力。以我個人經歷教學經驗,我認為好處有以下幾點:

        一、繪畫可提高孩子的觀察力。畫人之前先去觀察人身上有什麼,孩子會把觀察到的東西畫出來,如孩子看人首先最易看到頭和臉部,所以他們畫人的頭都很大,上面分別有眼鼻口,而五官的位置是擺不好的,他們往往還看的很細,所以畫了厚嘴唇,裡面還有一顆顆牙,你臉上如果有痘痘,他也會幫你畫出來。所有這些,孩子的畫讓成人看著不像,但是,孩子畫的局部細緻,更說明開啟到了他們的觀察力,讓觀察力得到訓練,所以成人要看到畫面的童真,要多給予鼓勵。

      第二,繪畫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畫畫不像成人反覆構思才起稿,他們往往想到哪畫到哪,所以甚至有時嘴裡一邊嘮叨著內容一邊畫,這就像講故事了,這是好事,因為他們思維已展開想像的翅膀,這就訓練了他們的想像力。所以成人看到他們的畫面想像力遠比成人豐富,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能出現在畫裡,我們成人該鼓勵這些,而不要盲目批評,去講孩子們畫的太亂,這會阻止了他們繼續繪畫。

        第三,繪畫能提高孩子的創造能力。有了想像力,成人鼓勵他們,他們會更勇於創作,畫出的畫一定會很大膽特別,有很大創造性。創造力的訓練,將來長大學習各學科,做各種事都受益非淺。

      第四,繪畫提高動手能力。兩歲多孩子開始拿筆只會畫圈,成人可鼓勵他們畫,並引導他們圈上加幾筆,這就會畫出簡單的太陽、皮球等等像,讓他繼續畫下去。因為動手可以鍛鍊腦,我認為學前孩子畫畫的動手培養比教寫字好,原因就是我這篇文字講的其他幾點。

     第四,繪畫養成能安靜學習的習慣。孩子天生活潑好動,畫畫只要成人多鼓勵他們畫裡的優點,也讓他們在畫面講出他們想的事和物,他們一定會開開心心繼續畫下去,甚至會拿著畫給你講故事。這些就讓孩子動中能靜,養成好習慣。

第五,繪畫能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如果我們成人經常表揚他們的畫,又經常貼出來參加展覽,或者參加各種比賽,那他們會從中確實找到很多自信的。

     以上是我個人教孩子畫畫的感想經驗,孩子畫畫的好處很多,而家長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要鼓勵孩子畫畫,孩子們學前其實都是很喜歡畫畫的。

     


尹犇桂林漓石齋


我沒學過美術,但從小熱愛畫畫,一直畫,顯然這對我現在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我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另一番美,當別人揮霍時間打遊戲,我卻能對著白紙畫上一天,那種感覺,只有畫畫的人才能體會到,我開始嘗試牆繪,塗鴉,只要跟畫畫有關的我都會嘗試,這不僅避免了我把時間放在遊戲,沒用的社交,畫畫還能幫助人在安靜中思考,特別是小孩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當他畫好後被表揚那種成就感會幫助他建立更強大的自信體系!下面是我無聊時畫的,我是真沒學過,只不過感興趣。



愛創作的阿Sir


我家孩子專注力很差,從兩歲半去學畫畫,學到現在5歲,坐下來畫畫的時間已經由5分鐘漸漸進步到30分鐘,另外,她認識很多顏色,也學會了一些色彩搭配,繪畫技巧,回到家能夠在老師的技法基礎上自己還搞點創新,每次創新都很有成就感,所以對畫畫興趣越來越濃厚,現在能把腦海想的畫面大概的畫出來,上色,講故事給我聽,像創作一樣,她的生活也因此有趣了很多。


安妮花藝


學美術有很多好處啊。 首先美術是一種藝術,可以提高人的修養,陶冶情操,讓一個人靜下來,發現生活的美,也能提高眼界,充實自我。

其次可以減壓,美術是情感的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

另外能夠提升人的審美與品味,進而提高自己的形象,氣質。

還有就是美術也是一種技能,也能贏來別人的讚許和羨慕的眼光。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對孩子來講以後高考美術還能加分。對於家長的話學習美術可以影響孩子,給他帶來藝術薰陶,多一些靈性。

事實上有好多有成就的公眾人物都曾學過美術,甚至這一愛好陪伴終生,如倪萍,趙忠祥,朱軍,孫麗,等國畫畫的非常棒,馮小剛,陳凱歌,油畫畫的非常好,徐克畢福劍漫畫畫的非常棒。英國的丘吉爾,德國希特勒,美國羅斯福都會畫水彩畫










藝術傳播


幼兒學美術不在於教會孩子繪畫技巧,讓孩子畫的多麼逼真,而在於通過藝術教育的啟蒙,激發孩子的創作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對色彩的敏感度,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幼兒美術教育啟蒙,放手讓孩子大膽創作,每一幅天馬星空的作品背後,都蘊藏著孩子們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空間。美術是自我創造性的表現。幼兒繪畫作為幼兒能動的自主性藝術活動,能啟迪幼兒的心智與情感,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潛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也是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載體之一。



中庸志意


幼兒學美術可以鍛鍊孩子的感知能力,專注力,開發想象力,創造力,認知世界的能力,手腦協調的能力等等。這裡我著重說下,為什麼我認為幼兒學美術最重要的認知世界的能力?首先問屏幕前的家長朋友們一個問題,您如果想表達,發洩,或者瞭解一個新事物您會用什麼方法呢?說,寫,查詢,百度,電話諮詢等等方式都可以解決,但是年齡偏小的孩子呢?他們又該用什麼去表達?用什麼去認知?所以美術是孩子觀察世界認知世界最直接的一種活動,幼兒可能在語言組織和書寫能力上受限,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及想法,這個時候畫筆是最好的表達宣洩工具,成人要學會欣賞幼兒的美術世界,在幼兒的世界裡一筆線條,一抹顏色都有可能表達出了孩子當時的心情,也有可能是記錄了某件事情,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嘗試用語言講講他的畫,瞭解他的內心活動,認知和想法,而不是否定孩子的美術創作。美術在古老的原始世界就已經存在了,壁畫就是在那個時代誕生的,一部動畫電影《瘋狂的原始人》裡面的主人翁瓜哥就是用壁畫的形式進行講故事和記錄事情的。幼兒學美術學的是美術中的“美”,學的是發現美,表達美,表達內心的工具。而並不是學“術”,“術”是一項技能,對於幼兒太早!幼兒美術只要引導得當,有趣,有創意就是最有意義的學習!3歲以後都可以學習美術!也鼓勵家長朋友們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美術!所有孩子都是喜歡畫畫,喜歡美的!

未來,您的寶貝不一定做“舞臺”的表演者,但家長朋友您應該讓您的寶貝學會做臺下的欣賞者!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祈禱]











KIWI老師


幼兒學美術有很多好處,分享下我的觀點!

繪畫還可培養以下孩子許多能力

1. 想象力 :孩子將擬人的動物世界描繪得栩栩如生,或是將設計的交通工具表現得超級萬能,這就是孩子透過繪畫培育玩心,鍛鍊思考力,運用想象力表達心目中的假想世界。

2. 觀察力 :教孩子畫山不如讓他去看山,許多孩子連馬都沒見過,但卻得依照老師要求畫出老師所引導出模糊的馬型態,殊不知,多帶孩子去看去觀察,孩子所見的比我們想象的還多。 他描繪出的不只是馬,還有馬的表情、動態、身體細節等生活情境,內容深入具體且精細而不草率,印象深刻,終生不忘,因為孩子會用心眼去觀察事物,表達他所見到的感性。

3. 創造力 :孩子的創造力最容易受環境影響,孩子要有獨特的表現,我們就必須接納他與眾不同的想法,培養他獨立思考的態度,這樣他比較會有不同的創意表現,較具獨創性。

左腦掌管記憶、思考、語言、書寫、器具運用等方面功能,多屬知識的學習。

右腦則是掌管想象與創造,有關空間、圖片、視覺等情意部分的學習能力。

左右腦均衡發展,才能達到全腦開發的境界。 孩子作畫時,是在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況中,隨心所欲的表現,那麼他的作品就容易反應出他自己喜愛的色彩,表達出他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因此畫面所呈現的形與色,就是他內心的寫照,是他的視覺語言。 希望能借此文章,提高家長對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視,能多傾聽孩子畫中的話,藉由藝術方面的觀察,多關心及發掘孩子具體的生活表現及想法,更瞭解孩子,並懂得孩子的內心世界。





七彩繪畫藝術


幼兒學習美術的好處很多,大致如下幾點?:

開發智力

據研究表明: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總體形象信息。而部分家長和教師重視的文

字、數字這些教育內容,則使幼兒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鍊不足。這種現象有損於幼兒正常的和諧發展。美術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主要通過想象和形象思維,有利於右腦的發育。

美術教育還要求幼兒手腦並用,如手工製作,通過手的操作,鍛鍊

幼兒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協調配合,促進大腦的控制和調節能力,增強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準確性,如剪貼“金魚”,幼兒經先把印有圓形、半圓形、三角形的彩紙,沿線剪下來,然後在紙上拼出金魚的不同姿態,最後粘上,還畫上嘴和眼睛。經常鍛鍊,幼兒就會大膽構思,進一步開發智力,提高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引導創新

幼兒美術教學的重點應是創造意識的啟迪,而不是技能的傳授。因此,通過繪畫、手工操作指導幼兒如何思考遠比知識技能的傳授重要。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學畫畫要比學說話快的多,在繪畫中表達的心態和對事物的感受,要比語言還要豐富。繪畫可以直接刺激幼兒的右腦。

培養美感

幼兒對美的追求,不僅反映在對自然的評價上,也表現在對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熱愛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無不引起他們的奇思遐想。正如郭沫若所描繪的那樣:“幼兒看見一隻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翻飛,使他心中發出一種快樂的情趣,他便連聲叫到:啊,蝴蝶呀,蝴蝶呀,好看的蝴蝶呀!這是情趣的直寫,這是幼兒的詩,但等他稍長大了,他便模仿著畫只蝴蝶或者還要添些花草上去”。這段話十分概括地描述了幼兒對美的追求與情感的袒露,正是由於有了美的感受,才把表現美的情趣的琴絃撥動起來。

沒有美感,便沒有美的表現。美感是客觀事物給人一種美的刺激後所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映,美感的特點是由衷的高興及由於接觸美的事物而產生的內心喜悅,教師要根據美術活動的要求,充分利用環境的有利條件,以積極運用感官為原則,靈活地運用集體活動與個別活動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幼兒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礎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觀念,產生表現美的情趣,初步具有判斷和評價美的能力。為達到這一要求,在美術教育中,教師要十分重視美術欣賞活動,因為欣賞本身就是審美過程。例如,欣賞那些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年畫、圖片,動畫片等。對於這些作品可以從表現的形象、主題內容、作品類別以及造型手法等方面作些簡單介紹,引起幼兒繪畫的興趣和願望。這樣幼兒通過感受美,就可以大膽地表現美了。

提高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從小開始培養。一個人哇哇落地之時,猶如一張白紙,塗成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所以,家長、老師的責任重大。教育是個很大的範疇,美術教育雖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不可分割,至關重要。美術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較,美術教育對其他教育有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它能培養兒童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一說,好似美術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其實它只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一種獨特的手段。它的獨特表現在:美是通過具體、鮮明的美的形象來打動人、感染人、教育人,同時美術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審美主體的情感體驗產生對客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從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斷,正是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兒童的心理素質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可以這樣說:美術教育,“潛移默化”的特點就象“和風細雨”之於禾苗,潤物細無聲,兒童就是在這感受美,發現美,追求美,表現美的過程中,心理素質逐漸提高了。

提高興趣

美術教育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徵。如:幼兒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對問題更加敏感,對實踐的成功抱有更強的信心,更多地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能增加幼兒對生活的熱情,在美術創造的活動中,生活對他們來講是親切而有趣的,這種活動會使他們感到興奮,令他們嚮往,由多種材料構成的藝術造型千姿百態,往往會令他們感到驚喜並渴望自己的未來,描繪美麗的圖畫,。

成就品質

美術教育可以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使之富於同情心和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擺脫困境,併為同伴的進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這些品質,如自信、熱情、頑強、富於同情心和勤奮好學、愛創造等,還是創造型個性的性格特徵,幼兒美術活動是對幼兒實施創造性教育的最佳手段。幼兒美術教育的根本意義在於通過幼兒創造性的美術活動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曉波藝術空間


每個孩子都有繪畫的潛質,擁有創造和表現的慾望,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兒童通過早期繪畫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可以把智商提高30%。繪畫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素質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有一定的繪畫才能,將來長大了就一定能成為畫家。其實小畫家和大畫家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幼兒時期畫得相當出色的孩子,長大後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為數並不多。但是,許多醫生、科學家、建築師和畫家的成才之路卻常與兒時愛畫畫有著密切的聯繫。

兒童繪畫有助於完成視力和動作的發展,促使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繪畫有助於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繪畫可以使兒童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獲得內心平衡和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作用;繪畫可以幫助兒童培養堅韌精神等等。兒童繪畫教學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而是通過繪畫能力的訓練培養人的智能和悟性,完善他們美的情操和人格。兒童學畫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當然一部分有繪畫天賦的兒童經過科學的教育引導後,會成為藝術家。

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術天份,也不管孩子長大後當不當畫家,都應該鼓勵孩子學習繪畫,這對孩子的今天還是明天都有好處。總結來說: 1、學畫畫鍛鍊孩子的感知能力。 繪畫課每天都有新的內容,繪畫應該是孩子距離客觀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種活動。畫畫的孩子每天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專門研究不同的觀察方法,並切實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描述。如此日積月累,孩子就越來越完整越來越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孩子的感覺就會越來越敏感。換句話說,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強,也就是越來越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