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主戰派主張北伐,主和派議和,如果你是皇帝你支持誰?

小天說高校


這有兩個大前提需要提前瞭解一下。

第一個是南宋時期。

第二個朝廷中主張派跟主和派勢均力敵。皇帝不會被任何一派左右有足夠的權力制行政令下去。

然後我們再來著重瞭解一下面對的主要對手。

如果是南宋剛剛建立的初期,我現在是宋高宗的話。那麼我毫無疑問的會選擇主和。

首先.

我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為我的前任們被抓走了,北宋剛剛滅亡,如果我極力主戰,而且還運氣不錯被金跟西夏給打服了,那麼之前被抓走的皇帝要不要迎回來,其次就是如果他們回來了,這個大宋該聽誰的?誰來做皇帝?權力是極具誘惑力的東西,一旦擁有沒人會輕易放棄,至少在我這裡會有兩個結果,要麼大宋內戰誰贏了聽誰的,要麼幹掉他們或者我被幹掉,這些對於一個剛剛即位的皇帝,都是很頭疼的事情。

其次.

如果發動北伐,那麼就意味著要跟金兵戎相見,而戰爭必然伴隨著大量的金錢流出,而且這場戰爭絕對不會因為打幾次就會分出勝負,要打很久,勞命傷財不說,很可能最後不但沒有打贏,還可能因為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國內爆發起義,如果到那個時候,對外要打敵人,對內要鎮壓起義,雙線作戰,剛剛穩住的大宋可能被活活拖死。

其三.

大宋的競爭對手是金人跟西夏人,不論是哪類人,他們都是遊牧民族,而遊牧民族是天生的騎馬射箭的好手,可以做到全民皆兵,而反觀南宋,基本以步兵為主,在軍事對壘上,步兵遠不如騎兵機動性能好,打起仗來,騎兵不論長途奔襲還是騷擾撤退,步兵都遠遠不是其對手。在兩軍對峙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損失大量的士兵跟很多優秀的將領,這對於一個新生的國家是絕對不想看到的。

其四.

如果運氣再好一點,把他們打跑了,打回草原,除非滅族,不然的話每逢冬天,他們沒吃沒喝都會南下掠奪一番,而整個南宋不能為了防守他們,而把整個軍事部隊常年駐紮在邊疆,更何況遊牧民族下了馬能幹活,上了馬就是兵也沒有酬勞,搶到就一起吃,搶不到就都餓著,利用率極高。而培養一個士兵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都是遠遠大於遊牧民族的。士兵可以讓他們農忙時種地,農閒是守邊,但是軍餉又該怎麼發,長期供養一批軍隊,這龐大的軍費開支從哪拿?既然國庫拿不出那麼多錢,那就要增收土地稅收,這又會無形之間增加農民的負擔,而導致起義。

綜上所述,至少在南宋初期,絕對不能打,要養精蓄銳,積蓄實力,等一切按部就班以後再打,而且還要打到他們滅國為止以絕後患。


凌凌凌大人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這段歷史 ,也知道其選擇面臨的後果!

那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自然是主戰!

客觀來講!當時宋高宗不願北伐,確實有他的道理,大宋重文輕武由來已久,而且武將勢大的危害可是開國太祖皇帝 親自驗證的!宋朝歷代皇帝都嚴防武將掌權!

但,這也造成了宋朝皇帝和文官們的刻板偏見!

當時沒人去思考 也不會願意思考,

為什麼在武將地位 待遇 都異常低下的時期,仍然有大批的精忠報國之士?!

因為民族信念 因為皇權受辱 因為天下需要,卻絕對不是因為要掌權!

既然 民心所向 將士用命 自然不能偏居一隅!

然後 至於宋高宗擔心的迎回二聖 自己當如何自處,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個問題,

但我們知道! 宋朝將士雖然勇猛 但要打敗金國卻並非易事!況且 就算二聖還朝 我還治不了你 那我就別如果了!




費率特


舉一個例子,著名的澶淵之盟,宋給遼10萬兩銀20萬匹絹。與宋的GDP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當時宋真宗給議和代表的條件是:實在不行300萬兩都可以。雙方開市後,實際上每年宋都掙取遼大量金錢。

這相當於你月工資1萬塊錢,每月只花10塊錢,買了一份保你100多年平安無事的保險。我是覺得真值。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妥協”就是投降,投降就是賣國。一切還是看國家間的利益。




之屋歷史


每個人都有民族情節,愛國情懷,作為局外人,異口同聲,主戰,滅胡虜,迎二聖。

但是,如果是皇帝,就既要考慮國家安危,也要顧及個人利益,權衡利弊,所以,我們對高宗趙構無須過多指責,可能是人性必然。

假如我是皇帝,我為主戰,理由是如下:

第一,經濟重心南移,南宋經濟發展足以支撐大規模長久戰爭。

第二,軍事力量上來講,岳家軍軍紀嚴明,戰鬥力極強,還有韓世忠等抗金軍隊的協助。

第三,就當時民族凝聚力來說,金國為蠻夷之族,中原漢人同仇敵愾,凝聚力強。

儒家思想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所以,在抗金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是明智之舉。

另外,退一步來說,假如北伐成功,迎回二聖,高宗趙構也因既定事實的帝王,並完成如此大的偉業順應民心,沒必要交出皇位,就是交出徽欽二帝也無顏接受,老百姓也不會答應。

總之,高宗趙構小算盤太精、格局太小了。


金烏木木


1127年金朝南下。佔領北宋的首都東京俘虜了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我們稱之為靖康之亂。1127年6月12日,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稱皇帝。康王趙構了就是宋高宗。宋高宗是宋欽宗的同父異母的兄弟。然後高宗宣佈渡江南下建都杭州,歷史上就成為南宋時期。岳飛為了迎回被掠奪的。徽,欽二帝。積極的主張北伐。但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殺害。實際上,害死岳飛乃皇帝。因為岳飛如果北伐成功的話。迎回欽宗之後。高宗只有退位,這是一個利益關係。

第一個南宋皇帝已經樹立標杆。那就是抱殘守缺。所以呢,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不喜歡主戰派。我當然要主和派了。

另外,宋朝整個重文輕武,武將地位低。積極性不高。為防止武將造反,練兵機構和調兵機構分離,一旦開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宋朝“仁治天下”把很多老弱病殘編入軍隊領軍餉。

所以經常吃敗仗。

所以如果我是南宋朝皇帝要主和。


玉出昆岡


如果我是領導者,我會選擇主戰派,因為有能力並且有實力,還有就是南宋的名將還是很多的,就像岳飛、文天祥這種,還是能夠抵禦外來的入侵的。在金國被滅之後,蒙古國也是沒有直接去打南宋,但是南宋當時想要收回失地,就開始像開封這些地方動手,但是事與願違,不僅僅沒有收復失地還帶來了殺身之禍,蒙古軍就開始對南宋進攻了。

當然南宋還是有很多給力的將軍的,像岳飛抗金也是抗擊了二十餘年,但是因為最後南宋的皇帝昏庸無能,最後也是導致國破家亡了,如果支持打仗的話,南宋還會像北宋一樣


戰鬥大黃蜂


南宋偏安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宋朝本是重文輕武,武備廢馳,被捱打屬正常。

第二趙構擔心打了勝仗,迎回二帝,他的帝王難保,或不穩,所以這是後來他慫恿秦檜殺岳飛的主因。

如果我是皇帝,南方搞好生產,讓百姓過好日子同時多儲備物資備戰,支持北伐,即使迎回二帝,目前大局已定,尊二帝太上皇,上皇即可,安頓好平時生活起住!


狐羊樹


南宋偏安東南,和戰其實並不由己,所以主戰,主和各有道理,兩者並存,更利國家。一手抓國防,一手抓經濟更好


老朱讀史


主和,如果我是皇帝,主戰萬一把對面打贏了,把老皇帝接回來,那我還混什麼?

這其實就是宋高宗趙構的想法,也是岳飛悲劇最根本的原因。


隔壁狐狸小姨


如果我是皇帝,當然支持主戰派。我也會御駕親征,鼓舞士氣。把丟失的土地奪回來,再把入侵者的朝廷滅了,將他們的土地劃為我有。看那個鄰近朝廷敢不來朝貢,或敢動武,就親自去把他滅了。做一個不怕死的皇帝,敢和入侵者拼個你死我活,國內的人民才會支持你,擁護你,和你一同去賣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知道是為誰打仗,在保衛誰。只有天下太平,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為社會創造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