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漢中市在哪個城市群規劃中?未來漢中市經濟和交通有什麼發展前景?

難行能行LxLX難忍能忍


漢中要發展,一、發展康養旅遊業。依託優美的自然地理環境,適宜的氣候,歷史文化遺蹟,最美油菜花海,謝村黃酒等,學習吸收四川打造旅遊業的經驗,發展漢中旅遊業。二、發展農業。漢中的大米、黑米、香米、菜籽油品、茶葉等品質好,優於全國其他地方的品種。但在宣傳和名氣上不如人意。銷量小,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 三、發展交通。漢中位於成渝城市群和關中天水城市經濟群之間,臨近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等新一線城市,應發展高鐵、高速、機場、輕軌(漢中區域縣區內交通),把漢中變成陝、甘、川、渝、鄂的交通樞紐,以此吸引年輕人口和周圍市縣人口(流動和常駐人口)。 四、發展教育。龍崗中學2019年高考清北人數為23人在全省排名第五,名氣大增。正在建設的東辰外國語學校 ,把龍崗新區建成陝西重點教育學區。 五、發展房地產。漢中氣候宜人,名勝古蹟眾多,物產豐富,未來的交通便利,一江兩岸,天漢長街,環境優美,非常適合居住。


用戶6081070233581


交通不瞭解,經濟嘛,一個部隊轉業工作十多年的工資才四千左右,物價太高,有的比新疆高工資城市都貴,雞蛋6.7元一斤,新疆11.5元一公斤,西瓜,7月底漢中1.8元一斤,新疆1.5元一公斤,葡萄漢中7月底5元一斤,新疆8元一公斤,喀什5元一公斤,親身體驗。


帥寶無憂


陝西經濟圈[ 漢中 安康 渭南 寶雞 西安 延安 榆林]

一 漢中經濟:

放眼望去漢中在陝西的邊緣,雖然在陝南是一座大城市,但是在陝西各市漢中只能中等,這和他的獨特地理性息息相關1.巨大的秦嶺阻隔了中原的去路,而南部的大巴山又阻難了南下去路,所以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山間盆地。2 加之南水北調工程,洋縣保護區所以漢中又沒有重工業的發展,所以漢中的經濟不急其他市區。但是省際經濟區就凸顯出漢中的獨特性。漢中將是西北經濟區的最大引擎。

另外在漢中的南部是成渝經濟區,漢中將連接成渝,天水兩大經濟區,他將扮演溝通西北、西南和東部的樞紐角色。直接或間接影響中國經濟。漢中未來將來一定會飛速發展。

二 漢中的交通

2017年高鐵開通,穿越秦嶺,途經漢中,抵達成都。標誌著漢中將於中國連接。2019年的蘭漢高鐵正式開建。西漢、十天高速相互輝映,城固機場也開通多省航班,漢中必將成為西部交通中心。

總結一下:古有劉邦漢中崛起,步視天下,今有漢中也能突出重圍走向世界。


一村創客


漢中周邊有三個規劃的城市群 :

關中城市群 主要在關中平原

成渝城市群 主要在巴蜀

江漢平原(不是漢江或漢中平原)城市群 主要指漢江下游和長江一帶的城市,位於湖北省內。

遺憾的是漢中不屬於上述任何一個城市群。

因為保水源,限制發展工業,漢中若想發展,旅遊業就別指望了,外地人來多了只會帶來物價上漲,百姓收入仍是奇低,單純的旅遊城市(沒有其它主力行業)都是這個樣子的。

一個方向是走療養基地(全國性的)路線,還有些可能。

當然如果國家重視這個地方的話,漢中最好的出路是恢復歷史舊置(漢巴諸郡)攜廣元 安康 巴中 南充 達州 成立漢巴(或秦巴)省 共同發展。






用戶偶爾登錄


漢中人口起不來一切都是空談。個人覺得漢中未來會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教育發展,龍崗中學,東辰學校,首都師範附屬學校,還有未來不知名將建立的學校,都反映出這一思路,會吸引周邊城市的生源來漢中。另外一個就是旅遊,這幾年政府一直圍繞著旅遊資源大做文章,包括未來的天坑等等,目前在建設的興漢新區,西區的水系,中區不用說了,還有將來的龍崗生態園等等項目,都在說明這個問題。還是一句話,人口,沒有大流量人口進來,一切都會很艱難。


三月三的天


漢中雖然現在交通四通八達,但是在產業大發展上仍落後於其它的省市。為什麼呢?我認為還是沒有抓好產業這條主綱。現在南水北調,引漢濟渭工程已表明走工業建設強市道路狹窄,那麼走現代化城鄉融合道路是唯一出路,九個縣各有特色,打造一品一縣,一品一村的特色完全行得通,總之要在現代農業上下功夫,下氣力規劃好。漢中地處東西南北之要道,把農業化經營好了,比爭什麼這個先進城市,那個文化城市要強許多倍。因為民以食為天,周邊的大城市人口增長越快,漢中的農業才會有大機遇,農業產業才能大發展。


新江88


漢中在陝西和四川之間,不論是誰把漢中規劃在哪個城市群,漢中人都要從漢中自身建設來確立自己在其中的的地位和應該發揮的作用。經濟的發展不能單純或者簡單地把哪個地方作為依靠,也不能侷限於行政隸屬關係,要放開眼界,不管遠近,凡是有利於促進本地經濟發展的,不論是周邊的地域環境,還是人力資源,或是資金來源都要盡一切可能抓住利用。當然漢中的發展規劃和執行是在陝西省整體佈局內,必然要受陝西省政府的審議通過、指導督促、協調和干預,但不是說漢中就沒有任何主動權和機動權,漢中與較近的鄰省也可以展開互相借鑑、互通有無、互相補充、互相協作、互相融合的有利作為,自動把漢中處於陝西和四川經濟發展、銜接的紐帶地位。


大yi


秦巴連片區域中心城市,以及最終的秦巴省省會城市。[大笑][贊]


樹上花溪


以上說的有道理,怎麼不提傳統文化,40年改革開放己證明,深圳荒灘變上海,漢中中華魂怎麼很貧困?東漢及唐明時期漢中文明猶如天堂般幸福質,難道不是信仰促成?好多漢中人談話忘了這個本!


易經學者洞天文


本來在中間,確只能想辦法融入周邊,好可憐。應該想辦讓自己成為周邊的紐帶、周邊的橋樑,成為周邊的倚重,才是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