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化的時代新鄉賢

十幾歲的孩子,本來沒有多大力氣,蠍子都在大些的石頭下。他們抓到了兩三個月蠍子,好不容易掙了3元錢,結果沒用在買學習文具上。當時一個社員生了病,父親硬讓他把3塊錢支持了患病的社員。在父親離開人世的時候,這位社員到家裡看望父親,並專門提及這事。父親在世時常告訴他們兄弟們,誰如果在特別困難時你拉拽了一把,他永遠不會忘。

淇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樣地之一,是一條文化底蘊深厚的河流。它孕育過一代商王朝,哺育過眾多英傑。

今天,在淇水之畔,這一塊文化厚土上,成長了一位中國優秀新鄉賢。他從一個上不起學的貧家子弟,成長為大企業家、大慈善家。他的追求、他的成功,無不滲透著淇水文化滋潤、故土傳統的教化!


傳統教化的時代新鄉賢

夢中故鄉

郝合興,1962年生。長治市騰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州市五龍鎮嶺南村黨支部書記,安陽市、林州市人大代表,先後榮獲安陽市 “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 “勞動模範”, “感動安陽2017年度人物”,河南省“慈善會愛心企業家”,中國第十一屆慈善榜“十大慈善家”。

在郝合興身上有很多令人仰慕的光環和榮譽。但是,有一個榮譽,好像是為他量身定做,既非常貼切又很獨特,他特別的珍愛。這就是“中國優秀新鄉賢”。

2017年12月16日,在全國政協禮堂,以“文化鄉村,造福農民——推動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 為主題的會議上。河南省安陽市林州五龍鎮嶺南村黨支部書記郝合興榮獲“中國優秀新鄉賢”。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為郝合興頒獎。

新鄉賢這個榮譽稱號。既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又有新時代的特徵。

鄉賢文化是紮根於中國家鄉的母土文化。在過去,鄉賢是對有作為的官員,有崇高威望、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社會賢達予以表彰的榮譽稱號。現如今,鄉賢指的是耕讀故土的賢人志士、德高望重的基層幹部、有口皆碑的模範人物、反哺桑梓的業界精英以及其他所有願意為家鄉發展建設建言獻策、出錢出力的先進典型。

鄉賢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當下,我們開展的勞動模範助力脫貧攻堅,正好是鄉賢文化在新時代的發揚光大。

現在,讓我們跟著郝合興這位中國新鄉賢,走一趟回鄉的路。


傳統教化的時代新鄉賢

記者採訪

一路鄉梓情懷 一串幫扶故事

那是2018年臨近春節的時候。深夜,身在山西長治市的郝合興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他打開日曆,又快過年了。他想起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家鄉的病殘老人及貧困戶。

第二天,他踏上了回鄉的路。車在公路上飛馳,一座座山丘,一條條溝壑,從車窗一閃而過,從山西省長治到河南省林州一路風塵從任村下了高速。

車上的郝合興看到家鄉的山林,沉浸在了回憶:小時候家裡窮,為了買學習文具,他經常與小夥伴到南沃的山上採野生藥物。十幾歲的孩子,本來沒有多大力氣,蠍子都在大些的石頭下。他們抓到了兩三個月蠍子,好不容易掙了3元錢,結果沒用在買學習文具上。

當時一個社員生了病,父親硬讓他把3塊錢支持了患病的社員。在父親離開人世的時候,這位社員到家裡看望父親,並專門提及這事。父親在世時常告訴他們兄弟們,誰如果在特別困難時你拉拽了一把,他永遠不會忘。

一會兒,車被一群人攔住了去路。車只好停了下來。郝合興一睜眼,看到車前黑壓壓一片人,“我下去看看。 “時間不早了,不能去誤事,咱回來還有事的。”

郝合興從人縫擠進了人群,人群中一位女人蓬頭垢面,抱著一個孩子坐在地上。這是一對外地母子倆,原本想來林州找點活兒幹,沒料到活兒沒找到, 3歲的獨生子患了病,沒有錢看病,只好用這種方式乞討,可現場情況很不樂觀,3個鐘頭要了不到50塊錢。

郝合興聽了原委,把她們母子倆扶上車,送到了人民醫院。給了她們母子3000元錢,又用電話聯繫了一個與醫院熟悉的老鄉。

老鄉來了後,郝合興將事情的前後講述了一遍。老鄉說:“你就好管閒事,天下的窮人多的是,你能照顧完嗎?”郝合興說:“碰見誰管誰,你瞧這孩子多可憐。”

外地女人抱著兒子“撲通”一下跪在老鄉面前,“大哥你就行行好吧,搭救搭救孩子吧,他還不滿3歲。”郝合興對老鄉說:“我實在沒時間了,嶺南還有一攤子事,哥你領她們母子看看病,互相幫忙天經地義,這是積德哩。”老鄉點了點頭,郝合興放心的離開了。


傳統教化的時代新鄉賢

淇河畔


一過臨淇集,郝合興告訴司機小劉,車不要開得那麼快,到家鄉熟人多,見熟人要打招呼。

郝合興又講起了兒時的故事。“我從小父親就給我講小氈帽的故事。小氈帽,清朝人,石陣村的,在外地做五品官,每逢回到臨淇,把官服一脫,穿上布衣,戴上小氈帽,牽著馬往石陣走,路遇小孩便打招呼,遇到上點年紀的人就施禮,在林州留有很好的口碑,只到現在,五龍一帶的人還常說起小氈帽禮待父老的事。小氈帽,其實就是古時當地的鄉賢。

因此,咱們也要像小氈帽那樣禮待父老。沒有這種品行,幹不了大事!”

說話不及,行至大橋西頭,迎面碰到了張用成,張用成原是嶺南鄉醫,退休後,身體一直不硬朗。郝合興見用成步履艱難地走在這裡,忙讓小劉停車。

郝合興上前握住用成的左手:“用成哥,去哪兒?”“去臨淇買點藥。”“上車,咱一塊去。”用成拗不過,只好上了車。

當行至嶺南村前時,看到一夥人站在村委會門前議論著什麼,便讓小劉把車開到門口停下。大家一看郝合興回來了都圍攏來。郝合興問大家:“你們在這裡做啥?”“咱村張文房的媳婦丁青雲得了癌症,沒錢治療,昨天從鄭州醫院回來了。”

郝合興沒有再往下問,喊司機咱去他家一趟。

張文房是個肯賣力幹活的農民,幾年來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可是從去年起妻子丁青雲感到身子不舒服,便去過幾家醫院檢查,沒有查出原因,只等今年,青雲的身子大不如以前,感到不妙,才到安陽、鄭州看病,結果到鄭州醫院查出來是癌症。治了一段時間,她家把所有的積蓄用光,還欠了一屁股債。沒有法兒,只好放棄治療,回家聽天由命吧。

郝合興進了丁青雲家, 面對丁青雲的狀況,郝合興一條五尺硬漢竟然落下了淚水:一個好端端人,一個好端端家庭,眼看被病魔毀了。我是共產黨員,是嶺南的黨支部書記,決不能眼瞧著丁慶雲被病魔奪去生命……

他上前緊緊握住張文房的手忍著悲痛說:“青雲的病一定要治,你千萬不能放棄,有我在,絕不能叫你家破人亡,只要有一線希望。”

80多名黨員坐在會議室裡,大家看著愁眉不展、表情凝重的支部書記郝合興:“大家知道,丁青雲患了不好的病,我剛從她家出來,想讓大家幫助她度過這一生死大關。不在錢多少,關鍵是一種責任。我們都是共產黨員。其他我就不多講了。”他從公文包裡掏出2萬元。一個黨員會,支書帶頭,一下子集了3萬元。

3萬元對於癌症的治療,那只是杯水車薪,郝合興又通過很多渠道為丁青雲爭取到一筆資金,把她送到鄭州醫院,經過治療,病情有了轉機。丁青雲只要一提村支書郝合興和鄉親們,就有感不完恩。

今天這位中國優秀新鄉賢,是上世紀80年代,十萬大軍出太行的隊伍中一名十幾歲的小夥子。他從一天只掙一塊錢的泥瓦小工到技術工匠、工程隊長。逐漸取得信譽、打開了市場。成為了建築工程的專家、長治市騰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從而積累了豐厚財富。

衣錦還鄉溫暖故土 勞模助力脫貧致富

1997年,衣錦還鄉的郝合興被嶺南村民們選舉成為村黨支部書記。從此,郝合興帶領這個原本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的偏遠村莊,從昔日的貧窮落後走向了今朝的鉅變。之後的二十一年,他往來奔波於河南、山西兩省之間,一邊將企業經營得紅紅火火,一邊把嶺南村打造成為林州的脫貧致富的先進、新農村建設的樣板。

那麼,他是如何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改變農村面貌的呢?

他鼓勵村民們和自己一道外出學習建築技術,承包工程。郝合興的工程隊裡,每年安排本村及其他村剩餘勞動力2000餘人,每年的勞務收入幾千萬元。在他的扶持帶動下,一大批致富能手脫穎而出。如今的嶺南村,已有建築工隊20餘支,公司7個,企業1家。同時,他積極鼓勵扶持在家的村民大力發展企業、種殖業。他拿出30多萬元,將村西的田地流轉,種植了綠色水稻,有力促進了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

他出資1300餘萬元,建設了林州市新農村建設的經典之作、高標準配套的嶺南村大橋新區,解決了150餘戶村民的住房問題,併為村民們墊付購房款100餘萬元;

他建設了佔地1800平方米的高標準文化廣場,豐富了群眾的文體生活;

投資300萬元,興建了現代電子教學一體化的嶺南學校;又投資150餘萬元,建設了嶺南村幼兒園及高標準文化教育中心;

捐資300餘萬元重建了硬件設施達全鎮一流水平的佔地約1800餘平方米、綠化面積200餘平方米的現代化小學。新校教室均配備三位一體電子白板、電腦等教學器材,還安裝了暖氣設施。

他讓嶺南村沒有一個孩子失學。出資設立五龍鎮“愛心助學基金會”、“嶺南村扶貧發展基金會”,資助獎勵本村的本科生、研究生。每年出資20多萬元。

2018年8月22日,五龍鎮“合興愛心教育基金”金秋助學活動在嶺南村文化教育中心成功舉行。活動現場,郝合興向市慈善總會捐款23萬元!

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的五龍鎮豐峪村的任萬菊,父親患腦血管病,迫於生計仍外出打工。母親有腰頸椎病和類風溼,本應長期治療,但因經濟問題不得不拖著病體打工貼補家用。哥哥剛大學畢業,還未找到穩定的工作。瞭解到她家的特殊情況,郝合興書記又對任萬菊給予2000元的額外資助。

郝合興記不清為貧困戶零零散散究竟資助過多少錢。每當有人向他求助,每次幾千上萬,一年最少也會給出20至30萬元。他總是對村民說,“有就還,沒有就算了。”去年,他對本村13戶貧困戶給予2萬元救助,每戶2000多元,5戶經過幫扶已經脫貧。多年來,一筆筆愛心捐款不斷流向家鄉,一項項新農村建設規劃接連實現。

在建設自己家鄉的同時,郝合興充分發揮勞模的引領示範作用,助力全市脫貧攻堅。受惠的不僅僅是嶺南一村,整個五龍鎮及林州市的人無不感佩其善行義舉。

去年,他被授予省級貧困村東姚鎮李家廠村“名譽村長”,春節期間,他為全村75名老黨員、老年人送去價值2.5萬元慰問品,並計劃籌集資金60餘萬元改善該村基礎設施建設

在林州市舉辦的“美善林州·太行之光”慈善頒獎晚會上,郝合興又舉起了捐贈1000萬元的牌子。至今,他為林州慈善事業捐贈的款項不少於3500萬元。

愛心撒在淇水間,何處不是桃花源。淇水之畔的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因有了熱忱回報家鄉的新鄉賢,便有了世外桃源般的富饒美麗。


傳統教化的時代新鄉賢

錦繡山川

今天的嶺南村水泥街道潔淨錯落,文化廣場器應有盡有,標準化小學、幼兒園更是讓人讚歎不已。大橋新區四幢高樓拔地矗立,整齊的二層小樓新居比鄰排列,還有樓前路邊停放著的數十輛私家小汽車,無不告訴來到這裡的人們,嶺南村民們如今的生活富足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