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桌文化,為什麼不能讓孩子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

意大利著名傳教士利瑪竇在其著作《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詳細記錄所觀察的中華文化——包括大量的飲食文化,不管是利瑪竇所在的明代或現在,中國人不僅最會吃愛吃,亦有數不清的“餐桌禮數”。

《論語》有句大家比較熟悉話——食不言,寢不語,“食”這裡指咀嚼東西,則在吃東西的時候忌說話,為何要“食不言”?試試邊吃東西邊說話,再看看對方臉上——滿臉食物殘渣,何止是尷尬,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中國有豐富的餐桌文化,不僅“食不言”,幼年學會拿筷子自己吃飯開始,長輩們就開始教導我們“吃飯的規矩”,碗裡的飯粒要吃乾淨;不可以隨意翻動盤中菜品,即夾即吃……

直至現在依然銘記於心。

中國人似乎不管人生何階段,免不了“飯局”,畢業散夥飯、部門聚餐、公司年會等,沒完沒了,留心觀察不難發現,餐桌上的人形形色色,侃侃而談者;沉默寡言者;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這些年,餐桌上低頭刷手機也是越來越普遍。

小時候我們都愛看動畫片,80/90年代不像現在信息網絡發達,喜歡的視頻隨時看,所以那時候需要守著不大的電視機準時收看。“天公不作美”,往往喜歡的節目播放時間在飯點,父母並不阻止我們看動畫片,但需要先吃完飯(對,小編家有“嚴格”的吃飯規矩),從小父母就教導不管吃飯看電視做事,都需要專一,逐一逐條。

後來啊,我們也為人父為人母了,不過我們的孩子無需守著電視機,而是玩手機,得益於父母言傳身教,對於自己孩子也重視“這一套”,對於邊吃飯邊玩手機一定嚴令禁止,並非擔心孩子無心吃飯,這是一種教養——即使中國酒桌文化如勸酒等有不被認可的地方。

人是群居動物,從出生到老去,一輩子需要和形形色色很多人打交道,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美譽,與代代相傳的傳統文化莫不相關,假如聚餐,本是交流了解的方式,卻各自玩手機,這樣的“吃飯”有何意義?更甚,體現個人素養,也使對方心生忽視之感,不利於情感維繫。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教養要從小養成,揚名立萬、富甲一方不容易,但與家人吃飯;與同事朋友聚餐,放下手機不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