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成為了一名技校生

15歲初中畢業,我考上離家40多公里的寧夏水利技工學校,成了一名技校生。

上世紀80到90年代,在我們靈武農場考上技校就意味著跳出“農門”,技校畢業後,國家分配工作,成為工廠或事業單位的工人,這對於我們農場廣大家庭來說,是教育投資“變現”最實惠、最快捷的途徑。

七歲開始上學,五年時間在家門口的學校上小學,三年時間在離家兩公里內場站學校上初中,在老師的盡職盡責和父母的嚴管監督下成績一直不錯,老師都說中考肯定能考上中專,但在我心底目標是上高中考大學。1985年中考後,我記得很清楚,所在初中學校班主任親自把技工學校錄取通知書送到我家,當時我正在稻田裡薅草,母親急急忙忙來喊我,當我接過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心裡也有一種不能上高中考大學的不痛快感覺。收到錄取通知書以後,左右街坊鄰居也都聞訊​來到家裡,恭賀我走出了農場以後能成為領工資、吃國家供應糧的城裡人。我的父母也有最樸素的價值觀,如果不上技校,三年高中以後,若考不上大學,回家還得種地當農工,如今已考上技工學校,也是一家人的希望。

15歲以前,很少離開過家,去得最遠的地方也就是中寧縣舅舅、姨媽、姑媽家。在我的記憶裡,省城銀川還真沒去過。父母對我一直是很擔心的,年齡小、不會自己照顧自己都是他們最大的顧慮,離家40多公里對於那個年代已經算是長途了,需要步行或搭乘自行車、轉換班車等,近半天時間以上才能到學校。當父親和大爹(大伯)帶著我去學校報到的時候,我能感覺到父親很高興,走路帶風。當父親把我交給班主任張鵬老師的時候,他再三交代,“孩子小,才十五歲,一定多照顧……”。後來證明父親的話還是有作用的,班主任張鵬老師對我確實挺關照。

技校畢業後,我被分回到了靈武水務局,成了一名水利工人。如今,我已參加水利工作三十多年,回想技校歲月,恍惚就在昨天:那是一個9月的清晨,兩個樸實的農民領著一個15歲的少年,扛著裝滿行李的蛇皮袋和皮箱,迎著朝陽,走在了去寧夏水利學校報到的路上……


那一年,我成為了一名技校生


那一年,我成為了一名技校生


那一年,我成為了一名技校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