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01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红楼梦第七十回,大观园举行最后一次诗会。主题是咏絮。


林花谢了春红,柳絮漫天飘零,处处弥漫着悲凉。


林黛玉即兴咏了一首《唐多令》,第一句很出名:“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喻示她的结局:被逼做妾北静王,不从,自杀。


薛宝钗作了一首《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两人皆出身高贵,才貌双全。黛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宁肯头破血流也不罢休。


宝钗圆通隐忍,大局观强,左右逢源。最终,借助贾雨村这股妖风上位,如愿成为贾府的“宝二奶奶”。


而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宁肯跌落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也不会借助他人之力。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这是我对姚晨监制、主演的电影《送我上青云》的理解。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像女主盛男一样,走上社会前努力努力再努力、优秀优秀很优秀,进入社会后辛苦辛苦再辛苦、失败失败再失败。


生活的艰难,理想的破灭,终究会使你低下头颅,向现实认罪。


于是,出走时是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曾经的少年轻狂,如今的中年油腻。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02

这部电影最初吸引我的,并非因为它被誉为女权主义代表作,而是两分钟的预告片。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盛男和母亲梁美枝吵架。女儿觉得自己30年白活了,母亲觉得自己50年白活了。两个人都委屈地哭出了声音。


也许,你也曾无数次暗自里说过:我这些年都TMD的白活了。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电影以盛男的视角展开。


她是个不折不扣的loser,硕士毕业,博士没读完,工作不温不火,30岁却只有3万存款,没什么朋友,甚至多年都没有性生活。


好端端走在路上都被陌生人欺负,摔得皮青脸肿。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这都不算什么,最悲催的是居然得了卵巢癌,必须要做切除手术,费用要30万。即便手术成功,只有50%的几率能够活下来。


回到家中,父亲告诉她即将破产,向她借钱。


盛男心都凉了,只好将自己得绝症的事情瞒了下来。


万般无奈之下,盛男答应朋友四毛帮一个暴发户写书赚钱,于是,背上行囊远赴西部云城。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03

在这里,她遇到了很多人和事,最终也明白了很多道理,结尾,她终于不再抗争,笑对人生。


第一个人,母亲梁美枝。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她19岁嫁给父亲后,就完全失去了自我,混混沌沌过了50年。


丈夫出轨十年后,她才发现。最终觉醒,决定像娜拉一样出走。


可她没有社会经验,缺乏独立性,只能跟着女儿寻求自我,一起来到了云城。


像个小孩子一样幼稚的梁美枝,竟然和一个70岁的道士恋爱了,可见她内心是多么的孤独!


道士死后,她独自走在街头,突然蹲下来,痛哭流涕。


第二个人,四毛。盛男的经纪人。浑身都散发着铜臭味的男人。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曾经获得过新闻奖,也曾为守护正义而奋不顾身,然而依然籍籍无名,也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于是,放弃理想,不顾职业道德,一心追求金钱和地位。


两人都混得不好,为了生存,才走上商业写作的道路。只不过,盛男盛气凌人,不爽就撕毁合约;而四毛低三下四,为了五斗米折腰。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最终彼此取暖。


第三个人,刘光明。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初见时,盛男被他的善举、谈吐和见识而折服。这是一个有内涵、有追求的暖男。


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是刘光明告诉她的。


盛男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的男人,她要在动手术前体验再也不会有的快感。


但刘光明没有给她带来“光明”。她把他吓跑了。


不久,盛男发现,刘光明是当地曾经的神童,高考失败后,“嫁入”豪门成为上门女婿,备受岳父鄙视,活得没有尊严和地位。


这些人都陷入了人生困境。


04

盛男被命运捉弄最终还是向暴发户低头认错,四毛为了成功而摧眉折腰,刘光明行尸走肉地活着,梁美枝从来没有自我,大师参不透生死……


这是多么失败的人生!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曾经年少轻狂,矢志不渝,经年之后,才发现,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而世界终究会改变你。


倔强的盛男终于在死到临头,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她决定卸掉沉重的翅膀,不再飞翔,做一片柳絮,借一阵风,飞上青云。


没有风,便没有云。宝钗的“青云”出自《滕王阁序》。


心比天高的少年王勃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只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命比纸薄,27岁便惊悸而亡。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电影画面安静沉稳,意指很难流动。城市也始终是灰蒙蒙的样子,充斥着压抑感。


电影中,山路崎岖,乱石穿空,烟雾缭绕,终日不见阳光。


盛男一直在往上爬坡。但无论怎么走,都很艰难。


偏远的乡村也并非洁净之地,金钱至上对社会的侵蚀、对人性的摧残已随处可见。盛男无处可逃。


刘光明扭曲的人生,苏醒后的抗争,带来的不过是自我摧残。


曾经的四毛踌躇满志,根本看不上盛男,到了最后,他发现,在富人面前,自己不过是跳梁小丑。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他不得不承认,和盛男一样,我们都是失败者。离成功越来越远后,他梦见了彩虹。


后来,他和盛男和解了,盛男和命运和解了。


将死之人,还有什么不能和解的呢?


如果是以前,站在悬崖峭壁上,盛男可能会跳下去。如今不会了,她记住了大师的话:每天“哈哈哈”大笑三声,病可解,人生可解。


05

有多少人还在像林黛玉一样坚持?有多少人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盛男、四毛、刘光明……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也可能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当年在川大读书,梦想着像导师一样,遗世而独立,做一个狂涓不羁的人文学者。


没想到的是,我们这四个同门竟然都考了公务猿。只是为了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吗?实际上,并不体面。


只有一个同门放弃了公务猿身份,折腾多年,实现了英国留学的梦想,到头来还是回到家乡,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另外一个文艺女青年,口口声声喊着为了爱情裸辞,远离深圳这个荒凉的城市,如今不得不蜗居深圳,为了房子为了孩子而努力升迁……


而我曾经还残存着一丝理想的光芒,曾经也不相信自己的上限那么矮,如今已经认命,这辈子就这样了。


我们起早贪黑,努力工作,提高了收入;我们隐藏锋芒,放弃立场,这叫做情商;我们挤破头皮,磨光棱角,被称为成长。


好片《送我上青云》:出走时林黛玉,归来已成薛宝钗

听听我们的饭桌,谈论的都是房子、票子、位子、车子,看看我们的朋友圈,有多少人晒的都是高端游、奢侈品以及孩子的伟大成就,处处都是名利场,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低级的场。


再没有人谈理想,即便像刘光明那样,谈一谈时间和灵魂也好啊。


当然,像薛宝钗那样不挺好吗?得了好处还可以卖乖。


其实,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最后的命运都很悲惨。一个自杀,一个守活寡。


人生的困境可能从一出生就定了,再怎么样都改变不了。


不如像盛男那样,有原则性地妥协吧。


最后想说的是,这么好的片子,院线排片量低的可怜,让人费解,又叫人惋惜。

END


写于2019年8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