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手捧小苍兰的女孩》

第一节

遇见手里捧着小苍兰的女孩儿时,恰好是傍晚时分,由于闷在屋子里太久,想着出去透透气,于是我便想到了附近有一处十分僻静的山上去,到那里散散步兴许会让我的心情变好些,于是我便提着一瓶水(由于附近没有便利店),一个人爬上了山顶,坐在山顶之上,静静地观赏那远处的晚霞,

“你好,请问,能给我一口水喝吗?”,当我正在沉迷于这迷人的景色之时,一个清脆但有些疲惫的嗓音突然在我身后响起,我扭过头去,只见一个大约7岁的小女孩,穿着有些破损了的米色裙子,两只手捧着一株已经焉了的花,小脸蛋长得十分精致,但脸色却极为憔悴,有些过分惨白,好像赶了很久的路那般,疲惫不堪,而此刻,她正呆呆地站在离我不到两米的地方,

“你好,请问,能给我一口水喝吗?”,见我还未回复,小女孩儿又轻声问道,好像生怕我会拒绝一般,

“当然可以,如果你愿意,这瓶水我可以送给你”,说罢,我微笑着递给了她,

“真的吗?真是太感谢你了”,小女孩儿那白皙的脸蛋挂着灿烂的笑容,她缓缓走了过来,坐在我旁边,将她手中那株焉了的花放在膝盖上,双手接过水瓶,打开瓶盖开始喝了起来,我细细打量小女孩膝盖上那株焉了的花,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应该是一株小苍兰,只不过,令我费解的是,小女孩为什么捧着一株已经焉了的小苍兰独自出门呢?

“天黑了呢,你不回家吗?”,我们独自静坐一个小时左右,在我起身时,发现小女孩没有起身的念头,于是出于关心,我便开口问道,

“回不去了,都谢了……”,小女孩儿缓缓开口,语气充满着绝望,

“什么?”,我没能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又坐了回去,想弄清楚了再回去,我就是这样,一旦对任何事情感兴趣,就一定要弄清楚,很显然,小女孩的这句话莫名的就是让我十分好奇,

“你喜欢听故事吗?”,见我又坐了回去,小女孩扭过头来,一脸真挚的问道,

“嗯嗯”,我点点头,

小女孩将水瓶收好,顿了顿,酝酿了一下情绪,才慢慢开口道:从前有一颗种子,它被家人精心呵护着,日复一日,一个星期之后,它悄悄的发芽了,于是它的家人很高兴,还为此庆祝了一番,并给它起了一个好生养的名字:小豆子,当小豆子逐渐冒出头时,它的家人便开始幻想着,这颗种子将来要长成什么样,为此,它们进行了讨论,

小豆子,你长大了,就做一朵花吧,花开的时候,既可以给人们提供欣赏的风景,又可以给蜜蜂提供花粉,到了秋天,你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它们不仅可以成为香甜可口的水果,还可以做为新的种子,开始像你一样的人生……小豆子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小豆子听了,觉得有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它没有觉得很高兴,

当什么花呀,那花遍地都是,风吹就倒了,雨打就坏了,不要当什么花,小豆子的爸爸反驳道,

小豆子,你就做一棵树吧,既能遮风避雨,又能用来盖房子,造纸,当家具,艺术品……树的用途最多了,你只管长大,长成大树,就不怕自己没有用处了,小豆子的爸爸拉着小豆子的手说道,小豆子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小豆子也没有很高兴,

当花有什么不好?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存在,你没有见过古往今来的文人最喜欢歌颂花的吗?关于花的美文更是数不胜数……小豆子的妈妈有些生气道,

文人对树的赞美也不少啊,况且,树的用途是世界上最多的……

豆子的爸爸妈妈一时争执不下,小豆子这时默默地站了出来,终止了双方的争吵,

小豆子站在中间,默默地说了一句: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但是你们说的我都不想要,对不起,

你不想要?那你想要什么,豆子爸妈非常默契地质问道,

我不想长大!

随即,豆子的脸便肿了,眼泪哗哗地往外流,小豆子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跑出了门去。

“小豆子还真是可怜呢,不过它爸爸妈妈打它,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深思了一会儿,感慨道,

“你觉得,这件事,究竟是谁做错了呢?”,小女孩用那双清澈的眼眸盯着我看,似乎在等待答案,

“我觉得,都没有做错,只要双方都能相互理解,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怎么说?”,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当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于是他们开始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他们会要求孩子按照他们设定的框架去做事去成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所期待的样子,但是最后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当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时候,就会选择抗拒这种安排,双方都不肯妥协让步的时候,就会产生激烈的争吵,往往到最后,这样的孩子,活不成父母的期待,也活不成自己……”,

“真可悲!”,小女孩感慨道,

“是啊”,我点点头,

“你呢?你活成父母的期待了吗?”,小女孩反问,

“没有”,

“你自己呢?”,

“没有”,

“为什么?”,

“在找答案”,

“嗯嗯”,

“你觉得,怎么做才能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呢?”,小女孩又继续问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理解吧”,

“嗯嗯,我也觉得”,

“你的花快死了”,

“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不把它种在土里呢?”,

“就是种在土里它才这样的”,

“为什么?”,

“可能是因为缺乏理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