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疼不痒教育孩子不是正确的做法,教育孩子应该恩威并施你认为呢?

合肥宝迅


【陪娃读书的娃她爸】观点(第24篇):

我们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享受着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又在不断的因为“教育”这个让人头疼的事情而困惑和苦恼着。并且,现在的孩子又难管,经常是各种方法用尽最后又还是回到老样子,让父母很为难。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真的是个长期的“持久战”。当父母们在面对孩子通常要持续长达十二年的学校教育时,我认为知道“不该做什么”,比知道“应该做什么”要更为重要些。

首先,“不疼不痒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被重视,还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他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可能根本不能称其为一种有效的教育。

其次,我认为“恩威并施的教育”对孩子的长期发展也是有害的。

我先查了一下“恩威并施”的词条:意思是恩惠和威严同时使用。

语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鲂传》:“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通俗点讲就是“大棒和胡萝卜并举”,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常用的教育方式。

在我看来,“恩和威”就是“奖励表扬和批评惩罚”。

现在我们来一一分析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危害性:

先看“奖励和表扬”(恩)的6大危害:

危害之一:当别人说他好的时候,他才认为自己是好的;当别人没有表扬他的时候,他就不知道自己做的事究竟是否正确。总是被表扬的孩子,会依赖于来自外界他人的评价和认可。表扬是把孩子形成自我评价的机制给剥夺了,他没有机会再发展这个机制。孩子长大后,会大概率的成为“寻求认可上瘾者”。

危害之二:孩子会因为没有别人的表扬,就不再去做这件正确的事。

危害之三:奖励和表扬会让孩子逐渐对成长的事情失去兴趣。

危害之四:孩子会为了得到表扬或奖励而去做一件事。如果下次还想让他做的话,那孩子就会想要更大的奖励,最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父母需要不停地满足他提出的奖励要求。

危害之五:孩子如果作的好,父母就奖励就表扬;那下次的事情如果有难度,他可能就会担心做不好;担心如果做不好,不但没有奖励,还会有批评和惩罚。那么孩子下次就不会选择做有难度、有挑战的事,只选择做比较保险的事情来做。结果就是,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挑战新事物的勇气。

危害之六:孩子每天会只关注奖励和表扬,关注点会越来越放在自己身上,眼睛里没有别人,会形成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在群体中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他不能为别人创造价值。人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做贡献的,是要生活在群体当中的。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

表扬,其实抽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勇气。

从长远来看,“批评和惩罚”(威)是有危害性的。假若一个力使出去了,必然有一个力要弹回来。那么受到批评惩罚的孩子,将会用下面这些来“回敬”父母:

危害之一:批评惩罚会让孩子感到不自信和自卑。惩罚会让孩子从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是个“怎么都做不好的人”。

危害之二:孩子从惩罚中学不到他应该掌握的能力。有一个很荒诞的观念,就是想让孩子做得好,就必须先让他感觉更糟?我们也知道,只有孩子感觉好了,才能做得更好。

危害之三:惩罚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愤恨。这不公平,我不相信你,我恨你,我讨厌你——这可能是很多孩子想大声喊出来的话。

危害之四:惩罚会招来孩子的报复。孩子在小的时候,报复行为是明显的,不听话,大喊大叫或者躺在地上不起来等等,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报复行为的力度和烈度也将越来越加重加深,还可能会越来越隐蔽。惩罚的当时,孩子可能会认错了,但过后,通常他会再“扳”回来。

危害之五:惩罚会引起孩子的反叛。他会和父母对着干,你要他朝东,他就要朝西,他这么做就是为了向你表明,你不能把我怎么样。

危害之六:惩罚会导致孩子的逃避退缩行为。有些孩子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偷偷摸摸的干;有些孩子则会干脆放弃不做,避免惹那么多的批评和麻烦。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说:

体罚往往伴随着愤怒。它根本就无任何意义,不过是为了报复。

说到这里,我们小结一下,批评和惩罚不能给孩子的教育带来积极的效果,也不可能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

在教育上,“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会从上一辈人,从各种途径接触到、学习到不少的育儿知识,教育理念,而这些知识很可能并不是科学的。

那既不能表扬奖励(恩),又不能批评惩罚(威),那可以怎么做呢?

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我这里列出三个方法:

方法一:用以“鼓励”为核心的教育方法。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

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气馁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只是缺少足够的鼓励。

  • 1)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来自于父母的鼓励,是需要父母长期持续的过程,就像我们家里常养的小花小草一样,它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来滋养生命。
  • 2)鼓励的重点在于父母着重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成就感。
  • 3)鼓励的关注点是把目光从结果移开,放在过程上。
  • 4)鼓励的长期效果是它能让孩子重构自信,而表扬或批评只会让孩子依赖于他人的评价。

方法二:专注于解决问题。

出现问题,我们先想一下怎么解决,而不是先发泄情绪,先追究错误,也不是先让犯错的人吃点教训。

如果我们把目光只是集中在问题上,会发现这个事情处理起来就变得简单了。

方法三: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

我们父母和孩子本来就是一条战线上的,可是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却经常见到的是,父母拿着问题想要来搞定孩子,结果就是矛盾骤起,鸡飞狗跳。父母们把孩子放在对立面上时,孩子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对立,想对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跟你是站在一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吧。

讲到这里,当我们的父母改变了之前的传统方式后,孩子有可能会不习惯,可能会用“变本加厉”的行为来试探父母的回应——你们这又是用什么新把戏来对付我。

新旧教育方法的交替过程中,有反复是正常的。这时候的父母要稳住神,沉住气——革命也是有低谷的。坚定地相信自己的新办法管用。

好,方法讲完了,那我们还是从实际发生过的故事里看怎么用这些方法:

场景:我表妹家的大姑娘,初一,活泼,聪慧,爱玩,喜欢动漫,对学习不上心。表妹两口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恩威并施,但孩子很快就软硬不吃了,应对父母的方法多得很。他们上周末又来我家专门问这件事。

我是这样给他俩建议的:

建议一:首先放弃一遇到孩子做错事就“立威”;孩子把事做好了就奖赏的传统教育方式。

当孩子考试考好了,你要对她说:“你努力了,这是你应得的。”不要再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要对她说:“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当孩子犯了错误,你要对她说:“我相信你能从这次错误中学到东西。无论怎么样,爸爸妈妈都爱你”。

建议二: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当下面对的问题上。放弃情绪先行,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吓唬”孩子次数多了,她熟悉你的套路了,也就根本不怕你,你最后能把她怎么样?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来,让我们先看看发生了什么?”

建议三:首先站对位置,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父母要站在孩子这一边,而不是站在问题一边。全家一起解决问题,要按照四个步骤来:

★第一步: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让她先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再自己想想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父母包办,孩子执行。

★第二步:也说说你们父母的办法和看法。

★第三步:如果孩子的想法和办法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和父母的想法目标南辕北辙,那么就建议你们全家一起来个头脑风暴,一起想办法。

★第四步:在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条件下,让孩子挑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选择,先按这个方法试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妹夫听完以后表示,这些方法对他家来说是个挑战,从没这样想过,更没用过。我说,反正你们的“恩威并施”法,已经被你家大姑娘证明是没什么效果了,不妨换个我的方法试试,你说呢?

最后,我想把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的一句话送给您,共勉:

我们需要对孩子表达出不间断的信心和信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童年任何问题的态度。孩子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勇气,让我们帮助孩子们发展这种勇气,并保持终身。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们可以带着勇气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以我70后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你一起,我们共同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个有温度的答案。

谢谢持续关注我,感谢!


园丁梁Sir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教育既包括了教书(知识和技能方面),也包括了育人(道德人伦方面)。既然是想要孩子讲规则,就一定不是完全顺着孩子的天性,那就一定会有管教。而管教就意味着惩罚。

但是管教必须满有爱心,可以让孩子有肉体上的疼痛,但是不可以让孩子有心灵的创伤。

首先,孩子心智发展还没有成熟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其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特点。按着天性孩子就是贪玩,不喜欢学习,喜欢打游戏。所以如果教育中一味提倡释放孩子的天性,那么孩子很可能是一无所学,养成不学无术的习惯,失去以后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本事和技能。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家长或者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真的孩子的生长规律和天性,实行引导和管教并存的教育方式。

其次,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规则行为。

在管教孩子或者进行惩罚孩子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能忘记教育的目的不是责打孩子。而是通过适度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比如多长时间不能玩自己心爱的玩具,多长时间不能看电视手机等来达到让孩子长记性的目的,明白违法了教育要求或者规则的后果。这不单单是为了帮助孩子专心学习知识,更是帮助孩子懂得敬畏规则,避免成为熊孩子。

切记管教不是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和怒气,管教是为了引导孩子更好的明白教育的规则要求的意义。目的是塑造孩子的行为和品格。

最后,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就爱。这种爱是对孩子坚定不移的爱,是对孩子犯错之后仍然全然接纳的爱,是对孩子充满希望的爱,是不离不弃,是不自私的爱。

一个教育者如果在其教育过程中失去了爱,那么他不是再培养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谋生或者炫耀的工具。

因为既然是孩子,他就是生性顽皮,他就是需要爱,他就是需要你耐心的引导。

管教却满有爱心,可以让孩子有肉体上的疼痛,但是不可以让孩子有心灵的创伤。

真正的爱不是溺爱孩子,而是知道全然的劫接纳和包容孩子,是为了孩子长远的好处管教孩子。


侯博说地


当然支持不疼不痒教育孩子不是正确的做法,但明确反对教育孩子应该恩威并施。

幸福的人用童年医治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医治童年。给孩子一年幸福的童年很重要,而孩子感觉幸福最重要的是得到父母的爱,而恩威并施缺少的正是爱。

恩威并施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词,一般出现在成年人的工作管理中,强调的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和控制,完全是一种博弈心态,里边除了等级和蔑视,还有一丝丝的残酷。也许,和孩子用恩威并施的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但孩子的童年,肯定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因为,这个方法里没有爱,显示出来的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像成年人之间那样的博弈,孩子越来越大,博弈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家长也只能越来越力不从心,也许初中,也许高中,就会完全失控。

我现在是一个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也是一个用一生医治童年的人,过去我常常晚上失眠,有时候好不容易睡着了,也能想起童年的一些被人欺负的琐事,气得能半夜醒过来。所以,在教育我的孩子的时候,我特别在意,尽量能让孩子的童年少一些噩梦,多一些爱,给他的一生幸福打一个好的基础。

以下是我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我由于个人经历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方向和大部分人有点儿不一样,容我一样一样慢慢说来。

  1. 独立的决策能力。我认为从幼儿园开始,孩子每天有八小时不在家长的视线内,发生的好多事情家长根本无法看到,也无法参与,更无法帮忙,如果孩子到了初中,高中,自己的意志更为明确的时候,如何能在孩子不愿意听家长意见的时候,让孩子能自己做出好的决定就很重要了。教育孩子独立做作出合理的决定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当然不能用初中或高中再开始培养,所以,从幼儿园开始,有机会,我就会让我的孩子自己拿主意,只要没有安全问题,我都支持孩子的决定,当然,孩子的决定基本都不是合理的,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孩子决策的经验,所以,尽量多给予支持。
  2. 开放的心态。让年轻人认个错,和要了他们的命差不多,但是不认错,好多错误又无法改正,特别是学习方面,做事方面,死不认错,肯定是不行的。让孩子知道认错是一种让自己更优秀过程中的第一步,也让孩子知道,错了需要改正,并不是向谁低头。教育孩子尽量 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错误,这需要一个很开放的心态,没有开放的心态,就断了进步的路。
  3. 认真积极的态度。我们参与的事,都要有二个目标,一是把事做完,二是把事做好。特别是对学习这样的事,更是要有这种认真积极的态度,既然学了,就要坚持学下去,尽自己的努力把学习的事情做好。而且其他所有的事情,也都应该有这样积极的态度。教育中,我们要是贯彻了认真积极的态度,写作业,学习就少了很多口舌。
  4. 要遵守纪律。将来我们会发展成更完善的法治社会,遵守纪律不仅仅约束了自己,也保护了自己。而且,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如果自己遵守纪律,遇到的也是遵守纪律的人,从长远来讲,无论对孩子的安全,还是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极有好处的。如果能自律,那就更好了,当孩子越大,家长操心的地方就越少了。

现在,我家孩子现在二年级了,在这个学期因为疫情,不能开学,在网上上课,从一开始,我教了我家孩子一遍怎么在电脑上听网课,怎么使用打印机,怎么拍照上传作业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是孩子自己亲自做的,我完全没有帮忙,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总体上我还是非常满意的,我认为我的教育还是比较成功的。

总之,在教育孩子的这个事情上,支持不疼不痒教育孩子不是正确的做法,但明确反对教育孩子应该恩威并施。

幸福的人用童年医治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医治童年。我们给孩子一年幸福的童年很重要,而孩子感觉幸福最重要的是得到父母的爱,而恩威并施缺少的正是爱。我们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给孩子幸福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