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寶寶更容易的發音、學說話?

不識啊


一歲3個月的寶寶已經能說簡單的雙音節的詞,已經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寶寶咯~

父母如果想讓孩子學習發音和說話,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家裡統一語言

有些家庭裡面,有人說普通話,有人說本地方言,有人說外地方言,還有人想交孩子外語。

在複雜的語言環境中,會讓寶寶不知道一個詞到底該怎麼念,一件事物到底該用什麼詞彙表達。

這對寶寶學習說話是很糟糕的。

2、多給寶寶講故事

給寶寶講故事可以積累寶寶的詞彙量,雖然他這時候還不能說。

但是等他的舌頭有能力說流利的語言時,父母曾經給孩子講過的故事,都會成為孩子的詞彙量。

3、多跟寶寶嘮叨會兒

在寶寶三歲之前,家裡人可以可勁兒的跟孩子“嘮叨”。

這時候的孩子很喜歡別人重複的語言和行為,家裡人的“嘮叨”會讓孩子很開心。

而且,當父母給孩子嘮叨的時候,大部分是對話形式的,內容也都是很家庭的語言,這會讓孩子能夠理解父母說話的內容,會讓孩子更快學會表達。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大家好。我是一名語言康復老師,從事語言康復工作17年了。

首先,我認為,任何事物的成長,都有其自身的規律,我們只有順從這種內在規律的發展,才是最好的。任何人為的干預,都是拔苗助長,適得其反。語言成長也是這樣。

如果一個孩子生理上都正常,只是語言發育晚了一點,我非常不建議家長給孩子進行語言訓練。雖然我是一名語言康復老師,我很想掙孩子語言訓練的錢;但我不能,因為違背了語言成長的基本規律。

為什麼這麼說呢?

語言的成長,自然而然的發育,是最完美的。實踐中我經常給孩子進行語言訓練,我發現,任何人為的訓練,結果都沒有孩子自然發育的好。

所以我認為,除非孩子有生理上的問題,語言自身不能或很難發育,我們才需要人為去訓練和干預。這是沒人辦法而為之的。如果孩子生理上正常,我建議不要去人為訓練。

其次,這位家長描述,孩子一歲三個月了,只能說簡單的雙音節的詞。

我認為,如果孩子生理上沒有什麼問題,這個語言發育水平,只能說稍微有一點晚,但也在正常孩子語言發育的範圍之內。家長如果有耐心,可以等待一段時間,我估計很有可能會慢慢成長起來。

如果孩子生理上有問題,那就必須找專業語言康復機構訓練了。

最後,我認為,如果這位寶寶生理上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應該不太大,家長不用太擔心,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就可以了。如果生理上有問題,那必須找專業老師康復訓練。

大家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我,給我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東方春光語言康復訓練


對於題主的困惑和焦慮,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感同身受。元寶也經歷過同樣的情況,他到1歲6、7個月的時候,也同樣只能說簡單的雙音節詞,最常說的幾個詞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姐姐”、“不好”、“還要”,總共的詞彙量也就3、50個吧,很長時間都是這樣一種狀態,看不到什麼改善,直到我辭職做全職爸爸,從爺爺奶奶手上接過帶孩子的工作之後,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現在孩子2歲5個月,能夠說很多完整的句子了,能夠比較清楚的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

其實,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慢,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為什麼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緩慢?

一、不同孩子的生理發育節奏是不同的

雖然說孩子的生理發展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表現出大致相同的發展特徵,但是每個孩子的特質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的較早、有的則比較晚,除了更家庭氛圍、生活環境有關係之外,自身的心理特質、身體發展狀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只要不是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原因導致的,孩子的語言能力都會發展起來,時間早晚不同而已。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男孩的語言能力發展普遍比同齡的女孩要慢一些,以我們家為例,姐姐在1歲3個月大的時候已經能夠用很複雜的連續語句跟我們做交流了,而先在歲5個月的元寶弟弟仍然不能達到姐姐1歲3個月的水平,還有很多認識的朋友、鄰居家普遍存在這樣的對比差異的情況,作為家長,尤其是男孩的家長,真的不要太著急。

二、孩子的自信心不足,會導致說話遲緩

語言的表達,是孩子突破行為表達的一個重要表現,相比於行為的溝通方式,用手指著想要的物品、哭鬧而言,語言的表達,需要孩子組織詞彙、訓練發聲、大腦思維協調,這個難度要大得多,更需要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心、勇氣去做嘗試。

有些孩子,安全邊界相對較小,從小被呵護的多,或者被訓斥的多,都可能導致自信心不夠,不敢開口說話。

三、需求被及時滿足,沒有表達的訴求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首先發展的是動作的能力,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比如說想喝水、想玩玩具、想要媽媽寶寶、拉臭臭了,孩子除了哭之外,往往會通過伸手指著想要的物品、發出嗯嗯哼哼的聲音來引起父母家長的注意。很多家長因為帶孩子時間長,對孩子的行為動作語言已經非常瞭解,孩子手指頭一伸,爸爸媽媽就知道孩子要幹什麼,也不用繼續問孩子,就滿足孩子的需求了。

這樣的做法,導致孩子沒有機會進一步表達需求,無法練習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訴求,導致孩子的語言能力被抑制,缺少了鍛鍊的機會。

元寶以前就存在這樣的問題,當他需要某一樣物品的時候,他會伸出小手、伸長了脖子喊“內個、內個(那個)”,爺爺、奶奶、媽媽和我馬上就能會意過來,不帶詢問,直接把孩子需要的東西拿給了他,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這種交互模式,懶得說話了,導致我後面花了很多精力重新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

四、語言刺激、互動太少

孩子的語言發展,首先需要大量的語言、詞彙的輸入,也就是說,要多聽,聽不同的詞彙、重複的詞彙、清晰準確的發音、適中的語速,這些都是幫助孩子吸收詞彙、訓練語言能力的基礎。

很多家庭存在這樣的問題,白天由老人帶孩子,語言溝通少,或者來來去去就是吃喝拉撒玩那麼幾件事情,沒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和內容溝通,父母下班以後,多半也就是問問孩子今天吃的好嗎?玩的開不開心?沒有跟孩子就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進行溝通交流,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感興趣的互動交流,聽的少了,能說的也就少了。

五、語言環境雜亂

這是不少家庭存在的困境,由於中國的地域特性、不同地方有著截然不同的方言體系,尤其是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語言體系豐富,這樣很容易給孩子帶來語言學習的困惑,尤其是很多習慣說方言的家庭,普通話不標準,或者一家人說幾種不同的方言,這些問題,都會給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帶來困擾。

六、心理性原因

這類因素的孩子很少,一種原因有可能是家庭氛圍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打架的家庭,甚至拿孩子撒氣、對孩子不太過問的,會導致孩子情緒緊張、焦慮,不願意表達出來。另外一種則多半是自閉症的孩子,這類星星的孩子,先天不喜歡進行表達,自我封閉,或者受家人的影響,性格慢慢變得自閉,不願意說話。

我有一位前同事的孩子,從小由奶奶帶著,奶奶是一個不喜歡跟人交流、獨來獨往的個性,很少說話,以至於孩子被帶的也不愛說話,一直到3、4歲還是這樣,後來去進行檢查,確認是患上了自閉症。

可見,家庭環境對於孩子心理成長的影響是很大的。

七、生理性原因

如果孩子到了2.5-3歲的時候,仍然不怎麼說話,就需要去做檢查了,不排除有生理性的原因導致語言能力發展緩慢,比如口吃、大腦方面的疾病等,這些問題,需要得到家長足夠的重視才行。

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一、多跟孩子進行豐富的語言交流

對孩子的語言刺激,應該越早越好,當孩子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放一些柔和的音樂、啟蒙兒歌,爸爸媽媽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可以面對著孩子,輕聲的聊天、說話,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你說的話,她都聽著呢。

孩子稍大以後,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多聊一些有趣的話題,關於繪本、玩具、日常生活、自己的工作、外出遊玩、看到的動物,儘量用不同的詞彙進行溝通,刺激孩子的聽力和對詞彙的吸收,這樣的做法,有助於孩子進行大量的語言詞彙的輸入,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孩子自然會開口說話了。

二、少看電視、動畫片和電子產品

電視平板電腦、手機這些電子產品,因為可以看視頻、動畫片,豐富的畫面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安靜下來,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喜歡讓孩子抱著手機、平板看個不停,其實這樣的危害非常大。

視頻、動畫片屬於典型的單項信息輸出,和孩子之間完全沒有任何交流、互動,也沒有給孩子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空間,孩子不需要說法、不需要表達和反饋,只要看就行了,沒有機會訓練語言表達的能力,而且動畫片的語境複雜,不利於孩子對語言詞彙的輸入,給年齡太小的孩子看動畫片,弊端太多。

此外,長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想象力、書面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堅持繪本閱讀

父母在家陪伴孩子的時候,可以多跟孩子進行繪本閱讀,繪本閱讀不是把繪本扔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看,而是由爸爸媽媽帶著寶貝一起,邊讀、邊說、邊討論,結合生活、遊玩的經歷進行繪本的故事分享,讓孩子融入到故事的場景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更用心的聽你說,看繪本上的圖案,產生關聯想象力,這樣的做法,更有利於孩子強化對詞彙的認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好的繪本能夠幫助孩子認識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各種動植物物種、地域文化的差異、季節更替等,讓孩子知道,除了自己生活的小家庭,還有一個廣闊的世界等著孩子去探索。

因為我這大半年來一直堅持給元寶做親子閱讀,能夠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早期的時候,我給孩子讀繪本,他最多隻能安安穩穩的坐一分鐘,然後就跑開了,現在則能夠安靜的坐在我的懷裡,聽著我給他講很長的繪本故事,聽的過程中,還時不時會插幾句,表達一下故事的情結,雖然他還不會認字,但是那種認真的態度,已經充分的說明,孩子愛上閱讀了。

四、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讓孩子說出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通過各種方式,尤其是動作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哭鬧、用手指著物品哼哼,或者用很簡單的詞彙、很含糊的發音來提出要求,這個時候,即便家長明白孩子需要什麼,也要儘量故意裝作沒聽懂,讓孩子進一步用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種刺激訓練,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元寶在1歲半左右的時候,需要喝水、吃東西、拿玩具,都還是習慣伸出手指著想要的物品、伸長了脖子喊“內個、內個(那個)”,我就開始糾正這個習慣,每次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我會先問他“要哪個?”,我指著水壺說“要喝水嗎?”,孩子如果點頭,我就反覆跟他說“喝水”、“水杯”,讓孩子跟我學,時間長了,孩子慢慢變成說“喝水”,我又會問他“誰要喝水?是元寶嗎?”,孩子慢慢又學會了“元寶要喝水”,接著我再訓練他“請幫我拿水,元寶要喝水”。

通過這樣反覆的、帶有引導性質、誘導孩子表達訴求的方式進行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意願會逐步得到改善。

五、跟孩子互動時,注意技巧

跟孩子的互動,要注意一些技巧。

1、語速的控制,不能太快,太快的發音,孩子不容易接手、理解。

2、保持標準、一致的發音,不管你是用普通話還是方言,語言的一致性,對於剛開始學習語言的孩子是很重要的。

3、跟孩子重複重要的詞彙,比如孩子要喝水的時候,你把水杯拿給他,同時可以跟孩子說“這是水杯”、“用水杯喝水”、“水杯”,強化孩子對重點詞彙的認知和記憶。

4、情景化溝通,比如跟孩子回顧幼兒園一天中有趣的事情,回顧去動物園看了哪些動物、動物有什麼表現等等。

5、讓孩子說,不要替孩子說。

六、多聽有韻律的兒歌、古詩詞

從寶寶很小的時候開始,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聽一些簡單、節奏明快的兒歌、古詩詞的誦讀,可以聽音樂的,也可以父母自己誦讀,這種節奏感、韻律感,有助於加強孩子的記憶。

我經常給孩子聽各種兒歌、聲律啟蒙等音頻,聽的多了,孩子有時候會不自覺的跟著一起唱、一起說。

七、多帶孩子去公共場所訓練社交能力

封閉的環境不利於孩子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對社交能力、語言溝通表達能力的訓練,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比如小區的露天活動區、活動中心、孩子集中的遊樂場,讓孩子融入到群體中,跟其他的孩子互動、交流,通過社交的訓練,鍛鍊語言表達的能力。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一起關注孩子成長和家庭環境建設的話題!

元寶爸爸聊育兒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有趣的形式訓練孩子的口肌能力。

  下面提供幾種在家就能做的口肌訓練,十分簡單易操作!

  1. 下顎訓練

  食物是訓練兒童口肌的好工具,特別是訓練一些未能跟從複雜指令的幼兒。

  有些家長習慣剪碎食物方便寶寶進食,但其實反而會阻礙了口肌發展。

  家長除了可逐漸減少把食物剪碎,亦可把較硬的食物如菜莖、蘋果條等,切成手指大小的條狀,放在寶寶的大牙中間試著讓他練習咀嚼。

  家長亦可以叫孩子用大牙咬住小木棒,然後跟孩子鬥力,這小遊戲可以訓練孩子下顎的穩定性和力度,對改善孩子的說話清晰度很有幫助!

  2. 唇部肌肉訓練

  有些孩子口水總是流不停,確實令家長苦惱。

  其實,孩子的唇部肌肉跟流口水和發音不正很有關係。

  如果孩子唇部肌肉較弱,未能把雙唇合起來,口水就很容易從口腔流出,孩子也難以把合唇的字詞如「爸爸、媽媽」準確地講出來;

  或會錯誤地發出合唇尾音/-m/、/-p/,例如把「三」說成「沙」。

  家長可以把小木棒放在孩子的雙唇之間,讓孩子練習用嘴唇力含住木棒。

  也可利用吹泡泡及吹笛子來訓練寶寶的唇部肌肉,吹氣時協助或提示孩子做出圓嘴的動作。

  這樣可以加強唇部肌肉的活動幅度及力度,並且有助提升兒童發圓嘴音,如「碗」的能力。

  3. 舌頭肌肉訓練

  舌頭的協調能力也對兒童的發音有直接影響,如發音/l/(啦)和/d/(打)都需要我們控制舌頭動作。

  家長可把美味的醬汁如果醬、花生醬等塗在寶寶的唇上,讓寶寶伸出舌頭舔走醬汁,訓練他控制舌頭的能力。

  以上的訓練可加強兒童的口部肌肉能力,但如果發現兒童的說話及發音問題持續,應尋找專門的語言指導老師協助。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我是一位二胎媽媽,我家大寶很有語言天賦,她一歲的時候就會說十幾個詞語了,一歲半的時候大多數常用的詞語都會說,並且比同齡人會說句子也要早。

我家二寶現在九個多月了,現在也喜歡“咿咿呀呀”的自言自語。

我家兩個寶寶,我平時喜歡做以下3件事:

1.平時多和孩子說話

在家的時候,我無論做什麼都會盡量多的和孩子說話。比如告訴他,這是桌子、這是椅子、這是蘋果、這是書····

我做事情的時候,也會說“媽媽,現在是在洗衣服”

帶孩子去樓下玩的時候,會告訴她這是花、這是大樹···

2.平時多帶孩子去社交場合

我和老公都會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活動和聚會,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聽到更多的聲音、體驗更多的生活場景。這樣孩子就會更好的模仿大人的發音和說話。

3.多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

每晚都會給孩子讀繪本,比如還會告訴書中的各種顏色、有哪種動物等。時間久了,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提高語言能力。


暉雪琳源


看了您的描述,孩子一歲三個月只會說一些疊字的話,也屬於正常範圍之內,媽媽不用過於著急,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讓小寶寶更容易的發音和學習呢?幾點建議如下:



一:媽媽要做"懶"媽媽,寶寶會更喜歡學說話

這個問題很多媽媽可能覺得難以理解,那麼我來解釋一下,寶寶在學說話的年齡段,通常都是手語和口語並用,因為有些時候寶寶說話還不順暢,這時候寶寶想要某個東西情急之下寶寶通常就會用手指,很多勤快的媽媽會立刻領會了寶寶的意圖,給寶寶想要的,殊不知您這樣做就是扼殺了寶寶學說話的機會,不如做個"懶媽媽",稍微慢一點,耐心的等待寶寶把想要的東西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時您再拿給寶寶會更好。



二:多和寶寶交流,多說一些寶寶較容易理解的,比如常接觸的人和事或者玩具等等

寶寶一歲多的這個階段是他積累詞彙的階段,媽媽要有耐心,雖然寶寶現在有很多詞語說不出來,但是媽媽多和寶寶交流,寶寶只要多聽,很多詞語句子的發音基本都會記住,這也是為寶寶長大後學說話,做積累。



三:寶寶發音不準,大人切莫嘲笑

很多人覺得孩子小,能懂什麼,把逗孩子學說話當成了一種娛樂,孩子發音不準,惹的大人開心,這種做法不可取,寶寶雖小很已經懂得看大人的表情和言語,孩子會從大人的言語和表情中得到一些信息,比如是讚賞還是嘲笑,如果孩子每次學說話都得不到讚賞和鼓勵,那麼日積月累,孩子便會不願意多說話。所以家長不要嘲笑寶寶並不標準的發音。


育兒叮噹貓


語言障礙矯正是一個複雜的系列工程,教學課程有嚴謹的科學規律,為了讓大家能夠由淺及深,聽懂,學會,我們儘量把課程生動化、簡單化,方便孩子、家長完成初級訓練。

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是每個人說話發音的基本標準,那麼這就需要談到一個術語“聲調”,您知道什麼是聲調嗎?

聲調及作用

1. 聲調也可以成為字調,通過聲音的高低、升降、滑動等,用來區別詞字的意義。

2. 聲調的變化使語言富有韻律、節奏,使得語言更加生動、更加富有情感。

調值和調類

1、聲調的種類。普通話有四個調類:陰平、陽平、上升、去聲 。

2、聲調的實質,指聲音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形式。普通話裡有高平調(55)、高開調(35)、降開調(214)、全降調(51) ,

3、很多人把輕聲當做第五個調類,但語言學家一般不把輕聲當作聲調看待,認為輕聲 是漢語中所具有的一種特殊變調現象,在全國的廣大方言和普通話均有出現。因為它沒有固定的調值。

聲調的標記法:五度標記法

普通話的調值是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提出來的。又叫“五度制調值標記法”

五度標記法 解讀:‍

畫一條豎線,分作四格五度,表示聲調的相對音高,並在豎線的左邊畫一條線,表示音高升降變化的形式。分別表示“高、半高、中、半低、低”五度,依次用“5、4、3、2、1”來代表。然後在比較線的左邊用曲線或直線表示音節的音高變化形式和升降幅度。

1、陰平 55 啊 調值為 [55]

陰平調高而平,即由5度到5度,調值為55。因此陰平調又叫高平調或55調或第一聲。

2、陽平 35 爬 調值為[35]

陽平調由中到高,即由3度升到5度,是個高升的調子,調值為35。因此陽平調又叫高升調或35調或第二聲。

3、上聲 214 老 調值為 [214]

上聲調由半低音先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即從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是先降後升的調子,調值214。因此上聲調又叫降升調或214調或第三聲。

4、去聲 51 次 調值為[51]

去聲調由高音降到低音,即由5度降到1度,是個全降的調子,調值為51。因此去聲調又叫全降調或51調或第四聲。

四聲發音口訣

普通話的音調您看懂了嗎?測一下您的語音發音吧,

可以參考一下數值,找一找老鄉。


陽光語言矯正師


謝謝你的提問。

幫助1-2歲寶寶學語言有至少6個方法,簡單實用,操作性強,就是要堅持。先來了解下寶寶語言發展的規律:

0-1歲為語言感知階段,寶寶是不會說話的,完全靠感官來感知外界,視覺是模糊的,餓了、渴了、尿溼了就哭,所以,哭就是她的語言。

1-2歲為語言理解階段,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理解大人們的語言了,由於表達起來不夠全面,只會說單個字或簡短的電報句。有的男孩子根本不開口,這也是正常的,因為生理因素,女孩稍微會早一點開口。


幫助寶寶練習發音、學習語言的6個技巧:

1、【吹氣練習】

準備:吹塑紙若干,剪成碎片。

練習方法1:把碎片吹塑紙用一個透明的塑料罐子裝著,引導寶寶朝著罐子裡面吹氣,每當吹一口氣,罐子裡的紙片便會旋轉飛起來,非常好玩又有趣。


吹氣可以幫助寶寶很好地練習發音,每天練習2-5次,每次2分鐘,有的寶寶都玩不膩。

練習方法2:事先畫好的人物圖,沾上水彩顏料,和寶寶用吸管吹出彩色的頭髮。如下圖。


2、【說單個動名詞練習】

準備:買些常見的動物、水果、衣物等圖片。

練習方法:

第一步:每天2-3張圖,反覆用誇張的嘴形告訴寶寶,這是“西瓜、西瓜、西……瓜”。

第二步:每天抽幾張,邀請寶寶找出哪個是西瓜,哪個是蘋果,哪個是小猴,讓寶寶用手指出來。前提是寶寶都已經認識過這些圖片,先從兩張開始練習,逐漸增加數量。注重過程都愉悅性,多多鼓勵寶寶。

第三步:媽媽拿著西瓜圖,問寶寶這個是什麼?鼓勵寶寶開口說出來,如果步說也沒關係,多練習幾次。

每次出門去玩,就可以問寶寶我們出去玩,去不去?好不好?要不要,鼓勵他說出一個字。其它動詞、名詞也是類似方法。


3、【自然之聲】

準備:青蛙、小雞、小鴨、小狗等動物圖片

練習方法:和寶寶一起模仿動物的叫聲,還可以來一個動物之家的演唱會,這是所有寶寶的最愛。

我愛我的小青蛙🐸,🐸青蛙怎麼叫?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

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麼叫?嘰嘰嘰 嘰嘰嘰 嘰嘰嘰嘰嘰

我愛我的小鴨小鴨🦆 🦆小鴨怎麼叫?嘎嘎嘎 嘎嘎嘎 嘎嘎嘎嘎嘎

我愛我的小狗🐶 ,🐶小狗怎麼叫?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汪汪汪


音樂具有提升人記憶力、注意力,促進學習興趣的效果,其效果比普通的教學好一百倍。



4、【觸摸書】

準備:觸摸書若干。

練習方法:有的觸摸書專為0-3歲寶寶準備,帶洞洞的書可以引導寶寶摳動,小雞的書可以觸摸到書中小雞的仿真毛茸茸的羽毛。一邊摸一邊模仿小雞的叫聲,說出小雞的身體不同部位,提升認知能力的同時也發展了語言,豐富了詞彙量。


教育源自生活,平時走到哪裡,都可以藉助周邊的環境,讓寶寶多摸、多看、多聽,這是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環節。


5、【親子共讀】

準備:各種適合寶寶的0-3歲書籍、撕不破的書、布書等。

練習方法: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的人陪寶寶一起閱讀,大聲讀給寶寶聽。日積月累,你會發現許多神奇的現象。量的來源除了生活中,然後就是書本里。


6、【356個成語】

準備:配圖的成語若干。

練習方法:每週1-3個成語,邊看圖邊聽成語,從聽-----到認知-----表達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可以找些常用的成語,例如:白髮蒼蒼、一刀兩斷、支離破碎等等。

例如:愛吃甜食的螞蟻🐜爬滿了整塊麵包,引導寶寶說出:“比比皆是”。


我是靈動育兒,高育嬰師培訓講師,從事教育十六年,一位終身成長型媽媽。每天分享你關心的育兒資訊,願意陪伴你一起成長!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靈動育兒


一歲三個月的孩子只能發單音節,我們來看看一歲三個月的孩子正常情況下的語言發育。

1歲以後的孩子,正常情況下可以使用單個動詞,比如吃、抱、走,1歲半左右的孩子通常會說短句,比如媽媽抱、吃飯等。所以說,孩子一歲三個月只能說雙音節的詞,只是語言稍微有些落後,作為父母想要孩子更早更好的來說話,就需要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來培養孩子的語言。

讓孩子多聽

父母需要和孩子多做交流

和孩子的交流什麼時候開始,當然是越早開始越好,月子裡的孩子,父母就可以開始交流了。怎樣來交流呢?我們常說聽說讀寫,聽是在第一位的,對於語言不管是我們的母語,還是英語都是多聽,才能多說。

所以,多和孩子交流,給孩子創造聽的環境。媽媽可以在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洗澡、逗孩子玩的過程中,告訴孩子自己正在乾的事情,讓孩子有一個語言環境。

讓孩子多多開口

孩子語言的發展階段,到1歲之後,孩子會去模仿,比如用動物的叫聲代替動物,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多開口。

父母需要做的事:

1.給孩子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要代替孩子來做;1歲多的孩子開始可以借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想要某樣東西,很多父母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會直接不等孩子說完,就代替孩子做事。這樣的做法,會減少孩子開口的機會。正確的做法,耐心等待孩子用手勢或者短句完全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2.多重複孩子的意思。怎樣來重複呢?當孩子表達的不是很清楚的時候,媽媽可以把孩子的意思講出來,再去詢問孩子,是這個意思嗎?在媽媽重複孩子話的時候,多了一次和孩子溝通的意思,也讓孩子學會了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帶孩子多和同齡人去玩

兩歲前的孩子,並不會和同齡人在遊戲中互動,但是家長帶著孩子去和同齡人玩,給孩子創造更多聽的機會,以及和同齡人交流的機會,我們說這樣的機會,讓孩子接受到了更多的外部信息,會在無形中促進孩子講話。

我女兒的一位玩伴,兩歲多的時候,說話口齒不清,只有自己的奶奶能夠明白,跟著同齡人玩了兩個多月,孩子的語言是飛速猛進。還有很多孩子過了兩歲還不說話啊,結果上了幼兒園沒有幾天,孩子就像打開了話夾。

多給孩子讀繪本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讀繪本可以給孩子磨耳朵,可以增加孩子和父母的溝通機會,還可以給孩子積累詞彙量。從小聽繪本的孩子,因為她接受的語言頻次特比多,所以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也會早很多。

我女兒就算是繪本的受益者,不到半歲開始讀繪本,每天晚上都要看書,她自己說話特別早,兩歲的時候,就能夠說有邏輯的短句子了。


豌豆媽媽育兒


寶寶說話有早有晚的,大家不要太著急,我們需要一些耐心去引導他們說出口。

1、和寶寶相處時,不要吝嗇你的言語,要多和寶寶互動。例如,給寶寶洗澡時,就和寶寶說“洗澡啦,脫衣服了”、“玩水了,好開心呀”等等一些描述性的語言。

2、給寶寶認識物品或動物時,需要一致。例如,小狗,不要一會“小狗狗”,一會“小汪汪”。以免寶寶混淆,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而不敢開口。

3、和寶寶說話時,多用簡短的話語,重複性的說給寶寶聽。

4、當寶寶開口說話時,寶爸寶媽們可以多多重複他們的話,激起他們說話興趣。

5、在寶寶不想開口時,就多多做一些引導,可以多多問寶寶一些問題,讓他們給出回應。例如,指著蘋果說“把蘋果拿給媽媽”,讓不會說話的寶寶拿給你,等等。以此來讓寶寶產生興趣,激發他們開口說話。

6、對已經開口說話,但是隻能說很少的話的寶寶。我們可以幫忙把寶寶的話,表述的更完整、更準確。但是這其中不要打斷寶寶,也不是要糾正寶寶的話,我們需要的是擴展、延伸,鼓勵寶寶同時說出學會正確的表達。

寶爸寶媽們一定要記住!當寶寶開始開口說話時一定要及時回應,因為你的回應會讓寶寶感到快樂,激發他們說話的慾望。同時也不要忘了多多交流,耐心的等待。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當然有不正確的地方也需要大家來指導、更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