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如何正確吃枸杞?

百瑞源


枸杞,可以當成“水果”食用:

吃枸杞,更正看法和觀點。它只是一種天然的食品,它有獨特的酸甜味道;另外它含有一些營養物質,比如說基礎糖類物質、維生素A、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礦物質鐵、硒等物質,食用之後有補充營養素的作用。

枸杞可以吃,但它並不存在“治病”的作用:

枸杞,當成零食吃沒問題,但是它並不存在治病的作用。雖然在動物實驗中,枸杞中的某種營養素可能會發揮一定的“功效”,但這種功效並不能直接替換到人體身上,正常人單日食用枸杞的量非常有限,所以攝入到的“枸杞中的營養物質”更加有限,和動物實驗中投放的功效物質劑量根本不對等。

另外,某些枸杞廣告中經常提到的“甜菜鹼、枸杞多糖等物質能對身體起到降血糖、抗衰老等養生作用”等功效言論只是那些不靠譜商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去誇大了枸杞的食用功效,請您正視這個事情。

也就是說,“吃枸杞”只是一種“享受食品”的過程,而不存在所謂的抗衰老、降血壓、甚至抗癌作用。


正確、健康吃枸杞,應該這樣做:

  • “適量”是基礎原則:

對於任何食物來說,“適量食用”都是基礎原則。過量攝入必然會給身體增加負擔,枸杞中本身含有不少的糖類物質,食用過多就會增加齲齒、肥胖、糖尿病、痛風等問題的發生風險。

實際出發,對於這種普通的“小漿果”,建議大家單日攝入的量不超過20粒,可以泡水吃,可以熬粥食用,可以加入到牛奶(酸奶)、稀粥以及果汁中一起食用。


  • 泡水是不錯的食用方式,但要注意飲用水溫:

對於枸杞來說,泡水飲用(食用)是不錯的方式,泡水的溫度在這兒不做強調,但飲水的溫度需要大家注意,一般接近於體溫的飲水溫度更加合適,最高溫度不建議超過65攝氏度,避免燙傷食道。

兩種人不建議吃枸杞,別給身體找麻煩:

對於枸杞,大多數人可以吃,但有些特殊人群並不建議“以身試險”。第一種是“本身對枸杞過敏的個體”,避免導致身體出現過敏症狀;第二種是本身存在高血糖、糖尿病等基礎慢病的個體,應該根據自身的病情限量(酌情)食用。

枸杞,一種太過平常的“基礎食物”,可以吃,但要更正態度,要健康食用。遵循食用原則,希望枸杞可以給您帶去更多的幸福。


王思露營養師


健康先知道: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反映了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枸杞為藥食同源的食物,傳統中醫學認為其有養肝、滋腎、潤肺之功,現代營養學認為其有提高機體免疫力之功,正確食枸杞建議嚼服或入菜。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反映了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春雷乍動、氣溫回暖、萬物復甦,生機勃勃。

枸杞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的果實,藥食同源,傳統中醫學認為枸杞性平味甘,有養肝、滋腎、潤肺之功;現代營養學認為其含有枸杞多糖、甜菜鹼、枸杞色素等營養物質,有提高機體免疫力之功。養生保溫杯裡泡枸杞成為一種時尚,然而枸杞嚼服或入菜更易吸收,不過不得不提醒大家不要“神化”單一的某種食物,且枸杞亦不是所有人群均適宜吃,陰虛火旺、高血壓患者不推薦食用。

驚蟄節氣養生食枸杞的同時仍需注意:

1、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氣候回暖易犯肺引致咳嗽,食梨有潤肺止咳之功,食補煲銀耳百合梨湯。

2、勿忘“春捂”,雖氣溫回暖、萬物復甦,但還有“倒春寒”,別太快脫衣物,尤其注意捂頭、捂腰膝、捂肚臍、捂腳,預防著涼。

3、勿忘“護陽”,早睡晚起,常曬太陽,尤其是背部曬太陽以守護機體之陽氣,亦可選擇中國養生運動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太極劍等。

我是曉薇,曾於臨床工作,然感疾病預防勝於治療,故後從事國家慢病非藥物生活方式干預課題研究及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有所獲,關注我的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可獲取更多健康資訊,如有助於您請點贊支持,有疑問可評論留言!


薇健康


春天是養肝的季節,可以用枸杞菊花泡茶喝,清肝明目。也可以睡前吃十幾粒枸杞。還可以在燉雞湯燉銀耳時放一小把枸杞。




來生願做一隻候鳥


就像我這樣,泡茶喝。哈哈!不過你要選擇好枸杞,我家寧夏的,可以幫你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