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今年的跳槽计划要取消吗?

大家好,我是贱总!

我和很多朋友一样,还在湖北老家远程办公。


疫情持续,今年的跳槽计划要取消吗?

疫情持续,今年的跳槽计划要取消吗?这是很多职场朋友关心的问题,在聊这个话题之前,贱总最近也和不少猎头同行以及候选人聊了下目前的形势:


一、猎头看到的几个市场形势


1、从行业来看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上市公司科锐国际在2月份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3%的受访企业预判业务受到一定冲击,劳动密集型、需要面对面交付的受的影响比较大,比如零售/消费、制造业、地产等行业影响严重。


而反馈业务逆势上扬的企业主要集中在IT软件、生物医药、互联网/电商、在线教育等行业。


疫情持续,今年的跳槽计划要取消吗?

当然其中不乏有不少“重灾行业”的企业因为掉头足够快,也在本次疫情中降低了损失,找到了增长点,比如恒大、融创等房企的在线卖房营销。


几个地产猎头朋友告诉我,top的房企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他们都在积极储备人才,迎接报复性增长。


2、从职位来看


中高端候选人市场受影响不大,企业的用人需求依然比较强烈,特别是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增长的优质人才。


我观察过几个活跃的猎头社群,复工以来大家手头都有不少优质项目(职位)。


在科锐国际的调研中,42%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对于当前招聘节奏影响不大,按照原有招聘进程推进,甚至有12%受访企业希望加速推进,主要以业务逆势上扬以及业务受疫情冲击不大的企业为主;


另有三成企业表示会暂缓推进,其中43%表示恢复时间需要进一步看疫情进展及公司业务情况,30%表示要在2月底各项工作平稳后。


疫情持续,今年的跳槽计划要取消吗?

而面对接下来“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仅有10%的企业表示预期招聘数量比原计划减少,超过4成企业表示需要进一步看疫情进展及公司业务情况,目前尚不能确定;34%企业表示没有显著变化。


疫情持续,今年的跳槽计划要取消吗?

3、从职位方向来看


很多职位需求更强调跨界,比如你做市场的,新增新媒体、短视频、社群等线上营销经验;比如做线下教育的,现在强调线上教育项目经验。


经此一役,所有职场人都应该重视学习技能,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


二、需要关注的三个新趋势


1)、远程办公

如果说17年前的非典让人们接受了网购,那这次疫情会让大家(特别是民营企业)接受并习惯远程办公。


这也意味着未来候选人受到地域限制越来越小,你我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高效远程办公成为职场人一项硬性技能。


2)、视频面试

这对我们猎头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对于异地跳槽的候选人,惯例是先安排个电话or视频面试之后,终面去企业。


这次疫情让视频面试成了标配。在科锐国际的调研中,78%受访企业利用线上面试及数字化管理工具等将原有线下流程场景转移到线上;44%的企业未雨绸缪,利用此段时间积极盘点招聘模式和渠道资源,为疫情结束后需求激增做好准备。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线上面试和线下面试的差异性,线上容易造成面试双方信息差,给求职或招聘带来不稳定因素。所以学会线上面试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这一块后面有空分享。


3)、共享用工

在疫情期间,“西贝1000名员工去盒马上班”的共享用工被大众所熟知。


在科锐国际的调研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考虑使用灵活用工方式,并期待通过调整部分岗位雇佣模式,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降低雇佣风险和雇佣成本。


去年讲副业,今年说“共享用工”,这无不体现着共享经济时代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未来,你将不再为一家公司服务,而是在回归人才市场上通过你提供的技术和价值获取报酬。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下,我未来的饭碗在哪里?


疫情持续,今年的跳槽计划要取消吗?

三、疫情持续,今年的跳槽计划要取消吗?


至于最终要不要跳槽,这个需要评估多重因素,但是如果遇到心仪的,贱总还是建议大家聊一聊。


不少猎头朋友给我讲,最近很多优秀的候选人都特别好聊,更愿意深入沟通。当然不排除解闷、家里更方便等因素,但贱总觉得这个阶段面试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a. 这个时候放出来的岗位更货真价实,谁也不会冒着这么大风险和成本去糊弄候选人和内部领导;


b. 这个时候岗位是最能体现岗位变化趋势的,深入面试沟通是理解岗位变化趋势最好的方式。尽快弥补你和趋势的差距,你就有可能吃到其中的红利;


c. 疫情之后,大概率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只是看程度的大小。很多公司一些招聘计划就是为那时候储备的,在科锐国际的调研里也有所体现;


他们选择此时招聘有几点原因:一是人才意愿度降低,尽早计划;二是疫情拉长了整个招聘周期,很多岗位都是先视频,疫情结束后迅速安排到面,有“占坑”的意思。


同样,对于大家来说,不要以为跳槽还会像之前那样迅速,所以有计划跳槽的,先占个坑未尝不可。


d. 疫情,最见一家公司的格局和雇主品牌。通过面试细节,结合企业在疫情中的所作所为,从大方向判断这家公司到底值不值得去。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疫情期间,有的人在坐以待毙,而有的人却在自我救赎,在反思的同时,也在为未来大胆试错。


  • 参考资料:科锐国际调研报告《疫情后企业招聘及人力资源管理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