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供應鏈的社會責任有助於人類免受野生動物帶來的病毒傷害

食品供應鏈的社會責任有助於人類免受野生動物帶來的病毒傷害

ISO26000是一份關於社會責任的國際標準,提供最佳做法指南,幫助各組織以道德和透明的方式運作,直接促進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不僅有利於商業,而且是每個人的事務。

從結束飢餓和肥胖到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糧食和農業工業在我們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食品供應鏈的社會責任有助於人類免受野生動物帶來的病毒傷害

2019年12月國際標準化組織發佈ISO/TS26030《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關於在食品鏈中使用ISO26000:2010的指南》,提供了關於食品生產鏈中的組織如何在考慮所有地方法律、法規和利益攸關方的期望,同時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它將幫助食品公司、農場、合作社、加工商和零售商等組織,無論其規模或地點如何,制定一份活動清單,使他們更有社會責任感。

制定該指南的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負責人Sandrine Espeillac說,消費者越來越要求在食品生產鏈的每一步都採取可持續和對社會負責的做法,這就產生了對國際認可一致的系統和流程的真正需求。

她說:“糧食和農業部門對我們的世界和我們的福祉有著重大影響。”

因此,使用ISO/TS26030不僅有助於提高食品工業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它還幫助各組織為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許多目標做出貢獻。”

Espeillac補充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參與了該標準的制定,這進一步加強了這一點。

沒有消費就沒有殺戮——任何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肯定是缺乏社會責任的,也是違背ISO/TS26030、ISO26000:2010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行為,應予以抵制和制裁。

食品供應鏈的社會責任有助於人類免受野生動物帶來的病毒傷害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基本確定是來自野生動物——蝙蝠。食用野生動物,包括食用蝙蝠是食品供應商、消費者缺乏社會責任的典型表現。在食品供應鏈積極導入ISO/TS26030《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關於在食品鏈中使用ISO26000:2010的指南》迫在眉睫,有助於人類免受野生動物帶來的病毒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