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保衛戰---歷史背景

宜昌保衛戰---歷史背景

宜昌大撤退

  1938年,地處長江三峽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指揮船隊,冒著日軍的炮火和飛機轟炸,搶運戰時物資和人員到四川,從而保存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依靠一個國家的力量,由一個軍事部門指揮完成。宜昌大撤退則完全依靠的是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因此,親歷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陽初說,"這是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在中外戰爭史上,這樣的撤退只此一例。"

宜昌保衛戰---歷史背景


  行動背景

  湖北省的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自1876年,中英簽署《煙臺條約》後,宜昌被闢為通商口岸,它便成了長江航線上的一個重要轉運港。

  抗日戰爭時期,宜昌更成為懸系中國命運的咽喉。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宣佈遷都重慶,並確定四川為戰時大後方,進出四川的通道就成了抗戰的重要運輸線。當時入川,少有公路,更沒有鐵路,唯一隻有走長江。而宜昌以上的三峽航道狹窄,彎曲複雜,灘多浪急,險象叢生,有的地方僅容一船通過。1500噸以上的輪船不能溯江而上,所有從上海、南京、武漢等地西行的大船,當時都不能直達重慶,乘客和貨物都必須在宜昌下船"換乘"(換上能走長江三峽的大馬力小船),才能繼續溯江進川。

  1937年7月7日,抗戰爆發,日本法西斯對中國的侵略是蓄謀已久,已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迷信自身軍事力量強大的日本狂妄宣稱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至7月底,北京、天津相繼陷落。8月,日軍進攻上海,3個月後上海被佔領。12月攻進南京,35萬人被屠殺。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以後長沙、廣州被侵佔。從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的一年零三個月時間裡,華北、華中、華南共13個省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40多座城市淪於敵手。

  武漢失守前後,離武漢300公里的宜昌成了敵我雙方注目的焦點,它的重要戰略地位更顯突出了。這是因為,宜昌是長江的咽喉,是入川的門戶。

宜昌保衛戰---歷史背景

  特別是在抗戰爆發之初,國民政府宣佈遷都重慶,並確定四川為戰時大後方,於是,華北、華東、華中等地的機關、學校、工廠企業紛紛向四川特別是向重慶搬遷。大批人員、物資的撤退成了戰時交通運輸的最大問題。

  而當時的中國,飛機少得可憐,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火車線路被炸得七零八落,無法正常開運;公路運輸不僅運費高,汽車少,且公路少又不能直接入川。因此,長江水道便成了進入四川最便利的路線,成了抗戰期間貫通前後方最重要的"黃金水道"。

宜昌保衛戰---歷史背景

 誰能在此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呢?那就是盧作孚。

  恐怕今天不少的年輕人,對盧作孚這個名字是陌生的。

  第一,盧作孚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實業家。自20世紀20年代起,抱著"實業救國"的目的,以一條70噸的小火輪起家,創辦了民生實業公司。經過20多年的慘淡經營,到解放前夕,民生實業公司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擁有140餘艘大小輪船,9000多名職工,航線遍及長江及其支流,以及東南亞沿海,被譽為"中國船王"。他被毛澤東同志譽為發展中國民族工業不可忘記的四位實業界人士之一(即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範旭東,搞紡織工業的張謇,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

  第二,盧作孚是我國民-國時期鄉村建設運動的理論家和實幹家。1927年2月他出任江北、巴縣、璧山、合川四縣峽防團務局起,在嘉陵江三峽地區推行鄉村建設運動,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北碚這個昔日貧窮落後、交通閉塞、盜匪橫行的鄉場建成了一座中外矚目的美麗小城。可以說,沒有盧作孚,就沒有北碚的今天。盧作孚是北碚的開拓者、奠基人。北碚是民-國時期那場規模大、時間長、波及面廣的鄉村建設運動中,在600多個鄉村建設團體和機構,1000多個鄉村建設實驗點中,極少獲得巨大成就的一個。

  第三,他是我國著名的愛國教育家。從青年時代起,他就抱有"教育救國"的思想,努力於教育工作。他在滬州擔任教育科長時,以川南師範學校為中心,積極開展教育改革和新文化運動。後到成都創辦四川通俗教育館,積極開展民眾教育。以後他在創辦民生公司時,在北碚推行鄉村建設運動中,都堅持開展正規教育和民眾教育。誠如他1948年在《如何改革小學教育》的演講中所說:"自己現在是辦實業的,但實際上是一個辦教育的,幾乎前半生的時間,都花在辦教育上,而現在所辦的實業,也等於是在辦教育,是想把事業當中全部工作人員,培養起來,提高他們的技術和管理能力。"他在振興教育、普及教育、改革教育等方面的超前思考和實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增添了光輝的篇章。

  第四,他是抗日戰爭中的民族英雄。當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號召民生公司全體員工無條件地投入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去。他指出:"國家對外的戰爭開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務也就開始了。"他號召"民生公司應該首先動員起來參加戰爭"。從抗戰一開始,民生公司就投入到搶運人員和物資的戰鬥中去。"據不完全統計,民生公司在抗戰前期(1937—1940年),從上海、南京、蕪湖、武漢和宜昌搶運入川的兵工器材和航空油彈器材,共計196000噸。"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民生公司為了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在搶運物資和人員的戰鬥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總共有16艘船隻被炸沉炸燬,69艘船舶被炸傷,117名員工壯烈犧牲,76名員工傷殘,無怪愛國將領馮玉祥稱讚"民生公司是愛國的公司"。而作為民生公司總經理的盧作孚本不想當官,但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敢於挺身而出挑重擔。抗戰初期,全國的交通運輸極為緊張,人員物資撤退,戰時物資調撥,軍隊調動等任務十分繁重。正在此時,盧作孚被國民政府任命為交通部常務次長,主管水陸交通工作。而宜昌大撤退正是他主持水陸交通運輸的一場輝煌戰績。

  抗戰中期,全國糧食緊缺,糧食的收購、轉運、分配關係到抗戰的成敗。1940年7月,他又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全國糧食管理局第一任,擔負起全國-軍需民食的糧食任務。他的最突出政績是,提出了運輸糧食的"幾何計劃",即將偏僻地區的餘糧,先用人力運送到鄰近的公路或水路邊特定地點集中起來,然後再用汽車和船隻,就近將糧食運到需用之處。他親赴各地區視察和部署。不到半年時間,就解決了軍需糧食和一些地區缺糧問題,穩定了市場、安定了人心。

  可以說,交通部常務次長和全國糧食管理局都是位尊權重的職務,都是關係抗戰勝敗的顯要職務。必須是由有極高的使命感、責任感且清正廉潔的人來擔任;必須由大智大勇的人來擔任。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盧作孚受命於危難之際,挑起了重擔。

  "東方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他高度使命感、責任感和大智大勇的體現。

  當盧作孚火速趕到宜昌時,這裡正是人心驚恐,極度混亂之時。在這關鍵時刻,盧作孚處驚不亂,有條不紊運籌全局,當機立斷,作出了力挽狂瀾的決斷。

  他親赴各輪船公司和碼頭視察,並登上輪船,檢查各輪船的性能、運載量、運行狀況,做到心中有數。

  然後他又來到各輪船公司,對那些爭先恐後、相互責罵、爭吵不休的各單位負責人有禮貌且很堅決地說:"請大家回去,明天早晨我將在12碼頭和大家見面,宣佈撤退安排!"並連夜召集各輪船公司負責人和各輪船船長、引水、宜昌港的技術人員開會,制定出在40天內運完撤退人員和物資的詳細計劃和具體措施。他以國民政府聯合運輸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宣告,經過他實地考察和初步估算,以現有的運力完全可以在40天內完成轉運任務。

  但盧作孚強調:大家必須聽從統一指揮。即所有公司、輪船、碼頭只聽盧作孚調遣,各單位的人員物資的轉運順序一旦排定,必須堅決執行,服從指揮。至於什麼單位的物資由什麼輪船運輸,何時登船,只聽盧作孚一人安排,要嚴格聽令,決不準自行其是!當他向所有需要運送人員物資的各單位負責人宣佈他的轉運計劃和嚴格紀律,並保證在40天內運完壅塞在宜昌的全部人員物資時,全場爆發出一片歡騰,不少人甚至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人們從盧作孚堅定自信的目光和言語中,看到了希望,人心穩定了,混亂局面改變了。

  必須指出的是,面對宜昌如此混亂的局面,面對宜昌如此嚴峻的形勢,面對宜昌如此艱難的轉運任務,盧作孚為什麼還能如此胸有成竹,向大家誇下海口,保證在40天裡將全部滯留的人員、物資運出宜昌呢?其中一個關鍵的法寶就是民生公司創造的著名川江枯水期間實行的"三段航行法"。

  三段航行法"就是民生公司創造的在長江枯水期間水位下降時保證輪船正常航行的辦法。

  長江上游每年從12月初到第2年的2月末,就進入枯水期。這個期間,長江水位大大下降,以致大一點的輪船都不能開進來,只能停航。但是停航,對於航運公司來說,就意味著輪船閒置、經營虧損、人員失業;對於市場來說,由於貨運不暢,就意味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

宜昌保衛戰---歷史背景

  怎麼辦?盧作孚和民生公司技術人員反覆研究,創造出枯水期間不停航的"三段航行法"。

  "三段航行法"就是將長江上游宜昌至重慶的航線分為三段,每段根據不同的水位、流速、地形來調整馬力、船型、速度合適的輪船分段航行運輸。

  這種航行雖然麻煩一點,運輸成本高一點,但卻保證了枯水期間長江上游的正常運輸和航行。這是中國航運史上的一大創造,顯示了盧作孚和民生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而此時,"三段航行法"又在宜昌大撤退中派上了用場,顯示了神威。

  在非枯水期,從宜昌到重慶,輪船上行需要4天,下行需要2天。也就是說,一般輪船往返宜昌、重慶一次需要6天。而當時壅塞在宜昌這麼多人,這麼多物資,如按照這樣的速度,僅靠當時在宜昌的民生公司等20多艘船,則需要一年時間才能運完。盧作孚當機立斷,下令在40天非枯水期間也採用"三段航行法",以保證40天內將人同物資全部運出宜昌。

  盧作孚決定,除了最重要的物資和最不容易裝卸的笨重、大型機器設備以及重要的軍用物資可直接運往重慶外,其他的物資全部按"三段航行法"辦理。有的物資運到萬縣就返回;有的運到奉節、巫山、巴東就返回;有的甚至只運到三峽峽口就卸下,當天返回。這樣,航程縮短了一半或者一大半,從而贏得了寶貴的運力和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