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再次炮轟國產車:作為創始人,你們誰開的是自己造的車?大家怎麼看?

東震木


2019年3月份的時候,“董小姐”董明珠女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開炮”國產車說下“粗製濫造”。一時之間國產車的老總們也是紛紛表態,對於國產車的製造水平已經世界一流,處於領先地位。

近日,“董小姐”再次“炮轟”國產車行業,直接質問:國產車水平全球領先,那麼國產車創始人,為什麼不開自己的車?一石激起千層浪,“董小姐”的一語就像一把“鋼刀”,直插國產車創始人的胸口。

就目前而言,已知的除了比亞迪的老總座駕是旗下的沃爾沃以外,其餘的座駕都是非自家的產品。

對於董明珠再次炮轟國產車:作為創始人,誰開的是自己造的車?個人是這樣看待的:

一、國產車創始人,開“誰”家的車,是人家的自由。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不能以是哪方面的創始人就不能使用別家的產品,個人認為這樣的比較有些“牽強”。反過來想,也可以稱之為在學習好產品,通過自身的乘坐、駕駛、體驗等,能更好的思考自身產品的不足。也存在這種情況。

也就是說,不能用是否使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形容產品質量的“好與壞”,這個理由太“牽強”。向好的產品學習與使用,沒有什麼不好。

針對的市場是不一樣的。如果生產的產品針對的是中端市場,那麼就不能使用高端的產品嗎?並不是,對吧。生產的是十幾萬的轎車,難道就不能使用幾百萬的轎車了嗎?完全是可以的,並且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二、國產車創始人,應該反省。

雖然,從選擇的自由權利中,第一點也說到了,可以任意選擇。但是,從給人的感覺上,國產車創始人,連自家的產品都不去使用,實在是說不過去。就好比,“降落傘”的故事一般,如果不降生產“降落傘”的趕上飛機,讓他們去感受跳傘,怎麼才能生產出來100%打開傘的降落傘呢?

如果連創始人都不去使用自家生產的產品,安全、舒適度、體驗等,又如何提高呢?

為什麼“董小姐”拿國產車“開刀”?不僅僅是如今的國產車創始人們絕大多數不使用自家產品,從幾十年來,國產車提高的除了生產技術,其他的進步甚是緩慢。

要說生產技術層面,確確實實有著“質”的飛躍。但是要從國產車的質量上面去看待呢?為何,國產車被“合資車”“外來”品牌所壓制呢?只能進入到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可以用“零”形容呢?

再來反觀電器行業。可以說,汽車與電器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起步的,雖然說汽車的零部件多,但是電器的種類也不少。但是,現在電器絕大多數首選的還是外國品牌嗎?不管是電視機還是電飯煲、空調等,絕大多數人首選的是國內品牌,而不是國外品牌。而汽車呢?20萬以上,更大概率的則是首選國外品牌吧?

所以,這些情況都是需要國產汽車創始人們反省的內容。為什麼會如此?為什麼,我們的技術僅僅提升的是製造水平,而不是自主的“核心科技”?為什麼國產車僅僅只能針對的是中低端市場,而不是高端市場?都是需要反省的內容。

三、董明珠也想造車,在為自己未來的車“造勢”。

“董小姐”投資珠海銀隆可以說是“吃了大虧”。但是,董明珠有放棄造車嗎?並沒有。未來,董明珠可能會打通格力造車的這一目標。個人認為有三點:

1、美國每1000人約有800輛汽車,歐盟約有500輛,我國約有170輛。也就是說,我國汽車市場還具有翻倍的潛力,具有一定的市場;

2、格力在尋求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歇,不管是手機還是芯片,一直在嘗試著做多元化發展。多元化發展,對於格力而言其實是有利的。為什麼?因為單一的空調發展,總有一天,市場會飽和,並且單一產品所承擔的風險性也是具備的;

3、汽車存在一定的市場,格力也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打造與品牌的影響,拿下汽車空調這一塊。而最有利的,就是自己製造汽車、打造品牌。

所以,從這三點來看,個人認為董明珠想通過國產車現在存在的“缺陷”,能真正的拿下汽車市場。

總結:就國產車創始人開“誰”的車,雖然說是自由,但會引人深思。希望國產車創始人們也反省反省,應該如何更好製造出高品質的汽車,而不是自己都不使用自己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