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高力士看起來一點都不面目可憎

宦官,是中國封建制度下的特有產物,他們本也是封建制度下的受害者和可憐人,但正是畸形和扭曲的生活基礎與環境,給他們的性格行為上帶來了一些幾乎變態的影響。從中國第一個著名的大太監趙高開始,幾乎歷史上那些掌握了權力的太監都是與“擅權亂政、聚斂財富、禍國殃民、拉幫結派”等反面評價捆綁在一起。似乎殘缺的身體條件必然會使他們形成陰暗的心理,至少歷史的大多數是這樣的。但世事無絕對,每一個群體都會有特殊的存在,在宦官這個原本陰暗的群體中,也還是出現高力士、鄭和等這樣的清流,他們以另外一種方式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時也證明了“人性的光輝永遠只會被掩蓋,而不會被泯滅”。

高力士的為人有三大特點:一是對唐玄宗的絕對忠誠;二是說話做事小心謹慎;三是政治方向堅定明確。他所有的建議,都是從維護皇權和忠於朝廷的立場出發。正因如此,唐玄宗才對他十分信任,甚至四方來表,都是先給高力士看,然後再呈報唐玄宗,而且一些小事,就直接由高力士來處理。不僅如此,唐玄宗還在很多家事上,都喜歡徵求高力士的意見。

史書說他“然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並且因其對唐明皇忠心耿耿一輩子,而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高力士是如何成為宦官的?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高力士的人生曲折多難

古往今來,成為宦官的路似乎一直都有兩條——主動或者被動;但仔細一想,其實只有一條路:被逼無奈。高力士也這樣身不由己地成為一個宦官的。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馮元一的童年很幸福,因為他們家是世代高官、名門望族,他是嶺南聖母的六世孫,是潘州刺史的子孫……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他10歲的那一年,一個叫武則天的女人隨便派了一個酷吏,就輕而易舉地把他們的世代榮華給收走了。

在權力面前,生命不過是一堆乾巴巴的數字。老爹被冤殺了,而10歲的馮元一被官府沒收,分配給嶺南招討使李仁當家奴。從公子哥變成了小奴僕,沒人會關心年紀輕輕的馮元一的心理感受。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高力士曾是一個帥哥

然而命運的無情並不會就此打止,這個李仁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孫子,就是因為武則天隨口誇他一句,說他是“吾家千里駒”,就趕急趕忙改名“李千里”這樣一個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出的,只有他想不到的。

為了討武皇帝的歡心,李千里到處搜尋稀罕玩意來送禮。終於有一天,李千里的“創意”燈枯油盡了,於是突發奇想地把主意打到了眉清目秀的馮元一身上來了,他腦海裡冒出個大膽的想法:或許別出心裁地送兩個大活人能讓武則天眼前一亮。

於是李千里又挑選一個帥氣少年,將馮元一他們包裝成“金剛力士”的宦官組合,給送進宮裡去了。這一年,馮元一才14歲。從小奴僕變成了殘廢,依然沒人會關心他的心理感受。

唐玄宗之前的宦官之路高力士走得多曲折?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武則天差一點要了高力士的小命

皇宮之內的確是處處榮華富貴,遍地是黃金,但那都是別人的。馮元一的人生並沒有因為進入皇宮而徹底逆襲,相反,在那個步步殺機的高牆大院內,他差一點點就丟掉了自己年輕的性命。

初到皇宮之時,一直就是一個外貌控的武則天確實對馮元一十分喜愛,但是這種喜愛只是把他當作是一個賞心悅目的玩具而已,是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的。

有天晚上,武則天睡覺蹬被子。蹲在旁邊值夜班的力士沒有及時蓋被子,導致皇帝第二天感冒了。於是,早已被更名為“力士”的馮元一能得到的只能是一頓暴打之後被扔出皇宮。

當力士窩在牆根下動彈不得、就地等死的時候,他被剛從皇宮裡下班回家的高延福看見了。高延福“命中缺子”,於是就把他撿回去當兒子了,歷史上的高力士真正地誕生了。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從頭再來的高力士更加小心翼翼

康復後的高力士先是跟著乾爹在武三思家幹活,幾經轉側之後,又再一次進入了皇宮。愈發帥氣和機靈的高力士沒有重蹈覆轍,終於成了宣旨太監。在宣旨太監的崗位上,高力士看到更多的悲歡離合和人情冷暖,每一次“奉天承運”後面都是人心叵測、爾虞我詐。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高力士也認識了比他小一歲的李隆基。

705年,82歲的武則天被81歲的張柬之發動了“神龍政變”,被迫讓出來皇位,而登上皇位的唐中宗,早已在“從太子—皇帝—囚犯—太子—皇帝”的反覆折騰中,只剩下了半條命。所以李顯登基後,最開心的人還是他媳婦韋皇后。韋皇后就是武則天的腦殘粉,時刻幻想著能複製武則天的奇蹟。

李顯被毒死後,韋皇后掌控了朝局。於是,工作越來越不好乾了的高力士和處境越來越艱難的李隆基不可避免地走到了一起,李隆基和姑媽太平公主聯手奪回了李唐江山,並順帶接過來

“從皇帝—太子—囚犯—王爺—皇帝”的父親手裡的權杖,處死了公然反目的太平公主。從此,李隆基和高力士開始了一段君臣佳話。

寵而不驕的高力士有多難能可貴?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年輕時的李隆基還沒那麼荒唐

時隔三十年,大唐江山再次回到李家手中,

唐玄宗開始了他的開元盛世。那一年,唐玄宗28歲,高力士29歲。

唐玄宗即位之初,政局混亂,百廢待興。但事情總得讓有人去做,但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卻並一定靠得住。唐玄宗見過後宮禍亂,見過大臣有奶便是娘,唯獨沒見過太監亂政。所以,他決定讓太監去監督百官幹活。

在唐玄宗心目中,這幫有著無法彌補的缺陷的宦官,沒辦法傳承權利,充其量就是想辦法搜刮一點錢財而已,這對於唐玄宗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所以,宦官們的美好時代來了,而李隆基的好戰友高力士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一下子成了大唐炙手可熱的人物了。早年的經歷更讓高力士養成了謹小慎微的習慣,這也讓唐玄宗對其更加信任有加。

全國各地送上來的文件,都要先交到高力士手中。只有關係到“造反”這樣的重大政事才會直達聖聽,關鍵是高力士還總能把這一攤子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以至於唐玄宗每晚躺在龍炕上說:

力士當上,我寢則穩。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高力士成了那個水漲船高的人

隨著高力士得到的寵幸越來越多,排隊巴結他的人也越來越多,就連太子見他都得尊稱“二哥”,皇子公主叫“阿翁”,駙馬們直接喊“爺”,皇帝本人也不直呼其名,而是喚他為“將軍”。

唐玄宗改革開放三十年,打造的開元盛世比唐太宗的貞觀之治還熱鬧。於是,這位才藝雙絕、文武俱全的帝王開始飄了。但是,高力士這個“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的宦官卻始終對其忠貞不二、不離不棄。

公元736年,唐玄宗霸佔了兒媳婦楊玉環、殺了太子在內的三個兒子、讓李林甫當了宰相。而高力士是這樣說的:

唐玄宗:如今天下大定,我將國事交給李林甫如何?
高力士: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權既振,孰敢議者!

唐玄宗有點不開心,高力士立馬下跪道歉:心狂易,語謬當死。當談到立李亨為太子時,高力士又是這樣說的:

唐玄宗:我想立李亨當繼承人,但李林甫和武惠妃不同意咋辦?
高力士:推長而立,誰敢復爭!

看著四海昇平、萬國來朝,唐玄宗就鑽進後宮和楊貴妃玩遊戲,一玩就是20年。期間,楊國忠和安祿山合夥搞垮了李林甫,楊國忠成了權傾朝野的宰相,安祿山成了身兼三地節度使的權臣。高力士提建議:“北兵悍且強,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禍成不可禁!”但此時的唐玄宗眼裡只有楊貴妃,壓根聽不進去。

公元755年,安祿山厭倦了給楊貴妃跳舞來取樂他們的生活,公然舉兵造反了,叛軍都打下河北了,唐玄宗還以為別人跟他開玩笑。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安史之亂也沒有讓唐玄宗清醒過來

烽火狼煙天下亂!直到長安的門戶——潼關失守,唐玄宗才慌不擇路地帶著楊貴妃等人出逃到成都去避禍了。楊貴妃最後得到了一條白綾,太子李亨中路揚鑣,在臨武得到了皇帝的寶座。而垂垂老矣的唐玄宗只能對高力士說:“吾兒應天順人,改元至德,不忘孝乎,尚何憂?”始終對唐玄宗不離不棄的高力士淡淡的說:“長安、洛陽兩京失守,天下人流亡奔命,而陛下竟說沒什麼好憂愁的?”

唐玄宗已經不是曾經那個唐玄宗了,但高力士還是那個高力士。大唐被打得千瘡百孔之後,唐玄宗終於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了長安,但是等待他的卻是被幽禁的淒涼晚景,也只有高力士一直把他當作曾經英明神武的三郎。

歷史輪迴近在眼前,李亨代替了李隆基,李輔國也代替了高力士,不同的是:李亨看太上皇堵心,李輔國看高力士礙眼。唐玄宗被弄進來太極宮軟禁,高力士被髮配到蠻荒之地改造。

一個掌權40多年的宦官,終其一生也沒有狠下心來傷害過大唐,沒有違背良心拋棄過他的主子,儘管這個國家,這個皇權曾經深深地傷害過他,到了晚年還是要落井下石地再次傷害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力士是一個多麼難得的忠臣了。

那一口鮮血是人性最後一抹光輝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高力士成了那個“風雪夜歸人”

對權力風險零容忍,永遠是帝王家的光榮傳統。李隆基被打造成唐朝時的孤寡老人而度過餘生,高力士則被扣上“潛通逆黨”的帽子,流放黔中。

臨走前,高力士低聲下氣求李輔國,讓他再拜見一次太上皇而不得;而李隆基也只能一個人在諾大的甘露殿裡轉圈圈。

高力士沒有退休金,在貧瘠的流放地活得艱難,他的生活來源是漫山遍野的地薺菜,當地人從來不吃這些玩意。高力士回想一生的慘變、屈辱、富貴、權勢,都不如眼前這口野菜珍貴。他寫下了一首唐詩:

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
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他想告訴那個他日思夜想的太上皇:雖然地方換了,但他的心思從來沒變過可惜這種思念只能在冰冷無情的山風中飄蕩,而無處訴說。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高力士想不起曾經的富貴,只記得當年的皇帝

兩年後天下大赦,高力士被提前釋放。他匆忙上路趕往京城,他想在餘生再見一次他那個曾經朝夕相處的太上皇。但是日趕夜趕,他也趕不贏時間,在半路上,過往的行人告訴他一個殘酷的事實——“他的太上皇已經去世了”

,悲從中來的高力士無處話悲涼一口鮮血張口而出,高力士也在那個陌生、蒼涼的地方永遠地閉上了他的雙眼了。

那一口鮮血吐得是那麼悲壯,也是那麼無力,但也正是那一口觸目驚心的鮮血在那個世態炎涼、人情淡薄的封建王朝餘暉下散發出來一抹人性的光輝,雖不是那麼的強烈、刺眼,但在歷史的荒涼中,卻永不褪色。

歷經過坎坷苦楚的高力士,在權勢熏天時也會排斥異己,也會貪財受賄。我們很難嚴格意義上說他是個好人,但是在奸宦輩出的封建王朝,他永遠是那一個閃爍這人性光輝的宦官,明朝思想家李贄曾說:“誰謂閹宦無人?高力士真忠臣也!”高力士無愧這樣的評價。

高力士的人生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算不算一個“身殘志堅”的好人?

高力士的一生,堪稱曲折,又夠顯貴,這樣的人生足以給我們帶來太多的人生思考。

一、身處逆境而不生怨恨之心

高力士的早期生涯幾乎就是災難性的,這在封建社會那吃人的制度下也算是屢見不鮮,但難能可貴的是高力士歷經劫難,依然能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怨恨社會和國家,沒有心理扭曲地報復或者轉借痛苦於他人。

命運很多時候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但是人性卻是我們可堅守的。也唯有這樣,當我們身處於陰暗之時,只有內心之中的那一縷陽光才能最終照亮我們自己、照亮別人。假設高力士是一個心理陰暗的人,那麼高力士在權力的漩渦中,早已會變成不擇手段、六親不認的人,當這樣的高力士手握權力的時候,那麼對於歷史、對於國家,將是一場無法描述的災難。

二、忠於自己的選擇才獲得自我的成就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晚年的唐玄宗依然是高力士的信仰

高力士的一生無疑是忠於大唐、忠於唐玄宗的,即便很多時候他也有他的侷限性,但瑕不掩瑜。從經過武則天、唐中宗、韋皇后那一段混亂黑暗的政局之後,他把目光鎖定在於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李隆基身上,他這一輩子都是在忠於自己的選擇。

所以他才會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扳倒韋皇后的政變中牽橋搭線;所以才會在打倒太平公主的先天政變中身先士卒;所以才會對那個比他小一歲的皇帝像哥哥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所以才會在唐玄宗心身疲憊的時候不離不棄……

高力士的一生擁有過別人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榮華富貴,但是,在他的心目中,或許最能讓他內心感到無比珍惜的,可能還是唐玄宗因為有他在才能酣睡的樣子,可能是皇子們叫他“二哥”、“阿翁”時的那由衷的一笑,可能是唐玄宗唯一指定死後由他陪葬的那份榮耀……

高力士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他把自己活成了李隆基真正的家人。

三、張弛有度才是文武之道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高力士進退有度、謹小慎微

高力士一生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但從來不是隻對李隆基一味地迎合和縱容。前文之中已經說過幾例高力士勸諫唐玄宗的事了。這裡再來說一件小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高力士是如何在李隆基身邊扮演好助手和家人的雙重角色的。

有一回宰相姚崇向玄宗彙報工作,姚崇在那說了半天,玄宗就跟沒聽見似的,一句話也不說,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姚崇走後,高力士就開始教育皇上說:“人家堂堂宰相在這跟您彙報工作,陛下您一言不發,人家心裡得多難受,還以為自己犯了什麼錯呢?”玄宗這才反應過來,趕忙解釋說自己剛才走神了,所以沒聽到姚崇說了什麼,於是高力士趕緊把皇帝的解釋傳達給了姚崇,使得君臣之間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誤會。

也就是說,高力士一直清楚什麼話該對唐玄宗說,什麼事是自己不能過問的。一個臣子,沒有為皇帝分憂的心不行,事事想插手更加不行,這中間的分寸,高力士一直把握得很好。

四、不亂不棄方顯真誠

“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是封建宦官制度下一抹人性的光輝和悲壯

美人不可尋,知己長相伴

高力士的一生自然也有過很多私心,但是對於大唐、對於李隆基,他是真誠的。李隆基也曾投桃報李地給了他很多權力,但是他沒有利用這種權力去興風作浪。他更多的時候是把這份權力看作是一種榮耀、一份感情。

歷史上很多宦官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得到夢寐以求的權力,而得到權力之後,便開始暴露人性的醜陋,開始肆意妄為、亂政亂國,而高力士幾乎從來沒有這樣的心思。當然,也有很多人習慣做一個“獨善其身”的人,就是想安安穩穩、平平靜靜地過完餘生,那麼高力士對於李隆基的生死不棄就更讓人欽佩了。一個宦官心中的道義原來就是這麼的純粹和真誠!

高力士的一生有太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雖然他不是一個精神上的完人,身體上也不是,但是他對於主子的一片赤誠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而高力士為唐玄宗而吐出來的最後一口鮮血不正是那個冷酷、炎涼世界裡的一抹人性的光輝嗎?

也許,那一最後一口鮮血裡含有高力士最後的悲痛、失望、不甘、期待……但那一團暗紅色,卻是讓那個時代中那些為了政治、權力、利益、鬥爭絞盡腦汁、算盡機關的人們感到羞愧的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