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國家雙一流大學畢業的畢業生就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為根本就不用愁工作?對嗎?

666的早晨


首先作為一個即將成為博士的碩士研究生,我說一下我的理解。博士畢業生一般不分國家雙一流 工作相對好找。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雙一流和非雙一流的就有差距了。相對而言,雙一流的本科生和碩士好找工作,但是也要看你的成果和你的能力。就目前而言,並不是雙一流的畢業生就不愁工作,因為也要看專業,看你能力,和你的工作需求,你是雙一流的畢業生,你的要求就高,工作當然也會有挑選性,而目前就業形勢嚴峻,所以並不是雙一流的學生就不愁找工作。只能說相對於非雙一流的好找一點而已。


研究生的daily


我是標準985本碩畢業,我老婆也是。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現在985畢業就是個P。當然,非985畢業P都不是。

當今社會,學歷學校只是成功極其微小的一個組成部分。打個比方,以前學歷學校可以佔50分,家庭背景佔50分,你努力考上985,基本上人生成功了一半。可現在,社會給普通人的機遇急劇減少,學歷學校頂多佔20分,家庭背景等因素佔80分,你苦讀20年,不如別人爸爸打個電話!

咱再舉個簡單算術題:985畢業的高才生,工作30年,年薪20萬(算高了),工作30年,不吃不喝存600萬(基本是不可能的),恭喜你,終於可以買半套北上深的房了!


瀟灑出格


雙一流大學畢業生也愁找工作的。別說雙一流了,清華北大的學生也愁。

真經的一個侄子北大化學專業畢業,在畢業那年我正好去北大招聘,和他聊起找工作的事。他說不少同學到大三就自學編程,就是為了畢業能去後廠村做碼農,因為碼農的收入比做化學的高多了,哪怕你是北大化學畢業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你作為一個北大學生,一個天之驕子,還是要有點情懷的,你們確實可以做碼農,也確實可以去追求高薪,但你們更應該去做對國家、對社會更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讓自己泯然眾人。後來侄子申請到了美國大學的博士,繼續深造去了。而他的同學,真的有去互聯網企業當碼農的。

真經在一所211高校工作15年了,可以說,985、211高校,以及現在的雙一流學科高校的優勢專業,確實是不愁就業。如果比較懶的話,甚至也不用出校門,自然就有大把的好公司到學校來招聘,而且很多都是當場籤就業協議的。這些學校每年90%以上的就業率裡面雖然有一定的水分,但除了個別專業外,基本上都能實現“想就業就能就業”。去年真經有個在企業工作的同學,帶著團隊回母校招聘,結果來得有些晚,畢業生絕大多數都已經簽了,剩下2、3個四六級都沒過,成績也不太好的學生,同學當時和這幾個學生聊了聊,當時就決定要籤,因為他覺得這幾個211的“中等生”,都比雙非高校多數畢業生強(當然,也可能是出於校友的偏見)。

但是,最後這幾個學生居然沒有籤,因為他們還沒看上我同學的企業。他們的輔導員也很無奈,說現在這些90後學生就是很有個性,期望值也都很高。據說直到最後,都還有一個學生沒有籤工作,直接南下闖深圳去了。

這就是我說的,再好的學校,學生們也愁工作,因為很多學生總是不滿意自己能找的工作,總想找更好的工作,而好的企業,比如華為、阿里等等,競爭有特別激烈,所以,他們也會犯愁,只不過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高校人才真經


以前我也是這麼想的,我甚至還想連985大學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這社會不是就不要人做事了。但現實往往殘酷得讓人無法理喻。

我兒子09年985高校畢業,他班30人除了考研與保研的基本無正兒八經的找到工作。他倒幸運找了家造動力的原國營工廠,為了照顧本班另一個朋友讓給了別人,希望等機會。可後來除西部幾家不上規模的國有企業勉強願意接收他就再無機會。我委託朋友聯繫了一家與其專業多少有關聯的企業。第一次去看兒子,他就在一個密罐裡擰螺絲,比初中未畢業的南下務工還艱辛,工資還低,檔案組織關係都沒地方可轉。兩個月後說是轉正,但就是做銷售。一個項目前期要你跑,差不多成了就讓別人經手,職場比什麼都黑暗。還值得一說,現在再回頭去看招我兒子的國營廠就只剩下空蕩的破廠房和隨處的荒草。

搞了一年,兒子和我說要考研。我立馬同意,也只有再讀書才有希望。兒子在本科學校旁租了房子準備三個月,跨專業考研成功。後來格外珍惜機會,通過碩博連續拿到工科博士學位。讀博期間發表論文12篇,其中sci8篇,外文4篇。就業時被中科院一個研究所和一家央企看中,但他選擇回到省城一所老牌重本高校做教師。現在是碩導和系副主任。去年是本科畢業十週年同學會,世事蒼桑感慨萬千。當年意氣風發揮斥方猷的985們才知自己在社會的份量輕如鴻毛。


楚天959


這個要看具體情況,雙一流大學也要看那種專業。我身邊的朋友,比較熟那種,最有錢的就是一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畢業的,2003年畢業。但是他學的專業是當時大家都不看好的市場營銷。

這哥們兒也夠拼命,居然回到我們老家的小縣城,從啤酒銷售業務員幹起。須知那是2003年啊,很多酒類銷售業務頂多是初中畢業生。

如今呢?人家一線城市有房,好幾個二線城市有房有別墅。車在2013年就是寶馬525了,房子從來不按揭,統統一次付清!!!

說明了什麼?211和985雙一流大學畢業生,來幹這種低門檻的工作,也是強悍無比。


宜賓智酌智遊


我是北京中等985本碩,現在還在讀研,工科專業,從我身邊來看,無論是本科同學還是研三學長學姐,想要找工作是不愁的,本科大部分工作去了電網,研究生大多去了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或是國企,說實話,我不愁工作的事情,只是考慮能否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單位,不過也不要覺得待遇能有太高就是了,畢竟剛畢業,還是要慢慢發展。


不會喵的笨貓


上大學就上好大學,那麼相信,高中生都知道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一句神話:上了 大學後,你們就輕鬆了

不少學生就努力的拼搏啊,奮鬥啊,就為了考生一所好大,重點大學,當然老師們也煽風點火,考上了大學,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籃球你想打多少就打多少。

肯定老師們也會說:你考211/985,考上了211/985,你還怕找不到工作?當然現在211/985已經成為歷史,都叫雙一流了。

那麼考上了雙一流,是不是就不愁工作了?

鑑於雙一流的主流仍然是211/985,所以基本211/985認可度最高,所以咱們還以211/985為例子。

這個大學生現在其實不值錢了,不能說滿大街吧,至少本科招生,基本上一大半都是本科生,而211比例卻只佔考試人數的5%,全國適齡人口的2.5%左右。顯然211,院校學生更優秀,當然更優秀的是985院校,甚至是華東五校,是清華北大。

為何喜歡211的畢業生呢,因為211/985院校實力強,經費重組,人均經費是普通高校的幾倍到百倍。

比如清華大學2019年總經費290億,但是很多高校一年經費連上億都沒有。你說差距大不大?

畢業生很多,但是好崗位總是有限的,所以同等條件下都是有限選擇211/985畢業生。

所以211/985相對與普通高校,想找個工作很容易,但是想找個好工作,那就不太容易了,因為強中更有強中手啊,頂級好崗位就那麼多,比如

金融行業,基本就認清北復交,兩財一貿,南開廈門扥,其他211/985高校雖然金融畢業,卻很難找到不錯的工作,尤其是工科院校的金融專業。

另外最重要的是,冷門專業,不論是清華北大,還是211/985,乃至普通高校,想找好工作都很難,比如哲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等文科專業,環境,化學,生物,材料這類理工科專業,這類專業任何高校都很難找到工作,就是清華北大畢業也是瞪眼找不到工作。

如果是熱門專業,比如計算機,就是非211的南京郵電,杭州電子科大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

某種意義講,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專業,然後才是高校,冷門專業任何高校都幾乎找不到工作,熱門專業,任何檔次高校都可以找到工作。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確實是這樣的,我親眼所見。

考上國家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基本是不用愁工作的。因為【1】學校有很大的影響力,合作企業較多;【2】學生自身的能力較強,獲得社會信任。

而普通二本院校,大部分是為了整體提高國民素質而開辦的,或者是為社會提供有素質的技能工人。

【我本科讀的二本院校,雖然是省會院校,但是畢業的時候,找工作也比較困難。

畢業的時候,有個世界500強的三級分公司,去學校招了一批人,但是沒過多久,就主動違約了,說法是: 領導不希望從二本招生,要從一本招生。

後來,我考了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有時間去看了一下他們本科生的招聘,讓我目瞪口呆。世界500強的二級公司,去招聘重點大學的本科生時,條件很低,只要投簡歷就錄用,併發兩萬塊錢的安家費。

我在畢業的時候,也直接進入了世界500強企業,這是在二本院校的時候,連想都不敢想的!】

原因:

第一,雙一流大學的生源優秀,國家支持。

雙一流大學的生源,本身就很優秀,在千軍萬馬的高考中脫穎而出。

進入雙一流大學之後,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老師都是行業內的專家,學校為學生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

並且,學校在社會上影響力大,校友在各大行業都是佼佼者,很多企業合作願意跟雙一流大學合作,甚至只招985、211的學生。

國家對雙一流大學支持很大,每年給這種大學撥款數十億。

比如說,清華每年的科研撥款經費有100多億,而普通二本大學每年只有2-3億;更厲害的是清華這類學校,自身還能盈利上百億!

第二,二本大學培養目標與就業不一致。

二本大學的學生,能力不如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強!

但是,培養模式卻跟雙一流大學,一模一樣。在大學裡都只學死板的書本知識,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原因】二本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目標,是為了社會培養工程師,為社會培養學術人才、科研人才。

但是,培養目標與就業實際不符,工程師類的職位是給雙一流大學生準備的,而二本的大學只能是技工人員,導致二本的大學生心理落差大!

換句話說,社會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優秀的崗位,留給所有大學生。光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就把這些崗位佔滿了。二本類的學校、專科類的學校根本沒有機會。

二本類的學校,應該轉變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工人員,不要再跟雙一流大學似的: 去學一些課本知識,去培養科研人才、工程師。

雙一流的大學生,雖然學了課本知識,也沒有技能,但是他們學習能力強,走入社會之後,能很快的學習到社會技能。

二本的大學生,既學了課本知識,又沒有學習技能,步入社會後,學習能力又沒有雙一流強,在社會上沒有競爭力,最後也學不到社會上的頂尖技能。


我認為: 都是高校簡單擴招,把這幫人給害了!

原本在社會上,就沒有那麼多優秀的崗位,給所有的大學生。結果大學生不斷地擴招,而好崗位沒有增多。

都是“大學生”這個統一的名稱,讓所有學生不平衡。雙一流畢業的學生,叫大學生;普通二本類畢業的學生,也叫大學生。但同樣是大學生,結果最後待遇不同,大家肯定心態不好,就會不斷的抱怨,不斷的跳槽。(並且,二本大學生和雙一流的大學生,各自認識不到與對方的不同。)

實際上,這種叫法不對。雙一流畢業的學生,叫大學生;普通二本類畢業的學生,叫“次大學生”,三本專科類的學校,叫“準大學生”。

這樣,大家就不會抱怨: 就業難,就業崗位不好了,因為自己不同的身份,就適合不同的就業心態!

另外,應該將一大部分二本院校,轉變為技能型的二本院校,類似於高職院校。讓“次大學生”在學校裡學一些真正的操作技能,而不是學一些簡單的知識,這樣去工廠之後比較有競爭力,能直接參加工作。


牽牛花牽牛郎


有報道,谷歌蘋果微軟公司都有很多人根本沒上大學,高中或初中就學習編程,高中畢業就做碼農。我們國家幾乎沒有,好像不讀大學人生就不完整一樣。據說阿里巴巴招聘一個黑客時,這個黑客當場拿招聘人員的電腦把阿里巴巴公司癱瘓了。隨後驚動了馬雲,開了幾百萬年薪。這個人就沒上過大學。因此如果你自認為是做碼農的料,大可高中就自學,沒有必要去北大化學系浪費4年光陰,最後畢業還是去做碼農。


客觀正義公正


這種說法從大概率上來說是正確的,畢竟全國的985高校和211高校數量並不多,企事業單位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還是優先考慮這些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但事情有時候也並非就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專業和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並不是說名牌大學的口碑就能解決問題。

北大清華混的不好的學生的例子我就不舉了,免得得罪人,我就說一下我的表弟吧,是我們省唯一的985高校畢業的,計算機專業也是中規中矩,某知名的網絡公司校園招聘的時候他不屑一顧,因為在他看來他們學校的畢業生從來不愁找工作,在畢業前那幾個月就一直在泡網吧,拿到畢業證後才想起來要去找工作。他周圍的同學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於是他也開始投遞簡歷,投的都是一些大公司,也參加了很多的面試,可惜最後都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崗位,最後還是在老師的建議下調整的就業期望值,換了一個小一點的公司才順利就業。

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雖然學校的口碑在那裡,但是你校園招聘的機會要抓住,一旦錯過這個機會,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現在這個社會根本就不缺人才。

另外,還有些雙一流大學有些專業也是不好找工作的,比如市場營銷,網絡工程之類的,看的高大上,實際上學習的內容對實際需求沒有太大的指導意義,這就會導致畢業生在就業的時候遇到困難,並不存在不愁找工作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