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創業,為什麼10個合夥人,有9個不和?剛開始矛盾就埋下了

合夥創業,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熱門話題;

一個人賺錢多自在,為什麼我們要合夥?

一個人創業,風險太大,而且整個公司除了老闆自己,其餘都是打醬油,公司想盈利,恐怕難上加難。

那麼我們選擇合夥,股東該如何選?

選好股東後,股份如何劃分?是我們大多數合夥人碰到的棘手問題。

合夥創業,為什麼10個合夥人,有9個不和?剛開始矛盾就埋下了

如果是跟其他的股東一起合夥,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的數據。我們會把股東分為四種類型:資源型、戰略型、管理型、顧問型。當然如果要細分也可以再加上一種就是技術型股東。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是把技術型股東劃到資源型股東里去。資金型股東就是隻出錢的不在公司任職。什麼是資源型股東呢,比如說他有一些市場渠道。他有一些客戶資源或者是政府關係等等,那麼這些都算。這一類的股東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對於很多還沒有市場和客戶資源的公司來說很重要,管理新股東就是在我們企業內部擔任核心管理崗位的。顧問型股東就是指為公司出謀劃策的提供一些諮詢顧問服務的。技術型股東就是掌握公司所需要的核心技術。

合夥創業,為什麼10個合夥人,有9個不和?剛開始矛盾就埋下了

資源股東通常不超過10%,

戰略股東通常不超過5%,

技術股東,除非是特殊行業通常不超過20%,

核心高管加起來通常不超過30%。

創始人及團隊建議要超過百分之五十一,特殊情況要超過百分之五十二,最好能夠做到百分之六十七以上,並且大家不要一下子把股份全部分完。一部分的股權未來引進新的股東或者是激勵新進來的核心高管,甚至是要用來做融資。如果你一下子把股權已經分完了,那麼也要約定,未來在引進新的股東的時候,大家要同比例稀釋。那麼這些股東應該怎麼樣去劃分股權呢?

在這裡要告訴大家一條原則:管理型股東要全職進入、資金型股東要溢價進入、資源型股東要量化進入、技術型股東要考核進入。怎麼去理解呢,我給大家詳細的來解釋一下。

合夥創業,為什麼10個合夥人,有9個不和?剛開始矛盾就埋下了

第一點,管理型股東,我建議必須要能夠全職在公司的。如果對方在別的公司有任職或者是自己都開的有公司,那麼這樣的人。我認為不適合在公司擔任核心管理崗位。

第二點,是資金型股東要溢價進入,就現在來說,經營企業,人都比錢要重要。所以在現代的資本市場投大錢佔小股已經成了大家一種比較普遍接受的共識,投大錢佔大股說明不懂投資的原則。比如說對方投資百分之七十的資金只佔百分之三十的股權,這本身就是一種溢價的原則。

合夥創業,為什麼10個合夥人,有9個不和?剛開始矛盾就埋下了

第三點,資源型股東要量化進入。

成為資源型股東的前提是她的這些資源,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重要,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說他手上有很多的客戶和市場渠道可以介紹過來,但是要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請問是給還是不給。其實好多老闆直接就給了。那有沒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他的這些資源並沒有為你創造足夠的價值,甚至有的人拿了股份以後就什麼都不幹了,等著分紅。很多人為了拿到你的股份往往會對自己資源的有效性給誇大。所以對於資源型股東,我們不能一次性直接給他,要對他有考核,有對賭。比如說,有的人能夠為你介紹五千個客戶問你要百分之十的股權。

合夥創業,為什麼10個合夥人,有9個不和?剛開始矛盾就埋下了

第四點技術型股東要考核進入。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技術本身是難以考量的。如果我們是技術型公司某個人給我們負責技術運營,其他的技術是不可替代的。那麼我們可以給他的技術做相應的評估。給他相應的股權。但是如果我們是屬於技術研發型公司,那麼我們就要根據技術研發的進度。市場佔有率等指標來做相應的考核。不然萬一股權給出去以後技術起不到作用,怎麼辦?

創業之前如果沒有約定好,意味著開始你們就輸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你有股權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此號,每天都有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也歡迎諮詢或留言說出你的疑問,我們有專業的老師為你免費解答,並有《股權架構設計落地方案》《新營銷實戰手冊》等多種資料贈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