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個忠義村,村民全是清朝守陵人的後裔,他們的生活是怎樣?

在中國古代,人們都對祭祀、安葬之類的儀式非常看重,到了清朝時期,皇帝還專門派人去守護自己祖先的陵墓,我們將這些人統稱為守陵人。

不過到了清末,清朝早已是自顧不暇,連活人都管不了,這時候守陵人的地位和待遇便開始大大降低,後來到了近現代,我們幾乎沒有再聽說過有關守陵人的消息。不過在河北有一個村落名為忠義村,據說那裡的村民大多都是清朝守陵人的後代,真的是這樣的嗎?守陵人又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呢?

河北有個忠義村,村民全是清朝守陵人的後裔,他們的生活是怎樣?

先來了解一下清朝守陵人的具體信息。

早在明朝時期,還是後金的清朝便有了設置守陵人的習慣。但是當時的皇族也就是愛新覺羅家族人丁不算旺盛,還要領導軍民四處征戰,於是努爾哈赤在位的時候便將自己最信任的表親任命為守護自己祖宗陵墓的人,可見在清朝心目中守陵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後來清軍入關之後,皇族不再征戰四方,子嗣也多了起來,守陵人的職位便又落到了皇族身上。別看守陵人的身份看上去沒有多重要,但實際上這個官位又清閒,官職也不算小,再加上是給老祖宗守陵的,地位待遇相應也非常高。

河北有個忠義村,村民全是清朝守陵人的後裔,他們的生活是怎樣?

到了雍正年間,雍正還曾將自己的親弟弟發配守陵,此後便陸續有過一些皇子、王爺因犯事被皇帝派去守皇陵。不過清朝守陵人大多數都是世代相傳的,而且其相關結構非常完善。

不過到了咸豐帝時期形勢就發生了大轉變,當時清朝清朝因為受到外來威脅,本身的資金已經開始不夠用,也就顧不上這部分守陵人的生活了,一時間這份“肥差”開始變成了燙手的山芋。

後來到了1912年清朝統治時期結束,守陵人這個職位也就基本宣佈結束了,不過在溥儀退位之前民國同意繼續派兵駐守皇陵,但駐守得走不走心那就不怎麼清楚了。

其次再來說說忠義村又是怎麼一回事。

前面說到清朝結束之後守陵人失去朝廷的奉養,這時候不少守陵人已經離開皇陵另謀生路了,但還有一部分對皇陵有感情的守陵人不願意離開,便搬到皇陵不遠處的村落繼續默默守護皇陵,而這個村落就叫忠義村。而沒有俸祿的守陵人要如何生活下去呢?

最開始他們逐漸接受自己從望族跌成平民的身份落差,像普通農民一樣務農、做生意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後來新中國成立,皇陵被重點保護,相關部門瞭解到忠義村是守陵人的後代,便撥款給這些村民讓他們繼續守護一段時間的陵墓。

河北有個忠義村,村民全是清朝守陵人的後裔,他們的生活是怎樣?

但是錢不多,連溫飽可能都不夠,所以村民一邊工作保證自己的溫飽問題,一邊繼續自己的守陵工作。直到陵墓被正式劃為景點保護起來,他們的守陵工作才終止,甚至想要再進陵墓都需要買門票了。

如今忠義村許多的年輕一代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祖上曾經是皇陵的守護人了,但還是會有那麼一部分人,在偶爾遙望皇陵時,或許突然會想起自己的祖上也曾是有些身份的守陵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