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是怎么回事?

金城144965895


佛教的六道甚至佛陀都是从各个地区的神话中来的,佛陀和如来佛祖是两码事。

佛教的过去佛是燃灯古佛、现在佛是如来佛祖、未来佛是弥勒佛。佛教中的阿修罗是祆教的正神。释迦摩尼虽然诞生于公元前500年左右,但他并没有自己创立佛教,佛教是他的信徒改良印度本地之前的婆罗门教并添加其他宗教的正神成立的。

而道教神话中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聃,道德天尊),而不是鸿钧老祖或者创始元灵。道教是归纳鸿钧老祖和三清的道法而成立的宗教。

所以佛教并不是从道教衍化的,只是燃灯古佛和如来佛祖的师爷和道德天尊的启蒙老师是同一人而已。

同样,截教和阐教的教主,通天教主和原始天尊的师爷跟如来佛祖的师爷也是同一人。


站烽


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否则,道教就在九界,彻底失势,沦为三流势力了。

第一,本来,封神榜,就是昊天大帝,向道教三派人教、阐教和截教要点儿人,为自己所用。三教也商量好了,准备出些人头,为昊天服务。

第二,这时候,意外发生了,仅次于昊天大帝的第二神族女娲娘娘,却以人王纣王轻薄她为名,要求人界也改朝换代。

这任务,就复杂了。

第三,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弟子太少,没办法,不得不坑通天教主,但通天教主被坑得太惨,火大了。两位师兄,打不过他,只好请来了西方教二圣接引准提。

这一请,结果,把道教根基动摇了,截教损失一半,人教本来就没人,阐教加上跑到西方教的损失四分之一。

这时,昊天上帝,开始倾向于扶持接引和准提。

没办法,失去昊天上帝的青睐,很快会在神话世界时边缘化,也将再也得不到资源,太上老君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只好西出函谷关,而且,开始收徒玄都大法师、铁拐李和度厄真人。

太上老君带着多宝道人到了西方教后,联合佛派大拿阿弥陀佛、药师佛,以及投奔到西方教的原截教、阐教中人,向接引和准提发动了进攻,最终,成功了。接引投降了,准提被打得境界下跌到大罗金仙高阶,成为了准提菩萨。

当然,太上老君损失也惨重,自己原来和通天教主大战时,因动用一气化三清跌落到混元大罗金仙低阶,彻底回不去了。截教新秀蚊道人,也被准提打死转世重修,重生为妖界金蝉子,拜入如来佛祖名下。

这一战,西方教被改组为佛教,由燃灯道人(燃灯古佛)、多宝道人(如来佛祖)和惧留孙(东来佛主)实际控制,尊阿弥陀佛为东方教主,药师佛为西方教主的格局。

经此一役,再加上被封神的截教和阐教中人,开始为昊天大帝正经服务。因此,道教重归昊天大帝势力核心。

所以,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也就是改组西方教为佛教,是必须的,没有这一步,道教就完了。


董江波


刀叔观点:道教典籍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段话,很有可能是佛教于汉代东传时,为了接地气的一个谎言。

老子化胡是指中国老子西出函谷关,到西域(包括天竺)对西域人,天竺人实行教化的传说。根据老子化胡说,佛教其实亦源出老子,释迦牟尼是老子的徒弟。

《西游记》原著有这样一段话:

“菩萨道:你有甚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很多人都说其实这不过是西游记里贬低佛教的方式,但严格来讲的话化胡为佛这句话并不是道家的人提出来的,而是佛教传入之初,为了便于传播和被人接受,就说自己的教义是老子西出函谷所受!

初期的佛教来中原传教不易,胡僧所说的佛教“八正道”,中国人根本就不信,常被称为“胡说八道”“胡说”“胡诌白挒”“胡扯”等,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并不接受佛教的那些思想,所以常依附于黄老之学而行。佛教刚开始是承认《老子化胡经》的,并且现在还收录在佛教的《大藏经》,但后来佛教借助五胡乱华的时机在中原立稳脚后就开始猛烈的抨击《老子化胡经》。

道教徒们神话老子,大致始自创教时的东汉。那时五斗米教的教主在《老子想尔注》里就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老子化胡为佛被后世的史书所记录,能翻阅到最早记载此事的,是《三国志》。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临儿国,浮屠经(佛经)云其国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母云莫邪。浮屠身服色黄,发青如青丝,乳青毛,蛉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此国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浮屠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闻、疏问、白疏间、比丘、晨门,皆弟子号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正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南朝宋齐之际,道士顾欢作《夷夏论》大体是说夷夏异俗,佛教不能全形守礼、是西戊之俗,绝恶之学,不可以信仰;并进而指出,汉族人有自己的礼制风俗,为什么要模仿外国?又有萧齐道士假托张融名义作《三破论》,攻击佛教是“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云云。

南北朝时期浩浩荡荡的灭佛运动,便也开始开展了......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精品,全网总曝光15亿次的优质MCN自媒体)


王铭苇


老子(此处指老聃)为我国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眼见周王室衰微,故而出关西行,从此不知所踪。但是后来却出现了一种老子化胡说,即认为:老子出关以后到了印度教化百姓,并化身为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或者说释迦牟尼为老子的学徒。

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后汉书·襄楷传》的记载。东汉大臣襄楷在给汉桓帝的一封奏折中写道:“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文中提到的“浮屠”是佛陀(Buddha)的另一种翻译,在梵语中本来指的是“觉悟者”的意思。释迦牟尼在领悟到佛法以后,便以此自称。

《三国志·魏志》裴注引鱼豢的《魏略·西戎传》亦记载:“《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老子弟子别号,合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这里与《后汉书》的记载稍有出入,《后汉书·襄楷传》认为老子就是浮屠,而《魏略·西戎传》认为浮屠是老子的学生。而魏晋之交皇甫谧的《高士传》中除了提到老子化身为浮屠以外,还增加了“教胡王”一说,也就是教化胡人。

到了西晋中期,道士王浮将老子化胡说推至巅峰,他创作了一卷《老子化胡经》,不过该经早已失传。今日流传下来的《老子化胡经》乃是盗名的伪作。

老子化胡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传说。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佛道两教的教义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它们皆相信宇宙中存在一种根本性的大法则,领悟和顺从这种大法则可以超越生死;其次,这种大法则是语言无法描述的,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佛教说:“法本法无法”;再次,佛道两教皆鄙视物质享受和世俗生活,提倡清心寡欲和远离社会的生活方式;最后,虽然是一种歪曲的认知,佛教初传入中国时,封建统治者把佛教误当成是和黄老之学一样的一种养生修仙方术。所以,一些人就认为佛道两教有共同的渊源。其实佛教源于古印度神秘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最晚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经发展至成熟的阶段了,而老子为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人。故而佛教根本不可能是由老子创立的。

第二,古代中国一直自诩为天朝大国,认为自己是文化的输出国。佛教的传入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了这种观念。故而一些人需要借助老子化胡说来重整天朝大国信念。这种说法将作为佛教输入国的中国重新转变成了输出国,恢复了文化自信。

第三,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了竞争。梁代僧人释慧皎在《高僧传·晋长安帛远》记载:“昔祖(指帛远)平素之日与浮(即王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嗔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这段记载很明确的指出了王浮重提老子化胡说的意义在于贬低佛教,抬高道教。


妖怪博士潘神


老子化胡为佛是怎么回事有何依据,为何说道教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巨大帮助?

中华几千年的宗教文化中,佛道文化经久不息,源远流长,可以说占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十之八九。但几千年来佛、道之间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老子化胡的传说就是他们争执的产物之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是道教中的至高神,被称为“太上老君”,万法总教主,是创立道家思想和哲学的大圣人,“老子化胡”早在战国之前就有这种说法,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去外国分身作佛,教化胡人去了,正史也有相关的记载如《汉书》《皇朝实录》《高士传》《魏略》《濑乡记》《范蔚宗书》《艺文志》《北史西域传》《周隋》《云南行记》等众多书籍记载,佛经《浮屠经》等,甚至其他宗教门派的书籍《武术汇宗》都一致的记载。

从历史的角度看,当年佛教从印度西来,在文化上极度自信的中国人很少相信外来佛教,印度西来的佛教徒为了更好的让中国人接受佛教,在中国传教时自己说出“老子化胡”,教化胡人。道教认为这是事实,后道教徒写了《老子化胡经》。

道教曾经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双方达成共识。例如“老子化胡” ,早期的化胡说对佛教的广泛传播利多弊少。索安在《西方道教研究史》中说“完全友好的化胡说抬高了佛陀的地位” 。因而有必要重新看待化胡经说的历史作用 。至少在唐代 ,“化胡经说”还一度成为皇家(武则天)都认可的重要意识形态之一。中国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也与此有关。蜀郡西游日,函谷东别时,群胡皆稽首,大道复开基。

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从此之后,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不但信奉的人越来越多,还同中国的道教、儒学合流,发展出了中国特有的禅宗、净土宗、唯识宗等十个汉传佛教派别。

梁代慧皎《高僧传》记载:东汉汉明帝梦中看见一个金人来到了他的宫殿。经过大臣指点,他派人出使西域寻找佛陀。这些出使的大臣不负众望,不但从西域把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接了回来,还用白马驼回大量的经书。两位高僧到来之后被汉明帝兴高采烈的安置在了鸿胪寺。鸿胪寺是国家的办公场所,两位高僧总住官府也不是个事,于是汉明帝又下令在洛阳城外修建白马寺。白马二字是为了纪念从西域驮经书回来的白马,寺则来自僧人最先下榻的鸿胪寺。寺本是官府名,从此之后才慢慢成了僧人活动场所的统称。

虽然有了皇帝的支持,但是佛教想在中国传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国人的信任问题,当时的中国有属于自己的各种学说,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已经十分完备,凭什么信奉外来的佛教、供奉西方的佛陀?

老子化胡的故事在中国传开之后对佛教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既然佛道同源,那信佛就是信道,供奉佛陀就是供奉老子。看不懂佛经?没关系,参照《道德经》就行了。

由此,佛教靠老子化胡说立稳了脚跟。到后来就发展成了先是佛教傍着道家的大腿传播,而由道家衍生出的道教在看到佛教势头太盛之后又想拿老子化胡的传说压佛教一头。真是应了老祖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

崆峒山老君楼中的《老子八十一化图》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其中从二十七化开始老子就进入了西域,在图中老子不光度化了佛教发源地的国王和王子,还做了《光明经》、《涅槃经》等多部经书。


小马谈古今


老子李聃在中国从政失意之后,写完了《道德经》,然后就出国去了。

老子在当时全世界文化最先进的地区-中国时就是一个大哲学家,那他的出国之行,是沿途留下了很多事迹和贡献的。

其中最著名的事迹包括:

1,造就了沙陀族。其后代,就是掌控中国若干年的李氏天下,著名人物包括李广、李世民。李姓,起源于老子自己给自己取姓。

2,改良了袄教。协助大流士称万王之王,波斯帝国称霸天下。

3,育出悉迦多。老子出国为解盘古之谜,最后抵达了尼泊尔,获净饭王尊崇,给了悉迦多最基础的教育。

......


本老拳


东汉时,有一个叫襄楷的学者,这位大佬好学博古,特别擅长天文、阴阳之术。最大的爱好就是给皇帝上疏,阐述他根据星象变化来预测人事政治的凶吉。汉桓帝时,他曾上疏言所谓:“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出自《后汉书·襄楷传》)

这就是见诸史料最早的“老子化胡”说。襄楷这么说,并没有贬佛的意思,而是针对汉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也就是佛道两教并祠的意思。

襄楷的话,“或言”十分值得注意,这说明“老子化胡说”并非他的原创,他也是听别人说的。那么这到底是谁说的呢?

汉人自然不会持有这样的论调,毕竟从老子生活的时代东周春秋到西汉,都没有这种说法,那么为什么偏偏到了东汉就出现了呢?谁会把老子“胡化”,想来大概只有从外面而来的胡人宗教佛教咯。佛教在公元前后正式传入中国,而随着汉明帝(汉朝第二位皇帝)打开官方迎请佛教的大门,佛教才开始在中土世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

但这个过程,是经历数百年时间的,东汉时,佛教还没有魏晋南北朝后那么具有影响力。从西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原腹地的佛教徒们,很显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被华夏传统文化即主体强势文化的汪洋大海的包围,这些传教徒们能不能在中土汉地立住跟脚,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到一个与华夏文化的接触点,进而架起一座由此及彼的桥梁。

那么选择一个在华夏文化中具有影响力,又不是很容易能够考察的人物,给他“胡化”一下,不失为一个很完美的接触方案。那么选谁呢?

黄帝、周公、孔子似乎都可以选,但问题这几位大佬的史迹是可靠的,是很难自圆其说的,而老子一生得事迹很难考察,缥缈地很,还留下了“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的传闻,这不就正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象么?

同时,老子在这里,所代表的的并非道教,而是代表的整个华夏文化,老子化胡说这个佛教与华夏文化接触点,其实并不仅仅在于给佛教在中土合法化,而还在于创造出这种说法的人,给予了一种潜在的姿态,即一种好看的臣服。老子是华夏人,去了夷狄,成为浮屠(佛陀),这说明我们佛教其实也算是中土的啊。(当然佛教徒是不会这么直白说的,只是一种很隐晦的暗指,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而已)

当然这是佛教徒的老子化胡说,那么道教徒们又是怎么看待“老子化胡”说的呢?

佛教自汉末传入以来,越来越对道教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于是道教徒们开始杜撰扬道抑佛的道经,当初为了让中国人便于接受佛教的、出自佛教徒的“老子化胡”说,现在变成了道教徒、为了对抗外来佛教而贬低佛教历史地位的“老子化胡”说。

《老子西升经》开篇就说:“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

自汉代黄老道神化老子以来,其神化方式由此在谶纬、异象之外专门另辟史迹新途。《西升经》后来成为了楼观道的主要景点,其道派以尹喜为祖师,力主“老子化胡”说。而后来的《老子化胡经》也成为了楼观道的主要经典。

道家门,特别是早起的楼观道,他们大力提倡“老子化胡说”,除了对抗佛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把老子神化为最高神,万千神佛,老子第一。

所以说,“老子化胡说”的出现,其实是宗教徒们为了传教而来,后来越演越烈则是因佛道之争而起,至于老子化胡,这本身就是伪说,最后为了宗教需要变成了“史实”。


江畔初见月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真看了下面已经回答的内容,感觉说得层次性不够清晰,给人一种懵懂的感觉,这里笔者班门弄斧一下,谈一下自己的观点看法,不当之处,期待你的留言点评。

一.一句谎言千古劫,史上最大同人战争

老子化胡说的出现,是借用用了《史记·老子传》中老子西游至函谷关著“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的含混说法。

通俗地讲,到了东汉末年,张道陵、张角等人创立了原始道教。道教吸收了先秦道家思想,并将老子奉为创始人。此时的道教是一个新兴宗教,而佛教则已经站稳了脚跟。道教为了跟佛教抢客户、争市场,便利用了佛教徒创造的“老子化胡”传说。

西晋有个道士叫做王浮,他改造了“老子化胡”的故事,写了一部《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中写道,老子出生在商代,并一直活到了周代。当时的天子是周昭王,老子西出函谷关,并把守卫函谷关的官吏尹喜收为徒弟。老子出关以后就到了西域,他在西域创建佛教,被人尊称为清净佛。后来在周桓王的时代,老子派弟子尹喜到天竺投生为一个小国的王子,即乔达摩·悉达多。后来悉达多出家,在天竺宣传老子的思想,教化胡人。

王浮的目的很简单,他伪造《老子化胡经》是想证明佛教比道教低一辈,道教的地位比佛教高,道教才是最正宗的

“老子化胡”的传说虽然是佛教先创造的,但是当佛教在中国传播开来后,佛教徒们自然不希望让自己的教主释迦牟尼成为老子的弟子。所以佛教徒开始反驳“老子化胡”的故事。

为攻击《老子化胡经》,确立释迦牟尼至高无上的地位,佛教徒们编出了“三圣东来”的故事,不仅打击道教,还把儒家也牵扯进来了。佛教徒们说:释迦牟尼为了教化震旦人(中国人),派了自己三个弟子来到东方,其中摩诃迦叶转生成老子,儒童菩萨转生成孔子,光净菩萨转生成颜回,他们分别创立了道教与儒教。因此,佛教徒说,儒教和道教都是佛陀弟子建立的,佛教的地位最为崇高。

老子不止化了一个“胡”。胡者,此指外国也。如“胡人”、“胡椒”、“胡桃”等。而老子化胡之“胡”,则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自此以后,佛教徒与道教徒们围绕着《老子化胡经》吵了上千年,一直没有结果。后来到了元朝,官方两次组织佛教与道教人士就《老子化胡经》进行辩论。由于元朝统治者信奉佛教,这两场辩论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道教在两次辩论中都败给了佛教,所以元朝皇帝下令焚烧天下道经,贬低佛教的《老子化胡经》自然首当其冲被烧掉了,这部经从此鲜有人知。

不过老子化胡的故事却依旧在民间流传。多亏《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由着作者发挥。若是按照真实历史上道、释两家撕得那么凶残,太上老君敢当着观音面提这个事儿,观音怕是直接就翻脸一瓶子砸过去了。

二.为什么说老子化胡就是一个谎言?

1、 双方不可能为对方师。

虽然没有确定的时间点,但是基本确定老子和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彼此没有任何关系和来往,且老子西行之时估计是70有余,而释迦牟尼一生未入东土,谈何说做对方师。

2、 现实结果对比

老子出关主要是去秦国,或许还有蜀国。在当时乃至老子之后几十年中,秦国和蜀国在整个中国算是比较偏远,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而两百年之后的秦国是天下一极,灭六国,平天下;中华历史祖先功绩,愚公移山,沧海桑田,大禹治水,有扈氏造房屋,有巢氏在树上建造房屋,伏羲氏驯化动物,燧人氏人工取火,女娲氏定制婚姻,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才有了今天的中华文明,照亮民族照亮世人;陈胜吴广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代造就刘邦可以从草根到千古帝王。

反观印度,直到今天,印度的种姓制度今天仍旧积极发挥负面作用;内部还是割据形式,未形成高度统一的国家;印度新德里在全球被誉为强奸之都,其他经济文化方面也是相当落后;而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千年以前就在印度几乎消失。今天的印度佛教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反流过去的。

3、 老子没必要去印度

地理遥远,大山阻隔,交通不便,语言文字不通。老子作为有着历史使命感的史官,不去想办法平定天下,却跑到一个文明体系完全不同的地方传道,于情于理都是解释不通的。

所以,不仅老子没有去印度点播释迦牟尼,老子之后的门徒也应该没有去印度影响佛教。最多是后期两种文明的零星交流。

三.不是老子化胡”而是“老子化戎”。

近年来研究表明,老子西行的目的就是教化西方,而这个西方不是胡而是戎,也就是当时的秦国,蜀国一带。也就是说真实的历史不是“老子化胡”而是“老子化戎”。

老子本人为安徽涡阳人,靠现在的安徽北部,在年老体衰的情况下仍然西行,他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能知道真正的答案,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推测的原因是:西方代表着终结,而东方则代表着希望和重生。他要结束战乱,带来和平。

《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骄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

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生息繁衍几千年,虽遭受各种天灾人祸,其文明却能薪火相传。而每次历经劫难之时,当时太史则以华夏文明传承为使命,择君而侍。但在春秋之末,天下战乱几百年,神州大地各个诸侯国没有一个能像之前那样可以继任天子之职。老子之时又恰逢王子朝之乱。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曰:“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结束语

道教的哲理在先秦原本已有很好的发展,到了魏晋之世,也还能兴起玄学热潮,但是,自佛教势力大盛后,才智之士转而投入佛教阵营者甚多,入道教者渐少;遂使道教哲理方面的论述日渐式微,只能以术法见长,逐渐形成了术多而学少。

相反的,为什么佛教一下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因为它在中国找到了它生长的土壤,就是佛教那些传教士看到《易经》坤卦上有一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佛教传教士兴奋不已呀,哎哟,我们佛教就是讲这个的,叫因果啊,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既报!所以佛教一下子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就是天道。因果,要信因果,种下善因必有善果。佛教一下子普及开了,然后通过中国再传到了朝鲜、日本,然后全世界。其实,真正的全世界上的佛教是中国化的佛教。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老子西出函关化胡者化作佛理佛智佛慧佛行行佛的事业之事,只是幻化并非真佛也。当时为了调合佛道以及其它的多个学派教门之争勿论是人世间还是天上现世行政执政的神仙还是无始远古巨灵大神们之间的对阵之争故,因为溶合容纳诸子百家故溶纳调合三世十方故所以道家老子这个无上教主最高当家做主之人不得不行化佛一事也。比如匠人烧制泥盆瓦瓶碗类用俱只是形相差别各各不同(比喻指世界诸子百家智慧)而其根本源尽是一个炉子中所生(喻指永恒不变的大智慧海)。所以化胡化佛并非真只是行当下事当下应该做如何做做什么,此即所谓的根本行根源中卧恒在不失常作用力故即是这个所谓的道力吧。今世研文学究历史者说真说伪不识老子化佛尽是比喻教化众生慈悲为怀救苦救难传统传承中华大智慧之意,一味引经据典查历史有无而不识当时作者的真正良苦用心,乃至于当今所谓的道家修真的道士又有几个识得呢。注只是关于老子化胡经的个人心得浅识。


李承岱


另类君答题^_^

“老子化胡”这个事情属于学术问题,但归本溯源,还属于僧道两家你死我活的争斗。

鼓捣脑残皇帝何其多也,然而晋惠帝的名头是极其响亮的,为嘛?因为他有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让历代皇帝和大臣们都开了眼。

当时全国灾荒,许多民众食不果腹,有活活饿死的,有易子而食的,有大臣上书让晋惠帝赈济灾民,晋惠帝感到不解,张口就来了一句“何不食肉糜?”。

他的意思是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他们为嘛不吃肉嘞?

但今天我们不是说晋惠帝昏庸无道,而是说“老子化胡”这个事情就发生在晋惠帝时期。

话说晋惠帝时,有个叫王浮的和尚,因聪明绝顶而且喜欢就肉,更喜欢酒后吐槽嘲弄其他僧众是“秃驴”(对,他完全无视自己也是秃头),被众僧嫉恨,数次用毒酒害他,却都被他识破。

久而久之,王浮觉得这样长期混迹于寺院也不是个事儿,于是蓄发做了道士,后踏足学术界并作了国子祭酒。

这种人一旦涉入学术界,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因他之前和僧众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就创作了《老子化胡经》,以此打压贬斥佛教。

他在书中讲述了老子和释迦牟尼之间的关系,大致如下

话说当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到西域,当时带了一个书童,这个书童听《道德经》后有了心得体会,于是在西域地区传播道教文化,但因为学艺不精,曲解了老子的道法奥义,最终就演化成了佛教。佛经里的佛陀只不过是老子的书童。所以佛陀和老子是一脉相承的隶属关系。因为佛陀是老子的书童,所以佛教弟子都是老子的徒子徒孙,那自然佛教也就是道教的分支,而不是新鲜玩意儿。

大家请看,王浮所写的《老子化胡经》其实是得到晋惠帝司马衷首肯了的,所以在全国发扬光大,一直影响至今。

哪怕是现在,某些学界巨擘仍然笃信王浮的创作,认为老子出函谷关后随身的三个弟子开枝散叶,一个到印度创立了佛教,还有两个到耶路撒冷……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