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真的是夕陽行業了嗎?

暈暈的Honeybaby


我就是銀行從業者,我認為銀行處於艱難的階段,但絕不是夕陽行業。引用郎鹹平說的一句話:“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思維。”別人可以認為銀行是夕陽,但如果連銀行內部的人也都抱有這種觀點,那銀行就真的要“落山”了。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前十名中有八家是銀行,至少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銀行業並不會成為夕陽行業。

為什麼人們會覺得銀行是夕陽行業呢?不外乎以下三個觀點:

一、互聯網衝擊

馬雲的支付寶,馬化騰的微信,甚至還有各種暴雷的,沒暴雷的p2p平臺。這些公司都以良好的客戶體驗,較高的存款利率而著名。不少原屬於銀行的客戶都倒戈投向了這些公司的懷抱。光餘額寶就吸掉了銀行16981億元的存款(2018年一季度數據)。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選擇互聯網金融機構,去銀行的都是一些老年人。

二、監管趨緊

銀行監管趨緊基本已經是業內的共識,2017年,受處罰的銀行機構數量達到約2016年的3倍,罰款金額在2016年的10倍以上。監管趨緊的態勢不是一陣風,而將成為常態。2018年銀監會相繼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等監管文件。銀行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三、銀行越來越多

截止到2015年,在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共有法人機構4262家,從業人員高達380萬。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民營銀行逐步放開、外資銀行、合資銀行的相關資質也得到批覆。銀行業已經趨於飽和,競爭非常激烈。很有可能出現服務過剩的局面。

上述三個觀點確實說出了銀行這幾年遇到的困境,面對這些困境,銀行難道就無動於衷,坐以待斃嗎?顯然不是的!

一、加大科技投入

雖然在互聯網時代,銀行落後半拍,但是銀行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加大科技投入。大型商業銀行都投入極大資金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建設銀行的建信科技,招商銀行的招銀雲創,興業銀行的興業數金都是頂級的科技公司,不僅為本行的科技投入力量,還為其他的小銀行進行科技輸出。這些銀行的app在體驗上也不輸給那些知名的互聯網app。

二、尊重監管,合規經營

監管本身並不是壞事,它並不是奔著搞死銀行的目的。監管的目的是為了讓銀行能夠更好的前行,能夠走的更遠。接受處罰,合規經營是銀行最應該有的態度,也是大部分銀行的做法。相信在經過監管的調查,那些被罰的銀行一定能夠浴火重生。

三、銀行還不算多

美國經濟排名世界第一,GDP大概是中國的1.5倍,銀行數量為12000家左右,是中國的三倍。我們只看到了銀行數量的增多,為什麼沒有看到中國人口,中國經濟也在不停的上漲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銀行業雖然激烈,但並不代表銀行業就過剩。

總結:

從晚清時期,銀行就已經出現,無論經濟是好是壞,局面是否動盪,銀行都屹立不倒。這是因為銀行獨有的穩定經濟的作用。現在的銀行業在經營過程中確實存在不小的阻力,但哪個行業沒有經受這樣的阻力呢?只要能在危機中頂住壓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銀行也會重新煥發生機。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