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所谓“老炮儿”,是句北京俚语,意在称呼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朔笔下的那些江湖“顽主”。他们大多出身平民,混迹各种圈子,玩世不恭,但也极重情义。

如果说,人们已经猜想到,一向不走寻常路的导演管虎,凭借他犀利而又生动的拍摄手法,有实力瞬间把观众带回那个顽主当道的四九城胡同里;那么,贺岁片之父冯小刚会把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混混”形象,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就绝对是全片最大的惊喜了。

电影中,冯小刚饰演的老炮儿“六哥”张学军,年轻时曾单枪匹马凭一把刀杀退十数人,威震北京四九城,现如今只是胡同里一个没有正当职业的遛鸟老人,虽然周围人都尊成他为“六爷”,但就连他自己都清楚,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因为儿子晓波卷入了麻烦,六爷不得不拖着老迈的身躯再次重出江湖。然而时过境迁,当年有规有矩的传统似乎早已被时代大潮裹挟而去,而曾经的市井英雄只得叹息气短,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势力做着最后的抗争。

《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六爷有着令人佩服的一面,他善良、热心、爱护弱势群体、有情有义,做事秉持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然而,他的悲哀,也源于他的固执,守着落伍的观念,逃避着父亲的责任和亲友的关爱。

但真正无奈的是,六爷无法处理时代背景下自身身份的错位——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悲情与正义,也许正是影片最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真实情感。

1. 六爷的骨气:坚守规矩的市井英雄

《老炮儿》中的六爷和他的老哥们儿,生活在“京味”十足的传统胡同里,四四方方、规规整整的建筑风格,错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独特生活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六爷并不是一个守法良民,年轻时的他打架斗殴进局子是常事,因而从身份上来说,他是生存于胡同里的草莽人物。

这个草莽人物,见到小偷偷钱,没有断其财路,而是逼着对方把证件寄回失主;遇到问路没礼貌的人,就教育人家一番,待对方道歉后再给人家指路。

小贩“灯罩儿”与城管发生肢体冲突时,六爷一面掏钱赔偿城管的车灯钱,另一面却巧妙地用巴掌给予回敬,帮灯罩儿要回了面子。

为儿子四处筹钱的过程中,当好朋友给予帮助,他就把房证偷扔到朋友的家里;在他看到家里困难的故友,和路边乞讨的女孩,还要掏出钱去施舍。

这就是六爷,一个传统、倔强、强势又好打不平的老炮儿,一个仁义、善良、热血又内心温柔的汉子。

《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他遵循着江湖的规则和秩序,无论做什么,都要适度。这种处处强调适度,给对方留有空间的生活原则,便是中庸思想,它是上千年传统文化传承的智慧,无论是暴力还是权力,都必须在一个公众默许的规范之内,不能越界。

很显然,乖张跋扈的官二代小飞及其伙伴并不尊重这个“度”,在他们的概念里,凡事明码标价,事情无关大小,只有痛快与否。他们的规矩建立在权钱能力之上,只要这个能力没有边界,规矩也就没有边界。

于是,当六爷走出自己的小胡同,遭遇这群新时代的混混时,观众们看到了一个市井老混混最后的义气和执着。

六爷明知道斗不过高高在上的权贵,却依旧豁出性命,以一己之力与贪官宣战;而他宁可自己憋屈,也不让手下那些“生瓜蛋子”插手,是害怕伤及无辜,坑害他人。

当他拿着日本指挥刀,在冰湖上拔剑出鞘的一瞬间,仿佛找回了逝去的英雄情怀。但这种英雄情怀并非是超越常人的善举大义,而仅仅是为了救孩子,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尊严和原则遭受挑战时迸发出来的。

《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因此,六爷的英雄主义并没有偏离现实生活,也不是一个抽象化的英雄符号,他既渺小,又高大;既狭隘,又宽宏; 既刚强,又脆弱。他是徘徊在市井的小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草莽英雄,只可惜,是生活在过去的英雄。

五五式将校呢大衣、日本指挥刀、二八大杠,这三件装备是上世纪 70 年代“老北京顽主”的标配。在电影的结尾,当六爷颇有仪式感地穿着这套装备,在川流不息的北京二环,骄傲而悲壮地前行时, 周围繁华的街景似乎都在为这个老炮儿的消逝而唏嘘。

2. 六爷的固执:透着大男子主义的父权拥趸

作为一部充满烟火气息的作品,影片没有一味地展现六爷市井英雄的一面,而是通过诸多细节,把这些旧时代的曾风光一时的老炮儿们,还原成了新时代扎扎实实的小人物。

小人物就有小人物的问题,他们即使拼尽一身蛮力,也补不回被捅出的篓子。

面对城管的趾高气昂,他们虽然靠着自成一体的逻辑赚回些颜面,但实际上,还是要依仗周围众多和自己一样的“小老百姓”的哄抬和无理取闹。

他们面临的辛酸与窘境,和曾经坚持的尊严与规矩形成了强烈反差,表面风光骨头硬,内里却尽是既不能拯救儿子也不能自救的无奈。

六爷走到这步田地,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时代的变迁,还有他自身对于传统观念的固执坚持,而其中最为浓重的,便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父权主义思想。

《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六爷除了是老北京胡同里的老混混,还是一个调皮孩子的父亲,他晚年不得已再次踏入年轻人的江湖,也正是源于逃避了作为父亲的责任和教育的过失,因此,从这一角度审视影片中的六爷,可以说是瑕瑜互见、颇令人玩味的。

一方面,对父辈要有礼数、作为子女要对父亲无条件遵从等,这些在六爷的意识中,是根深蒂固的铁律。

在他儿子晓波的嘴里,他是一个只会打架、家里什么都不管的父亲:晓波和他妈妈流落街头的时候,六爷却跑路了;当妈妈被撞死的时候,六爷还在坐牢。得不到父亲关爱和帮助的晓波,对六爷心怀怨怼,眼中有火,话里带刺,他的眼中几乎没有这个父亲。

另一方面,六爷还死死抱着大男子主义的观念不放,他从不听女人的劝阻。当发现他病情严重时,老相好“话匣子”一再劝他做手术,他非但不听,还偷溜出医院;在他的儿子被绑架时,“话匣子”劝他报警寻求援助,他却坚持要按照江湖规矩,认为是自己孩子错在先,要借钱给绑匪交赎金,直到让自己越陷越深。

《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同时,六爷对待兄弟以仁义与平等为主,却对待年轻的问路人、对儿子和儿子的朋友都高高在上,强调一个礼数,甚至在与儿子重逢喝酒时,举酒杯谁高谁低得要一番说教。

这就是六爷透着大男子主义的父权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他的态度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回应,是对朋友间不讲义气、男人没有个男人样、只图自己乐不管别人死活,总以金钱和权力至上的现代社会,表明他的不满和抗议。

但这种不满,并没有让六爷给晓波争回一个平稳的家。

一面是为捍卫旧时代的规矩和尊严而慷慨赴死,一面是看着躺在医院里的儿子而向权贵低头的苟且偷生,六爷一贯的行事作风让他选择了前者,这是老炮儿行将就木的悲哀,也是他一辈子都坚持父权主义而不得不咽下去的苦果。

3. 六爷的宿命:身份错位的无奈与“老炮儿”的破局之路

任何影视作品,都无法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进行分析和评判,管虎对于《老炮儿》这部影片所寄予的情怀是显而易见的,他曾在访谈中说:

“拍老炮儿,就是希望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给这批人留下来一点记忆,因为这个社会跑得太快了。”

但是,在这个“跑得太快”的社会面前,像六爷一样坚持着自己的规矩,还要抱着传统的父权主义,幻想着自己的儿子能百依百顺的老一辈,注定要面临身份错位的无奈,这就不得不提到片尾的隐喻。

片尾六爷赴约时,看到了一只逃脱笼子的鸵鸟。鸵鸟并不是家养品种的鸟类,被关在都市的笼子里,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身份错位。鸵鸟的境遇如同六爷一样,在现代性的大都市里面临价值和时空的错位,只有蜗居在胡同中才能找到一种身份的归属。

六爷是迷茫的,他曾经是风光一时,但电影中的六爷却随时在为金钱、健康和亲情所困。

另一个层面,鸵鸟在心理上又暗喻懦弱之人对现实的逃避。以六爷为代表的闷三儿、灯罩儿等人,是不甘于现状,但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社会底层,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时代可以变化成今天的样子,为什么自己曾经“是个人物”,但现在几个“生瓜蛋子”也可以扇他们耳光。

《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这种迷茫与不甘,表现了他们对于自己身份认同的不确定,和对传统社会的固执坚持。而最后,六爷为出逃的鸵鸟呐喊助威,嘴里不停地喊着“你快跑啊,别让他们抓住你”,实际上也是对自我内心力量的最后释放。

无奈的是,鸵鸟可以跑回自然,但老炮儿们却再也回不到自己的辉煌时代了。

但任何事情都有出路,拥有固执思维和传统观念的人,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求破局之道,影片中同样给出了答案:

首先,是摒弃片面的“侠义”,认同法制。

六爷的形象是带有“侠义”标签的,他坚持用自己的一套 “规矩”,是因为他对“官”的不信任。侠的精神是片面的,是永远剑指高墙,以释放个体的自由,但越是这样的想法,往往难以赢回普通人的尊严。

当六爷发现了小飞父亲的大额账单时,他自知问题的严重,最终选择了把它交给中纪委。这显然是他所谓“规矩”之外的处理方式,但也是最正确的处理方式。

六爷自知,在面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还是要选择公序良俗,选择公知所认同的法律。

而影片的结尾,也正是法律的干预,严惩了逼迫六爷的恶势力,还给晓波自由和平安。

《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其次,顺应时代,是把按“老理儿”的心态,调整到就事论事上。

同样曾为老炮儿的洋火儿,表现出了与六爷截然不同的面貌,他的态度不仅造成了新旧时代的对立表现,也暗喻了顺应时代与固守传统的结局。

六爷迫于无奈找到洋火儿筹钱时,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他拒绝谈一个钱字,仿佛谈钱就伤了兄弟情谊。

洋火儿在六爷愤然离去的行为衬托下,反而显得成熟而潇洒。他已经是从老炮儿时代走出来了,快人快语之间,丝毫没有对老朋友的羞辱,只有有事说事的畅快,他对于金钱的淡定与豪爽,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原则的理念,反衬得六爷束手束脚、自命清高。

洋火儿不属于小飞的时代,但却顺应了这个时代,这两个同属老炮儿却处境不同的形象,是呼应了对于面对社会主题价值更迭与裂变时,做出不同选择的两种人。

胡同文化、江湖规矩,是熟稔于人心的“老理儿”,但在都市化进程迅速的北京城里,这种按“老理儿”的心态,无法与新型的社会关系共生。“老炮儿式”的不能谈钱、以暴制暴,即便被赋予再多情怀,也还是会像在冰湖上倒下的六爷一样,最终输给时间。

4. 结语:

六爷的失败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隐藏在时代更替与社会结构变迁背后的必然。“二十年前是个人物”的老炮儿们,说他们是市井的英雄也好,是父权主义的拥趸也罢,最后都以凛然的姿态倒下了。

《老炮儿》:市井英雄“六爷”的挽歌,唱尽身份错位的无奈

冯小刚曾在饰演完六爷后感言:“没有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最坏的时代,今天和过去也都一样”。时代的更替造成了六爷身份的错位,但这并不能被认定是对“老炮儿”群体古道热肠的否定。

实际上,在六爷与小飞两个群体的对抗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属于每一个时代的不可复制的“规矩”和烙印。

小飞的这一代,也注定会更迭,如何处理这种时代变更间传统一代的失落,进而传承上一代可贵的品质和文化,值得每一位看过影片的观众,细细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