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雖然這部短片在提名“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後”惜敗於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但卻榮獲27個國際電影節大獎,甚至包攬全球重要的國家電影節動漫短片大獎。這部短片就是《衝破天際》,正如片名,《衝破天際》已出口全球100多個國際電影節,入選其中71個,被美國動畫世界網頭條大篇幅推介。這部由武漢太崆動畫公司製作的短片究竟有何魔力?本文將從不同角度,解讀這部2019年中國唯一一部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動畫短片”的魅力所在。 @影影曰曰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衝破天際》由武漢太崆動漫有限公司出品,於2018年6月24日上映,雖然豆瓣評分僅有6.4分,但卻絲毫不影響它在國產動畫、甚至國際動畫中的重要地位,該短片憑藉簡約的藝術風格,自己源於真實的情感內核,成功打動奧斯卡評委,成為2019年中國唯一一部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國產動畫。


《衝破天際》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故事講述了華裔小女孩璐娜從小憧憬著太空,想成為宇航員,父親小心地呵護著女兒的飛天夢。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父親一天天老去,但即使如此,父親依舊默默支持著女兒。在失去父親後,璐娜一改以往的頹廢,在通過不懈的努力下,璐娜終於實現了飛天夢。


有部分網友在觀影后評論說“畫風有點簡單”,“這畫風也能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的確,片中大部分場景中只有家、街道、學校,人物也只有父親、璐娜、同學……,畫面2D、畫風簡約,但《衝破天際》之所以採用簡約插畫風,為的就是塑造簡約美感,其實在有限的角色、空間裡,用簡潔的畫面做出一個感人的作品,更考驗創作者的功夫。本文將從短片畫風、鏡頭構造、主題呈現三方面,解析這部短片簡約而不簡單的獨特魅力之處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短片畫風:大道至簡,簡約而不簡單,“返璞歸真”式的表現手法,更能打動觀眾,畫面的簡潔性,使得影片表現力更為集中


美國電影協會曾評價《衝破天際》說:“在文本信息、標題黨甚至照片牆等各種媒介包圍的世界,簡約表達從未顯得如此重要。在與《衝破天際》的主創們開展討論時,我們為這種簡單的力量叫好,它與眾不同”,製片人張漢德在接受採訪時說:“創作團隊做過N個不同的非常炫的、震撼的、或是複雜的版本,但我們想,能否用最簡單的畫面打動觀眾?”


那麼這種畫風簡約的2D動畫,到底有何吸引力?


角色造型:

2D是較3D而言,指平面圖片,動畫造型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高度的誇張、變形,將自然中原有的物象進行高度的概括、提煉、歸納,強調突出他們的特徵,進行人格化處理,是人類情緒特徵。

根據2D動畫角色造型的技術要求,其藝術特點有以下幾點體現:

  • 造型輪廓幾何形體明確

為了動畫師方便把握角色形態,2D動畫角色造型無論是整體形態,還是局部形態,都要求有明確的幾何形態。


  • 造型簡潔概括

體現在“整體外部輪廓、內部衣紋、結構處理”,以及“線條、上色、陰影”處理等方面,我們所見到的經典傳統2D動畫角色造型,多數線條簡潔、衣服紋簡單、結構簡單;採用平面上色、陰影色塊分層等方法,給人以明確簡潔的效果。《衝破天際》整體結構簡潔,人物形象簡約,色彩明暗變化處理的恰到好處。

前部分,父與女的幸福生活場景呈現在觀眾眼中時充滿彩色,在父親去世後,畫面頓時表現得陰暗,在璐娜重新拾起信心後,畫面色彩又呈現彩色,明暗交替,體現出人物心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 色彩唯美、風格化突出

2D動畫的角色和背景在色彩、光影等方面可以加強裝飾化效果等處理,使畫面顯得更加唯美,氣氛和畫面風格更加突出,比如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2D動畫《懸崖上的金魚姬》、《千與千尋》等。在《衝破天際》裡,我們看到的一些畫面場景,如太空、家等,都在造型、線條、色彩方面都有獨特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2D動畫藝術的表現力。


  • 線條流暢、形體變形誇張幅度大

角色動畫描繪的線條流暢,線條有一定的粗細變化,並保持一定的彈性與硬度。由於可以充分發揮動畫師的主觀能動性,應用動畫運動規律等傳統技法,動畫角色畫成原畫時,可以根據動作要求大幅度進行形體誇張變形。


《衝破天際》中的人物線條流暢,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物象如鞋子等,條理清晰可見。之所以在《衝破天際》中人物形象沒有進行誇張與變形,是因為該片基於現實所進行創造的,而並非科幻或者超現實類2D動畫。


在3D動畫高速發展的當下,2D動畫《衝破天際》能逆流而上,大獲成功,不得不說是2D動畫的一次重要突圍。《衝破天際》秉行“大道至簡”的手法,簡約而不簡單,“返璞歸真”式的表現手法,更能打動觀眾,畫面的簡潔性,使得影片表現力更為集中。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鏡頭構造:鏡頭銜接流暢、轉換自然;全景式和特寫式相結合,從整體與細節中呈現出父女之間的親情;蒙太奇手法的穿插運用,使得影片畫面富有變化

鏡頭語言通俗來說就是“用鏡頭去說話”,就作品時長而言,短片相比傳統影視作品,它的鏡頭語言所起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它能更直接地讓觀眾在短時間內理解作品的全部內容與意蘊。


短片鏡頭是短片電影拍攝的基本構成要素,它的運用成功與否,直接關聯作品質量的好壞,鏡頭語言的運用水平決定短片電影的製作水平。短片《衝破天際》的鏡頭語言運用的極其高超。


  • 全景鏡頭

“全景鏡頭”顧名思義就是指被攝主體人物全身活動範圍的畫面,在全景鏡頭裡,拍攝物在整個畫面佔有很小的位置,為的就是將人物融入大環境之中,營造整體氣氛。


在《衝破天際》中,多處運用全景鏡頭,如,在父親與女兒吃飯的場景裡,以及父親多次為女兒修鞋子的場景裡,淺黃色的色調將家的溫馨烘托出來,在這些片段中,觀眾都能感到父親對女兒濃濃的愛意;再如,在父親與璐娜遨遊星辰大海的段落裡,他們與星空融為一體,璐娜的心情如絢麗的星空如一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再如,在父親去世後,璐娜獨自去祭拜父親,此時整個畫面都是灰暗色調的,璐娜消沉姿態與黑白畫面相融合,觀眾通過黑白畫面的段落中,能深深體會到璐娜的內心失落與消沉。


  • 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通常以人物某部位或者物品,將細部刻畫放大多倍,甚至能夠佔據整個屏幕,造成強烈的印象。


在《衝破天際》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璐娜在看到桌子下紙箱裡整整齊齊的鞋子的特寫鏡頭,在短片前部分一共有三次父親修理鞋子的鏡頭,在這裡璐娜也拿出三雙不同的鞋,但箱子裡卻遠遠不止三雙鞋,這樣的前呼後應的細節刻畫,將父愛呈現的極其濃厚,也使得觀眾體會到父親總是在背後默默地愛著我們。


  • 推鏡頭

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佈局,這種主觀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在《衝破天際》中,璐娜在看向牆上的照片時,鏡頭慢慢推進,照片由模糊漸漸清晰、由小漸漸變大,一張父親與璐娜的童年照浮現在觀眾視線中,璐娜的內心活動也隨著照片的清晰漸漸發生著變化。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一個鏡頭從遠處推到人物的面前,從遠景到中景再到近景。是看清人物的過程,更是走進人物內心,看到人物內心深處的過程。可以使觀眾與人物互動,更加了解人物的想法。


  • 蒙太奇的穿插運用

普多夫金在《論蒙太奇》曾說:“把各個分別拍好的鏡頭很好地連接起來,使觀眾終於感覺到這是完整的、不間斷的、連續的運動——這種技巧我們慣於稱之為蒙太奇”。他曾給蒙太奇定義:“在電影藝術作品中,用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全面地展示和闡釋現實生活中各個現象之間的聯繫。”從普多夫金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知道蒙太奇的基本特徵: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通過鏡頭、場面的分切與組接,形成獨特的作用。


在《衝破天際》中,運用了多種蒙太奇的表現手法。

①重複蒙太奇

所謂重複式蒙太奇,指相同(或相似)的鏡頭(或畫面、或聲音)在影視作品中反覆出現的組合方式。它將具有戲劇因素的各種電影手段:人物、場面、景物、對話、道具、細節、動作、角度、色彩等反覆出現,構成強調、形成對比,並表達內在和本質的發展。

正像音樂是依靠一種不斷重複的主題的時隱時現的音響運動一樣,電影結構也是依靠一種不斷重複的繪畫式主題的時隱時現的視覺效果運動。

短片中多個場景反覆出現,父女二人吃飯、父親修鞋、女兒脫鞋、女兒考試……,一系列場景反覆出現,這些反覆出現的場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前後呼應以及前後對比,而鞋子這個反覆出現的物象,更契合了《衝破天際》的外文名“A small step(一小步)”,鞋子既呈現出父親對璐娜的愛,又是璐娜實現夢想的見證。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②化出、化入

所謂的“化出、化入”指的是前一個鏡頭漸隱的同時,後一個鏡頭又重疊出現。兩者隱顯的時間相等,並且在銀幕上呈現一個短時間的重疊,即經過“溶”的狀態實現交替。也常用以表現現實與夢幻、回憶、聯想場面的銜接。


在璐娜上學的片段中,導演採用一個“化出、化入”的鏡頭,前一秒還是童年時的璐娜,後一秒卻是長大後的璐娜,僅用一個鏡頭的“疊化轉場”,將時間飛快的流逝呈現出來;在璐娜邁出太空艙投向太空時的那一步,畫面瞬間轉換到童年璐娜投向父親懷抱中的畫面,這一鏡頭可謂是運用的極其高超,將回憶與現實巧妙地融合。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主題呈現: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待與親情的羈絆

整部影片圍繞璐娜的飛天夢開始,將她實現夢想的過程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但我認為《衝破天際》的主題不止關於夢想,更多的是親情的羈絆,為此,我來分析下這兩大主題的呈現:


①夢想:璐娜的飛天夢始終根植於她腦海裡,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憑藉自身努力實現夢想

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夢想,成為科學家、醫生、宇航員……,是每個人心中所想,但長大後,我們卻因種種原因,失去了成為科學家、醫生、宇航員的動力。有些人說“科學家、宇航員是實現不了的夢”,但《衝破天際》中璐娜卻憑藉自身不懈的努力實現兒時成為宇航員的夢。


當然,璐娜的飛天夢重要,但實現的過程更重要,我們暫不去討論,現實生活中能不能實現飛天夢,我們從《衝破天際》應學到的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璐娜在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她並沒有選擇逃避,也並沒有選擇放棄,相反她更加努力,挑燈夜讀。我想短片告訴我們夢想重要,但努力的過程更重要。

蘇格拉底曾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哲學家告訴我們: “為善至樂”的樂,乃是從道德中產生出來的,為理想而奮鬥的人,必 能獲得這種快樂,因為理想的本質就含有道德的價值。”

的確,心中有夢能使人奮進、快樂,璐娜為實現夢想並不是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地去對待夢想,而是以一種積極態度去對待。人生最大的驕傲,就是在成年時實現童年的夢想。


②親情的羈絆:親情是人類一切情感中最為真摯、深厚的

《衝破天際》全網上線後,有人問:“這是中國風嗎?”初看之下,短片的確沒有《大聖歸來》或者《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樣鮮明的中國特色,但故事中最核心的內容卻是“中國式父愛”,是典型的中國文化的體現。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 餐桌

短片中父與女的情感變化基本上發生在“餐桌”上,對中國人來說,有太多的戲劇張力都會在一張餐桌上呈現出來,從短片開始,父親與璐娜在餐桌上和諧地吃著飯,到最後璐娜放學回家看著空無一人的餐桌,才驚覺父親已經離她而去。短片多次呈現父女二人吃飯的場景,在這場景裡有溫馨,更多的是父親默默的愛意。


  • 掃墓

“掃墓”這一段落,是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在父親去世後,璐娜獨自一人前去祭奠父親,為父親掃墓。掃墓這一情節安排,不僅將璐娜的悲傷感情渲染出來,更從側面襯托出父親對璐娜的愛。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一幕正是源於父親對璐娜無私的愛。


  • 縫紉機

縫紉機雖不是發源於中國,但卻在中國蓬勃發展,至今不少家庭仍有保留。短片中,縫紉機的出現,可以說是中國家庭的一個縮影。短片有三個父親用縫紉機替璐娜修鞋的鏡頭,但我們知道父親修鞋遠不止三次。縫紉機已不單單是工具,更是愛的寄託,是父親將愛傾注於璐娜身上的見證。

《衝破天際》:夢想的表徵下隱藏的是殷切期盼與親情的羈絆


結語:

《衝破天際》雖僅有短短8分鐘,但卻將中國式家庭關係中的父愛呈現的淋漓盡致,我相信每個看完短片的人,都會回想起父親對自己曾經的點點滴滴,短片中發生的一切,是那麼真實,那麼親近,彷彿發生在身邊,發生在自己身上。


即使《衝破天際》畫風簡約,但它卻將夢想與父愛的主題完美呈現,用最簡約的方式,表現最濃郁的情感,也許這才是《衝破天際》最獨特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