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吃郯城馬頭朝牌

撓呔,撓呔,真撓呔,香油果子就朝牌。

這是流傳在郯城縣馬頭的一首童謠,童謠中所說的朝牌,是一種盛行在魯南蘇北的地方特色美食。其外殼酥脆焦黃,內裡香嫩綿軟,因其形似封建時期大臣上朝用的笏板,故此得名“朝牌”。


去哪吃郯城馬頭朝牌


在我國魯南蘇北一帶,居民的日常主食以煎餅為主,兼顧其他一些麵食,像鍋盔、吊爐餅、饅頭、卷子等,且大多風韻別具,口味可人。其中,有一款燒餅類小食,因口感獨到,可堪充飢,便於攜帶,長久以來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它就是朝牌。由於師承不同,各地的朝牌風格並不一致。形態上,有大小之分;口味上,有甜鹹淡之別。要說最有名的,還是以薄脆香軟著稱的馬頭朝牌。

在馬頭鎮,“朝牌”是一種生活習慣。所謂的朝牌,就是古代大臣們上朝的時候,手中高舉的那個牌子,因為外形很像朝牌,所以除了馬頭朝牌,因為其形狀類似封建社會大臣上朝用的“笏板”,於是,馬頭文人墨客便以“朝牌”命名。馬頭鎮緊傍沂河,沂河過去是與運河相通的,靠著通達的航運成就了馬頭的繁榮。到了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商業達到鼎盛,當時的商文化,還有紅色文化,還有飲食文化等等都是馬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商賈雲集的馬頭鎮,商人們帶來了各自家鄉的飲食文化,加之大量回民在此聚居,帶來了伊斯蘭飲食文化,與當地的文化相融合、相碰撞,便產生了獨特的馬頭飲食文化。


去哪吃郯城馬頭朝牌


馬頭朝牌烤制前,要經發面、摻面、揉麵、成型、上色、撒芝麻、烘烤等7道工序方能上吊爐。所謂吊爐,是一種上下兩節同時能夠燒火,而上節連一隨意移動槓桿的爐子,這種爐子烤制面食可隨時調整角度,致使受熱均勻,兩面酥透。烤制前,要經多道工序方能上爐。先是和麵,要用很講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燙麵、嫩面各佔三分之一;再是揉麵,要下力氣反覆揉,一直揉到麵皮滑,一拍“嘭嘭”作響方可;最後是揪劑子擀麵皮,在面上放適量油鹽、花椒麵,再捲起擀勻,然後刷上特製的糖稀,撒勻去皮的芝麻。吊烤時上下爐同時烤火,底蒸上烤,火要先急後緩,並不斷移動槓桿,直至酥透及裡方可出爐。這種吊爐烤制的烤排,兩面黃澄澄、晶亮亮、吃起來脆酥酥、香噴噴、滿口溢津,久食不厭。


去哪吃郯城馬頭朝牌


朝牌趁熱吃最香。咬一口,脆生生的焦,軟乎乎的香,食鹽與花椒的成麻,加上芝麻芬芳,更讓人香醇滿口,回味無窮。朝牌還有個其他燒餅不具備的特點,內裡分層雖少,卻卻極有韌性,即便比起那聞名遐邇的新疆饢來,也是不遑多讓甚至更勝一籌。朝牌可以單吃,無需別的菜餚,滋味已是一絕。也可佐以當地名吃“糝”和各種涼菜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但就像是童謠裡唱的那樣,若是用朝牌裹上剛出鍋的油條,與江漸一帶的大餅夾油條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品味著甜潤婉約的大餅,彷彿在聆聽水鄉少女的千般心思;而咀嚼這粗獷熱烈的朝牌,體會的卻是北方大漢的萬丈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