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林沖火併王倫時,王倫的手下都在場,卻為何沒有一個站出來阻止?

yangbaiqiang


其實書上寫得很清楚,不是沒人站出來阻止,而是站不出來。原文如下:

阮小二便去幫住杜遷,阮小五幫住宋萬,阮小七幫住朱貴。嚇得小嘍羅們目瞪口呆。

王倫一共四個手下,還包括拿住王倫的林沖。林沖已經“掣出一把明晃晃刀來”,剩下的杜遷、宋萬、朱貴都被人幫住。怎麼能站得出來?小嘍囉們已經目瞪狗呆,失去了戰鬥力。

幫:靠攏;挨近。(《漢語大詞典》) 幫住,不是幫助。幫住是靠攏,挨近,使他停住。三條大漢挨近他們,目的就是使他們不動。下文也有:

杜遷,宋萬,朱貴,本待要向前來勸;被這幾個緊緊幫著,那裡敢動。

三個人現在想動,哪裡動得了?!已經被控制了。

王倫見頭勢不好,口裡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裡?”雖有幾個身邊知心腹的人,本待要來救,見了林沖這般兇猛頭勢,誰敢向前。

被戳了一刀的王倫

王倫的嚎叫已經沒有意義。幾個心腹嘍囉的戰鬥力連杜遷宋萬都抵不過,更別說三阮了,更何況旁邊還閒著晁蓋、公孫勝和劉唐。

總共加起來三撥人:杜遷、宋萬、朱貴;心腹嘍囉;小嘍囉們。三撥人都失去戰鬥力,王倫必死。

王倫之死,在於氣量狹小。

佔山為王,不是隱居林下。和朝廷作對的結果,要麼做大,要麼作死。王倫沒想著做大,也就剩下個作死。妄想著維持著微平衡。用楊志制衡林沖,然後從中取利。自身沒水平,論文才不過是秀才,論武功比不過宋萬。就會耍個小心眼兒,還被識破。就這點水平,還想佔山為王,不自量力。以他的資質,帶著杜遷隱居林下,樂得逍遙自在,沒準還能善終。只起到一個替人佔座的作用。

曾經牛過一牛的王倫三人組


如果王倫胸襟寬廣些,林沖上山時,讓位林沖,以林沖的脾氣和腦子,肯定會拒絕,還會心悅誠服的忠於王倫,那樣的話,吳用也就沒有了火併的機會,也就沒有了宋江的機會。

當然,在施耐庵的佈局上,王倫就是一個替晁蓋佔座的人,晁蓋一到,他就該退場了。


月淡風青


俗話說,秦檜也有三個好朋友。王倫作為梁山的首領,當然也有幾個心腹,而且手下如杜遷,宋萬,朱貴等也是好手。林沖火併開倫時,他們也想站出來阻止,可是,如果是其他弱小,王倫的這些手下,自然可以阻止,但是他們遭遇的是林沖,還有吳用晁蓋等一斑早有準備的人馬,便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首先,林沖是80萬禁軍的總教頭,武力值稍次玉麒麟盧俊義,在梁山排行第二位,不是王倫這個文弱書生及其手下所能匹敵的。王倫是一個不堪一擊的書生,他的手下宋萬杜遷雖然武功不錯,但與林沖比起來卻是小巫一個,根本不足掛齒。



其次,林沖火併王倫時,晁蓋一夥人也早有準備,當林沖把桌子只一腳踢在一邊,又從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來,準備火併王倫時,晁蓋吳用等人分別困住王倫與王倫手下杜遷,宋萬,朱貴等人,而其心腹,也想去救,但見了林沖武功高強,卻只上前也是找死,便無人上前。

最後,王倫的手下重要將領也對王倫的心胸狹隘不滿,如林沖上山時,這幾人就勸王倫將其收留,都被王倫拒絕了。因此,潛意識中也想梁山易主,能有一個有見識,有格局有胸懷的人,領導著他們尋找更好的出路。故林沖火併王倫時,他們幾人並不是拚死上前,而是裝裝樣子而已。



說到底,王倫當時的作派已經束縛了梁山的發展,雖不至於是眾叛親離,孤家寡人,但從實力與心胸方面來講,已經不足以領導梁山眾英雄了。


萍風竹雨123


林沖火併王倫時,他的手下之所以沒人站出來阻止,是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不具備阻止的能力。


讀過《水滸傳》原著的朋友都知道,當時在場的原梁山頭領有杜遷,宋萬,朱貴。見到林沖從衣襟底下抽出一把鋼刀,他們本想上前解勸,無奈被晁蓋等七人緊緊圍住,動彈不得。

具體情況是:

1、吳用把手將鬍鬚一摸(這是事先定好的信號),晁蓋和劉唐上前攔住了王倫,也就是說,當時的王倫被倆人圍住,想跑都跑不開。

2、在這緊要關頭,吳用大喊一聲:不要火併!這等於發出動手的信號。也等於在向林沖喊話:快殺了他!

3、阮小二攔住了杜遷,阮小五攔住了宋萬,阮小七攔住了朱貴。還有公孫勝和吳用是兩個閒人。明顯是八對四。王倫方在人數上明顯處於劣勢。

4、武功差距太大,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別說是八對四的人數不對等,僅憑林沖的武功,一個人就可以對付王倫他們四個人。更別說還有晁蓋等七個劫取生辰綱犯下驚天大案的亡命之徒。

所以說,杜遷宋萬和朱貴不是不想阻止,而是沒有那個能力阻止。



以上四點只是客觀形勢。其實主觀因素才是導致王倫輕易被殺的原因。

林沖的武功遠遠超過王倫等四人,讓他坐第四把交椅就已經是壓制他。加之林沖上山時王倫的百般刁難,早就埋下了遲早要爆發的定時炸彈。晃蓋吳用等人上山無疑是送來了導火索,當導火索點燃後,這個時候誰想去掐斷它,談何容易?弄不好就會引火燒身自取滅亡。這一點杜遷宋萬和朱貴不可能不曉得。

在王倫被殺的瞬間,晃蓋等七人都亮出了藏在身上的兵器。王倫已經死了,還亮兵器做什麼?明顯是針對杜遷宋萬和朱貴的。這個時候他們三人如果稍有不滿,掉腦袋也就是眨眼之間的事。從而說明,杜遷宋萬和朱貴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在生死存亡關頭,他們立即跪倒在地,喊道:願隨哥哥執鞭墜鐙。形勢都到了這個地步,吳用還在演戲,吳用在血泊中拉過王倫剛才坐的頭把交椅,把林沖按坐椅子上,叫道,今日扶林教頭為山寨之主,如有不伏者,將王倫為例!

殺雞給猴看,眼巴巴看著雞已經被殺,猴還敢有非分之想麼?



文化一家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王倫的親信不多。

梁山眾多的小嘍囉沒有立場,誰當老大對他們都一樣。

當時梁山的頭領只有雲裡金剛宋萬、摸著天杜遷、旱地忽律朱貴、豹子頭林沖四個人。

其中朱貴是中立派,只是 在山下開飯店而已。

剩下只有宋萬、杜遷,都是三流人物,兩人加起來也不是林沖、阮氏三雄任何一個人的對手。

況且,這兩人還沒有心機,都是大老粗,成不了氣候。

第二,雙方實力懸殊。

這邊,晁蓋自己武功很厲害,手下還有阮氏三雄、劉唐、公孫勝,武功高手就有6個人,更別說還有林沖自願加入。

就計謀來說,吳用一個人可以對付王倫他們所有人。

而王倫自己沒武功,手下只有宋萬杜遷,硬拼根本不是對手。

大家注意,林沖殺死王倫的時候,其實宋萬杜遷都被阮氏三雄和劉唐制服了,想上去幫忙救人也不行。

第三,宋千杜萬未必真心幫助王倫。

王倫此人嫉賢妒能,不願意收留人才。

其實,如果王倫善待林沖,林沖如果能夠為他賣命,晁蓋一夥未必敢下手。

畢竟林沖武藝極高,阮氏三雄也不是他的對手。

但是,王倫時代根本沒有新人入夥,唯一是柴大官人介紹來的林沖不方便拒絕,也百般擠兌。

宋江時代,梁山的兵馬高達二三萬人,猛將如雲,可以多次擊敗宋朝正規軍。

但是,王倫時代,梁山只有八九百小嘍囉。

這種規模,根本不可能和正規軍對抗,最多打打地方警察、民兵之類。

如果官兵來圍剿,梁山就完了。

小嘍囉和所有頭領其實都是一根藤上螞蚱。他們可能不關心是不是王倫掌權,但都希望梁山壯大,不然自己下場也會很慘。

然而,王倫如此行為,對所有人的利益都是沒有好處的,王倫被殺也不會有人太多反對。

總之,王倫是個很失敗的團隊領袖。


薩沙


實力不行,功夫不行,膽識不行,原因就這麼簡單。林沖、晁蓋等英雄好漢上山之前王倫手下也就那麼幾個幫手,比如“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旱地忽律”朱貴等人。這幾個人就是普通的土匪草寇,也就是欺負欺負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有能耐。但是一旦遇到殺人不眨眼的林沖等人後立馬就變慫了。

杜遷號稱“摸著天”,宋萬號稱“雲裡金剛”,看這外號很唬人,實際上就是倆傻大個。倆人身為梁山最早的創業者從穩坐第二第三把交椅最後混到第八十二和八十三名,這前後之間的差距也有點太大了,隨著各路好漢陸續進駐梁山,這哥倆的地位也逐漸下滑,最終混了個倒數的排名。這充分說明這倆人確實實力不濟,在林沖面前認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於王倫的另一個幫手朱貴,有一個很奇怪的名字叫“旱地忽律”,大概是很善於偽裝的意思。朱貴就是個探子,藉著開酒店的名義四處打探消息,他會不會武術都很難說,他在梁山排名九十二,比杜遷和宋萬都差。就憑這幾碌碌之輩怎麼去跟林沖叫板?說到王倫本人他就是個落魄秀才,手無縛雞之力,在林沖面前就是待宰的羔羊。

按說杜遷、宋萬、朱貴追隨王倫這麼多年,同為梁山創業元老兄弟之間的情誼應該非常深厚才是,但實則不然。林沖投奔梁山,王倫拒絕其入夥並百般刁難,是怕招惹是非謹慎起見的做法。因為依照當時梁山的脆弱的實力和林沖的威名,一旦接納他王倫諸人的地位恐怕難保,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王倫此舉其實也情有可原。但是杜遷、宋萬、朱貴可不是這麼想的,明顯跟王倫不一條心,對林沖入夥持歡迎態度,這不是明擺著跟自己的老大對著幹嗎?

關鍵時刻“胳膊肘往外拐,掉炮往裡揍”有什麼兄弟情義可言。如果是真兄弟就應該誓死捍衛王倫,哪怕功夫不行也要與林沖拼命。可惜這只是王倫的一廂情願。也許只有在王倫臨死的時候才會驀然想明白跟隨自己多年的兄弟其實靠不住,甚至就是催命鬼。

事實證明,杜遷、宋萬、朱貴等人本想賣主求榮,結果追隨宋江後越混越差反而不如王倫時代那麼風光,在座次排名上都是倒數。最後三人的結局也很悲慘杜遷宋萬都是於亂軍中被箭射死,馬踏身亡,朱貴是病死,沒有一個善終。


鄭非夢妙文


《水滸傳》裡,雖說有一百單八將,但真正是被逼上梁山的好漢並不多,林沖算是一個。

有說梁山泊裡的王倫、宋萬、杜遷、朱貴幾人各懷鬼胎,面和心不和。更有說林沖武藝超群,頂著八十萬禁軍教頭的銜頭,可以一敵百。

其實,這些都不是主因。人各有私心是肯定的。至於說林沖武藝高強,也對。可問題是武功再高,雙拳也難敵四手。

不說別的,就算王倫手下幾百上千人不一哄而上,每人撿起一板磚扔向林沖,在一個小小的聚義廳裡,林沖縱有通天的本領也難逃厄運。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林沖上梁山後,每個頭領的內心就發生了變化。試想一下,以林沖在當時的名氣和官職,若不是家破人亡無安身之地,山上幾人別說能和林沖並列,見上一面也難。

論見識、眼光、武功、人格魅力,哪樣都在王倫之上。且林沖久在官場,俗稱見慣大場面。若將林沖與王倫兩相比較,顯然由林沖作為首領更為合適,也更有利於梁山的長遠發展。人都是趨利避害的,跟著王倫一破落書生只能是混日子。

林沖與王倫火併時,手下並不阻止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樂觀其成。

圖片發自簡書App

林沖在梁山泊裡一直被王倫擠壓,心裡早就不痛快,這兩人相互都提防著對方,宋萬、杜遷、朱貴等人也全看在眼裡,只是苦於沒有一個萬全的理由來推倒王倫。

而晁蓋等人上山正好成了導火索,既然跟在王倫身後看不到希望,那還不如讓林沖與王倫火併,眾人樂觀其成。此時,山上王倫手下並不伸手出來阻止,其實也是對王倫不滿的體現。

出手助王倫,日後見不到希望。出手幫林沖,又有違道義,那就乾脆來個隔岸觀火上壁作觀。在眾人的心裡,恐怕早就巴不得林沖能擠掉王倫。


剁手屆的鄧紫棋


這個問題尼山布衣來回答。

王倫確有其人,是梁山的開創者,最後,卻被自己人整死了,下場可悲,更為可悲的是被林沖火併時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阻止,這是為什麼呢?尼山布衣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王倫心胸狹窄,沒有容人的雅量。林沖上山時,因為有柴大官人的引薦信,王倫準備收留,但當林沖自我介紹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時,王倫心裡犯了嘀咕,擔心林沖能力比自己強,有朝一日奪了自己的權。就婉言送客,於是王倫就讓林沖取投名狀,林沖遇到楊志,二人打得難解難分,導致林沖對王倫懷恨在心。在領導崗位上,王倫不得不狹隘。我們說,權力有兩種類型,一是職位權力,二是個人權力。指專業能力和修養胸懷與境界。在這一點上,王倫不如宋江,宋江胸懷遠見,有容人的雅量,所以後來宋江當了梁山的一把手。我們說,理念決定管理的高度,胸懷決定管理的深度。對關鍵問題的把握,決定對管理的持續度。林沖是一個人,還好。跟晁蓋一群人交往,王倫更沒底了。怎麼辦?一個領導的思維應該是,我沒能力,可是我有能人。正如劉邦,雖然能力不強,但劉邦有能人啊,文有張良、蕭何,武有韓信等,才打下了天下。但王倫不這樣想啊,王倫是“武大郎開店,不能允許有比自己高的。”你看他手下的兩個人,一個是摸著天杜遷,一個是雲裡金剛宋萬,一聽綽號就知道這兩位沒別的本事,就是個子高而已,所以王倫不擔心他倆會奪自己的權。

二是王倫境界不高,缺乏感召力。作為一把手,必須境界要高,要知人善任,要有威信,有感召力。上下同欲是感召力的至高境界。把我變成我們,這是團隊大道所在。要加強與部下的感情交流,培植自己的親信和勢力,平時要多與部下交心談心,瞭解部下的所思所想所盼,解決好他們的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難。王倫沒有做到這一點,關鍵時刻,沒有人幫忙也就不足為奇了。宋江這一點做的就很好,處在危難時刻總有一幫好兄弟幫忙,江州劫法場就是一個例證。

三是王倫沒有培育出梁山的核心價值觀。王倫充其量也就是小打小鬧,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引導梁山好漢樹立共同的價值觀。晁蓋的聚義廳,以“義”字當先,統一了眾好漢的思想,宋江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更是為以後的招安埋下了伏筆,並且公開宣稱要接受朝廷招安,為眾兄弟謀個好去處。在共同的價值觀的引領下,宋江雖然武功平常,但眾好漢都聽他的,他就有了號召力。

四是王倫沒有文化建設。一個企業,一個單位,一個團隊要想持續發展,必須有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是“根”,是“魂”,是指導行動的綱領,王倫都沒有。宋江不僅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梁山品牌,廢止了王倫時期的“打家劫舍”的小打小鬧的做法,因為梁山好漢都是大英雄,英雄怎麼能幹偷雞摸狗、打家劫舍的事呢?豈不壞了英雄的名聲?所以宋江順應大家“英雄”的心理,上應天數,為眾好漢排定了座次,文化建設做到好,得到了眾好漢的一致擁護。王倫失道寡助,最後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也在情理之中了。不過,為什麼不是晁蓋等人殺了王倫而必須是林沖幹這個事呢?因為林沖做是火併,是家庭內部的事,如果是晁蓋等人做,就不符合江湖道義了,梁山就這樣完成了權力交替。


尼山布衣


王倫見勢頭不好,口中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裡?”

在哪裡?王倫在找,估計大家都在幫他找:

晁蓋一夥也在幫他找,

小嘍囉們都嚇得目瞪狗呆肯定是指望不上,

阮氏二五七摁著杜遷宋萬朱貴哪,估計沒空照顧別人,

劉唐、公孫勝正幫著林沖控制王倫呢,估計也沒空,

就剩晁蓋、吳用閒著哪,

晁蓋實心眼兒,心說:

吳加亮這個壞慫,昨天晚上還慫恿林沖作案哪,肯定不能指望他了…

這聚義廳上也就自己還是個閒人,

難不成我才是王寨主的心腹?

想到這,他剛說一聲“呃…”

那邊林沖已經把王倫剮了……


so口rock口評書聯播


這個問題有意思,王倫怎麼說也在梁山混了那麼長時間,為什麼被殺的時候沒有人站出來制止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今天我們來詳細的說一下。

01.王倫自身原因

王倫本身是個落第的秀才,文不成武不就,之所以能立身梁山泊,一是因為柴進的支持,二是因為藉助了杜遷、宋萬的武力。

憑藉著自己的小聰明和杜遷、宋萬的武力,籠絡了三五百的小嘍囉,平時也不敢做打家劫舍的買賣,只能憑藉著劫道過路客商和欺負漁民過日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倫在梁山泊完全是立身不穩,隨時有被顛覆的可能性,之所以沒有沒顛覆是因為王倫用自己的小聰明維持了梁山的一種平衡性。

一方面,在內王倫用杜遷、宋萬相互牽制;在外利用山寨酒店,籠絡住在外的朱貴和一批小嘍囉。憑藉著這種平衡,王倫坐穩了梁山的頭把交椅。

正是為了維持這種平衡,王倫在林沖投奔的時候才會有那麼強烈的牴觸心理。

02.外來勢力強大

前面說了,王倫本身為了維持梁山的平衡已經耗費了心力,所以他身邊真正的心腹只有幾個貼身的小嘍囉。

在原著中林沖火併王倫的時候,三阮分別攔住了杜遷、宋萬和朱貴,這三位頭領被攔住後剩下的幾個人分別攔住了王倫的幾個去處,這時候王倫喊出了:“我的心腹在哪裡?”這時候雖然他身邊的幾個心腹小嘍囉想要上前,但是卻被林沖的氣勢所迫,完全不敢動彈,最終眼睜睜的看著王倫被殺。

03.德不配位必有災

王倫的死亡,完全是屬於能力和位置不匹配。如果放在當今社會,有的人因為種種原因坐上了超出自己能力的位置,最多也就是被有才能的人頂替,退位讓賢而已。

但是發生在草莽並起的《水滸傳》裡面,那麼王倫這種能力與地位不匹配的人物,最終只能成為別人上位的踏腳石。



三點文墨


王倫被林沖火併,其它兄弟夥怎麼不幫忙?

原因有三:

其一,王倫,杜千,宋萬,本身就是零時拼湊的草臺班子。看名字就知道,作者都沒有怎麼用心,什麼千啊萬的,打醬油的角色。怎麼能跟林沖相比,人家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身負國仇家恨,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主要代表。要林沖都上不了山,後面的劇情還怎麼展開。

其二,實力差距的確太大。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能把魯智深都降伏得來服服帖帖的人物,王倫、杜千、宋萬之輩怎麼去扛?更何況,林沖發作明顯是後面有晁蓋、阮氏兄弟、吳用等人在後面撐腰。這些都是江湖上的人物,走投無路,明擺著非上山不可。你要趕別人走,那是王倫自己拎不清,腦袋被門夾了。

其三,沒必要去為他人做嫁衣。王倫是山寨頭目,第一把交椅!晁蓋一夥來了,本領明顯比自己強,這第一把交椅能否繼續是個問題。即使王倫還是老大,能否當穩這個老大也有巨大的懸念。所以,王倫不願意晁蓋一夥上山很正常。但是杜千、宋萬、朱貴則萬全不同,本來就是小弟,晁蓋他們來了,自己還是繼續當小弟,無非名次再降低多點罷了!但按山寨的規則,都是按輩分分金銀的。山寨上高手更多了過後,說不定可以分的金銀還更多,於己沒有傷害,可能還有利。反之,如果跟晁蓋他們火拼,打不打的過且不論,就是打贏了有能怎樣?名次不可能提前,還可能折損無數兄弟,實在不划算啊!

其四,領導的感染力不一樣!晁蓋是什麼人,江湖大佬,人稱“托塔天王”,能力強不說,還很講義氣,對兄弟義氣深重,慷慨大方,團隊建設蒸蒸日上!反觀王倫呢?一個落第秀才,本事不高,能力不強,綽號還叫“白衣秀士”,一聽就沒有什麼前途。而且這個人還吝嗇,小器,對手下扭捏作態,毫無大將風度!跟這樣的領導,能有前途嗎?何去何從,杜、宋、朱等英雄自然心裡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