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央政權,為何會被農民起義推翻?

歷史大變局


大明後期三大頑症:朋黨、邊患、流民,先從朋黨說,以東林為代表的所謂清流士子階層,坐而論道,清淡誤國;從來只是以攫取權利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以大義之名行個人之私,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候也不願讓自己的利益受到一點損失,坐看明朝滅亡。邊患先是以防備蒙古為重,建立大明九邊,屯兵百萬確也狀況頻出,始終沒有妥善解決,等到建奴崛起,又以遼東軍鎮為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換來的是屢戰屢敗,最後耗盡了大明最後一絲元氣。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邊患需要投入的軍餉,就全部壓到了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民頭上,特別是“遼餉”的加派,成為了壓垮以自耕農為主體的小農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加上小冰河時期的天災不斷,陝西河南一帶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形成了龐大的流民集群,為流寇的無限做大提供天然土壤,其實到最後李自成圍攻北京的時候,大明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千瘡百孔,李自成不過是最後一擊而已。究其根本,其實都是財政問題,而大明操蛋的財政制度和制定這制度的清流士子階層,是大明滅亡的最終因素,士人階層固然是國家元氣,可元氣過甚,對國家的傷害也是毀滅性的,。


自己的國王3


宋代歐陽修的《伶官傳序》文章說得非常好:“……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個人觀點認為,明朝的中央政權,被農民起義軍推翻的主要原因是:

(1)封建專制制度已經嚴重衰落了。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自秦朝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建立起,到1368年明朝的建立總共經歷了約1500年。然後,明朝在政治上廢除了丞相制度,建立錦衣衛和東廠等特務機構;在思想上又實行“八股取士制度”(科舉考試只考八股文)……終於導致明朝的封建專制制度(中央政權)越來越衰落了!

(2)宦官和權臣的交替專權,嚴重地腐蝕了明朝的中央政權。譬如說,明英宗時期宦官王振專權,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以及明英宗的被俘;明英宗之後,權臣嚴嵩嚴世藩父子和宦官魏忠賢又開始交替把持朝政,魚肉百姓搞得是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因此而此起彼伏……

(3)內憂外患不斷,明朝中央政權回天乏術。一方面,明朝中後期以來,來自島國的倭寇(日本武士)就不斷地騷擾明朝的東南沿海地區;另一方面,1635年女真族建立的後金政權,開始在東北雄起並且坐大起來了,明朝政府幾次大規模的(對後金)用兵,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了。此外,國內的李自成和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是已成蔓延之勢,局面已經完全失控了……

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中央政權,明崇禎帝上吊自殺了,明朝滅亡了!











喬布斯690


一般一個封建王朝被推翻,總是離不開兩個原因。一是這個王朝內部有問題,腐敗、軍隊若,朝廷沒錢,人心盡失等。二是外部敵人太多太強,朝廷消滅不了農民軍,就要被農民軍消滅。

看看明朝有哪些問題。

首先,明朝軍隊問題,從明朝中後期日益嚴重。最主要問題是軍人拿不到軍餉,崇禎時期有的軍隊都幾十的欠餉沒發。即使有,經過層層扒皮,到手有三成就不錯了。將領拿不到足額軍餉,只能武裝一少部分人,作為自己的家丁,其他大部分士兵,都是食不果腹的在作戰。軍隊勢力能強嗎?

其次,沒有足夠稅收。明朝初期對於讀書人有優待,在收稅上可以減少,但是沒有規定要免除。可到了中後期,文官勢力增強,他們代表著地主仕紳利益,竟然可以不交稅。稅收都在貧民身上,以至於稅源枯竭,朝廷沒錢。自然不能養兵,不能賑災,實力越來越若。

最後,人心問題。到後來官員地主都認為明朝要完蛋,他們認為這也是一次王朝更迭,對明朝自然就不忠了。

所以,以上幾點原因,明朝勢力越來越若。而農民軍的實力是越來越強。

首先,剛開始,農民軍戰鬥力若,後來越來越多的明朝將領加入,戰鬥力就越強,逐步趕上明軍。

其次,每到一處,農民軍都殺大戶,搶錢搶糧。他不缺錢糧,後來提出了不納糧的口號,一支不缺錢糧的軍隊,實力不會太差。

最後,有外敵幫忙,幾次快要被消滅的時候,後金就過來幫忙。比如崇禎十二年,李自成被洪承疇打得只剩十八騎逃到山中,他正要乘勝追擊其他農民軍的時候,後金又兩路南下了,洪承疇只能回到東線。之後農民軍迅速恢復,重新攻城掠地。

總之,在這十幾年裡,明朝廷是越打越若,農民軍是越打越強,怎能不被滅亡。





郭來說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在煤山長嘆一聲“諸臣誤我”自縊殉國。明朝因此落了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這樣勤儉執政的皇帝竟然吊死社稷,朱元璋草根起義建立的大明朝錚錚鐵骨,面對滿清不和親,不割地,不投降,為何最終又毀於農民起義?


原因很簡單,大明朝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就算朱元璋在世也難說能力挽狂瀾了,這就是歷史趨勢!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世宗在位時,因為迷戀方士寵信嚴嵩,發生“壬寅宮變”、蒙古、倭寇進境,就已經民不聊生,時不時的有農民起義了;穆宗沉迷媚藥,神宗三十年不上朝,上個朝還加大礦稅;光宗倒是每天出勤,但是朝廷被魏忠賢閹黨搞得烏煙瘴氣,繼位一個月就死於紅丸;熹宗痴迷木匠,自稱“魯班在世”,服仙藥一命嗚呼。面對這些奇葩祖宗留下的大明江山,崇禎十七年兢兢業業沒能挽救大明。而且崇禎最大的缺點生性多疑使得大將曹文詔奔波於鎮壓農民起義和削職待命的路上,最終錯過了最好的鎮壓時機,義憤填膺的起義軍刨了朱元璋的祖墳,又逼得崇禎吊死在歪脖樹。

皇帝如是,臣子更不用提了,東林黨和閹黨爭得你死我活,很多能人如毛文龍、熊廷弼、盧象升等都沒有戰死沙場而死於內鬥。朝綱不濟,吏治腐敗使得權貴巧取豪奪,強佔土地,他們可以偷稅漏稅甚至免稅,可害苦了最底層的老百姓。屋漏偏逢連夜雨,又趕上“小冰期”糧食連年欠收,通貨膨脹,白銀需求太大,官逼民反,從陝西零星起義到燎原之勢。



滿清也一直趁火打劫,孔有德給清軍洩露製造放火炮的棉甲和火炮技術,晉商給清軍錢和糧食、鐵器,使得清軍文官指揮薩爾滸之戰都可以打敗軍事強國大明。東林黨又使向清軍和解成為泡影,大明只得疲於內外夾擊,清軍尚有長城抵禦騎兵入關,農民起義卻沒有能兵干將來鎮壓,本來國庫就有大窟窿,最終大明陷入沒錢鎮壓起義去搜刮農民,又逼得更多農民起義的惡性循環。結果被農民起義推翻也在所難免了。


一定要快樂99


皇權只是兵和錢。作為已經上了位的天子來說,兵與錢,兩者之間,最重要的還是錢。無錢就會無兵,無錢無兵,皇權必然完蛋。

明朝實行內閣制,皇帝是天下之主,但行政權力卻由內閣把持,也就是說大明朝的財政權力實際上歸屬內閣。皇帝老子要花銀子,也還需要到內閣的大佬們那裡去討,具體能要到多少,也還得看看內閣大佬們的集體決斷。

內閣大佬們來源於科舉場上的學術精英,而這些學術精英,要麼是世家望族子弟,要麼是學界名流的門生。由內閣大佬們的出身,就可以看出明朝是由世家望族、社會精英共同構成的等級森嚴的帝國,國家利益主要由世家望族與社會名流所操控,當然社會的財富分配也就會偏向於這些既得利益集團。

如此一來,就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當朝皇帝所掌握的財力,極為有限。二是國家財政收入偏低。

因此當國家出現重大的天災人禍時,應對能力就會極為有限。當天災發生時,朝廷無力救助災民。當闖王率領的農民軍逼近北京時,朝廷無力組織軍隊來抵抗。崇禎皇帝下令,調吳三桂將軍的關嶺鐵騎進京,吳三桂將軍要求獲得800萬兩銀子作為軍費,而朝廷拿不出足夠的銀子,所以吳三桂大軍只以每一天行軍一里的速度向北京方向移動。結果導致闖王大軍進京,崇禎帝憤而以身殉國。

其實清朝康熙帝與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勢力的爭鬥,說穿了也還是為錢,為了財政權而起的紛爭。

吳三桂這一生,說穿了還是死在錢上面。


鬼影147951010


明朝中央政權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但究其原因還是自身原因。中國古代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能長盛不衰,這是皇權專制所導致,也是僵滯的政治體系和一系列的腐敗問題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因為沒能及時解決社會存在矛盾和老百姓所要的需求,這種矛盾逐漸升級,愈演愈烈直到最後爆發。

如果一個政治團體不善於解決和處理各種可能出現的社會矛盾,那麼這種矛盾最終會得到爆發。如果一個國家不尊重精英,一個國家的精英不好過,那麼這個國家一定不會好過。而很多精英卻往往來自於社會底層,比如《水滸傳》裡面的群英,他們大多來自於社會底層。誰逼他們反的?是社會高層,是貪官汙吏,是一群自以為是卻又不善於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掌權人。

基於對以上闡述的理解,我們就不難發現為什麼古代農民起義猶如韭菜一般割而復始。所以中國古代農民起義也是統治者們最頭疼的一件事,往往以鎮壓為目的。過程少不了殘酷和血腥,但是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因為某一個矛盾的爆發隨時都有可能引發一次起義,而每一場起義都有可能讓王朝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這種代價會引發其他矛盾的不斷出現,所以每個王朝都會陷入社會矛盾的漩渦而不能自拔。

那麼農民起義往往會導致貴族們的背叛和擁兵自重,最後貴族反而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秦朝的農民起義導致六國貴族們紛紛起兵反秦,項羽就是舊貴族中的一員,反秦聲勢最大。而劉邦雖然不是貴族卻是秦朝的一個小官吏,最後農民軍陳勝得到好處了嗎?沒有。

漢朝末年爆發黃巾起義,最後張角得到好處了?最後還是統一在貴族手裡。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軍依然沒有得到好處,最後國家落在貴族李淵手裡。

所以天下精英分為上層精英和下層精英。為什麼上層精英造反的過程中往往能得到天下,而下層精英雖然造反最後卻成了上層精英的嫁衣?主要是因為上層精英擁有造反的資本,有和統治者們一樣先進的武器。他們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兵馬,他們有廣泛的政治關係網。而下層精英除了缺乏政治資本和政治頭腦,他們只是一群吃不飽飯的窮人,一旦輸了就再也沒辦法站起來了。

這就好比我們做生意,有錢人投資和沒錢人投資最後誰贏?雖然沒錢人也有贏的機會,但成功概率會相當小。富人可以虧幾次有一次成功就行了,而窮人虧一次就再也沒有資本重新爬起來了。

這就是上層精英和下層精英的根本區別。

有點跑題了,言歸正傳。那麼明朝為什麼會被起義軍推翻?表面上是敗於起義軍,實質上自己已經爛到根處才是重點。僵滯的政治體系和只會收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汙吏,朝臣們只會結黨營私培植黨羽,關外關內兩線作戰,崇禎皇帝的一系列政治錯誤所導致的結局。

雖然農民軍推翻了明朝,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農民軍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終被關外一群貴族輕而易舉的打敗。





笑談趣史五千年


明朝的滅亡,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軍事、財政的政策。其中皇帝的個人意志與能力往往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 為什麼明朝會被推翻,這就得從明神宗萬曆皇帝開始說了。

萬曆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總共48年。萬曆即位初期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太后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內閣首輔張居正處理。

張居正執政時期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國庫充盈。隨著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開始執掌朝政,在萬曆中後期長達27年不上朝。萬曆不上朝導致了中下層官僚肆意妄為,胡作非為,任意欺壓百姓。基層工作幾乎停滯。繼任之君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二十幾天神秘去世。天啟皇帝也寵信魏忠賢而荒廢了朝政。在此期間北方女真崛起,而國內由於明朝常年打仗、鎮壓叛亂,財政幾乎崩潰。崇禎即位以後為了對抗皇太極政權以及鎮壓國內叛亂,對百姓橫徵暴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餉。對百姓的徵稅,讓越來越多的百姓不得不參加農民軍。萬曆積下的弊政更是一直延續到明亡。 至於崇禎皇帝,最後甚至被整個統治階層的利益集團拋棄,只得落個煤山自縊。

明清戰爭中,清軍幾乎消滅了明朝所有能戰之兵。

而明朝對內鎮壓農民起義,每次在農民軍快被消滅的時候,清軍就大舉進攻明朝,導致明朝不得不把鎮壓農民起義的軍隊調到遼東。

明朝戰爭中無法取勝,經濟問題愈發嚴重,甚至還有兼併了大量土地的王爺。國家幾乎無法正常運行,失去了人心,國家走向滅亡。李自成起義攻佔西安,向北京方向進軍,幾乎傳檄而定,抵抗者微乎其微,無論是百姓還是明朝的軍隊都對明朝喪失了信心。民間盛傳的民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拋棄人民者,終將被人民拋棄。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總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電視劇《康熙王朝》裡最經典的一段臺詞,康熙怒斥群臣無論放在明朝、清朝、民國還是現在都適用

“當朝大學士,統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罷免四位,六部尚書,朕不得不罷免三位。看看這七個人吧,哪個不是兩鬢半百,哪個不是朝廷的棟樑,哪個不是朕的兒女親家。他們爛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裡,卻搞成了這個樣子,朕是痛心疾首。 朕有罪於國家,愧對祖宗,愧對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罷免了自己!還有你們,雖然各個冠冕堂皇站在幹岸上,你們,就那麼幹淨嗎?朕知道,你們有的人比這七個人更腐敗!朕勸你們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腸子翻出來曬一曬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大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朝廷。就是在這乾清宮!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們當中。咱們這爛一點,大清國就爛一片!你們要是全爛了,大清各地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上才幾年呢,忘啦! 那棵老歪脖子樹還站在皇宮後邊天天地盯著你們哪! ”


故國明月照


1 社會生產力超級低下(跟明粉所講的背馳)。

2 大批的失地農民(這跟今天的情況非常類似,都是由圈地運動帶來的後患)。

3 大批的下崗失業人員,包括農民和公務員(李自成)以及手工業者。

4 龐大的食利集團,朱家的子孫後代封授九千多個王,一年的國家財政收入還不夠老朱家的子孫一半的供養。

5 龐大的官僚腐敗集團,幾乎榨乾了整個社會的最後一滴油。

6 腐敗的軍隊。吹牛說大話很在行,真打起仗來就露出原型。比如薩爾滸之戰,比如李自成勢如破竹等等。

7 政治派系斗的你死我活,政治生態呈現最糟糕狀態。

8 特務政治導致的社會暗無天日,對國家失望的人越來越多。

9 阿斗似的崇禎,一團漿糊似的腦袋,稀里嘩啦的輸到底。

以上基本包含全部內容

換句話說,假如你生在明朝。你的父親不姓朱,也非官僚集團的一份子,你還有其他選擇嗎?


晴天140828856


一個國家的消亡,往往會有很多原因,明朝也不例外。

只不過,在眾多表象之下倒也能歸結為一條:銀子。

且聽小生慢慢道來:


朱元璋死前,曾定下規矩:自己的子孫不需要勞作,每年從庫府裡領取相應的銀兩即可。

老朱雖然對百官苛刻了些,倒是蠻珍惜自家孩子。

幾何代數不知道大家學過沒,類似於二的多少次方。

簡單講,明朝萬曆年間,整個朝廷的盈利還不夠老朱這個大家庭消耗的。

要不是來了個猛人張居正,可能明朝得夭折幾十年。

其次,崇禎年間,各地災害不斷,不是旱災就是澇災。至於瘟疫和地震,那也是時不時的來幾次。


對於明朝這個大帝國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至於官員腐敗、滿族舉兵,更多的是內憂。

沒有銀子,就沒辦法發軍餉,就沒辦法抑制農民叛亂。

到最後,士兵也放下旗幟,投奔到了農民的一方。

那麼關鍵來了,為什麼農民起義呢?

還記得我們剛剛說過的麼?災難不斷。百姓連地都種不成了,就成了流民。

這簡直是個死衚衕,可惜崇禎沒能走出來。

【新人不容易,尤其是歷史頻道的新人,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生在此謝過。每天持續更新頭條問答,不負大家所望。】


蝦仁兒談歷史


首先,導致明朝滅亡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併和吏治腐敗。明朝後期土地兼併的現象非常嚴重,權貴階層仗著自己的權勢,從底層農民手中巧取豪奪,強佔土地。這就產生了一個很可怕的後果,因為後期明朝經歷諸多的天災,如小冰河,洪水氾濫等,好的地都被權貴搶去了,沒地種糧就沒有飯吃,這不是要了農民的命了嗎?歷數各朝各代後期一個是稅收嚴重還有就是農民的根本土地圈佔嚴重。

 

第二個導致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長年累月的戰爭。由於後金的崛起,明後期花費了無數人力金錢物資去防禦,但卻依然沒有效果,反而使後金越來越強大。這裡不得不提到一點,那個時候以晉商等為主的商人看到了明朝要滅亡的可能,大力的私下支援後金,削弱了明後期的軍事力量。

 

第三個導致的是黨爭危害巨大。說起明朝的黨派之爭,有東林黨和閹黨。龍門客棧 繡春刀等影視描述了明朝的黨派之爭,危害重大,無數忠臣成為了黨爭的犧牲品,黨派之爭延伸無數惡果,導致官場腐敗橫行,民心渙散,所以,黨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以至於崇禎自縊前留下一句“諸臣誤我”的感嘆!

 

所以套用李世民的一句話:“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論何時何代,農民永遠是國之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