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完全自主设计”编程语言mulan是“换皮Python”?


什么叫“换皮”?

对不了解编程语言设计的外行人来说,听到“换皮”,第一反应就是把 Python 编译器换个名字换个图标就拿出来卖。

是这样吗??

假设那个 ulang-

0.2.2.exe

就是所说的木兰编程语言交互环境,下面是同样功能的递归函数,在 ulang 和 Python 代码的对比。

木兰:

Python:

语法不同,这个皮换的是不是深了点?千万别说函数都用单括号就是抄啊!


这里也对木兰研发团队说:

希望不忘初心,化压力为动力。最终,是市场而不是喷子决定项目的前景。

同时,也请在宣发时,以此风波为鉴,给大众足够的细节信息和心理准备,以尽量避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和攻击。


编程语言和相应集成开发工具,的确是被长期忽视但极具战略意义的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类似,现在市场几乎被国外工具垄断。任何自研的努力,都弥足珍贵。

希望一同努力!


用中文编程


在国内这种情况真的是见怪不怪了。说实话,像编程语言,计算机系统这些都是非常核心的基础技术。我这里说的基础,不是说他们非常容易,简单,这里基础说的是它们都是我们所使用的软件的基础。没有编程语言,无法写出编程软件,没有系统,软件就没有运行的平台。

而越是这样的核心基础技术,越没有任何捷径可言,都是需要长期研究和发展才能达到的,因为不管是语言还是系统,都是需要生态的,生态的成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连普通人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基础性研究的技术,而科研人员能不懂么?不是国人没有能力和技术,而是在科研的世界里,现在骗科研经费,骗取职称都是一个见怪不怪的常态了,就跟学术界天天抄袭国外论文一样。大家都是喜欢拿来主义,通过自己封装,洗稿,摇身一变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获取知名度,关注度,骗取国家科研经费。


如何评价木兰这个编程语言呢?说实话,真的不应该叫木兰,确实应该叫:白素贞。


明明是蛇精白素贞,非得说成是英雄花木兰。


哈哈,毕竟 Python 的 logo 是一条蛇吗?正好换了一个皮,所以变成了白素贞。


当然了,目前被网友扒出外衣之后,火爆网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针对 “木兰”“换皮” 一事,作出回应:

“经所科研道德委员会初步调查,“木兰” 语言系我所员工刘雷创办的中科智芯公司研发的面向青少年编程教育的集成化产品,该产品的开发包中包含了 Python 开源编译器,对外却声称 “完全自主”。该行为存在欺瞒与虚假陈述的科研不端问题。我所已对当事人刘雷做出停职检查的决定,并就管理责任责令编译实验室负责。
计算所表示,正抓紧对该问题开展进一步深入调查,将尽快公布处理结果,并以此为戒加强管理。对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衷心感谢并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批评。


对此,木兰语言的开发者,本人也进行了回应:

在 1 月 15 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木兰项目的负责人在对木兰编程语言的介绍中,犯了以下错误:

1. 木兰编程语言主要是用于中小学教育,在介绍中将它扩大到智能物联领域。
2. 木兰语言在 8 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在 32 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 Python 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但在接受采访中将木兰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夸大为完全自主开发。

对于此次在网络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本人郑重道歉,对给中科院、中科院计算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表示诚挚的歉意。本人感谢大家的监督与批评,并深刻反省,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编程语言,是构建生态的基石,在信息技术中有重要的地位,是与操作系统并重的两大系统软件。


一般来说,每一种编程语言都有一个特定应用领域,换句话说,每一个编程语言都有一个擅长的领域。比如,c 语言一般用于操作系统、硬件开发。Google 公司设计的编程语言 Go,其诞生极大地提高了云端应用的开发效率,后来成为云计算时代的首选编程语言。


总而言之一句话,对于「国产语言」,大家的期待都很高。

不过,现实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希望大家还是应该用心去做技术和学术,而不是弄虚作假。


非著名程序员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宣称发布了自主国产编程语音“木兰”。并且宣称“木兰”定位于面向智能物联应用、采用最新编程语言设计理念和编译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木兰的开发团队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智能物联时代的C语言”,真是好宏伟的目标。如果不被揭发,下一步可能就是申请国家经费支持了。

但是现在不是20年前,现在大把的程序员。由于这个牛吹的太响,有好事者实际去用了一下,发现语法太像Python了。于是好事者去官网下载了软件包,发现连安装程序的图标都和Python标准化的打包图标一模一样,最终将木兰反编译了一把,才发现这就是彻底的python。

而且从解包结果可知,“木兰”的确是通过 Pyinstaller 将 Python 文件打包成 EXE 可执行文件,于是真相大白。

现在这个事情的结果是介绍人自己背了锅。木兰是在教育上用的,被夸大到物联网领域,在8位机上是自主开发的,32位机是基于python的,这事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因为谁也不知道在8位机到底是不是也是基于python的

所以这事有可能是下属公司为了吹吹牛皮吸引投资,也有可能是彻彻底底的骗局。但是中科院本身肯定是失察之错。只能说在AI流行的年代,中科院的相关人竟然连Python相关的图标都没见过,放任这种骗局流出,是因为相关领导不懂业务吗?还是觉得那么多程序员是麻瓜?胆大包天了。

我们国家的确缺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但是我们国家对这种造假的惩罚又何其松。靠打磨美国芯片骗钱的“汉芯”陈进没有收到任何处罚,现在依然是多个公司董事活的很滋润,科技造假利润高,揭发后的惩罚成本低,才造成了这类打着自主旗号的骗子源源不绝。


IT老菜鸟


    之前的红芯浏览器已经很打击程序员行业了,如今又在编程语言上造假,总感觉很不是滋味。掌握核心技术,做科研可以说没有捷径,希望以后类似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木兰”编程语言

    一篇题为《面向智能物联,中国科研团队发布“木兰”编程语言体系》的文章发布了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木兰。该文章指出,木兰编程语言完全是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的,与之配套的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也是团队完全自主开发的,并且兼容android、IOS、Linux、Windows等主流平台,也可以更好的支持龙芯等国产处理器,声称是“物联网时代的C语言”。

    “木兰”是python的“换皮”

    对于这样一款国产、自主研发的编程语言,开发者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也希望早日能用上自己的编程语言,然而,打开木兰编程环境后,类似python的命令行编程环境,类似python的函数,类似python的数据类型。有网友反编译木兰编程语言,发现是建立在python基础上,木兰只是做了一个顶层的接口,底层的编译、优化等全部是原版的python完成的。


    相关人员的“回复”

    针对网友的质疑,木兰语言开发团队的负责人,给出了正面的回应:

  • 1) 木兰编程语言主要用于中小学教育,在介绍中将它夸大到智能物联领域;

  • 2) 木兰语言在8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在32片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但在接受采访中将木兰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夸大为完全自主开发。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为“木兰”编程语言在网络上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道歉,然而这样的回复和道歉,有多人会买账呢。将国际知名的编程语言打包成国产,而且还大肆宣传,触及了道德底线。

    科研无捷径

    类似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们这里列举一下。

    2003年,“汉芯1号”发布,由于在芯片领域的重大突破,研发团队获得了国家的支持,大量的研发资金向“汉芯”注入,接下来还推出了汉芯2号、3号、4号。不过到了2006年1月,谎言被揭穿了,“汉芯1号”实际上是相关研发人员从美国买进的芯片,磨去了原有的标志,打上了“汉芯1号”的标签。

    2018年,红芯浏览器发布,自称是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的产品,并且完成了2.5亿的融资。随后,红芯浏览器被爆料是套壳的谷歌浏览器。


    总之,从上海交大的“汉芯1号”,到红芯公司的“红芯浏览器”,再到中科院的“木兰”编程语言,这些造假事件一再发生,不仅危害了科研风气,也妨碍了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求,毕竟在科研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Geek视界


近日,一种名为“花木兰”的中国编程语言的发布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事实证明这是学者的虚假宣传,他为此道歉。

木兰正式发布的“C语言智能物联网时代”的中国中国科学院所属实验室宣布,1月15日,cnTechPost周五报道。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示,该编程语言适用于智能物联网应用,使用最新的设计概念和编译技术。

该团队说,开发团队致力于将其构建为“用于智能物联网时代的C语言”。

但是,在发布Mulan编程语言后不久,cnTechPost提到一些Zhihu用户声称它现在看起来像Python的简化版本。ulang-0.2.2的第一个版本是直接用Python实现的。

所说的实际上是一种新出现的Python语言。它具有与Python相同的图标和对话框,并提供与Python相同的功能。

许多开发人员发现解压缩的Mulan语言实际上是基于Python构建的,将Python构建的环境,程序包和项目编译为可执行文件。

此外,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GitHub上的官方网站上找不到Mulan开源软件包。

花木兰研发团队负责人刘磊在网上面对无数质疑后,于周六作出回应,并为他的夸大宣传而道歉。

刘磊说,花木兰编程语言是围绕青少年编程教育,设计和开发产品(例如编程语言,编译器和集成开发环境)而设计的。

他说他犯了以下错误:

1.花木兰编程语言主要用于中小学教育。在介绍中,它扩展到了智能事物领域。

2.该团队开发了8位微控制器上的Mulan语言编译器。32位微控制器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的二次开发。然而,声称木兰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器是由他的团队完全独立开发的,被夸大了。

刘磊说,他对“花木兰”编程语言对互联网的不利影响深表歉意,并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计算的不利后果表示诚挚的歉意。

以下是《中国科学报》发表并由cnTechpost翻译的刘磊的道歉全文:

刘磊对“花木兰”编程语言的解释

我是中国科学院编译实验室的一名员工。基于对编译技术的科学研究,我成立了中科智信(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围绕青少年编程教育设计和开发编程语言,编译器以及集成开发环境。

为了更好地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思维,我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称为“ Mulan”的编程语言。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首先,在语言规范中借用Lua语言的特性并将其扩展,增加新的功能,例如数据表达方法。

其次,开发了支持儿童编程教育的可视化编程环境。

第三,针对8位AVR微控制器,实现了相应的编译器和运行时系统,并开发了能够模拟多任务执行的虚拟机。以上产品已经在数百所中小学进行了10万场编程科学普及活动。

对于STM32微控制器,我们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的二次开发,即首先将Mulan语言源程序转换为Python的中间表示(AST),然后在Python虚拟机上运行它。

这就是为什么Python系统包含在开发和运行时环境中的原因。

在1月1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我在介绍Mulan编程语言时犯了以下错误:

1.花木兰编程语言主要用于中小学教育。在介绍中,它扩展到了智能事物领域。

2.该团队开发了8位微控制器上的Mulan语言编译器。32位微控制器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的二次开发。然而,声称木兰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器是由他的团队完全独立开发的,被夸大了。

这次,我对互联网的不利影响表示由衷的歉意,并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的计算带来的不利后果表示由衷的歉意。

我感谢大家的监督和批评,并为确保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深表歉意。

刘磊

2020年1月18日


Hacker


我想不通负责这个项目的人怎么会干出这么蠢的事情,红芯浏览器被网友扒光游街事件历历在目,他居然还整一出一模一样的,这不是自己找死吗。但凡一个智商正常信息不闭塞的人都知道干这种事情的后果,他居然还如此义无反,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就是真的蠢,但他好歹也是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的人,不可能蠢。

第二就是在他们内部这种做法很常见,被曝光的只是极少一部分,所以他在干这件事时报侥幸心里认为自己不会是那个被捅出来的倒霉蛋,只是意外中奖了。

所以,现在网上曝光的学术不端、骗经费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真正的猛料我们老百姓是看不到的。


挨踢直男


经过几年的主流舆论的带动,我们现在都变得无比爱国。

什么东西,国货都会给人一股自豪感。

不管手机怎么样,芯片是自己的,那就牛逼。

不管汽车怎么样,发动机自己的,那就牛逼。

不管衣服怎么样,Logo有中国,那就牛逼。

可实际上呢,聪明人早都在利用这些来赚(pian)钱了,生意总归还是生意,扯情怀就疏远了。

这个木兰也是一样,你觉得自豪,人家只是想挣点钱而已。


瘦尽灯花哇嘎嘎


木兰,女扮男装,可不就是换个皮吗?——这命名,很到位


闲云野鹤iv


让子弹飞一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