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些取代光緒皇帝的大阿哥溥儁後來結局如何?

通微顯化


光緒皇帝一輩子都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下,最後被囚禁在瀛臺,又被慈禧以砒霜謀殺,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

當年同治皇帝因為梅毒而死,沒有留下子嗣,慈禧太后便選擇了四歲的載湉作為咸豐皇帝的嗣子,入承大統,視為光緒皇帝。光緒的父親奕譞是咸豐的弟弟,母親葉赫納拉氏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光緒是慈禧的最佳選擇。

當知道自己的兒子被立為皇帝后,奕譞痛哭昏厥,從此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他知道天子的父親可不好當。不過,當光緒被囚禁後,有一個人卻處心積慮地想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甚至因此攪亂朝局,差點將中國推入萬劫不復之境。

這個人就是載漪,他希望自己的兒子溥儁能夠取代光緒皇帝,成為九五之尊。而溥儁與光緒的命運恰恰相反:對於光緒來說,紫禁城是一個無法逃脫的牢籠,他從四歲入宮,便一直不得自由,後來遭到囚禁,被毒殺;對於溥儁來說,紫禁城則是一個臨時的舞臺,他雖然想做皇帝,卻只是紫禁城中的匆匆過客而已。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遭到慈禧太后的囚禁。慈禧還對外散播光緒生病的傳言,引起天下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是慈禧想要對光緒下手了。

列強們同情光緒,因為光緒銳意改革,所以他們對光緒的病情表示關注,慈禧不得不允許外國醫生來給光緒體檢,證明自己並無謀害光緒的打算。

朝中守舊的大臣們,如剛毅、徐桐、啟秀等人則仇視光緒,想要將其廢黜,另立新君。

但是,由於光緒得到列強們的支持,而且各地實力督撫,如李鴻章、劉坤一等人也反對廢黜光緒。因此慈禧雖然已經對光緒懷恨在心,但卻只能暫時讓光緒留在皇帝的寶座之上。同時慈禧以光緒的名義下詔,說自己(光緒)生不出兒子,對不起自己的哥哥同治(光緒被過繼給了咸豐),因此請求慈禧再選一個合適的人過繼給同治,作為儲君。

慈禧選的這個人,便是載漪的兒子溥儁。慈禧以光緒的名義,命溥儁入宮作為同治皇帝的嗣子,也就是“大阿哥”。載漪本就保守,又因為洋人們支持光緒,更加仇視洋人。那些守舊的大臣們,如徐桐、剛毅,便集合在載漪的周圍,形成了一支“大阿哥黨”。

這些人全部仇視西方思想、西方事物,也仇視親近西方的光緒皇帝,比如徐桐曾經背地裡罵光緒為“漢奸”,這在封建時代簡直是大逆不道之事。

大阿哥黨與慈禧相互利用。大阿哥黨想讓溥儁儘快登基,而慈禧則扶植大阿哥黨與支持光緒的帝黨鬥爭,打擊帝黨。不過1900年發生了一件事,讓大阿哥黨開始脫離慈禧的掌控,那就是義和團運動興起了。

義和團的是是非非,本文就不討論了,只陳述客觀事實。義和團極端仇視洋人,和大阿哥黨一拍即合。義和團興起後,打出了“必斬一龍二虎十三羊”的口號,其中“一龍”指的是光緒,而“二虎”是反對廢黜光緒的榮祿與李鴻章,“十三羊”則是朝中其他反對廢黜光緒的大臣們。義和團的這種政治口號,極有可能是受了大阿哥黨的影響。

在載漪、剛毅等人的忽悠下,慈禧也很可能相信了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話。因為慈禧的文化水平不高,平時又愛看戲,和普通的老太太沒有什麼差別,很容易相信這種鬼話。而且就算她不相信義和團能刀槍不入,至少義和團人數眾多,而以載漪為首的大阿哥黨又力主招撫義和團,慈禧想借助他們來對付洋人,於是便放義和團進京了。

但是慈禧沒有想到,義和團一入京師,便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再也無法控制。慈禧後來回憶道:

人人都說拳匪是義民,怎樣的有紀律有法術。京內外的人心一夥兒想著他們,滿漢各軍都與他們打通一氣了,因此更不敢輕說圍剿了。宮內外紛紛擾擾,滿眼看過去都是一起兒頭上包著紅布進出的,太監們連著護衛的士兵真正同他們混在一起了。(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此時,在京的各國公使對仇視洋人的義和團感到恐慌,於是發電報請求各國海軍援助。因此各國軍隊聯合起來,在英國駐華艦隊司令西摩爾的指揮下,開始向北京進軍。

面對這一消息,清廷連續四次朝議,慈禧在載漪等大臣的慫恿下,決定對各國宣戰,並派軍隊攻打各國公使館。

當時知曉中西方巨大實力差距、熟悉外交事務的大臣徐用儀、立山、許景澄、聯元、袁昶等五人,不顧當時國內清廷內部極度仇視西方和洋人的政治氛圍,一起上書,要求清廷自己鎮壓義和團,不可與西方輕言開戰。結果五位大臣被載漪、剛毅等人以漢奸的罪名處斬了,引起天下震動。

有義和團這一政治資本,大阿哥黨可謂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有一天,大阿哥溥儁在宮中公然稱光緒皇帝為“鬼子徒弟”。光緒此時還是名義上的皇帝,溥儁此舉可謂大逆不道。所以光緒將此事告知慈禧後,慈禧大怒,下令將溥儁鞭打二十下,作為懲罰。

慈禧下令攻打各國公使館,最終引發了庚子國難,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倉皇出逃,逃到西安。當時的人將慈禧太后的逃亡美稱為“西狩”,意思是去西邊巡遊打獵,而不是逃跑。

到了西安,大阿哥溥儁仍不知收斂,一次他在太監的簇擁下去聽戲,結果與戲園內的兵士因為爭座位而引發鬥毆,不少太監因鬥毆而受傷。在國家遭遇大難之際,溥儁還如此作為,可見他是個輕浮之人,可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了。

溥儁還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快到頭了。因為溥儁的父親載漪是引發庚子國難的罪魁禍首,他一心扶持義和團,都是為了將兒子溥儁推上皇位。現在逃到西安的慈禧被嚇破了膽,一心要求和,自然不會再讓溥儁繼續做“大阿哥”了。

慈禧返回北京之時,行至開封行宮,便傳旨撤去溥儁“大阿哥”名號,並命其即刻出宮。於是溥儁只得哭哭啼啼的離開了,而太監們則拍手稱快,可見他平素的人品。

清廷與列強談判之時,各國認為,載漪縱容義和團攻打教堂,殺害教民,因此要求將其處死。不過清廷稱載漪是皇族,因此保住了他的性命,將他與溥儁一同發配新疆。不過,載漪父子並沒有真的去新疆,而是在半途中逃到了蒙古,並住到了內蒙古羅王府妻舅家,慈禧太后自然也不會追究此事。

溥儁晚年窮困潦倒,1942年,有人去拜訪五十八歲的溥儁,發現他生計艱難,三餐不繼。不過這個時候,溥儁談起往事,仍然對慈禧太后感恩戴德,認為慈禧對他恩重如山。當年溥儁便逝世了。


夢露居士


看了上面那麼多,只說溥儁窮困潦倒而死,至於怎麼潦倒法,卻基本沒說,正好筆者之前看過一篇說溥儁的,但時間很久了,好多情節已記不清,大概說一下吧:他變賣家產以後,已和北平普通人無異,但惡習難改,認識一位按摩的老婦女,並混在一起,使家庭更加困難。 倒是有一次發財機會,最後還弄丟了,是這樣的:溥儁偶然得到一個仿照的瓷器,他在宮廷混過,當然知道是假的,因用錢,便拿到當鋪去當,不料想當鋪先生看走眼,又認為他是郡王之子,以為他把壓箱底的寶貝拿來當,具然按正品給了他價錢,他明知為贗品,卻不說破,拿了大筆錢回家,妻子勸他逃離北京,遠走草原,他卻不捨,也膽小,一直沒走,後來當鋪主人知道師傅看走眼,卻不明要,演了一場精妙絕倫的大戲,讓溥儁主動將錢財吐出(限於篇幅,不細說)。錢財吐出後,生活更沒著落,便收起臉面挑個擔兒賣臭豆腐,不想引起同行不忿,在爭吵中被一腳踢中,不幾時就死了。 說個題外話:溥儁父親載漪,本是封瑞王的,不料聖旨寫錯,寫成了端王,只好將錯就錯,叫了好長一段端郡王。


等閒197


歷史上,這位曾經打過光緒皇帝一個電光炮的大阿哥溥儁,在庚子事變後,17歲的他便和他那個不中用的老爹載漪一起,被慈禧發配到了新疆。

後來,這個草包溥儁又回到了北京,還娶了蒙古王爺的女兒做了老婆。這個小子天生就喜歡玩模仿秀,別說,還挺像那麼回事兒。他整天除了吃喝賭抽之外,還包養了一個唱大鼓書的戲子,倆人日夜玩得那是一個風生水起!


不過,好日子沒過多久,大清完蛋了!溥儁這個八旗子弟除了會敗家之外,幹啥啥不會,吃啥啥不剩,幾番折騰下來,他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幾乎討飯的乞丐。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這小子就投奔了他當蒙古王爺的姐夫去了。

哪知道,溥儁這輩子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興高采烈剛投奔過來沒多久,他這個蒙古王爺的姐夫兩腿一蹬就沒了!於是,以後的歲月裡,他就在馬廊邊上的小屋裡度過了草包的一生,57歲時,溥儁就一命嗚呼了!


歷史兵說


一、天降“餡兒餅”和“煮熟”的鴨子

愛新覺羅·溥儁(1885~1942),是咸豐皇帝的孫子,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按輩份,比光緒晚一輩,和溥儀是一輩。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想廢了光緒帝,於是在1899年立14歲的溥儁為大阿哥,計劃於1900年逼迫光緒讓位給溥儁,連年號都想好了,叫“保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e473b41510312bc3120833afb3fb93c\

亮話歷史


溥儁是端郡王載漪之子 ,母親為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之女,論輩分,溥㒞須叫慈禧一聲姑奶奶。光緒帝主持戊戌變法失敗,被囚禁瀛臺。慈禧和榮祿商議,廢黜光緒,立載漪15歲的兒子溥㒞為新皇帝。

這溥㒞是個有名的公子哥,雖剛滿15歲 ,但吃喝玩樂樣樣精通。那麼慈禧為何要立這個不成器的溥㒞為帝呢?一則他是自己的親侄孫,二則是他年紀小,頭腦簡單,便於控制。說白了,慈禧想再演垂簾聽政的美夢。

1899年,溥㒞受詔入宮,封為大阿哥。但外國公使均不承認,理由是他父親是義和團的領袖。我的地盤我做主,慈禧不顧各國反對,於4月份讓溥㒞即位,改元“寶慶”,同時廢黜光緒,自己又一次如願以償的垂簾聽政。

慈禧和載漪為了迫使各國承認“寶慶”皇帝,就派義和團攻打各國使館,最後竟不知天高地厚,公然向列強宣戰,這不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嗎!八國聯軍很快攻陷北京,載漪隨慈禧倉皇西逃。

議和時,各國要求嚴懲支持義和團不法分子。慈禧是義和團的鼎力支持者,但她不能擔此罪責,載漪就成了最合適的一個替罪羊。他被奪爵、罷官,廢立之事也就此完結。慈禧也被迫發出“懿旨”,“以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之名,廢黜溥㒞大阿哥之位,仍歸宗載漪,立即出宮。可憐這對父子真成了慈禧手中的棋子,用時拿來,不用時就扔掉了。

但慈禧並未因此罷休,1902年將這對父子流放新疆。清朝滅亡後,溥㒞攜家人來到蒙古,投奔在她妻舅的門下。受到這沉重打擊的溥㒞非但沒能奮起,反而越加沉淪,不思進取了。據說,他晚景淒涼,1942年死後,一直沒有下葬,直到解放後才就地入土。


洛水清風


“八月丁亥,太后遽自頤和園還宮,複訓政。以上有疾,命居瀛臺養痾。二十五年十二月,立端郡王載漪子溥儁繼穆宗為皇子。

二十六年,義和拳事起,載漪等信其術,言於太后,謂為義民,縱令入京師……八月,上奉太后發西安。十月,駐開封。時端郡王載漪以庇義和拳得罪廢,溥儁以公銜出宮。”

從《清史稿》的上述記載可知:愛新覺羅·溥儁由於受其父載漪支持、庇護義和拳(即義和團)的牽連,最終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被授以公爵,放出宮外,失去了當皇帝的資格。清朝滅亡後,此人因揮霍無度,於1942年在窮困潦倒中死去。



觀瀾說史


愛新覺羅·溥儁是端郡王載漪的次子,他的生母是慈禧太后弟弟桂祥的女兒,因此他該喊慈禧太后為姨奶奶。

溥儁生為宗室之後,成天不學無術,是個浪蕩公子,做皇帝這事怎麼也輪不到他。但是由於維新變法,慈禧卻打算廢黜了光緒的帝位,改立他為皇帝,這是怎麼回事呢?

(愛新覺羅·溥儁劇照)

1898年,甲午戰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讓全國為之譁然,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派更是公車上書,請求光緒銳意改革維新。

光緒帝也深知清政府已是病入膏肓,急需要維新變法,才不至於有亡國的危險。所以親政不久的他,在徵得慈禧同意後,開始推行新政。

然而由於新政不僅廢除了科舉制得罪了士人,還罷免了不少閒職官員,又解散了江南大營官兵,同時也削減了滿洲貴族的不少福利。因此從士人到滿洲貴族無不反對,不少守舊派,都到已經退休住在頤和園的慈禧那裡告狀訴苦。

就算如此,慈禧也沒有干涉光緒變法。

但光緒接下來做的事卻讓慈禧再也坐不住了。

第一,光緒對於反對新政的官員大力打壓,並開懋勤殿直接繞過了軍機處。

第二,打算邀請發動甲午戰爭的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出任軍政顧問。

第三,慈禧對於光緒的表現也越來越不滿。在維新變法前,光緒雖然親政,但他事事都會先請示慈禧才敢做決定。但自從變法後,光緒少有向她請示,事事都自己拍板了。

(慈禧劇照)

慈禧是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當然不能容忍一個不把她當回事的皇帝,所以一直伺機奪權。緊接著,她又得知光緒和維新黨們打算聯合袁世凱圍園廢后。

暴怒的慈禧提前回到了紫禁城,以光緒有病為由,把他囚禁在中南海瀛臺。

重掌政權後的慈禧,又命令捕殺維新黨,並宣佈廢除一切新法。慈禧對光緒的忤逆深為惱怒,於是和心腹榮祿商量,要廢黜光緒的帝位,改立端郡王的次子溥儁為帝。

在慈禧的安排下,溥儁入繼同治帝為嗣,賞頭品頂戴,入宮在弘德殿接受大學士徐桐的的教導,以為後期繼承帝位做準備工作。

慈禧接著以光緒的名義下詔,稱不能誕下皇子,立溥儁為大阿哥。所謂大阿哥,也就是皇太子的意思。

就在慈禧把一切事情安排好,只等登基吉時一到,便打算把溥儁推上帝位的時候,讓慈禧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事情,她卻無法控制了。

一方面是舉國譁然,朝臣和百姓在聯合上疏,表示如果慈禧執意要廢黜光緒,改立溥儁,則“工商通行集體罷市”;另一方面,各國公使也集體表示,只承認光緒的帝位,如果光緒被廢黜,他們不得不採取行動。

由於洋人插手,慈禧不得不停止改立新帝的計劃,但卻因此愈發憎恨指手畫腳的洋人。

溥儁不能如期繼位,有一個人特別著急,這個人就是溥儁的父親載漪。

(載漪劇照)

隨著義和團爆發,載漪總算找到了幫助兒子的機會。

由於義和團的旗號是“扶清滅洋”,又號稱有刀槍不入之身,因此載漪覺得能借助他們的力量對抗洋人。所以一再在慈禧面前提到義和團,又捏造假情報來糊弄慈禧,聲稱洋人打算逼迫她還政於光緒。這下慈禧又坐不住了,於是不顧大臣反對,同時向11國下了宣戰詔書。

當然,義和團和清軍在洋人的槍炮下很快就成了炮灰,慈禧不得不帶著光緒和溥儁等人倉皇西逃。

隨後,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為了能早日讓洋人撤軍,慈禧便把載漪作為替罪羊,指責他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並奪去了他的爵位。

此時的溥儁已失去了利用價值,再加上溥儁在逃到西安後,常和太監野遊,還在宮中和宮女們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有次,要鞭苔一個犯錯的宮女。結果褪去宮女的褲子卻發現,她穿著溥儁的內褲。事情傳到慈禧耳中,慈禧深以為有失體統,狠狠訓斥了溥儁一番。

慈禧迴鑾後,便以溥儁是“罪人之後,不宜做皇儲”為由,廢除了他“大阿哥”的名號,並取消了他入繼的資格。

不久,慈禧為了給洋人消氣,又把載漪和溥儁流放到新疆。

(庚子拳變)

載漪和溥儁到新疆後,逃到蒙古阿拉善奇羅王家裡。

阿拉善奇羅王是載漪的妻舅,平時和他關係親密,因此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他和溥儁。

席間,溥儁看到阿拉善奇羅王的女兒好看,於是便向載漪表示想娶為妻。

載漪便向阿拉善奇羅王提親。儘管阿拉善奇羅王的福晉覺得溥儁資質平庸,是紈絝子弟,但阿拉善奇羅王還是作主把女兒嫁給了溥儁。

溥儁婚後,由於不習慣大漠生活,不久便不顧載漪等人的阻攔,帶著妻子回到了北京。

溥儁歸來時,慈禧和光緒已經去世。因此宗室子弟對他頗為熱情,而他也繼續住在惇親王府。

武昌革命爆發後,隨著宣統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了。

由於溥儁曾有過大阿哥的身份,袁世凱便聘他為總統府參議,每月他什麼也不用做,便領得500塊大洋。所以,儘管朝代變了,但溥儁的生活還是很富貴的。

溥儁每天都在外面鬼混,看戲、聽大鼓、吸鴉片……因此開銷很大,也不顧家。這讓妻子對他很不滿,經常為了生活上的小事,和他吵架。

溥儁有兩個兒子,長子是個弱智,不招他待見。但次子卻聰慧過人,極得他寵愛,可惜體弱,5歲便暴病而死,他為此大哭了4天。從此後行事愈發荒誕不經。

1921年,溥儁失去了總統府參議的工作。緊接著,馮玉祥又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同時,他又“變旗地為民地”。這樣一來,溥儁又失去了地租的來源。

很快,溥儁便坐吃山空,窮困潦倒。萬般無奈之下,他又打起了妻子的主意,要妻子向她哥哥塔王求援。塔王見妹妹和溥儁生活窘困,於是按月支付他們生活費,後來索性把他們接到府中生活。

然而,溥儁好不容易得到的安穩日子並未過多久,塔王就病逝了。

隨著塔王的病逝,塔王的福晉對溥儁夫婦的態度非常惡劣,她還暗中對僕人們吩咐,不用對溥儁夫婦以禮相待。並找了個由頭,把溥儁夫婦趕到馬圈旁的小屋子裡去住。

溥儁受了冷遇,心裡頗為不快,但又沒有謀食的能力,只能忍氣吞聲賴著不走。

鬱鬱寡歡地日子沒過多久,57歲溥儁便憂鬱成疾,一病嗚呼了。他死後,被草草地埋在寺院後面的空地裡。直到解放後,才得以下葬。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戊戌變法後慈禧準備換掉光緒皇帝的政治後備力量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慈禧太后囚禁起來,慈禧自己跑到前臺來訓政。面對這麼“不聽話”的光緒,慈禧和親信保守派大臣商量替換掉。

找來找去找到了慈禧親侄女的孩子,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次子溥儁(1885-1942).

一切很快提到議事日程,1899年12月24日,溥儁成為同治帝的嗣子,賞頭品頂戴,號“大阿哥”,一切按照皇儲的規格待遇配置。

溥儁在1900年的大年初一代替光緒祭祀祖先和道教神靈了,並且預定在這一年讓光緒帝“禪讓”,年號定為“寶慶”。

反對浪潮、義和團和八國聯軍

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反對替換光緒,這些在慈溪看來都不是事,換了就是換了。關鍵時刻,列強也反對更換皇帝,李鴻章代表清廷和各國公使交涉時,英國公使明確的告訴李鴻章:“鄰國固無干與之權,然遇有交涉,我英認定光緒二字,他非所知。”其他列強也反對,並表示了要軍事幹預清廷的這次換帝。

慈禧的政治企圖居然被列強幹預,加之溥儁父子對此也極端不滿。以慈禧為首的人認為要給外國列強一個教訓,他們認為各地風起雲湧的“義和團”民心可用,因此大力扶持義和團和外國列強對抗,圍攻各地外國教堂和駐京公使館。(義和團運動)

八國聯軍與1900年7月進攻到北京,溥儁的父親載漪被任命為為軍機大臣,負責對抗八國聯軍。可想而知,清政府又一次失敗了。(八國聯軍軍官照)

1901年,慈禧為了和八國較好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是徹底服輸了。並將載漪削職發配新疆,溥儁也被廢,成為了慈禧的替罪羊。

溥儁的最後人生軌跡

中華民國建立後,溥儁成為總統府掛名參議,每月有500大洋,而且不用參與事務。由於和自己的妻子不和,他有了幾大嗜好。

1.迷上了京劇,成為“票友”,能唱很好的京劇片段。後來有捧了幾個唱京韻大鼓的女戲子,並且為之花錢無度。

2.酒樓喝酒、嫖妓等,因為每月有500大洋的收入和王府土地租金,這些都不是事。

3.最後他迷上了抽大煙,這也是一個燒錢的嗜好。

1921年,溥儁參議員被取消,1924年,馮玉祥趕走溥儀,並將清朝各王府的土地強行以較低的價格出讓給租戶農民。最後的租金收入也沒有了,只能自食其力了。(馮玉祥照)

溥儁養成的嗜好,簡直就是無底洞,很快家產就見底了。最後只能寄住在他的妻舅塔王的府上。(塔王是阿拉善旗的羅王的兒子,當時擔任蒙藏院總裁)

溥儁的自立能力非常差,根本不能養活自己,他的妻舅塔王去世後,更被塔王的家人所鄙視,塔王在世的待遇降低了很多,抑鬱成疾,最終病死在塔王府。


穿越再現彼岸


提起溥儀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但提起溥儁這個人大家可能覺得有點陌生,就連這個“儁”字都很少見過,哪裡會知道還有溥儁這個人,他是溥儀的堂哥,差一點就替代光緒成為了大清的皇帝,不然就沒有溥儀什麼事了。(溥儁)


溥儁是道光皇帝的曾孫,是端郡王載漪的次子,他的母親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也算是正宗的皇親國戚。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光緒皇帝被囚,慈禧與榮祿商議廢黜光緒,另立新君,慈禧有意立15歲的溥儁為儲君,這可把端郡王載漪給樂壞了,想到自己將成為太上皇了,他能不高興嗎,他很快成了朝中的紅人,身邊自然就聚攏了一群趨炎附勢的權臣,形成了所謂的保守派。

可這個溥公子也只是個遊手好閒、不知進取的紈絝子弟,他為人輕浮放蕩、頑勇異常,喜歡吹吹曲子、唱戲扮丑角,根本不是皇帝那塊料。


光緒二十五年慈禧太后下懿旨,溥儁入繼穆宗同治為嗣,號“大阿哥”,隨後大阿哥在弘德殿讀書,師傅為同治的岳父、承恩公、大學士徐桐,可溥儁哪裡讀得進去書,在宮內照樣胡作非為、寵幸宮女。


慈禧太后預定庚子年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舉行光緒禪讓典禮,改年號“保定”,可那些外國佬不同意呀,儘管慈禧太后牛逼哄哄的,可你還得要看人家的眼色呀,沒辦法反對的聲浪太大了,慈禧只得暫停此事。


這下載漪不樂意了,他的太上皇夢眼看就要泡湯了,他很支持義和團運動,多次勸說慈禧借義和團對外宣戰;各國列強都支持變法,支持光緒,這讓慈禧十分惱火,她也想借義和團之手打壓洋人,以解心頭之恨。

一時間京津等地戰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隨後又攻陷北京。


慈禧急忙帶著光緒西逃,載漪、溥儁父子也一同隨行,溥儁這小子一路上不亦樂乎,毫無逃命之憂,沿路又是唱戲,又是吹曲子,逍遙自在。


慈禧為了息事寧人,討好洋人,不得不懲辦義和團幕後黑手,而端郡王載漪就成了背黑鍋的人。所以載漪因縱容義和團獲罪,丟官罷爵,其子溥儁不宜做“儲君”,宣佈廢除“大阿哥”名號,父子二人發配新疆。


事實上載漪、溥儁父子並沒有到達新疆,而是來到了蒙古阿拉善旗羅王府,也就是載漪的妻舅家,在這裡溥儁認識了羅王的女兒,見羅王的女兒生的十分漂亮,頓生好感,載漪急忙與羅王促成了這樁婚姻。

婚後溥儁夫婦回到了北京,回到了他家的老王府,婚後的溥儁更是肆無忌憚,無拘無束,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甚至還包養了一個唱打鼓的女人,又抽起了大煙。

所有這些錢從何來,他有龐大的家產啊,當然是賣、賣、賣。(載漪)


由於他揮霍無度,偌大的家產吃光喝盡,又無以為繼了,他的一個族兄見他生活困難,曾經贈送給他幾千大洋,這些錢對於一般人來說一輩子都用不完,可對於溥儁這樣的高手來說花錢如流水,很快就捉襟見肘了。

後來再也沒有人願意接濟他了,溥儁窮困潦倒,只能帶著妻子投靠蒙古王爺,可這個蒙古王爺也很快就死了,他們在王府裡成天吃閒飯,低三下四的受盡歧視和挖苦,甚至被安排到馬房旁邊的小屋居住,如同僕人。

曉之今日,何必當初哦。


溥儁就這樣苦苦撐到了1942年才去世,時年57歲。


遺產君


自從雍正帝開始,清朝便正式廢除太子制度,改而通過秘密立儲的方式來選擇接班人,這種制度延續近兩百年時間,直到慈禧太后執政時才被打破。“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將溥儁立為大阿哥,並準備讓他取代光緒帝的位子,由此溥儁便成為實際上的皇太子。那麼,作為清朝末代儲君的溥儁是何人?他因何與皇位失之交臂?最終的結局又如何?


溥儁出身近支皇族,曾祖父是道光帝,祖父是惇親王奕誴,父親是端郡王載漪,生母則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按照輩分而論,溥儁是慈禧太后的侄孫兼侄外孫,同治帝、光緒帝的表侄兼堂侄。溥儁自幼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每日裡既不讀書也不習武,而是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屬於典型的紈絝子弟。但就是這樣一個混賬玩意,竟然還差點爬上龍椅,取代光緒帝君臨天下。



原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慈禧太后重新“垂簾聽政”,並將光緒帝軟禁在瀛臺。此時,太后與皇帝間的猜忌、隔閡日深,慈禧太后為了維護權位,再加上宵小之徒在她身邊煽風點火,最終竟滋生出想要廢黜光緒帝、另立新君的打算。由於光緒帝沒有子嗣,所以慈禧太后出於私心,便準備把具有葉赫那拉氏血統的侄外孫溥儁捧上臺。


慈禧太后說幹就幹,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僅1年時間,便對外頒佈懿旨,下令將溥儁入繼給同治帝做子嗣,雖然沒有正式冊立他為太子,但卻賜予他“大阿哥”的稱號,形同儲君,時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緊接著,慈禧太后又開始籌劃廢立事宜,打算在次年元旦舉行儀式,迫使光緒帝將皇位讓給溥儁,並改元為“保慶”。



雖然籌備廢立的事宜在秘密中進行,但歐美各國公使還是得到風聲,他們出於對光緒帝的同情、對慈禧太后專權的不滿,在與大學士榮祿、慶親王奕劻會晤時,紛紛表達反對之意。榮祿、奕劻見茲事體大,便將公使們的異議告知太后,希望她能三思而後行。此後,慈禧太后雖然被迫叫停廢立事宜,但心中甚是不爽,總想找機會給洋人點兒“顏色”看看。


不久,發軔于山東的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並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湧進直隸、北京等地,到處殺害洋人及教民。此時,載漪出於對公使們的憤恨,便聯合莊親王載勳、輔國公載瀾、大學士剛毅等滿族權貴主戰派,在慈禧太后面前拼命鼓吹義和團是“義民”,可以幫助朝廷驅逐洋人、恢復祖宗舊制。



不僅如此,載漪還指使軍機章京連文衝捏造了一份列強給清政府的外交照會,要求慈禧太后歸政給光緒帝,否則將聯合採取強硬措施。慈禧太后既被這份“照會”激怒,又被載漪等人“義和團可用”的鬼話所欺騙,於是在1900年6月20日正式向列強“宣戰”,並派榮祿指揮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以期殺盡在京的洋人。


然而,這個愚蠢的舉動卻給中國帶來大災難。很快,英、美、法、德、意、奧、日、俄8國合組聯軍進攻中國,清軍在戰場上連戰連敗,很快便將天津、北京等地丟失。北京淪陷前,慈禧挾持光緒帝逃難至西安,在途中向列強發出“乞和”聲明,並委託李鴻章負責議和事宜。



針對洋人提出的懲辦戰爭元兇的要求,慈禧太后滿口答應,在達到西安後沒多久,便以“縱義和拳,獲罪祖宗”的罪名,革除載漪的爵位,並廢黜溥儁的“大阿哥”名號。至此,距離皇位僅有一步之遙的溥儁被太后拋棄,不久又與其父一起被流放到新疆。


然而,慈禧太后並沒真的打算將載漪父子流放到新疆,而是命人在半路上將他們釋放,讓二人躲到阿拉善旗羅王(溥儁的岳父)的府中避難。數年後,溥儁聽聞京中風聲漸松,便攜帶妻子返京居住,並繼續過著優哉遊哉的生活。然而等到清朝覆亡,尤其是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遊手好閒、揮金如土的溥儁,生活一落千丈,地產、房屋變賣殆盡,最終竟淪落到破產的境地。



為了討飯吃,溥儁先後投奔過叔叔載瀛(貝勒)和妻舅塔旺布里賈拉(塔王),靠他們的接濟勉強度日。等到塔王去世後,寄居在王府中的溥儁夫婦開始遭到女主人的嫌棄,被趕到馬棚附近的小屋去居住,待遇大不如前。溥儁遭此冷遇,由於心情鬱悶至極便漸染沉痾,最終於1942年病死於塔王府,終年57歲。


史料來源:《清史稿》、《宮女談往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