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对联获得状元,后因慈禧一个荒唐之举,为清朝带来一个人才

科举考试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并且是最有意义的制度之一,科举制度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并且为国家统治者带来不少优秀的人才。

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科举制度的萌芽,而它的真正诞生是在隋朝。科举考试第一步是院试,读书人必须先通过院试考取秀才的身份。

院试会在三年内举行两次,拥有秀才身份的读书人,才可以继续参加后面的乡试和会试,最后进入殿试争夺状元,榜眼和探花。

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朝廷也有可能会面临官员紧缺的情况。所以皇帝会在需要人才的时候,在某一年内增加一场科举考试,这又被称作恩科。

因一对联获得状元,后因慈禧一个荒唐之举,为清朝带来一个人才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就增加了一场科举考试。因为这一年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为了给老太后庆祝寿诞,不仅举国欢庆为她祝福,而且朝廷还特地增设了一场考试,并且评出一个新科状元。

可是令人感到非常荒唐的是,慈禧太后竟然选了一位考得很差的考生作为新科状元,慈禧太后为什么这样做呢,这位新科状元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因一对联获得状元,后因慈禧一个荒唐之举,为清朝带来一个人才

慈禧太后亲点的这位状元名叫张謇,张謇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我们熟知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院校都是他创办的。而且张謇还是一位救国实业家,他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他在考试时的成绩很差,但是他却是清朝历史上一位真正的人才。慈禧太后的这个决定尽管有些荒唐,但是却发掘到了金子,因此也免遭了后人的指责。

张謇的科举之路其实非常艰难,张謇是江苏通州人,他的父亲从小就非常注重他的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让他学习《千字文》。

张謇头脑聪慧,对背过的古文能够过目不忘。并且他还非常刻苦勤奋,十岁就读完了《大学》、《论语》等很多基本书籍。

因一对联获得状元,后因慈禧一个荒唐之举,为清朝带来一个人才

热爱读书,努力学习的张謇也想考取功名。但是张謇的祖上三代都没有考到功名。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张謇无法取得考试的资格。为了实现自己的仕途梦,张謇冒充邻居张家的孙子,因此顺利参加了考试,并且考中了秀才。

可是这位邻居却有了坏心思,以张謇冒充自己孙子获得考试资格这件事,一直来要挟张謇一家。并且为了得到高昂的酬金,还将张謇告上了公堂。

张謇一家与邻居张家的官司延续了好几年,这给了张謇一家很大的打击。张謇十六岁就考取了秀才,可是三年一次的乡试却总是不中。直到光绪十一年,在张謇三十三岁的时候,他才终于考中了举人。

乡试之后还有会试,可命运又让张謇在会试中一次又一次失败,张謇一共参加了四次会试,全都名落孙山。

因一对联获得状元,后因慈禧一个荒唐之举,为清朝带来一个人才

光绪二十年,慈禧过六十大寿,增加了一场科举考试。张謇本已经对科举考试失去了信心,但是父亲一再鼓励他继续参加,于是张謇第五次进京,踏上了应试的道路。

在这场考试中,张謇的初考成绩不尽人意,仅仅考了第六十名。张謇在京城考试一共待了三十五天。在这期间,张謇虽然在初考没有发挥出色,但是却结交了很多朋友,而且张謇还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贵人。

翁同稣,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张謇的祖籍也是江苏常熟,因此他俩也算是老乡。

翁同稣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艺术家。并且是朝廷的重臣,官职极高,还是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因此翁同稣在慈禧太后面前有着不小的话语权。

因一对联获得状元,后因慈禧一个荒唐之举,为清朝带来一个人才

以当时张謇的地位和名声,本没有什么机会能够结交翁同稣。但是张謇才华横溢,他的才学吸引了这位身居高位的同乡关注。翁同稣知道张謇很有才华,所以他便想助张謇获得新科状元。

但是张謇的考试成绩非常差,根本没法从同行的考生中脱颖而出。翁同稣知道张謇的文采非常好,于是便打算用张謇的文采打动慈禧太后。

翁同稣对慈禧太后说,今年增加的科举考试本来就意义非凡,是为了庆祝太后的六十大寿。因此这一年的新科状元,我们不应该再遵循常规选会试里的第一名,我们应该选出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人。

翁同稣的建议令慈禧太后很感兴趣,于是慈禧太后便问,如何选状元才算是有纪念意义的呢?

因一对联获得状元,后因慈禧一个荒唐之举,为清朝带来一个人才

翁同稣继续说,为了纪念太后的六十大寿,如果我们选考试的第六十名作为状元,会非常有意义。这的确是一个非常荒唐的想法,慈禧太后并没有立刻答应,但是也没有否定。

毕竟科举考试是国家的大事,选状元当然不能那么马虎。翁同稣对张謇的文采很有信心,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方法。

翁同稣把所有的考生都找来,让他们都在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诞上给太后送礼,这礼物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而是手写自己创作的一幅对联。翁同稣希望张謇可以在这个环节中,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在慈禧太后面前。

慈禧太后收到考生奉上的对联后,开始逐一翻阅欣赏。看到第六十幅的时候,慈禧太后被纸上龙飞凤舞的字迹吸引住了,这幅对联写得非常精彩:

因一对联获得状元,后因慈禧一个荒唐之举,为清朝带来一个人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张謇给慈禧太后写的对联内容

张謇先是祝福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接着又以佛祖和圣贤作比喻,称赞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使大清更加繁荣昌盛。慈禧太后听政在当时本就争议颇多,但是张謇却为她的听政表示了正面称赞,自然让太后非常高兴。

在这幅对联中还有一个小亮点,最后一个“年”字的最后一笔是一竖,但是张謇写的时候把竖露了头。当慈禧太后问到这一竖时,张謇是这样解释的:最后一笔出头,其实是天上的神仙加上去的。

这代表着出头年,说明大清百姓们的苦日子都到头了,接下来就是快乐幸福的一年。

这幅对联让慈禧太后非常开心,同时也非常喜欢张謇的文采,于是慈禧太后便点他作为新科状元。进入殿试后,张謇在皇帝面前发挥得极为出色,对皇帝提出的问题也都对答如流,因此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科状元。

整篇图文由子皓新说团队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