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82年出生的金智英》在韓國上映首日,就拿到了當日的票房冠軍。


但這部由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在韓國電影打分網站上的得分表現,卻分成了明顯的兩極:女性給出的平均分數是9.46,男性則是1.76。


用韓國男網友高票評論裡的一句話來說,這是“一群被害妄想症女性的狂歡,建議送她們去心理治療室”。


換句話說,這部分極度反感這部片子的男性,認為電影通過藝術手法過度集中並誇大了女性的不幸處境。婚後女性的生活真有電影裡演得這麼慘嘛?你們是被家暴了還是受虐了?至於如此嗎?


真實的情況呢?


真實的情況是,影片戳中萬千女性的原因,確實並不是因為片子的主人公金智英的遭遇太過悲慘。


而是因為,她的人生甚至有點過於普通。


普通到茫茫人海中任何一個平凡年輕媽媽看完了片子,都感覺這是在直播自己的人生。


婚姻和生子對於女性人生軌跡的改變就是這麼溫吞而殘酷,不需要經歷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挫折,也不需要把挫折與不幸過度集中到一個人身上。


婆婆不經意間的話裡有話,老公足夠體貼實際上卻把“帶娃”認作是在休息,母親心疼我們能做的努力不過是通過繼續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成全年輕人……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很多人都難以相信,把一個正常女性逼成精神分裂的,原來只是一些看上去有點無關痛癢,甚至是家家都有的“正常現狀”。


01

路人只會說你命好,

沒人在乎懂事的你到底有壓抑


電影的開頭,金智英忙碌一天後推著小推車帶著孩子出來買了一杯咖啡,在公園裡的長椅子上喘口氣。


十幾米外,三個上班族模樣的路人看到了這一幕,忍不住奚落:“我也想因為老公能掙錢,喝著咖啡到處瞎轉”。


她聽到這裡,沒去辯解,只是眼圈一紅,推著孩子趕緊走了,沒事兒人一樣繼續投入育兒的瑣碎與家務的繁忙中去。


不是她皮糙肉厚抗打擊能力強,而是她甚至連自己都懷疑,她真的有路人羨慕的那樣的好命呢。


上班時候雖然遭遇性別歧視,可還是能遇到幾個交心的同事前輩;從小就被家裡重男輕女的傳統區別對待,可還是有個很疼她的媽媽,全家人也會支持到上完大學;弟弟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也沒有長成一個恃寵而驕的禽獸,依然會在得知姐姐生病的時候真切關懷;老公看上去更沒得說,收入不錯,一力承擔家裡的開銷,還會主動回家幫忙洗娃、做家務;婆婆雖然有些自私霸道,可還是會給她寄補藥……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每個環節雖然看上去都遭遇過一些不公待遇,但總體上看來,她好像還是這群人裡相對比較幸運的那一個。


嗯,人得知足,大家不都這樣嘛?


我已經是比較幸運的那個了,不是嘛?


這樣的話,我也該懂事、知趣一點吧。


所以,當體貼的丈夫鄭大賢看到金智英帶孩子整日連軸勞碌,便在吃飯的時候提議,今年過節不然就不回我家也不回你家了,我們去旅行吧。


她聽到這個建議的第一個反應,竟然不是高興。


而是一邊喂娃吃飯,一邊略帶無奈地俏皮反問了老公一句:“你覺得不回去,誰會被說閒話?”


當然是兒媳婦,兒子又有什麼錯呢?


過年都不回婆家過,一定是兒媳婦歪心思太多,阻攔了想回家的寶貝兒子。


她做每件事情的第一反應,不再是自己願不願意,自己開不開心,而是——如果這樣做了,別人會怎麼想?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她太瞭解她婆婆了,為了不讓婆婆怪罪,丈夫為難,她就算十萬個不願意去婆家過年,也得充當最堅持的那一個。


婆家的桌臺上,她正摘著菜,婆婆就端過來豬食盆一樣誇張的一大盆餃子餡,很自然地吩咐道:“整理完這個,就開始包餃子吧。”


她自然是一邊點頭一邊說好,包那麼多吃完吃不完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大姑子進門前把這些雜七雜八地提前做完,讓人家親女兒進門的時候坐享其成。


不但如此,還要在婆婆送給自己某銀行贈送的圍裙時,假惺惺地驚呼,呀,我喜歡這個花紋呢?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丈夫看到水槽裡堆滿了碗,想要幫忙,卻被婆婆反諷一句:“我兒媳婦真是有個老公呢?”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什麼意思?


在這個家庭裡,寶貝兒子是不允許洗碗做家務的,如果你讓婆婆的兒子幫忙了這一次,她就會認定平常家裡的洗洗涮涮肯定都是你推給她兒子幹了。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金智英當然不傻,婆婆輕飄飄地扔出這麼一句話裡有話、陰陽怪氣的話來,她自然要趕緊笑著解釋:“媽,平常在家這些都是我來做的。”


第二天清晨,廚房稍微聽到一點響動,立馬就像做錯了事情的小朋友一樣,趕緊衝到廚房幫忙,婆婆還得略帶諷刺地關懷你一句:“不再接著睡了?”


懂事的媳婦,在婆家連懶覺都不敢睡,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著小心,隨時應對話裡有話的冷嘲熱諷,隨時要讓自己在任何家務面前搶在婆婆前頭。


婆婆把一盆菜直愣愣地扔在你面前的時候,為什麼連句話都沒有?還要你自己猜是不是需要菠菜都煮好?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儘管你屁滾尿流地從床上爬起來跑到了廚房殷勤的幫忙,她還是嫌棄你起晚了,沒能在婆婆起床前就充當老老小小的快樂女僕,所以她要用婆婆特有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略冷漠的小動作,讓你自己體會,下次一定要更“懂事”一點,別把這次的“失職”不當回事。


一個微小的細節,男人決然看不出任何不妥。


女人若說出來,全世界都會覺得是你過於敏感,過於矯情了。


可只有那個孤身面對這一切的你本人,才知道,這一切到底代表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韓國的男性看完了《82年生的金智英》後,憤怒地認為是女性在放大自己的不幸,而女性看完之後突然含著眼淚感慨,原來微小如我,並不孤單。


丈夫大賢是知道她在婆家過得很辛苦的,所以早早收拾好了行李,跑到廚房一擠眼睛,小聲告訴她,洗完廚房裡的碗,就能離開這裡回家了。


對懂事的已婚女人來說,哪次去婆家,都是一場掐著秒錶倒計時脫離苦海的“好媳婦表演大賽”。


只是,當大姑子一家湧進門的時候,表演賽被婆婆單方面宣佈加時了。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頤指氣使是那麼地自然,一會切點這個來,一會端點那個來,還會假惺惺地跟你說,你要是累了就到房間裡歇會兒啊。


這是過年啊,這位大媽。


人家大好一個女兒大過年有孃家不敢回,跑到你家裡來給你家老老小小當牛做馬來了?


於是,金智英爆發了影片中第一次公然於眾的“鬼上身”。


身後的圍裙一解,金智英瞬間變成了智英媽媽美淑:


“親家母,想讓她休息就讓她回家吧。親家母過年看見女兒高興,我也想看看我女兒,既然你女兒來了,也該讓我的女兒走了。照顧大姑一家再回去,也該想象我家智英該有多傷心吧。親家,我也很寶貝我女兒。”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因為揹負著懂事的軀殼,她不敢為自己發聲。


長久的壓印讓她不敢為自己說一句心裡話,就只能變成別人去為自己說幾句公道話。


這成了金智英不自知的出口。


靠著這嚇人“鬼附身”時刻,她壓抑的人生才得以偶爾能放肆地好好喘口氣。


02

我曾有金光閃閃的履歷,

為什麼生了孩子我就活該只是個老媽子


看到穿著紅色風衣神采奕奕的職業女性裝扮的女孩子從身邊走過,她還是會突然出神。


她考上了好大學,畢業歷盡千辛苦進了一家知名廣告公司工作,雖然遭受著韓國職場上常見的同工不同酬的性別歧視待遇,可每天自食其力與一群人忙忙碌碌,竟成了她此刻最想回去的時光。



她見識過身邊那些想要擺脫全職媽媽身份的女性“另類”。


金組長為了讓自己的事業能再進一步,不惜把孩子全權留給自己媽媽來帶。


在中國的職場氛圍裡,或許能比金智英們的處境好一些,可女性還是會被各個工作單位或委婉、或強硬地提防著懷孕生子。


金組長就是這樣一個人,她怕極了有一天自己會過上放棄個人追求而回歸家庭的噩夢人生。


為了博一把,她似乎可以隱忍一切看似不可忍的難看,她似乎可以吞下任何一種不懷好意的噁心。


高高在上的梁組長,毫不顧忌地批判她:


“孩子還是要跟媽媽在一起,要不然到最後肯定出問題。“

“自己成功有什麼用,孩子廢了就都完了“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火焰在她眼中燃燒,場面一度尷尬到了極點,可她還是可以做到腰肢一扭,愉快調笑:“現在我們可以開始開會了嗎?”


格局如此,隱忍如此,能幹如此,最終也在進一步的升遷上,還是敗給了性別劣勢,竟然升遷無望,索性自立門戶、自拉大旗。



這對因為生了孩子後就再也沒出來工作過的金智英來說,是遠方燈塔上的熒熒之光,是陡然出現在她迷茫歲月裡的唯一救命稻草。


做了全職媽媽後,只有麵包店的兼職可以提供她一份短暫的工作,網上尋找的結果是——沒有符合條件的結果。


她想重新迴歸職場,加入自己崇拜的金組長成立的新公司。


當她麵包店兼職受阻後,重新去金組長的公司上班的想法得到了老公的支持,但婆婆一個叫嚷著的電話,澆醒了她。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婆婆對於老公願意用自己育兒休假的代價來換取她重新工作這件事暴跳如雷。


韓國職場規則是,人一旦選擇了育兒休假,就等於默認了願意出讓一切晉升機會,長期退居二線。


婆婆覺得她,是在為了自己一點微不足道的想法,就要犧牲老公的前途,是在毀了老公的光明未來。


一番失神後,她主動放棄了這次機會。


婆婆這番死也不同意的難聽話,突然讓她從理想主義的沉迷與堅持中甦醒過來。


當一個家庭陷入了育兒選擇的重要階段時,如果其中一方的工資不足以抵消保姆的工資,那工資低的人辭職回家全職帶孩子就成了政治正確。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金智英工作上關係最好的前輩聽完她冷靜分析後,憤憤不平,也只能無力地說一句,這真是太鬱悶了。


多無力啊。


兩個人組成了家庭後,也會這麼直白地權衡利弊的嘛?


是的。


越是對家庭的認識與責任感越深的人,越是會認命的接受誰收入少就要回歸家庭照顧孩子的分配法則。


不是男人逼迫,不是怕了婆婆,不是缺乏勇氣甘願退縮。


而是在這場結婚生子、生兒育女的社會遊戲中,媽媽這個角色,在一個男尊女卑的職場法則裡,在一個被孩子更多依賴的固化倫理認知裡,早已被圈定了位置。


你的理想,如雙手為槳、逆水行舟。


你可以掙扎,站在岸上的人甚至都看到了你即將沉沒。


他們也許惋惜,他們可能冷漠,他們甚至有人為你鳴不平,但最終的宿命,也只能是任你被一點點吞噬進深海里。


03

為生育無期限讓渡個人理想,

就像被封印進了一堵牆


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很多人覺得這個角色像自己,又不像自己。


大多數人感慨的原因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一個體貼的“完美丈夫”。


看到她需要包太多餃子餡就側面勸媽媽不必包太多,現在過節大家都流行點外賣;匆匆忙忙下班後第一時間趕到家,就是希望能給女兒洗澡;發現老婆真心想要重返職場後,真真切切地提出了自己休育兒假代替老婆在家帶孩子的方案。


就連妻子精神出了問題這件事,都會主動哭泣著歸因於,智英是因為跟他結婚才得的這種病。


而還有一部分丈夫,任何時候都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問題。


還有一部分丈夫,孩子已經讀小學了,都從來不知道尿不溼要怎麼換,更不用說是給孩子衝奶粉、洗澡。


就像天台上,大賢的一幫男同事吐槽的那樣:


一想到一下班後,回到家要幫妻子帶孩子做家務,還要照顧妻子的情緒,眼淚都會掉下來了。


這才是完美丈夫之外的另一部分丈夫的真實世界。


因為在外工作了一天,為了掙錢養家,熬夜寫方案,見狗說狗話,結果回到家,還是要承擔一部分家裡的責任。


對一些人來說,只要在外邊掙了一些錢,就完全沒辦法做到兼顧家庭。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如果家庭每年有一個價值總和,好心一點的丈夫,會願意承認妻子為自己的事業做出了重要的後勤貢獻,但依然會認定是自己支撐起了這個家。


這種常規的價值認定方式,並不是因為男女雙方站在了彼此的對立面上。


而是因為,人類秉性如此,大家都在各自顧著各自的辛苦,一回頭就容易輕視了甚至忽視了另一方很難兌換成金錢價值的勞動與付出。


就像是,丈夫在外邊忙了一年,一分錢沒拿回家,還欠了一屁股債,妻子會覺得對方似乎這一年沒怎麼付出。


就像是,妻子在家裡又擦地板又哄孩子,一看銀行卡的進賬記錄,丈夫會覺得主要就是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


因為家庭的前行進度沒有想象中那麼快,就導致了夫妻雙方不自覺地用功利而直觀的方式單方面認定了對方的付出價值。


聽到智英放棄迴歸職場的念頭後,大賢安慰道,“再休息一陣吧。你也多休息一下,等女兒長大點會好起來的”。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金智英的目光緩緩向上,一句話把丈夫頂了回去:“你覺得我在家看孩子是休息嗎”?


大賢也愣住了,無言以對。


他知道帶孩子也是很辛苦的,可他還是脫口而出了這樣的話。


在勸她生孩子之前,他也會很“體貼”而好心地表示,我會幫你的。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她知道丈夫是好意,但還是忍不住質問他,“能不能不要再說‘幫’我了?幫我做家務,幫我帶小孩,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


全職媽媽一刻不停地勞碌:孩子哭,孩子鬧,孩子洗澡,孩子餓了,孩子要送去保育園了,孩子到點要去接了,孩子又在叫媽媽了……這些稀碎的日常操控了一個媽媽全部的時間與精力。


她們一天中唯一屬於自己的時間,不過就是電影開頭的一幀畫面:黃昏時的微光灑在自己身上時,她一個人站在陽臺上閉著眼睛假裝這一刻的世界是完全平靜的。


而事實是,下一秒,就是孩子在喊媽媽。


不需要什麼驚天動地的家暴,不需要什麼原生家庭的惡劣,就只是一個普通女人婚育後的生活,便已然逃不開囚徒一般的宿命。


坐在心理醫生的面前,金智英說:


作為某人的媽媽某人的妻子,偶爾也會感到某種幸福。可是有時,會感覺被困到牆裡,掙扎著出去,以為有出口卻是另外一堵牆,換一條路走還是一堵牆,還不如當初不奢望有出口,這麼一想還是生自己的氣。我也全想明白了,其實都是我自己的錯,換做別人沒準就能找到出口了。因為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這部讓韓國男人想封殺的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心理醫生說,這不是智英的錯。


這句話是對的,不是因為你沒能力,也不是你的家庭對你惡意傾軋,不是掙扎有罪,不是理想萬惡。


只是因為,為了婚育讓渡個人理想這件事,就是選擇了被封印進一堵牆的過程。


她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就唯獨不是她自己。


光是這件事,就會讓人明白,為什麼金智英每次在看到太陽落山後,就會感到莫名的失落。


一生中的這一天又過去了,我是誰?我在幹什麼?


我不想過這樣的人生,可是,又有什麼辦法改變呢?


於是又要求自己強硬接受現實,繼續過著跟昨天一樣迷茫而不自知的人生。


這樣往復,終於有一天,她太累了,她沒辦法再繼續做自己了。


迷失自我的落差,終究要在尋找出口的不斷嘗試中補齊。


金智英最終找到了出口,把一切寫成了書並出版,圓滿了自己想當作家的遺憾。


原著裡寫道: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我們都知道這很難,即便“幸運”如金智英。


但是,就算我們感覺自己被封印進了這堵牆,也永遠不該停止審視自己內心的嘗試,更不要輕易放棄尋找出口的掙扎。


留在牆裡,只能窒息。


找到出口,你才能成為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的少數。


一定要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