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陵近百年后被打开,同治只剩尸骨,为何陪葬的皇后依旧尸身不腐?

觅夜店


世人皆知1928年所发生的的东陵盗宝案,清东陵中慈禧的普陀裕定东陵,以及乾隆的裕陵被盗。实际上,在此次盗陵事件之后,清东陵还经历了另外一次规模更大的盗陵事件。

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之后,清东陵附近的悍匪王绍义组织了一帮人,盗掘了清东陵内的大部分皇陵。其中,只有慈禧普陀裕定东陵,乾隆的裕陵,以及顺治的清孝陵躲过一劫。之所以没有盗挖这些皇陵,是因为慈禧和乾隆的陵墓早已被盗挖一空;而民间传说,顺治去五台山出家为僧,埋葬顺治的孝陵地宫实际上是空的,只有一双鞋子和一把扇子,只是一个衣冠冢,继而幸免。

在1945年的盗陵事件中,安葬同治及其皇后的惠陵,却没能幸免。据人回忆说,惠陵地宫里面当时放着两具棺椁。同治的棺椁居右,棺椁中的遗体只剩下了一堆白骨。而右边棺椁中的孝哲毅皇后的遗体并没有腐烂,只是衣服已经被扒光,甚至腹部被人剖开。因为民间有传说,同治的皇后是吞金而亡的,所以,盗墓者希望能够找到皇后吞下的金子。

孝哲毅皇后腹中到底有没有找到吞下的金子,现在已经无据可考。但是,相同的环境下,同治的遗体已经变为了白骨,而孝哲毅皇后的遗体却数十年不腐,不由得让人奇怪。

想要解开这个谜团,还要从同治的亲生母亲慈禧太后说起。

咸丰去世后,年仅5岁的皇长子载淳登基,即同治皇帝。慈禧说服慈安,联合恭亲王奕䜣、醇郡王奕譞等人发动辛酉政变,除掉了咸丰指定辅政的顾命八大臣,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定下了“同治”的年号。

同治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因为慈禧的强势,以及贪恋权势,他和亲生母亲慈禧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经常遭到慈禧的训斥。而且,同治介于慈禧、慈安两太后之间,也成了权力之争的工具。

同治十一年(1872年),16岁的同治大婚。选皇后时,同治生母慈禧中意秀女富察氏,而慈安太后比较满意阿鲁特氏。同治原本就不喜欢生母慈禧,便顺从了慈安的意向,选了阿鲁特氏为皇后,即孝哲毅皇后。这也进一步激化了慈禧对同治及皇后的不满,甚至是愤怒,经常干预两人的私生活。

正是因为慈禧的强势干预,导致叛逆期的同治更加的放荡不羁。在一些清朝的文人笔记及民间传说中说,同治婚后独宿乾清宫,就经常在太监和宠臣的引导下,悄悄跑出宫“微服私行”。同治去哪了呢?酒肆、戏馆,甚至是跑到当时著名的烟花场所八大胡同,去寻花问柳,诸如“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

既然是皇帝喜欢,自然有人投其所好。有人又给同治进献了一些带有香艳内容描写的小说,正所谓“小说淫词,秘戏图册,帝益沉迷”。据《桃花圣解庵日记》载,同治还“耽溺男宠”,有龙阳之好。

据《清宫遗闻》、《清朝野史大观》等书记载,同治很快就染上了花柳病。当时为同治治病的太医知道是什么病,可是不敢明言,“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于是乎,同治在两年后,还不满19岁就病发身亡。

当然,根据正史,以及清宫档案,及帝师翁同龢的日记所载,同治死亡的原因是得了“天花”,病故。

不管同治是得了天花,亦或是花柳病,同治临死前,已经是全身多处溃烂,流脓不止。同治死后,身体的腐败速度必然比较快。同时,官方宣布同治是天花病逝。天花在清朝时,可是烈性传染病,致死率极高。因此,那些清洁同治遗体的人员,不免偷工减料,很有可能并未做彻底的清洁,就草草将同治的遗体放入了棺中。这也就进一步加速了同治遗体腐败的速度。

相反的,孝哲毅皇后去世前,应该还是比较健康的。虽然,她在同治去世70余天后,也随之而去。

在传说中,说孝哲毅皇后是被慈禧逼迫,吞金自杀的。这一说法,可信度不高。毕竟当时慈安太后还在,阿鲁特氏是慈安看中的人,自然会加以善待,保护,慈禧还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与慈安公开为敌。而且,孝哲毅皇后,对慈禧并没有威胁,毕竟光绪已经登记,名分已定。传闻中说阿鲁特氏怀孕的事情,在清宫档案中也并没有记载。皇后怀孕,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档案中不会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慈禧没必要逼死同治的皇后。

相对而言,《清史稿》中所载,孝哲毅皇后在同治去世后,忧思过度,病倒,之后又因为不思饮食,最后病饿而死,还是比较可信的。

孝哲毅皇后因为是普通的病逝,所以,遗体的处理应该会比较仔细,清洁的会比较好。再加上阿鲁特氏死前服药应该多于正常饮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细菌的快速生长,减缓了遗体腐败的速度。同时,同治皇后的身材应该比较小巧玲珑,含水相对较少。在棺内香料,以及吸湿防腐物品的作用下,尸体很快脱水,也同样减少了腐败的几率。

因为惠陵遭到了多次盗掘,所以,孝哲毅皇后的遗体也早已经被破坏,现在已经无法再用新的科学方法去探究数十年不腐的真实原因了。不过,倒是有一个有趣的考古现象,到目前为止,发掘出的自然不腐的女性遗体比例,远远大于男性,也许女性身体内还具有某种天然的抗腐物质吧,倒是可以研究一下。


奕天读历史


1934年,发生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清朝同治皇帝的惠陵墓被盗墓贼攻破,墓室里的财宝被洗劫一空,更加残忍的是陪葬的皇后阿鲁特氏本来尸体保存的很是完整,面目栩栩如生,却被盗墓贼开膛破肚,抛尸一角,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何同治帝只剩尸骨,而陪葬的皇后尸身不腐?

这个问题可能跟当时的密封有关系,工匠们在处理同治皇帝的尸体的时候,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导致密封不好,尸身与空气接触,时间久了,自然会腐烂,只剩下一堆枯骨。而陪葬的皇后则是密封的很好,因此,尸体没有与空气接触,便比较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同治是因梅毒或者天花而死,患的是传染病,因此工匠们害怕自己被传染,于是工作草草了之,而陪葬的皇后没有患传染病,便进行正常的封闭。

陪葬皇后为何被盗墓贼开膛破肚?

这便与一个传言有关,同治帝六岁登基,十九岁便撒手人寰了,而再此期间则一直是完完全全的傀儡皇帝,宫中实权均是被东西宫太后所掌管,其中一个便是慈禧太后。在同治死后,慈禧太后专横跋扈,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深感绝望,便吞金自杀了,而这个吞金自杀的行为便是皇后阿鲁特氏百年后被开膛破肚的根本原因。

盗墓贼们就是听信了这一传言,于是便起了歹念,掏光墓室里的财宝还不够满足,还要将陪葬皇后的肚子里的吞金也一起取去,便将陪葬皇后开膛破肚,肠子都扯一地,实在是残忍,之后更是将陪葬皇后的尸身随便抛到一处,不理不睬,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感到可惜,以及为陪葬皇后鸣不平。



盗墓小说是很好看,墓地机关无数,盗墓贼有来无回,因此人们反而同情盗墓贼,实际上一个墓地是很脆弱的,一但被盗墓贼发现,几乎就是被洗劫一空,尸身被毁的下场,并不会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因此人们应该同情的是安息于墓地的主人,而不是盗墓贼。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同治是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在位十三年,于1874年驾崩。

同治的皇后是蒙古状元崇绮的女儿,叫阿鲁特氏,据说慈禧是想让富察氏给同治当皇后的,可同治没有听老妈的,坚持立阿鲁特氏为后。 阿鲁特氏与同治大婚后,她和慈禧的关系一直不好。

阿鲁特氏

据说慈禧有一次喊她去看戏,她没有去,慈禧认为阿鲁特氏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更加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了。

同治驾崩后,阿鲁特氏在宫里的遭遇可想而知。特别是慈禧立光绪为帝后,阿鲁特氏这个孝哲毅皇后日子更不好过了,整日以泪洗面。

慈禧就说既然皇帝死了,皇后这么悲伤,那就让皇后随大行皇帝去吧!果真,过了几天,孝哲毅皇后就去世了。死后与同治一起葬于惠陵。

同治帝木偶:

关于阿鲁特氏的死,有几种说法,有说是绝食的,有说是上吊的,有说是吞金的,总之是自杀是可以肯定的。 清朝灭亡后,由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很多土匪强盗就把发财的目光瞄准了古墓。

最有名的是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了。当时孙殿英在慈禧和乾隆的墓中挖出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也让很多盗墓者眼冒红光。

1945年,以王绍义为首的一伙土匪悄悄的摸到清东陵附近。他们用重金贿赂了部份干部,先后盗挖了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和慈安陵,给东陵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这伙盗贼用手榴弹炸开了惠陵的墓门,进去打开了同治的棺椁,随后又打开了皇后阿鲁特氏的棺椁。没想到阿鲁特氏棺内不仅没有臭味,而且尸体也没有腐烂。土匪们为了她身上的衣服都一件件扒下来。


因为当时传言皇后是吞金而死,他们还残忍的将她开膛破肚寻找金子。后来盗墓贼被抓获并执行了死刑。 为什么葬在同一个陵寝,同治和阿鲁特氏两人的尸体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尸体,到今天都保留完好,比如著名的马王堆辛追女尸,还有新疆“小河公主”都是千年不腐。 一般的解释是由于棺材里面的棺液具有特殊的成分,这些成分使得古尸能够千年不腐。

要么就是古代存在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药物配方,通过将这些配方应用在古尸的尸体上,这样就能够使得尸体能够千年不腐。

再要么就是由于埋得较深,使得空气以及细菌等难以接触到尸体,加上棺木周围的保护材料,能够更使尸体不腐。


可是同治和阿鲁特氏是在同一个陵寝里面,埋葬的深度一致,里面的空气也一致,要说用药水,没理由阿鲁特氏抹了不腐的药水,而同治不抹,这是说不通的。

所以,孝哲毅皇后尸身不腐之谜,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答案。也许是她死时心有怨恨,这口气支撑着她尸身不腐吧?


刚日读史


同治皇帝,在清朝皇帝中,有些名气,因为在清朝历史上,除了著名康乾盛世之外,知名度很高的就是同治中兴。历史上,也习惯性把同治在位的十三年,称为同治中兴。

虽然同治皇帝顶着这么大的一个光环,但这个光环跟这个皇帝似乎关系并不大,同治死的时候,只有十九岁。


也就是说,他六岁就当了皇帝,虽然后来也亲政了,但慈禧太后依然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所以,同治皇帝,依然是个傀儡而已。

这个傀儡皇帝,在位的十三年间,清朝的确出现了中兴局面,首先,太平天国平定;其次,洋务运动开始,中国最早的总理衙门出现,最早一批留学生出现,这些的确让清朝有了回光返照的感觉。

但这种荣耀,并没有给年轻的同治皇帝带来多少安慰,上面有个很霸道,而且很想要管事的老佛爷,虽然他贵为天子,也不得不仰人鼻息。

所以对于同治皇帝来说,这些国家大事以及荣耀,既然和自己无关,也就不愿意多问。

于是,他开始很喜欢享乐,很喜欢玩,很喜欢奢侈享受。这俨然是一个昏君的做派。更让后世觉得荒唐的是,根据野史的记载,同治还很喜欢逛八大胡同。

听过郭德纲于谦相声的人都知道,郭德纲没少损过于谦,尤其说过八大胡同问题。

在清朝的北京城,八大胡同是清朝的风月场所,这种寻花问柳之地,一个皇帝整天去,简直荒唐至极。

在清朝,皇帝虽然坐拥后宫佳丽,是不能够乱搞的,这一点涉及到很多政治问题,更多出了例如在哪个妃子身上播撒龙种,最符合政治利益一类无聊的问题,珍妃娘娘的悲剧,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无聊问题的体现。

但在当时,却关系到国体问题的大事,所以同治皇帝不喜欢后宫的佳丽,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宫斗生活,在他看来还是八大胡同更刺激一些。

在野史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那就是,同治皇帝留恋风月场所,居然一不小心中了招,染了花柳病。


而且,野史上对于同治的死,也是写的非常不客气。因为他得了花柳病,所以,他死的时候,敏感地方都已经烂了,可以说惨不忍睹。

这个野史,很可能是对同治皇帝的一种抹黑,但,当同治皇帝的坟墓挖开之后,发现了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同样都是埋在一个地方,同治的尸体,已经化成白骨,他的皇后的尸体,保存的相对还是完好的。

这似乎证实了,野史中,那些有些恶心的描述。

换句话说,同治皇帝不是正常死亡,他死的时候,身子已经开始腐烂,因此埋在土里,即使空气完全隔绝,可以保证尸体可以长时间不腐烂,但如果埋进坟墓里,已经是开始腐烂的尸体,那依照古代有限的防腐技术看,是不可能很好保存尸体的。

当然,同治皇帝的死,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是死于天花,一种是死于一种罕见的毒瘤。

这两种,死相都不会很美观,而且很多史料也记载,无论同治皇帝死于花柳、天花,还是毒瘤,相同的是,同治皇帝在死的时候,身子的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溃烂。

而这三种疾病,都在当时是绝症,而且这三种病,严重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出现皮肤溃烂的现象。

在下葬过程中,因为这些罕见的疾病,一定不可能很仔细的装敛尸体,甚至很可能很草率的就埋了。

所以,同治死时已经有了腐败迹象,没有近一步进行防腐措施,他的尸体高度腐烂,也是合情合理的情况。而同治的孝哲皇后的尸体相对完好,依旧尸身不腐烂,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在同治皇帝坟墓里发现,同治皇帝的尸体已经化成残骸,和他一起下葬的皇后,尸体却保持的很好。我想,这和同治死时,身体已经开始溃烂,有着很大联系。


小小嬴政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清惠陵是清朝同治皇帝的陵寝,里面葬着爱新觉罗·载淳和他的皇后阿鲁特氏。清惠陵曾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他们不仅大肆掠夺墓中宝藏,还将阿鲁特氏皇后的腹部剖开,企图找到她自尽时候吞下的金子。

清惠陵被盗后,就流传出这么一个说法:陵墓被打开的时候,同治皇帝只剩一具白骨,而皇后却依然栩栩如生。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盗墓贼打开棺椁的时候,同治和皇后的遗体都是完好的,直到几年后文物工作者进行抢救性挖掘时才发现,同治皇帝只剩白骨,阿鲁特氏尸体没烂,但腹部被剖开。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同治的遗体比皇后的先腐烂,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人的死因进行分析。

首先说同治皇帝,野史上对于同治皇帝的死都认为是花柳病,但清朝的官方说法是死于天花。相比之下,我认为官方说法更为准确,原因如下:

  • 同治如果是花柳病,那么他的妃子也会被传染,但是在他的后妃之中并没有类似症状的记载,而且除了阿鲁特氏皇后,其余四位妃子都不算短寿,富察氏活到46岁,庄和皇贵妃活到64岁,另外两名妃子都活到了七十多岁高龄!同治如果是寻花问柳染病,那么他身边的妃子又是如何幸免呢?所以,同治得的不是花柳病;

  • 同治得天花病,这在当时官方史料上有记载,而且也符合他为何尸体更容易腐烂的原因。天花病从大清入关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整个皇家,而且这种病传染性极强,同治得天花去世后,处理善后的人心里肯定会有所忌惮,害怕自己被传染,因此在进行遗体处理和收殓的时候自然不会那么专心和细致。

其次说皇后的死因,有人说阿鲁特氏是吞金自杀,这个可能性极低,因为吞食黄金是否能致人死亡还未可知,因此我更相信另外一种说法:她是绝食而死。

同治死后75天,阿鲁特氏也跟随他而去,在这二个多月时间里,慈禧并没有为儿子的死而悲伤,也没有急着处理儿子的后事,而是急着立自己的外甥光绪为皇帝,继续为自己垂帘听政在努力着。

阿鲁特氏皇后此时是非常尴尬的,她与同治没有传下子嗣,如今光绪做了皇帝,自己成了寡嫂,这让她在宫中如何立足?本来慈禧就不喜欢她,因此同治皇帝去世后她也就开始抑郁了。

阿鲁特氏整日茶饭不思,最后郁郁而终,这也是她死后遗体不腐的原因。

绝食而死后,体内没有残留的食物,也就不容易滋生细菌,这一点可以参考著名的“香河老人”。香河老人就是在死前不进食,后来遗体就一直不腐,阿鲁特氏皇后也和她的情况相类似。

结束语

同治皇帝是慈禧唯一的儿子,从小就在慈禧严厉管教之下成长。有人说同治与慈禧母子不和,慈禧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从她给儿子建的陵寝来看,却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同治的惠陵看上去孤零零的,没有像其他清朝皇帝的陵寝那样铺设神道,规格也是非常低,但用料却一点也不含糊。整座惠陵一共花费了四百多万两白银,比他老爸咸丰皇帝的定陵还多花了一百多万两!

由此可见,慈禧对同治还是有母子之情的,只是病魔无情,让这位年仅19岁的皇帝英年早崩。如果同治没有早逝,慈禧还会继续她强势的统治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水煮汗青


同治死后,于光绪五年(1879年)葬入的惠陵。且不说1945年之前惠陵的被盗情况,1945年景陵被盗墓贼光顾,没多久就有人发掘被盗并且报案,当时有县公安局长云光就到了现场,这时候发现惠陵也被盗,经他的回忆道,他进入惠陵地宫之后发现同治的尸身已是白骨化,而孝哲皇后的尸身却没有腐烂,还有头发。这时候距离同治葬入惠陵还没有一百年的时间,还有三十多年才到一百年,所以这个问题的近百年后才打开是不对的。


尸体的腐败

按照正常情况,晚期的尸体现象大约会在死后的第一昼夜末或者第二到第三昼夜的时候开始出现,然后经过数周、数月、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彻底白骨化,显然同治皇帝的尸身就经历了这个过程。若是处于有利腐败细菌生长的环境下,那么尸体的腐败速度就会加快,反过来腐败的速度就会减缓。如果尸体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尸体的腐败过程中断,然后尸体就会部分或者全部保留下来,这就是保存型尸体。


孝哲皇后为何尸身不腐?

1983年的时候,开始对慈禧的内棺进行清理,而清理之前大家的预料慈禧内棺应是一堆枯骨了,然而打开之后尸体还在,只是成了一具干尸。可见尸体若是中止了腐败现象,只要不是长时间改变外部环境,那么腐败现象就会很缓慢或者趋于中止。

而孝哲皇后的尸身之所以不腐,可能和其死因有关,其实当时孝哲皇后的死亡原因就是成迷,清朝官方的说法是忧伤过度而亡,而有说法是吞金而亡,也有说法是被慈禧毒死的。有意思的是,若是砷中毒,那么死后形成干尸机率会大一些,而干尸化后的尸体可以使得腐败现象很缓慢或者中止,服用砒霜就是砷中毒,所以这样孝哲皇后很可能是被慈禧毒死的。不过之后至今并没有对惠陵地宫再次开启进行清理,所以孝哲皇后到底是如何死的以及现在的尸体保存状况如何也不得而知,只是可能也像慈禧的尸身那样成了一具干尸。



虽然同治和孝哲皇后死后同穴,外部环境基本上相同,但他们尸体的内部环境不一样,所以一个有了正常的尸骨腐败现象,成了一堆白骨,而一个是中止了尸体的腐败过程,尸身没有腐烂。至于到底真相如何,如果以后再起开启惠陵地宫,那么就有答案了。


淡看天上月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我认为同治的陵墓被打开以后,皇后的尸体不腐是因为温度低、停尸时间短、空腹而亡等原因。同治是慈禧和咸丰帝的儿子,皇后是阿鲁特氏,可惜慈禧并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在同治死后,传说慈禧逼其吞金而死。我认为她尸骨完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同治是染天花而死,而阿鲁特氏是自杀的。她死的时候身体没有像同治一样感染病毒,是健康完好的,这利于了后面阿鲁特氏遗体完整的保存。


第二点是她死后很快就下葬了,没有停尸太久。同治因为是英年早逝,所以当时并没有准备好他的陵墓,也是同治死后临时赶着修好的。而同治死后的75天,恰好阿鲁特氏也死了,所以一同下葬了,没有像同治的遗体停放那么久。

第三点是她可能是空腹死亡。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阿鲁特氏是吞金而亡,二说阿鲁特氏是绝食而亡的。其实不论是哪种说法,她死前都是空腹的状态,如果腹腔里面都是食物,加上人的体温,是很容易腐烂的。没有食物就不容易腐烂,现在出土的几个保存完好的女尸都有这种类似的情况。

第四点是墓穴陪葬的大量玉器像冰箱一样恒定温度,加上棺材密封性比较好,也起到了防腐保鲜的作用。古代人有用玉器、金器陪葬的习俗,其实在当时土葬的习俗下,这个习俗能够很好的防止遗体腐化。玉器也有调节温度降温的作用,对遗体也有保护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尸身不腐的一点看法,因为我仅仅是历史爱好者,不是考古专业科班出身,如果有不同看法也欢迎大家指正。


江水趣谈


同治皇帝和他的皇后孝哲皇后都非常短命,但是,在他们下葬的清惠陵被盗墓贼打开以后,二人的尸体保存完整度却天差地别,同治皇帝只剩下了一副枯骨,孝哲皇后却栩栩如生。

按说,孝哲皇后也只是比同治皇帝晚死了两个多月,为什么她仍旧尸身不腐,同治帝却只剩枯骨?

同治皇帝娶孝哲皇后,不得慈禧太后欢心,二人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淫威下,各个郁郁寡欢,心情郁闷,也是他们早死的原因之一。

同治皇帝是咸丰帝和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咸丰帝死后继位,但是,因为同治帝当时年龄尚幼,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想把持朝政,结果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清朝大权。

而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同治皇帝就是在自己母亲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长大的,所以生性懦弱。

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十七岁,举行大婚,娶了大学士赛尚阿孙女,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是为后来的孝哲皇后,但是,端华是顾命八大臣之一,跟慈禧太后是政敌,所以慈禧太后对孝哲皇后素来不喜欢。

只是阿鲁特氏得到慈安太后的支持,才当上皇后的,慈禧太后喜欢的则是富察氏,富察氏最后被封慧妃。

按照惯例,皇帝大婚之后,就应该谈亲政的事了。

当年小皇帝康熙被功臣鳌拜欺负,太皇太后孝庄就是这么操作的,先让康熙娶了四大辅臣之首索尼的孙女为皇后,然后由索尼等支持康熙亲政,打压鳌拜。

终于,在慈禧太后以各种理由拖延同治亲政的情况下,小皇帝同治还是大婚了,大婚后的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终于亲政。

同治皇帝得重病而死,有说天花的,有说梅毒的,总之,死后尸体迅速腐烂。

然而,小皇帝同治,在深宫豢养太久,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生活太久,所以心情总是特别不好。

据野史记载,同治皇帝由于慈禧太后的高压,导致染上了很多坏毛病,比如喜欢演京剧,比如出宫嫖妓。

关于京剧,据传慈禧太后喜欢看京剧里面的淫剧,而且堂而皇之地在后宫上演,作为一个寡妇,守妇道方面,慈禧太后远远不如慈安太后守得紧密。当然,谁让她们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呢?

有时候,清宫上演淫剧,此时自然少不了小皇帝同治,甚至有的淫剧太过了,同治皇帝还要上台演一个角色,把那些淫秽的台词和剧情都给省略了,搞得慈禧太后也不好意思。

清人记载,同治皇帝还有出宫嫖妓的恶行,一般只带两个小太监,不让别人知道。

当时的北京城,有很多明目张胆的妓院,但是,同治皇帝毕竟是微服出宫怀柔天下的,不敢去那种地方,怕人认出来,只敢去一些犄角旮旯。

这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是些暗门子,也就是个人搞的。所谓暗门子,就是一两个人单做生意,规模跟八大胡同那种有名的青楼没法比。

星爷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就恶搞过同治皇帝,包龙星还得到过一条皇帝的龙内裤。

因此,民间传闻,同治皇帝得了梅毒,甚至后来有西方的一些医啊生,也说同治得了梅毒。

野史可不可信,大家自己判断。

但是,根据清代的档案,同治帝得的病是天花。

关于是同治帝得的是天花还是梅毒,一直很有争议。同治帝得梅毒的说法,一般多见于野史,比如有一个出了名的清宫野史《清代野记》,就说同治帝得的是梅毒。

《清代野记》记载了很多清宫的事,我看八成都是假的。

关于同治帝得梅毒的事,这部野史说:

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传太医院治之。太医院一见大惊,知为淫毒,而不敢言,反请命慈禧是何病症。慈禧传旨曰:“恐天花耳。”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帝躁怒,骂曰:“我非患天花,何得以天花治!”太医奏曰:“太后命也。”帝乃不言,恨恨而已。将死之前数日,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至洞见腰贤而死。

说得真是有鼻子有眼的。

关于同治帝得天花,清代档案《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记载了同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无论同治帝得哪种病死的,天花还是梅毒,这两种病都有一个特点,身体迅速腐烂。这也许就是同治死后,身体只剩下一副枯骨的原因。

孝哲皇后的死因,以及身体不腐的原因。

孝哲皇后在历史的记载中算的上一个贤后,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笔记,都对她多有称赞,但是,她由于不得慈禧太后喜欢,遭到记恨,在同治死后两个月,就郁郁寡欢而死。

有的人说她是吞金殉情而死,有的人说她心情郁闷绝食而死,还有人说她是自责而死。

比如,关于她自责而死的,有这么一个记载。说同治帝病重期间,仍旧沉溺于女色,想要临幸一个他宠爱的后妃。

但是按照清宫的制度,后宫妃子侍寝,要经过皇后的俯允才行,必须有皇后本人的钤印和谕旨,该后妃才能侍寝。

同治帝由于已经得病,孝哲皇后就停了后宫妃嫔的侍寝,同治帝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孝哲皇后。同治跟孝哲皇后本来也是恩爱小夫妻,孝哲皇后被哀求不过,同意了让该妃子侍寝。

结果这天晚上同治帝纵欲无度,本来就重病缠身的同治帝病上加病,第二天早晨就快不行了。经过治疗无效死亡。

因为这次的侍寝,孝哲皇后一直自责,郁郁寡欢,两个月后也随同治帝而去。

无论孝哲皇后是吞金而死还是绝食而死,这对于她死后的尸体保护其实都有一定作用。

吞金而死,据说金属可以杀死部分细菌,绝食而死,因为肠胃中没有食物,也延缓了细菌的滋生。再加上清朝皇家对于帝后死后的尸体防腐和各种保存方法,以及棺椁能隔绝细菌,等等这些因素,从而孝哲皇后的尸体在近百年之后,还能栩栩如生。

相比之下,同治皇帝生前已经尸体腐烂,死后再怎么保护,已经无济于事了。


西堤君


这个皇后是个苦命的皇后,死后竟然因为一个传闻,被盗匪解剖了

同治帝死于同治13年(1874年)12月初5,十几天后,慈禧太后加封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为“嘉顺皇后”。一年后,孝哲毅皇后也死了。年仅22岁。也是个苦命的皇后。


1945年,同治帝和皇后的惠陵被土匪盗掘,土匪到处寻宝,棺木里的同治皇帝被捣鼓的只剩下一把骨头,皇后也被土匪剖腹,肠子流了一地。土匪为何要剖腹皇后,撸了她的肠子呢?


官方说,皇后觉得丈夫同治帝去世后,慈禧太后立了同治帝的堂弟载湉(光绪皇帝)为皇位继承人,孝哲毅皇后顿时觉得最大的靠山没有了,生路渺茫,于是走向了绝路。


关于孝哲毅皇后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民间却有很多传闻。

1、官方说是病死,说,同治皇帝死后,皇后一直悲痛欲绝,身体不支。死因非常含糊不清。

2、吞金子而死。(民间最流行的死因,这也是后来1945年土匪盗掘她的陵墓的直接原因)

3、绝食而亡。

4、吃鸦片而亡。

5、服毒而死。

以上的5中死因都是传闻,并不可信。孝哲毅皇后到底是怎么死的,至今还是一个谜。(孝哲毅皇后)


第二次清东陵大盗案!

虽然皇后的死因是传闻,特别是第二种“吞金子而死”,但是坏人听见了,就以了歹心!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第二次清东陵大盗案。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于是很多土匪趁着这次政权交接的慌乱时期,聚集在河北唐山的清东陵,预谋盗掘皇室陵墓。(同治皇帝)


盗匪相信皇后是“吞金而死”的,于是解剖了皇后的肚子,撸了她的肠子找金子

当时的清东陵正处于无人看管的时期,清东陵里的惠陵就是这样被残忍地盗掘了,场面十分惨烈。这些盗墓的土匪进入了惠陵后,听说地宫里的皇后是“吞金而死的”,于是他们为了找到被皇后吞下的金子,硬生生地将皇后的肚子解剖了,并且将她的肠子捞出来全部撸了一遍,至于土匪们有无找到金字,我们不得而知。

(惠陵全景图)


惠陵被盗后,盗洞长期敞着,当地许多百姓钻进地宫里亲眼看见地宫里那位娘娘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浑身被扒得精光,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社会上都传说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盗匪们为了找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擔了一遍。至于找到金子与香,不得而知。


惠陵被盗后,石门长期处于打开的状态。后来有人又进了惠陵,但是里面已经没有什么宝贝了,几乎一无所有,他们只看到了两幅棺材,一副是同治皇帝的,另一幅就是孝哲毅皇后的。

(惠陵)


同治帝的棺材里竟然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连一件像样的衣物都没有了。孝哲毅皇后的棺材里,尸体还没有腐烂,但是身上的衣物被扒光了,趴在棺材里面。孝哲毅皇后与同治皇帝是同时入葬惠陵的,没想到在1945年被土匪盗掘,最后只剩下一把骨头。


至于孝哲毅皇后的尸身为何没有腐烂,还有,清东陵裕陵的令妃尸体被后人发现时,也是没有腐烂,栩栩如生的。这两具著名的女尸体为何没有腐烂,至今是两个不解之谜!


文图:搞史人


搞史人


但凡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自然儿子越多越好,但是却也有例外,比如我们的大清朝,到了中晚期,皇室子嗣变得异常艰难,咸丰帝只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22岁就死了,小儿子早夭,而继承皇位的同治帝19岁就死了。同治帝死的时候一个孩子都没有,皇后肚子里倒是怀了一个,但是没等生下来,皇后就死了。

同治帝这里断了香火,清廷弄来了一个光绪帝,可怜光绪帝活了三十八年,硬是一个孩子没有。光绪一死,又弄来了一个溥仪,结果溥仪一生也没有一男半女,接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醉了,这简直就是天要亡大清啊。

说起来同治帝的那个未出生的孩子还是比较可惜的,原本这个孩子是有机会呼吸一下大清朝的空气的,但是因为其父的去世,其母的自杀,这个孩子也只能一同消失不见,不过关于同治帝皇后有孕的说法只是野史,貌似并没有任何史料支持,实际上很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

同治帝是慈禧太后的儿子,继位的时候只有六岁,主少国疑,当时清廷内部自然斗争不断,顾命大臣、清王室以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相互斗争,在一番争权后,朝堂暂时稳定了下来,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的争权从未停止,虽说慈禧太后是同治帝的生母,但是慈安太后是同治帝的嫡母,所以争权是在所难免的。

但正因为两宫太后之间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所以纵然慈禧太后权力欲极为旺盛,但是当时到底还不至于她独揽朝政。时间很快到了1872年,已经十七岁的同治到了大婚的年龄,而对于皇后的人选,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自然还是暗暗较劲,慈安太后支持的是自己的外甥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则支持的是富察氏。

不知道同治帝是真的看上了阿鲁特氏还是单纯反抗自己的生母,反正同治帝选择的是阿鲁特氏。在选后事件上,慈禧太后败给了慈安太后,很难说这件事对于慈禧太后和同治帝的母子之前有没有负面的影响,总之,慈禧太后不会太高兴就是了。

在皇后人选定下来之后,几乎就已经能够想到慈禧太后和阿鲁特氏之间的婆媳关系不会太好,而事实也证明,两人真的是处不来。而同治大婚不久就亲政了,虽然这个亲政只能算是半亲政,但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了,不像后来的光绪帝那么傀儡。

但是同治帝却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就一命呜呼了,死的时候年仅19岁,自然是非正常死亡,官方说法是死于天花,民间野史记载的就精彩多了,比如说他流连烟花之地,比如说他有男宠什么的,然后得了不好的病。

同治帝死后还不到八十天,皇后阿鲁特氏也死了,死的时候22岁,阿鲁特氏的死也不是自然死亡。有传言说是慈禧太后将她毒死了,或者用别的方式害死了她,但这多不可信,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阿鲁特氏是自杀,至于主动自杀还是被动自杀,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阿鲁特氏是怎么自杀的,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阿鲁特氏是绝食数天死的,另一种说法是阿鲁特氏是吞金自杀,其实四姑娘很不理解吞金自杀这种行为,吞金必然是相当痛苦的,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方式呢?

有意思的是,两人死了以后,两人的合葬陵惠陵才在半年之后正式开始修建。毕竟同治帝死的时候太年轻,以至于死了以后才开始选址修建惠陵,虽说规格和之前的皇帝无异,但真正修建的时候就不是那回事了,当时清廷本就已经财政紧缺,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又在紧张的修建中,自然没有多余的钱为同治帝好好建陵。

惠陵历时三年才终于完成,然后同治帝与阿鲁特氏合葬惠陵。我们知道后来民国时期,清皇陵的被盗时很严重的,即便是不怎么起眼的惠陵也没有成为特列,在同治帝和阿鲁特氏被埋葬进惠陵半个多世纪以后,疯狂的盗墓贼用现代化武器轻易就进了惠陵,自然不会对其中的宝物手下留情。

就在盗墓贼进入惠陵地宫的时候,见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同治帝的尸骨已经腐烂,而阿鲁特氏的遗体还保存完好。说起来两人去世的时间差不多,又是同时被抬进惠陵的,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呢?这很可能和两人的死亡原因有关系。

虽说两人都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同治帝是得了病,不管是天花还是那种不好的病,总之,他去世之后,遗体就开始溃烂了,虽然这些皇室之人在死后都会进行某些防腐处理,但是已经溃烂的遗体无论怎么防腐都是防不住的。而阿鲁特氏是自杀,要么吞金,要么绝食,无论是哪一种,都在一定程度上让遗体不容易腐烂,再进行一定的防腐处理后,就会保存很久。

所以若干年后,两人的遗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同治的遗体,盗墓贼们懒得看一眼,毕竟都已经腐烂了,不值得一看,而阿鲁特氏的遗体就不一样了。盗墓贼进入地宫之后争抢着去看阿鲁特氏的遗体,倒不是欣赏她的仪容,其实纯粹是为了阿鲁特氏身边甚至身上的珠宝,毕竟棺椁中有很多珍宝陪着阿鲁特氏。

而且关于阿鲁特氏吞金而亡的传说一直在流传,盗墓贼们自然也知道这个传说,自然想要看看阿鲁特氏的肚子里是不是真的有金子。那可是金子啊,于是他们都争抢着去看阿鲁特氏的遗体,如有必要,他们是会从皇后阿鲁特氏肚子里取出那金子的。当然,具体的盗掘过程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惠陵里面的珍宝已经被盗掘一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