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味道酸酸的

疫情的关系宅在家里两个月了,身边的人不断议论着高三毕业班的事情,朋友圈、微信、电话……铺天盖地关于高考的信息扑面而来,勾起了我对高考酸酸的回忆。

高考的味道酸酸的


我的高考实在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发挥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有点悲壮、有点酸楚、有点无奈、有点失落。

我1984年参加高考,那年高考前还有一次高考预选,通过不了预选就无缘参加正式高考,所以大家对待预选都很重视,压力之大丝毫不亚于正式高考。我的李姓同学高考预选一名之差名落孙山,遗憾的离开了学校,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参加高考了,想好了回家后的打算,准备做一番事业,不知道什么原因半个月后学校又增加一个高考名额,他又重新拾起了课本,当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学,而当年考上大中专的毕业生总共不超过四十名。那一个增加的高考名额改变了李同学一生的命运。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由衷感叹:高考是残酷的,但有时也颇有些令人感到酸楚的戏剧性。

高考前老师要求我们要放松放松再放松,我在班里成绩一向不错,老师在高考前就单独跟我说,你放开考,今年能考上就走,考不上了也许是个好事,明年复习一年再考个更好的大学。我也做好了补习一年的准备,真的很放松。第一天考试的中午,午饭后在寝室睡觉,我竟然没听到高考的铃声,慌里慌张往考场跑,差一点耽误了考试。第二天中午我干脆爬到办公楼顶,躺在大钟下面踏踏实实睡了个好觉。

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记不太清楚了,在复习备考时看到了历年来的高考题目,倒是对前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记忆深刻。那是一个材料作文,大概意思是说一个挖井人前前后后挖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挖到水,有时就差一铁掀就要出水了,他却没能坚持下去。之所以对这道题目印象深刻,是因为老师让我们都写一篇以《挖井》为题目的作文作为练习,我当时把哲学里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论述个透,什么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归宿和结果、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可能发生等等,我还清晰记得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由感叹到,最遗憾的失败是差一点就成功了。语文老师说,你这不是写作文,是在做一道哲学论述题。

高考的味道酸酸的


高考结束了,我觉得考的不好,也做好了补习一年的准备,带着一丝遗憾、些许失落回家了。农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放下书包拿起锄头,没明没夜干起农活了。直到有一天晚上哥哥大汗淋漓跑到地里送来高考录取通知书时,我还在地里刨红薯。

师专的通知书来了,我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作为应届生参加高考,这个成绩在全县也在前三十名了,可是,跟我的理想相比,这又是一个很尴尬的成绩,我很犹豫,到底是去师专上学呢还是再补习一年呢?

高考的味道酸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