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和妈妈的贴心小故事

家的味道,对于很多漂泊打拼的游子来说,是加班到深夜在小路尽头等者自己的那一盏灯,是眷恋、是归宿、也是深爱。

家是过年回家那一份从小吃到大的熟悉口味,是妈妈做的 你最爱吃的一道菜肴,吃出的是浓浓的乡愁的味道。我的妈妈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四川女人,性格非常要强,能干且精明,几乎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

扒一扒那些和妈妈的贴心小故事

还记得在我的小时候,四川边缘小镇的生活是非常无趣且贫瘠的,在阆中的童年时光过得很慢很长,像是被慢放的胶卷电影,一遍又一遍,没有太多意义和故事。

而和那些古旧斑驳城墙形成对比的,只有那个卖酒曲小贩铮亮的铜秤盘,黄得灿然,亮得甜蜜,一个个灰不溜秋的曲药却撑起我一整个甜蜜的童年。

盆地的夏天闷热得连蝉鸣都入了暑气,六月中旬暑假未至,热气却已经蒸蒸日上了。上学时贪玩的孩子们,放学后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回家,可以说这是一天里最快乐的时光了。

最盼望回家之后,打开冰箱翻出妈妈做好的三鲜冰粉,冰得舒畅,甜的美好,酸的回味。是小火奶锅慢慢煨得软烂的银耳的清爽,是厨房里小瓦罐中缓缓酝酿的糯米的香气,是密密挤在一起的雪白米粒精华的微酸,晶莹剔透,唇齿留香。

在长大一点后,总是馋那口酒酿的香甜,思念那阵馥郁的酒香,总是趁妈妈不在,偷偷去打开那个小瓦罐,舀出来吃一口,就觉得那是世间最大的美味。

日子居然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过去了,随着高考的结束,进入大学,离开家乡,进城工作……生活的步伐走得理所当然,对亲人的疏忽也成了理所应当。

过年、相亲、催婚、买房、争吵、冷战……在父母羽翼下逐渐成长的雏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蓝天,而蓦然回首,这时的母亲已经苍苍白发,满是皱纹的脸上唯有那双熟悉的眼睛,依旧写着倔强。

扒一扒那些和妈妈的贴心小故事

我庆幸过,窃喜过,那天自己泪眼婆娑,像小时候那样扑进妈妈怀里,撒娇着:妈,我想吃你做的酒酿!

“要得!”看着母亲拿出曲药,挽起袖子的模样,满是温柔,满是关爱。至今仍记得,那罐醪糟格外的甜。

遗憾的是,我至今也没能学会母亲做酒酿的手艺。笨手笨脚的一顿操作,总是以失败告终。而时间也最终会磨掉人的一切尖锐,连母亲这样的女人,年事渐高之后,也变得慵懒而平顺。而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与年幼的儿子,那罐母亲的甜酒酿被尘封在记忆里,成了我永无止境的念想。

直到送儿子放暑假回到阆中的那天,颤颤巍巍的母亲给酷暑中煎熬了许久的我俩端出两碗三鲜冰粉,还是原来的香甜,还是儿时的味道,软烂的是银耳,香甜的是酒酿。

“妈,你怎么还做醪糟呢?”我几乎是下意识地责备,话出口后又立刻后悔。

母亲却温和地笑笑:“没做,买的”

扒一扒那些和妈妈的贴心小故事

我随她走进厨房,静静听着老人的一次次购买、品尝和放弃,最后她宝贝似的抱着个淡绿色包装的玻璃罐,又开始了上了年纪的絮絮叨叨。

最后她把罐子一把塞进我怀里。

“拿着!妈都尝过了,这味道和妈做的一样!”

我沉默着,直到踏上返程的路,才来得及看了看手里沉甸甸的玻璃罐,浅绿标签上,品牌logo画着红色的心形写着“窝窝醪糟”。

我不禁又抱紧了几分,因为这是,妈妈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