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導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將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一生著作等身,不過最讓人熟記的便是這篇《岳陽樓記》。

在很多人看來,范仲淹才名甚廣,是為一代文學大家。不過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可不僅僅只有“文學家”這一個光環。自其入仕以來,便佳績不斷,始終以天下為己任,為北宋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不僅僅在文學方面讓人稱讚不已,在教育、軍事方面更是讓人尊崇,以至於有了“千百年一見的全方面天才”的稱號。

本文將從范仲淹早年經歷著手,分別從文學、軍事兩個方面解讀范仲淹,最後再加以總結,讓大家對其產生更全面的認識。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本文構架


寒窗苦讀,造就高風亮節范仲淹

公元989年的10月1日,在徐州節度掌書記官舍中,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子呱呱墜地。他的降臨,意味著北宋將多出一個全能型的人才,為北宋的各方面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根據史料記載,筆者發現其祖上世代為官,有的甚至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地位,比如他的先祖範履冰就曾在唐朝拜相。

然而,與其他官家子弟不同的是,作為官家子弟的他並沒有享受到所謂的天倫之樂。

根據《宋史·三百一十四卷》中的記載:“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范仲淹畫像

也就是說,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裡,他的父親便駕鶴西去,留下他們母子二人。在這之後,母貧無依,他的母親便帶著他改嫁給淄州長山的朱文翰,范仲淹也因此改姓為“朱”,取名為“說”。

雖說沒有父親的教誨,但是范仲淹的品行卻極為端正,無不讓人稱讚,這從《范文正公年譜》中便能找到一些記載:

“公以朱氏兄弟浪費不節,數勸止之。朱兄弟不樂,曰:“我自用朱氏錢,何預汝事?”

當范仲淹看到繼父的兒子鋪張浪費時,便出言勸阻。可誰知朱氏兄弟卻反問道:“我用我們朱家的錢,關你什麼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成長環境中,朱氏兄弟的言行與范仲淹的舉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可見范仲淹的品行端正。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范仲淹畫像

隨著年齡的增長,朱氏對范仲淹的態度也越來越差,正當范仲淹迷惑不解時,有人告知范仲淹他的真實身份,於是就有了“公感憤自立,決欲自樹立門戶,佩琴劍徑趨南都”的記載。

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范仲淹便踏上了求學之道,師從戚同文。在他寒窗苦讀期間,總是爭分奪秒,廢寢忘食,在睏倦之時,便以水沃面。在這樣的勤學苦練之下,總歸有所收穫,終於達到了“大通六經之旨”的程度。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飽讀詩書的他開始以一種高風亮節的姿態踏入仕途。在為官期間,他始終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達則兼濟天下”的高尚情操。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他在日後的官場上不畏懼強權,反而秉公直言。因此損害了某些同僚的利益,最終多次遭到貶謫。可以說是這種高風亮節成就了他,也可以說是這種高風亮節阻礙了他的發展。

文學才子范仲淹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寧願為了天下蒼生打抱不平而死,也不苟且偷生。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一直追求的境界,也范仲淹發自內心的人生信條。

與大多數的文學家、詩人或者詞人不同的是,范仲淹的創作目的多是想借助作品來教化民風、針砭時弊、告誡統治者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范仲淹

例如《靈烏賦》中,他曾說道:“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種剛正不阿的姿態足以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文臣。

又如《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又在抒發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的同時告誡國人要心懷天下。體無完膚,毛髮焉存,國家的衰落定會導致百姓生活的困苦,因此勸誡和教化眾人憂國奉公就很有必要了。

他的詩一改前朝的柔美之風,多以言志感懷,抒發愛國情懷為主,在一展心中抱負的同時還能教化民俗,可謂是一舉兩得。他的詩存世非常多,據相關學者統計,今存世的詩就有305首,給了當時的北宋以及後世留下了極為深遠的意義。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漁家傲·秋思》場景圖

而他的詞的存世數量相比於他的詩文存世數量就顯得有些稀少,只有《漁家傲·秋思》、《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蘇幕遮·懷舊》、《御街行·秋日懷舊》和《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5首。

這五首詞不管是在內容還是風格上都顯得尤為獨特,因為作品的創作時間段恰好是唐代與宋代風格相過渡的階段,所以既含有唐代的婉約與豪放風格,又有宋代慷慨雄放風格。

軍事天才范仲淹

范仲淹除了在文學造詣很高以外,其在軍事方面也不遑多讓。

自建國以來,大宋就面臨著積貧積弱的局面。再加上自唐朝以來就愈發嚴重的土地兼併,富者土地連環阡陌,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就使得農民起義不斷,給大宋的統治留下了不小的隱患。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北宋時期地圖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李元昊於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稱帝,建立西夏,並不斷滋擾侵犯大宋邊境。在這之後,李元昊更是率眾兵臨延州城下,給了大宋一記響亮的耳光。

本就積弱的北宋一直重文輕武,以至於很難找到與西夏對抗的將才。而這個時候的范仲淹恰恰躍躍欲試,再加上他的聲望也高,所以宋仁宗趙禎以“文公眾望所歸”為由,任命其為安撫使夏竦的副手。從這開始,范仲淹便開始逐漸嶄露頭角,將他的軍事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宋史》中的記載:詔分邊兵:總管領萬人,鈐轄領五千人,都監領三千人。寇至御之,則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後,取敗之道也。”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康定元年八月,延州多地失守,范仲淹又請命赴往,兼知延州。上任以後,范仲淹便開始重新編制,輪番禦敵。

在這之後又修築青澗城和鄜城兩座城池,以作後防。與此同時,范仲淹還意識到軍費的消耗太大,於是要求節省軍費開支。

次年,宋仁宗趙禎欲發兵征討西夏,而范仲淹卻反對發兵,而是建議建城修塞,堅壁清野,穩固防線,最終十二座要塞改為了城池。

在修築完城池之後,范仲淹更是大膽任用熟悉邊境地形的羌民(此時很多羌民跟隨西夏),由於治軍嚴明,賞罰分明,越來越多的羌民開始歸附於范仲淹,而范仲淹再憑藉軍威恩信,最終讓大量羌民歸附大宋。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與此同時,范仲淹施行“營田”來穩固邊防。由於他選擇輪流防守的辦法,所以會有一部分士兵閒下來,因此范仲淹便放他們回家種田,休養生息。而那些正在履行防守義務的士兵也有好處,因為在他們防守的同時,范仲淹允許他們帶家屬入城居住,家屬可以在城中經商。如此一來,即穩固了邊防,又團結了軍心,同時還儲備了糧食和物資,可謂是一項明智之舉。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營田

另一方面,范仲淹分析兩國經濟狀況後,對西夏進行經濟貿易封鎖,準備在經濟上打擊西夏。

到了慶曆二年,西夏軍隊兵分兩路進攻大宋,宋夏交戰,宋軍慘敗,眾多宋將戰死沙場。而西夏在勝利以後,更是步步緊逼,直取潘原。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范仲淹率兵六千前來支援,最終西夏被迫退兵。

因此宋仁在事後宗感嘆道:“仲淹出援,吾無憂矣。”

由此也可見,范仲淹確實有著突出的軍事才能。往大了說,范仲淹雖然身為文臣,但是在用兵之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可以說北宋能夠以積弱的軍事力量扭轉局面,迫使宋夏議和,這其中有一半是范仲淹的功勞。

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不只是文學家,其實還是一個軍事天才

范仲淹

小結

武威震敵,文教治世,而這最重要的兩點都能在范仲淹身上找到。以至於歷史學家元好問對范仲淹評價道:

“范文正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求之千百年間,蓋不一二見。”

他的一生剛正不阿,心懷天下,成為後世楷模。然而他的這種剛直,在很多時候損害了同僚以及統治者的利益,因此常常遭到針對和貶謫。不過不管是在文學方面還是在教育、政治,亦或是軍事方面,他的才能足以彌補這一點,這也是它能夠在官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的最根本原因。

一世之師,由初起終,名節無疵,材兼文武,永履仁義。這便是范仲淹一生的真實寫照。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創作不易,請多支持,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斧正。

參考資料:《范文正公年譜》、《宋史·三百一十四卷》、《中華名人傳·范仲淹傳》 、《續資治通鑑·卷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