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3日,熱血青年白求恩誕生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3日,熱血青年白求恩誕生

白求恩名字的由來

白求恩是一名蘇格蘭裔加拿大人,原名Henry Norman Bethune,如果按音譯應該翻譯成亨利·諾爾曼·貝塞恩。之所以被冠以“白求恩”這樣一個非常中國化的名字,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遺物。當時,流行把外國人名翻譯得很中國。比如高爾基、蕭伯納。如果你覺得這些名字,因為太過熟悉而顯得不那麼中國。建議你看看歷任港督的名字:彭定康、羅富國、司徒拔……這可都是正兒八經的英國人。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3日,熱血青年白求恩誕生

末代港督彭定康

不過,現在的人名翻譯已經不流行中國風了,更習慣直接音譯——起碼在大陸地區。

早年在加拿大的從醫、從軍經歷

白求恩是一個非常熱血的人,從年輕就熱血,一直到死。

早年在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讀書,正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熱血一沸騰就休學去了前線。1914年(24歲)秋經英國到達歐洲大陸,轉戰法國、比利時,負傷後被送到英國養了3個月的傷。之後回到學校完成學業。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3日,熱血青年白求恩誕生

1916年(26歲)從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參軍,成為一名正式的軍醫。

一戰後,他去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接受了外科訓練。

1923年(33歲)時,娶了一個22歲的蘇格蘭姑娘。然後來到美國底特律行醫。但這段婚姻只維繫了3年。

1926年(36歲)夏,離婚不久的白求恩染上了肺結核。那時候,肺結核約等於絕症,基本只能靠養,沒什麼治療方法。但開掛的人生是不同的,住院修養的患者白求恩自己查文獻,自己設計了一個手術,求醫生給他做了。開始醫生不同意,因為他的醫生並沒做過這個手術。但禁不住白的再三請求,結果手術竟然成功了。1927年底,白求恩病癒出院。

1928年(38歲)初,白求恩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一所大學附屬醫院擔任胸外科醫生。期間發表論文14篇,設計了12種胸外科手術器械,各種榮譽、頭銜加身。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3日,熱血青年白求恩誕生

今天的麥斯吉爾大學,白求恩在蒙特利爾的工作單位

但是他卻很快在醫院混不下去了。因為受到左翼思潮的影響,白求恩同情窮人,甚至不收窮人的診費——這與保守的醫院管理層顯得格格不入。

從西班牙到晉察冀的戰鬥

1935年(45歲)底,白求恩加入了加拿大共產黨。

1936年(46歲)7月17日,西班牙內戰爆發。斯大林號召世界各國的共產黨人到西班牙去,幫助西班牙人民打擊叛軍和外國侵略者,國際縱隊孕育而生。熱血青(中)年白求恩立即辭職,趕赴西班牙,和畢加索、海明威、聶魯達等人一起並肩作戰。期間還發明瞭移動血庫,用於傷員戰地輸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48歲)初白求恩來到中國,加入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場戰鬥。他從溫哥華啟程,乘船至香港,經武漢、延安,1938年8月來到晉察冀邊區。在這裡,救治了大批傷員,併為我軍培養了一批衛生人才。還留下了很多佳話,比如用自己的O型血輸給傷員,把自己特供的牛奶等營養品讓給傷員,為日軍俘虜治病……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3日,熱血青年白求恩誕生

1939年底,在一次手術,手術刀割傷了白求恩的左手中指。他本人並未在意,並繼續搶救傷員。但此後發生了傷口感染,引發全身敗血症——青黴素1943年才在美國實現量產。11月12日,白求恩死於敗血症,享年49歲。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3日,熱血青年白求恩誕生

白求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僅在中國,白求恩在當時的加拿大也是一名出色的醫生,職位的高度大概相當於北大醫院胸外科主任吧。知名的程度不算家喻戶曉,也絕對屬於人生贏家。

他一生都是一個充滿熱血的青年——24歲參加一戰時是,到了46歲奔赴西班牙時也是。每當有戰爭爆發,他不願留在安逸的加拿大,而是逆流而上衝到第一線,支持他所信仰的左翼政權。

「歷史上的今天」1890年3月3日,熱血青年白求恩誕生

他絕不口是心非,不是鍵盤俠,是一名真正的戰士。在我心中,他和巴頓一樣,為戰爭而生,為信仰而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