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宅家,难得的饥饿感


天天宅家,难得的饥饿感


疫情宅家,餐餐饱食,好久没有这种饥饿到心慌的感觉了,这是不饿的人怎么也体会不到,说出来都没人信的感觉。

今天上午,因为小孩网上课程的作业多,接下来陪他做每天的记忆训练就拖了点时间,到12点半都还没有结束。突然,胸闷气短,脚浮心慌的感觉出来了。话也不想说,感觉人都虚脱了。凭自己对自身的了解,凭多年的经验,我知道,这是饥饿引起的,饿到血糖低了的反应,就没有紧张。

抓个机会溜进厨房一看,菜也没有完全好,就把早上剩下的两片蒸熟的红薯吃了。又腾云驾雾一样来到客厅的茶几上,果盘里有平时不太敢吃(担心肥胖)的巧克力,这时想起电视广告来,巧克力应该是抵抗饥饿的最好食物了。嘿!感觉确实是又甜又香,多么熟悉的味道,多么幸福的感觉。

一下子,童年的回忆涌上了心头。我的童年是七十年代,那时刚开始搞改革开放。从农民公社,集体劳作到联产承包,分田到户那些事,我现在都能清晰地回忆起来。那时是真的一穷二白,物质匮乏。不要说巧克力,连一块好糖,一方饼干都是至爱之宝。家里兄弟姐妹又多,过年时偷偷攒下有限的糖果还得东躲西藏,生怕离开后被他人偷吃。搞不好就会成为小孩之间战争的导火索。


天天宅家,难得的饥饿感


这饿的感觉,又让我想起自己读初中暑假期间,与父亲去赶集时的饥饿感。那炎热天气里,我常常麻木又好奇地担着东西和父亲去赶集。南方农村,出产得最多的就是水蜜桃(我们村的桃子远近闻名,甜过任何地方产的,可惜现在绝种了),西瓜,梨子等,到秋冬时候就是橘子,凉薯等。精心呵护的农产品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那时人勤地厚,产量也高。但我很多根深蒂固的回忆却是饿肚子。

大清早,天微亮。寡言少语的父亲就把睡梦中的我叫醒,各自往肚里塞点先天的剩饭后,父亲用箩筐挑一担满满的走前面,扁担压得一弹一弹的。我用蛇皮袋子担上个几十斤紧跟其后。趁着火辣辣的太阳还未跳出山岗,就匆匆的赶路了。

十几里的山路,压得我肩膀酸麻痛胀的,什么感觉都有。半路上,在山腰的凉亭里,允许放下扁担休息一次,喝点为过路人准备的免费茶水后,撩起衣角擦擦汗,马上挑起担子赶路,必须在市场开市前赶到,才能在路边摆个人流量大的有利位置。等卖完一般都是下午三四点了,碰上父亲也饿,卖的行情也好,我们就一起去面馆吃一碗面条。

那时才是真正的牛肉面,红红的辣油汤里是金黄柔软的手工细面,上面有几片牛肉炒木耳做罩子。吃起来真是又香又辣,美味的很,面汤都很少有剩的。

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舍不得钱吃面,走路回家赶晚饭的。路上,看到屋顶的炊烟袅袅升起,闻着人家的饭菜香味徐徐飘来,我把止不住流的口水吞了又吞,饥饿的感觉伴随一路。当然,也会顺便在凉亭给肚子灌一气的水,聊以充饥。童年的艰苦生活,使父亲和我都落下了胃病。

民以食为天啊!只有真正的肚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

想想疫情期间,我们的白衣战士穿着资源紧缺的防护服战斗在第一线。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坚持不喝水,不上厕所,饭也要等下班后才能吃点早已凉了的盒饭。他们中是不是也有像我一样因饥饿而血糖低的人?是不是也有胃不好的人呢?他们做到了我们常人所不能的坚持,他们的付出真让人感动。

有了这样可爱的人,这场战争是必胜的!

天天宅家,难得的饥饿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