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線上”服務助力春耕備耕

新華社杭州3月8日電(記者 許舜達)“這種培訓方式很好,坐在家裡就可以學到技術,不用東奔西走。”日前,浙江省常山縣幾位農民收看了“再生稻生產技術網絡直播課”後為這一“創舉”點贊,視頻還可以存在手機中隨時回放,能不折不扣地將技術落在田中。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時節。3月10日左右,再生稻就要播種了,該選擇什麼品種、怎樣播種育秧等技術問題,需要及時傳授給農民。但受疫情影響,無法進行大規模集中培訓,怎麼辦?

當地農業部門想出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搞釘釘網絡直播培訓。首次參加網絡直播培訓的達300多人,除了本縣種糧農民、鄉村幹部,還有其他縣市對再生稻生產感興趣的技術人員。

一個多小時的網絡直播課,農技專家把再生稻品種選擇、育插秧、肥水管理、機插機收等生產技術,做了全面系統地講解,雙方還可以進行網上對話交流,學員們收穫良多。

令種糧農民開心的還有,培訓班建立了釘釘群,以後生產上遇到技術問題,既能同行間交流,也能隨時請教專家。現在,該釘釘群已有500多名成員。

近年來,浙江藉助互聯網優勢,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生產端和消費端的線上服務。

疫情當前,浙江組織產業技術團隊專家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和農業生產服務,提供在線培訓資源,錄製糧油、蔬菜、茶葉、果品、畜牧、花卉等12大類“農業實用技術百課”微視頻,通過“浙農雲”App和“雲上智農”App,指導全省農技人員開展春耕備耕生產。

在浙江省嵊州市,三界永明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永明這幾天格外忙碌。“以往立春過後,不少種糧大戶都會來我們這裡買農機。”鄭永明說,“因為防控疫情的需要,現在都通過電話和微信等方式選貨下單了,對於那些想要上門來的農戶,我們也勸說他們在‘線上’接洽,避免面對面接觸。”

嵊州市三界鎮友誼村村民陳月中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長期以來在外地承包土地種糧,面積達4000多畝。這次他通過微信向合作社訂購了多臺農機,花了16萬元。

“雖然現在受到疫情影響,但是農時不可誤,該買的農機,該做的準備還是要早點備好。”陳月中說。

目前,合作社通過“零接觸”的方式和20多位農戶簽訂了農機供銷協議,向他們提供了春耕急需的大中型拖拉機、新型履帶式耕作機等農機,總金額近200萬元。

本文源自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