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对医药创新的作用和改进


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对医药创新的作用和改进

首先说医药对资本创新的作用,我们可以看一下成熟市场的一些做法,以及它的一些效果。第二个我们再回到中国的环境和中国的市场,来分析我们中国市场现在存在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我们行业的现状,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痛点,医药创新叫高风险、高回报,其实大家更多感受到的是长周期。新药的研发可能动不动就是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投资额也是非常大,通过一些案例来看,从过程本身是很难有一个资本从前坚持到最后。那么这个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但是创新药企必须得到资本的助力,而国内目前的现状,我们有195家医药上市公司,它所有的研发投入跟一个辉瑞公司相比,差距是非常小,从这个里面反映了什么问题,目前我们A股的医药上市公司,在新的药政背景下,绝大部分医药上市公司的创新潜力不足,创新潜力不足带来的问题是虽然医药上市公司在那儿挂牌,但是投资者对你的长远发展前景担忧。大家知道新的药政之下,创新成为企业未来成长的必须动力。但是我们很多的医药企业,是叫“双无”,既无IND,又无BD。两边都不具备,所以这也是我们整个医药板块上市公司里面面临最大的尴尬。在过去的5年,我们的新药创新得到了资本非常看好的反映,在新药领域的投资是加强的,所以体现了资本对新药的追逐和加强,这两者之间他会发生关系,一边是过去的历史、现状,一边是如何面临未来。

我们看看国际资本市场对医药创新。一级市场非常发达,这是跟我们刚刚形成的创新医药的热潮要远远胜过目前的体系,最主要的反应是在新药研发是在长达十年、十五年的周期当中,每一个不同的里程碑阶段有相对成熟的估值模型。这个为资本的接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另外在这个体系当中有大量的各个阶段,专注于各个阶段专业化的投资机构。医药行业非常复杂,不光是周期长,细分的领域非常多,不同的细分领域它会面临完全不同的商业环境,所以我们很难讲一个投资机构你在一个领域很强很专业,换到另外一个领域还能含量强、很专业,医药投资领域有一批不是很大,但是各自领域非常专业的分工的投资机构反而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风险投资的数字也是呈现了过去增长的趋势。表示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于医药创新的支持。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更加有宽松的上市条件,这个因为有成熟的投资机构,所以这样的制度安排对于众多的初创期的创新药企能够迅速地得到资本的支持,其实是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一市场也是非常高效,能够保障你每个阶段的研发能够获得正常的成长。百济神州从它上市时候的只有7亿左右的美金,到现在几百亿美金的这种市值。那就是说你的研发进展正常,那资本市场会在各个阶段体现你估值的表现,反过来讲如果你的研发一旦出现问题,你的估值也会断崖式地下跌,这在成熟市场会被认为是一个正常的情况。

并购活跃-国际资本市场的这种操作对于医药创新的支持,有大量的医药并购。那么我们知道很多大的药企,你比如说罗氏,包括辉瑞,还有医疗器械里的美敦力等其实是一个并购的历史。这些大的医药巨头、行业巨头,他们有非常成熟的公司体系,它的品牌体系、运营体系、它的资本体系,所以它能够支撑更大的市场运作,所以会和创新药企形成非常好的分工。大量的创新药企和医药巨头形成了上下游的关系,所以国外医疗市场是非常活跃的,而且基本上像美敦力是靠并购撑起一家公司,做大做强,这是成熟市场的非常强有力的。结合国内市场的情况,可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还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最近正好我们在对国内的疫苗行业进行一个梳理,大家知道之前发生了长生生物这样的事件,对于国内的疫苗行业怎样面对未来?国际巨头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还有默沙东。我们发现他们四大疫苗巨头的形成与资本市场的支持密不可分,有大量的产品和它的生产线是来源于收购,既有两大公司之间的合并,更多的是创新公司加入到大的平台之下。那么像辉瑞的成功,它对惠氏的收购就得到了疫苗之王,这是疫苗领域最大的品种,全球销售57亿,也基本上接近全球第十大品种。所以我们从这样一个国际巨头的成长轨迹来看,他们的产业发展之路是获得了资本市场非常强有力的支持,当然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反过来催生了更多的创新企业的这种像小苗一样不断地成长,有很多的创新企业,因为他们可以获得上市公司的合作。

另外一个案例赛诺菲巴斯德更是这样,在初期也是通过资本的合并来形成这样的基础。目前这四家公司他们的疫苗市场份额占到了世界的绝大部分,应该是在80%左右这样一个市场份额。

我们今年投资界应该最鼓舞我们的事情无疑就是香港的对未盈利的生物药企的开放。港股从去年开始,我们了解的是从去年开始的这样一个策划,到今年已经完成了几家公司的上市。那么并且还有大量的企业在后面排队。那么应该说资本市场的创新,吸引了医药创新企业非常多的目光,更多的目光,已经将医药创新企业未来的资本之路,可以说是成为一个最主要的通道。

下面回到中国市场,首先是2019年大家最困惑的负债、减杠杆。那么确实可能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了大量的负债。而且我们的负债是更多的是集中在基建和房地产,构成了国民非常大的债务负担。我们的债务水平已经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我们理解管理层为什么要去做出这样的安排,要去降杠杆,降负债。但是降杠杆的过程带来了很多的痛苦,首先这个流通性它有资金的这种分层效应。总负债水平要下降,降谁的好呢?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因为中小企业本身的融资能力和条件不强,所以降杠杆首先是一批中小企业他们的杠杆、他们的负债要被降。那么这些中小型企业可能更多的是创业企业,是民间企业,所以大家会特别感受到降杠杆对创新、对中小型企业的冲击力。我的投资组合里就有这样的案例,这个原先资金宽松的时候比较容易拿到钱,但是按照现在的条件它不符合贷款的标准了。那怎么办?银行就要收贷,那收贷之下中小企业能够撑得住的很小,我们从公开市场得到的信息有几百家,可能实际数据还多,几百家的上市公司极其它的股东体系都发生困难,更不要说中小型创新企业,所以降杠杆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二个是二级市场的流通性下降。低市值、低交易量的股票现在是一大堆,那么我们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我们界限有点模糊。我们医疗器械的一哥迈瑞去了深圳创业板,这个是估计一上市就会一千亿市值的,才进了创业板。所以我现在就不是特别搞得清楚,上海的主板、深圳的中小板,深圳的创业板到底是怎样分工的,哪些该去哪儿,说好的 创业板是要去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就是盈利还不是特别强,但是这迈瑞可是几十亿的利润。当然市场现在是更喜欢大的,说实话喜欢大的对我们医药创新就带来了影响,我们更多的是小的。

IPO的政策也比较频繁,就是企业跟在后面来不及反应,到底是走贫困县去扶贫的通道,后面又变成了独角兽可以去邀请,邀请意味着以前还有排队一说,现在我不知道是否邀请以后就不用排队了。那么相比较而言的话,香港市场成了IPO最活跃的市场。所以我们的IPO经历了过山车,那后面又没有了,所以现在非常困难。

并购整合的难度太大,我们知道在中国市场,企业要做大,在国际市场企业做大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并购。但是我们并购的批准周期太麻烦了,没有大公司对创新公司资本接力的支持,创新很难坚持。

多层次服务体系的改进。我们希望我们的资本市场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中小板,但是界线越来越不清晰。我们希望创业板能否真正回到创业板,新三板真正回到新三板,将各自的条件有所区别,而不是现在动不动说一个公司上市五千万的利润报不进去,1000万的利润可以,1个亿的利润被否掉也正常。

现在,我们建立了医药创新全球统一的审美观,这一点是我们巨大的进步。大家都有一个一致的认识,什么是好的创新药企,但是真正要得到资本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做起来。

尤其是投资机构更多地是从资本市场的体系思考,第一个怎样适应市场,第二个怎样进而有机会去影响和改变完善这一市场,能够使我们的创新药企更多得到资本的助力。最后我们国家是90%的民企,提供50%的税收,70%的技术创新,所以创新主要依靠民企,所以我们希望资本体系的完善,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整个国家的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