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20.郭英

年代:洪武

简介: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十八翼元帅”之一“前翼”。朱元璋还没有发迹时,路过郭山甫家借个地煮饭,郭山甫看了朱元璋大惊,转身对儿子们说“你们以后都可以封侯了”,就把儿子们(还有个女儿)都打发给了朱元璋,其中就有郭兴和郭英。郭英被称为“尉迟敬德在世”。1364年,朱元璋率军攻打武昌,湖广骁将陈同佥持槊跃马突袭朱元璋军,朱元璋高呼“郭四何在”,郭英步行前往,持枪奋臂一击,陈同佥应声坠马殒命。七月,常遇春率诸将围攻赣州,赣州将领,江右第一猛元震出城侦查,恰逢常遇春,元震单骑奔至常遇春,常遇春命郭英出战,郭英挥大刀,元震执铁挝,二将且斗且走,常遇春叹道:“壮士也,不必追了。”郭英遂放弃追击。后随徐达北伐征河南,与王保保弟詹同斗将于塔儿湾,同败走。攻打通州时,郭英用诈败之计,引元军出城,设伏兵斩首几千余级,生擒元孛罗梁王。 攻打太原时,郭英建议徐达夜袭王保保,最终大败王保保。洪武二年,随徐达征陕甘,追败贼将贺宗哲于乱山。洪武十六年,又随傅友德平定云贵,前后杀敌一万三千人,生擒二千人。洪武二十年,随冯胜征辽东,与詹同再次于阵前斗将,左胁被刺中,郭英高呼“鞑虏敢伤吾甲”!又连战数十合,詹同败退。捕鱼儿海战役,北元太尉蛮子被郭英当场挥刀斩杀。《三世家典》载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死于永乐元年。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9.薛显

年代:洪武

简介:最初赵均用占领徐州,让薛显为元帅守卫泗州。赵均用死后,薛显率领泗州投降朱元璋,被授予亲军指挥,跟从朱元璋征战。随军征伐南昌。1363年,薛显受命镇守南昌,隶属大都督朱文正。四月,陈友谅围攻南昌,薛显随机应变,其间派出精兵与敌搏击,斩敌平章刘进昭,活捉副将赵祥。固守南昌三个月,终于解围。之后跟从徐达参与两淮之战,征讨张士诚。后跟从常遇春进攻湖州,进围平江。张士诚覆灭后,薛显从大将军徐达北伐中原,临行前,朱元璋晓谕诸将说:“薛显、傅友德最为勇敢和富有胆略,可以独挡一面。”进攻保定时攻破七垛寨,追脱因贴木儿。后与陈友德率领三千人,攻下太原、追击扩廓。后与徐达会师平阳,招降杜旺等人。后抵达临洮,追击元豫王等,取平凉。张良臣假装庆阳投降,薛显纳降去,后张良臣晚上袭击薛显营,后突击幸免。薛显后围张良臣,此时韩扎儿进攻原州,以骚扰明朝军队。薛显驻兵灵州,张良臣无援后战败。此后薛显狂追贺宗哲到六盘山、追扩廓到塞外,从此陕西境内战事平息。回师后,因滥杀无辜,被贬到海南。次年,朱元璋想念其,召其归还。此后跟随徐达征战漠北,屯田北平。洪武二十年东,召还,到山海关的时候去世。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8.傅友德

年代:洪武

简介:“明初二十八侯”之一“颍川侯”。原北方刘福通红巾军旗下将领,随李喜喜入蜀,先后投靠明玉珍、徐寿辉,位列“天完四大金刚”,陈友谅杀害徐寿辉,傅友德心生不满,后来徐达进攻江州,驱兵至小孤山,傅友德选择投降。傅友德归顺后很快就参与鄱阳湖战役,并于泾江口设伏兵箭杀陈友谅。后因在两淮之战和平江战役表现突出,被朱元璋钦点参加徐达北伐,在太原之战以50骑冲却王保保万骑。洪武四年拜征虏前将军攻占巴蜀,灭明夏。洪武五年,参加岭北战役,隶属冯胜西路军先锋军,七战七捷,打的蒙古人闻风丧胆。洪武十四年秋,明朝调北征南,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贵,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洪武十四年被朱元璋无罪赐死。傅友德在明初功臣的排名极低,位列侯爵倒数第七,其身后的“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六人是朱元璋因为考虑到他们在“天下形势未明时没有采取观望态度而主动归附”特别入列侯爵,史称“六大投”。但傅友德虽然不是嫡系,毫无人脉,但凭借自己的真本事,成为了明初地位最高的北方籍将领。我们今天看明初将星,没有朱元璋那么多嫡系,降将的考虑,历史告诉我们,傅友德是一位不世出军事奇才,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名将。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7.曹良臣

年代:洪武

简介:“明初二十八侯”之一“宣宁侯”,曹良臣早年为寿州义兵元帅,其家族曾于南宋晚年效力于南宋大帅吕文德的淮西军,更早时还参与过端平入洛。故其家族在寿州享有名望,于元末乱世被推举为寿州义兵元帅,抵御颍州一带的起义军(刘福通),后前往应天府归附朱元璋。被授为江淮行省参政。他随大军攻取淮东、浙西,因功擢升为行省左丞。洪武元年,曹良臣参与徐达北伐,随徐达夺取大都(今北京),并攻至泽州、潞州一带,晋封山西行省平章。九月,徐达命曹良臣与马指挥一同驻守通州。洪武二年,北元丞相也速率一万骑兵驻军白河,进逼通州。他设下疑兵计,也速果然上当,率军遁去。曹良臣又派骑兵追击,一直追出百余里。元军从此不敢窥视北平。洪武三年,曹良臣随徐达夺取定西、三不剌川,击败元将扩廓帖木儿。同年十一月,获封宣宁侯。洪武四年又参与伐蜀。洪武五年,曹良臣随副将军李文忠北伐,兵至胪朐河,收复沿河部落,后在阿鲁浑河一带与元将哈剌章展开会战,曹良臣英勇战死。是明初三十四位公侯中,唯一一位战死沙场的开国元勋。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6.朱亮祖

年代:洪武

简介:“明初二十八侯”之一“永嘉侯”。朱亮祖在宁国一战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例荡气回肠的个人英雄战役。朱亮祖于此战选择与同样以勇猛著称的常遇春单挑,并重创常遇春,让常遇春这等猛将也忍痛返奔,朱亮祖气势如虹,徐达遣诸将全部出战围攻朱亮祖,也无法拿下,猛将“濠州郭四”郭英更是一个照面就被杀退,“徐达遣众将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这是常遇春军旅生涯唯一一次负伤。后来常遇春围攻杭州,亦是因为此伤复发,不能指挥遂撤军。常遇春病逝也很有可能是前往北方作战中,此伤在大漠受寒风恶化导致暴卒。后来直至朱元璋亲自前往督战,才终于拿下宁国,俘虏朱亮祖,朱元璋爱其矫勇,亲自释放了他。1363年,朱亮祖随徐达征讨陈友谅,江洲,参围武昌,后随徐达回师镇压洪都复叛,并参与不久后鄱阳湖之战。1364年,朱亮祖随军夺取武昌,灭亡陈汉。1367年,朱亮祖率数万军队讨伐方国珍,攻破天台、台州,打得方国珍之弟方国瑛、方明善大败而逃。一直追到楚门。最终,方国瑛、方明善都投降朱亮祖。1368年,朱亮祖被授为征南副将军,随廖永忠征服两广。后来他在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最终被朱元璋察觉。洪武十三年九月,朱亮祖被召回京师,与长子朱暹一同被鞭死。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5.康茂才

年代:洪武

简介: “明初二十八侯”之一“蕲春侯”,但是在临近受封的时候,在路上病逝,于是追封蕲国公(原定为34功臣中的第26位)。早年被元封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后率部投降朱元璋,授秦淮翼水军元帅,镇守龙湾,又任都水营田使,率士兵屯田。陈友谅攻打应天府,康茂才行诈降计,与陈友谅约“老康”为暗号,诱使其躁进急行,在龙湾将其击败,从此,“老康”也成为明军同僚对康茂才的称呼,见面皆唤老康。后随徐达破江州,攻占蕲、黄。1363年,陈友谅围困洪都府。康茂才随朱元璋前往救援,并参与鄱阳湖之战。又从灭张士诚,在尹山桥与东吴军交战。康茂才督战,将东吴军全部歼灭,后与众将围困平江,并屯兵齐门。1368年,朱元璋称帝,是为明太祖,并派大将军徐达北伐。康茂才随军平定山东,又渡河夺取汴梁、洛阳,并屯驻陕州。1370年,康茂才与诸将又随徐达和川中名将吴友仁展开汉中争夺战,此战全歼三万蜀军,逼迫夏主明升承认汉中属明,从此汉中脱川入陕,为以后傅友德从汉中率军伐蜀打下基础。康茂才不久后在回军途中病逝,时年五十七岁。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4.杨璟

年代:洪武

简介:“明初二十八侯”之一“营阳侯”,洪武和永乐年间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七祥八帅”中的“七祥”之首。其早年归顺朱元璋到集庆,后攻下常州。后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广行省参政,镇守江陵。后进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与周德兴、张彬等将领攻入广西。洪武元年进攻永州、靖江,进取广西。后随汤和、徐达攻入山西。洪武十三年,时任左丞相的胡惟庸以结党谋逆罪被诛。当时远在北平的杨璟也被列为胡党,太祖下令燕王朱棣就近诛杀杨璟、灭其三族。朱棣接到父皇的旨意后,便与姚广孝密谋,他们深知杨璟乃忠勇之士,如今身陷谋逆之罪,实属无辜,若能设法将其全活下来,今后必有大用。于是便由姚广孝亲自出面,说服其追随燕王共成大事,姚广孝亲自为杨璟设谋诈死。建文元年(1399),终于爆发了“靖难之役”,杨璟返回北平,然后随靖难大军一路南征。在决定双方胜负的灵璧大战中,杨璟挺身护驾,为救燕王而舍命捐身,以此报了燕王的活命全家之恩。朱棣继位,追封杨璟为璟国公,将他的生前履历及往事前功一概抹去,并在实录、史籍中均不作任何记载。至于杨璟一族,亦深知凡参与谋权夺位的臣子,在新天子得势之后大都难免灭口诛族之祸,故也心照不宣,将错就错,凡涉及杨璟身世的地方,一律削方就圆。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3.吴祯

年代:洪武

简介:“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十八翼元帅”之一“天兴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靖海侯”。吴祯是明朝建国初期最精通海上作战的将领,他的封号便是“海国公”,“钟英淮甸,立勋辽海”便是当时人们对其的评价。早期和吴良镇守江阴,多次击败张士诚的水军,后参与平江战役。1367年,吴祯被拜为征南副将军,随汤和征讨方国珍,顺潮捣毁水寨,打通水道,出其不意的直抵军厩。方国珍被迫逃到海上。吴祯入海追击,在盘屿与方国珍展开会战,缴获其全部战船、士卒,逼降方国珍。后来,吴祯又从海路进取福州,围困西、南、水部三座城门,最终一战破城。1368年,吴祯进破延平,俘获陈友定,平定福建沿海一带。他回军时,又消灭兰秀山一带的海寇。洪武五年,吴祯出镇登州,统率数万水军,督理海运,为辽东运送粮饷。洪武七年,明太祖听闻沿海有倭寇入侵,遂任命吴祯为总兵官,让他总领江阴四卫水军,出海追捕倭寇,缴获倭寇兵船,献俘京师。此后数年,吴祯常常往来于海上,沿海地区再无倭寇。洪武十二年,吴祯病逝。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2.俞通源

年代:洪武

简介:“十八翼元帅”之一“秦淮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南安侯”。巢湖水师头目之一。少时水性过人,武艺超群。民间传说其在作战中,能在水面踏波而行。吴元年,从平苏州有功,嗣兄通海官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统父兄旧部守庐州。后从大将军徐达征中原,偕副将军冯胜等会兵太原,定河中。渡河,克鹿台,取凤翔、巩昌、泾州,守开城。会张良臣据庆阳再叛,大将军命诸将分兵蹙之。通源自临洮疾趋至泾,略其西,顾时略其北,傅友德略其东,陈德略其南。大将军逼城下,良臣援绝粮尽,败死。遂克庆阳。征定西,克兴元,皆先登。洪武三年封南安侯,朱元璋对俞氏家族评价极高:“朕起自淮右,驻兵和阳,尔兄通海以所部师来附,东渡大江,如履平地,乃克采石,定金陵。继而两平敌国,勋绩著焉。”洪武四年,从廖永忠伐蜀,又从徐达出塞,抚甘肃,皆有功。徙江南豪民十四万填中都凤阳。又命守云南,征广南诸蛮,俘斩数万。洪武二十二年返乡,未行先死。一说俞氏家族为蒙古人,乃当年蒙古东路不花元帅铁木儿的后代。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1.廖永忠

年代:洪武

简介:“十八翼元帅”之一“建康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德庆侯”。廖永忠是淮西武装之一“巢湖水师”头目,1355年随其兄廖永安一道率巢湖水师集体来到和州投靠朱元璋。廖永忠在率巢湖水师渡江后,攻取采石、太平府、芜湖,擒获陈野先,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平定集庆府,攻克镇江、常州、池州,征讨江阴海盗,都有功劳。鄱阳湖之战,廖永忠带领巢湖水师大显神威,与俞通海等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敌军楼船数百艘。又率六艘战船深入敌阵搏击,然后迅速绕出,敌军大惊,以为遇到了神兵。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陈友谅死去后,廖永忠随军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分兵在四门设立栅栏,又在江中将船只连成长寨,断绝其出入之路,陈理只得投降,升湖广行省左丞。廖永忠回京后,朱元璋将写有“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的漆牌赐给他,悬于家门外。1367年,廖永忠作为征南副将军协助汤和征讨浙东、福建,降服方国珍,生擒陈友定。汤和被调到北方后,廖永忠接任征南将军一职,和副将朱亮祖一道征服两广。洪武四年征讨巴蜀,率领水师直捣重庆,夏主明升向其请降,朱元璋写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对廖永忠奖赏甚厚。洪武八年,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廖永忠的功劳相当大,但因“窥探朕意”,私自淹死韩林儿一事,被朱元璋授意“封侯不封公”。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