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运坤:昂首挺胸 走致富路

杜运坤,一个35岁的普通农民,望着满棚活蹦乱跳的鸡群,坚毅的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他心里默默的盘算着等这一批草鸡出栏,还要再扩大一些养殖规模,让自己的养鸡场再多下一些金蛋蛋。

杜运坤自小生长在河南省卫辉市上乐村镇上乐二村这片土地上,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从小学习刻苦,梦想着能学好知识、考上大学,凭自己的本领报效国家。但家庭的贫困掐断了他的求学梦,初中毕业就不得不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祖母残疾,父母常年有病,田里的活计就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但几亩地的出产又怎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呢?这时他想到了养鸡来增加家庭收入。但既没资金又没技术的他借钱养了两年鸡子,不仅没挣到钱,倒欠了一屁股的债。无奈之下,杜运坤只好到山东打工去挣钱还债。这时已娶妻生子的他生活更加艰辛。后来母亲脑出血住院治疗,他为了照顾母亲,只好辞去了工作,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这时不到三十岁的他已被生活压得抬不起了头。

正当杜运坤彷徨无计、前途渺茫之时,国家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经过精准识别,他家被第一批确定为村里的贫困户,国家的扶贫政策如雨露、如春风,给了他重拾生活信心的希望。

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知道他有养鸡的经历,就鼓励他搞养殖,并从技术和销路上予以大力支持。杜运坤本是一个不肯服输的人,初中毕业后也没有间断学习,通过自学电脑也能从网上学到养殖技术。杜运坤下定了决心,有了国家的好政策,自己一定要挺直腰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贫困,走上率先致富的道路。

杜运坤先从小规模饲养蛋鸡开始,积累养殖经验,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多品种、高效益的养殖致富道路。看到城里人喜欢吃地里跑的土鸡,杜运坤抓住了商机,进了一批草鸡苗散养,出栏后卖出了好价钱。他又听说乌骨鸡浑身是宝,鸡肉和鸡蛋营养价值高,鸡蛋价钱是普通鸡蛋的两倍多,于是又搞起了乌骨鸡养殖,结果鸡蛋供不应求,卖出鸡子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养殖棚里每天都能见到杜运坤忙碌的身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杜运坤心思灵活,在养殖棚旁边种植了一片苹果园,既可以在苹果园里散养草鸡,还可以收获苹果卖钱。同时又承包了20亩地,其中7亩地种植大葱,真是越干越有劲。

杜运坤说:“我响应政府的号召脱贫致富,搞了养殖和种植,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真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确实,乡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一直关注着杜运坤,不仅在技术和销路上给予他大力支持,还知道他好学习,懂电脑,给他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平时负责转移就业工作,帮助村里整理档卡,每月能拿工资1400多元。

村里把他当做致富带头人来培养,希望他能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周围的村民看到杜运坤搞养殖致富,有好几家农户表示也想搞养殖,但缺资金缺技术,无法起步。现在杜运坤看到这种情况已经有了新的想法。他表示自己致了富不能辜负了政府的期望,不能忘了父老乡亲,如果有人想搞养殖,自己会低价提供种苗,免费传授技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回报政府和社会。

杜运坤从一个贫困家庭中的穷孩子到今天挺直腰杆的创业者,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了他信心和勇气,是他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前景,也论证了社会不养懒人的至理名言。希望他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一个致富不忘乡亲的带头人。(通讯员 李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