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娘子关脚下,200多年来6代传承人用纸“蘸染”迎新年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段福珠。我家就住在有着天下第九关之称的山西娘子关脚下,我们一直延续着一项俗称染纸的古老传统技艺 “手工印染挂条”。@自拍

由于染纸程序步骤较多,所以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我们当地的传承人们就开始着手选料、裁剪、叠纸、蘸染、凉晒、写字等程序。一直到腊月二十六、七左右将挂条悬挂于街头才算完成整个技艺。

“手工印染挂条”传承的这个村叫地都村。村庄因汉光武帝刘秀在此渡河而得名“帝渡”,后演变为“地都”。村落依山临河,古有“襟山带河”之美称。村庄原属山西省平定县,1958年9月划归河北省,现归井陉县南峪镇管辖。您站在此地一只脚在河北地都,另一只脚就可以跨入山西娘子关。


据《平定州志》记载,地都观音寺始建于唐朝,很早就有手工印染挂条的说法,久远而无考。大约在十八世纪初叶清道光年间,地都观音寺每逢佛事活动或民间节日,特别是春节、元宵节总是在院内院外、街道悬挂书有美好祝福文字的彩色挂条,营造节日环境氛围。

我们村手工印染挂条源于本村观音寺住持,住持擅长绘画、书法、等。他采集天然植物果实或种子,磨粉制成黄、蓝、红等几种颜料,利用民间常用绵纸,以绵纸渗透的特点,反复将其折叠,不同角度不同颜色反复蘸染,之后拆开晾干,绵纸上就形成五彩缤纷的花式花样。

蘸染晾干后的纸张,用面糊将染有大花和小花的染纸粘接在一起,上面花大,下面花小,组成一张完整的挂条。最后,进入挂条书写阶段。与写春联一样,只是挂条根据街巷的宽窄一般是四到八个字,仅有横联。在彩色绵纸上写下美好祝福的话语,一块一块串连起来,挂在街巷来增添节日气氛。


进入腊月我和身为传承人的伙计们开始挥毫书写。

从无从考证的第一代到之后的寺院住持释绪仪,到今天的第六代传承人我、段福珠,经历了200多年的延续和传承。目前我们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非物质遗产项目。

我今年62岁,2015年开始跟随本村手工印染挂条第五代传承人李彦云学习挂条手工制作。第二年就开始制作具有地都浓郁地域特色的印染挂条,先后与农民书法家段生彪、李贵年等合作,在过年、元宵期间为村里街道制作手工印染挂条。

在书写现场不仅有我们这老一代的传承人,也看到了小一辈的参与者。

我村70多岁 “手工印染挂条”参与者段瑞科说道,地都“染纸”技艺在井陉县乃至石家庄地区也是蘸染类传统技艺极少见到的行业。希望把“染纸”发展好传承好。

走进地都村古老而有着晋商文化的地方,抬头满街都是五颜六色的挂条。不知不觉会把你带进喜庆欢乐的节日氛围,眼下乡村农家过年也是一种潮流、体验。不妨带着家人游览一下汉光武帝刘秀在此渡河的地方。春节期间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节目送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