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风波”在告诉我们什么?

旅行社早就应该反思了。

原因很简单:经营很困难,还亏钱,还是整体性的。

当一个行业整体经营困难的时候,一定是经营的逻辑改变了。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呢?

——白菜帮如是说


01大疫中的“携程风波”

2020年春节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一道紧急通知,全国旅行社及 在线平台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 机票+酒店”服务。

一夜之间,全国旅行社业务全面终止。这是我们从事旅游行业30多年以来的首次,也是文化部和旅游局合并成文旅委以后影响面最大的通知。业内戏称,奉旨失业!

随后,各OTA平台、民航、铁路等部门发出通知,游客免费办理退订。携程高调公布将提供2亿元的重大灾害保障金,以确保用户无损退订。

而后,供应商纷纷抗议:

“谢谢你xx,别把伪善当正义。行业遭遇灾难的时候,xx吃着我们供应商群体的人血馒头,做着他的慈善广告!作为行业标杆请自己掏钱将2亿现金捐给疫区人民!”

“xx,滚出***,还我们净土!“

“一直吸我们血,现在大家连生存都恼火了!“

“希望xx真正自己掏钱承担,不要跟供应商扯皮。”

对这起事件,我们无可置评。只是希望,作为知名企业,在获得广告效应的同时,考虑考虑供应商的处境!他们真的很辛苦!整个春节都在忙着退团、退款、取消计划和协调航班。空欢喜一场不说,还数着天上的星星,问“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他们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不知为什么,写到这里的时候,白菜帮的脑海中出现了《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和高玉宝的形象。


02 旅行社生态的第一次变革

其实,现今的旅行社生态的形成要从2003年说起!

是的,2003年。那一年我们也经历了一场“大考”———“非典“。

“携程风波”在告诉我们什么?

“非典”之前,携程还在用电话为商旅人士提供订票订房服务;帝都的艺龙和携程还争哪个正宗,竞争相当激烈; 同程在满世界发他们自己印的“旅行社黄页”; 旅游百事通,对不起,还没有!就叫“重庆海外”。 宝中旅游,对不起!也没有,叫“深圳宝安中国旅行社”。

那时候,旅行社响当当的品牌是:“国、中、青”。好多人都没有听过。就是”国旅“、”中旅“和”“青旅”,都是国有的。

“携程风波”在告诉我们什么?

从九十年代中期到2000年前后,旅行社的业务主要有三块:外联、接待和组团。入境旅游是各家旅行社生存的根本,要想生意好就必须和北京的几大外联大社搞好关系。组团业务刚刚兴起,利润非常好。有出境资质是旅行社的骄傲。那是真骄傲,因为客人抱起两三万元排一天队都要去“新马泰”。而地方旅行社只要取得出境代理资质,就连走路都是神气活现的。

但是,也没有风光几年,危机就来了。到“非典”之前,旅行社行业就彻底从当年的“十大高收入行业”跌落了。一直混到这个鬼样子,可谓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大概是有以下这些原因:

外联权开放,各地都有了到国外组团的资格。大家竞相杀价,入境旅游竞争加剧,利润迅速下降;

国有旅行社体系低效的分配机制,导致大旅行社人才大量流失。出走的骨干纷纷到中小旅行社承包部门,业务和利润被带走;

组团市场,旅游目的地旅行社为拉客源而成立的办事处纷纷实体化,分割本土旅行社的市场。本土旅行社同时失去的还有资源的价格优势,自有产品生产部门失去竞争优势,开始亏损;

旅行社向社会开放,各种所有制的旅行社大量出现,竞争更加加剧;

旅行社的单点零售模式,就是客人必须上总部报名。也只有这里可以报名。生产效率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旅行社规模的扩大。

这一系列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好解决的,困扰着旅行社,也困扰着老板们。

“携程风波”在告诉我们什么?

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全国旅行社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实践。

有的国有旅行社开始出售股权;有的开始完全改制;有的削减部门,只保留能赚钱的;有的开始承包部门;

在这个时候,“非典”来了。在一片哀嚎声中,生机勃勃的旅行社变革开始了!

大的改变无外乎两点:

一是以供应商和门店为主体的线路产品批发和零售体系;

一是以OTA为主的标准单品线上销售体系。

也就是,线上和线下销售体系并存,但产品类别有所差异。

你会发现,线上和线下是割裂的。有的都成一家人了,但饭还是各吃各的。


03 现在旅行社生态有问题吗?

白菜帮肯定地说:是的!

我们认为自“非典”以来形成的旅行社生态被破坏了!

门店承包模式这种线下零售已经不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

而携程系(包括携程、去哪儿和百事通三个品牌)的一家独大会加快这个进程!

“携程风波”在告诉我们什么?

用曾鸣商业的“三浪”理论来说,线下连锁模式本来就是第一浪,是前浪,注定要死在沙滩上。

我们来看看这个“前浪”的生态是如何构成的。

它是从单一旅游资源供应、地接产品的形成、大交通配合、批发商形成包价产品、产品在平台商上架、零售商(门店或线上)销售、消费者购买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自2003年后,旅行社形成了十分严重的批零割裂。这一方面是因为旅游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一般不会十次八次的去看一个景点。旅行社只有品类齐全、产品众多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的零售平台具有这个优势。

另一方面,批发商由于规模不大,管理能力不强,加上进入门槛不高,一个产品赚钱大家都来做。还不动脑筋,相互抄,搞得产品毫无竞争力。久而久之,门市部也明白了,哪个差价大哪个就有客人。批发商就这样放弃了市场,放弃了品牌,也放弃了对产品的美好追求,变得只会迎合门市部的流量需求了。成为零售平台的附庸。就这个水平还想赢得尊重,门都没有!

零售平台掌握了门市,就掌握了渠道,对批发商就有话语权。他们既不买断经销,也不承诺销售量,以前还做一做广告,现在连广告费也省了,甚至连售后服务也是批发商来完成的。就这样的条件,却能收取高昂的平台费用和流量佣金。

这么不平等为什么批发商十几年不造反呢?

这是因为,尽管批发商很多,但零售平台也不少。零售平台之间也在激烈的竞争。再加上消费者对旅行社品牌的认知也没有明显的偏好,旅行社也都没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大家都靠批发商的产品来供应市场,没有产品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顾及批发商的感受,在门市部的利益和批发商的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携程风波”在告诉我们什么?

但随着线上的OTA们开始进入线下以后,情况不同了。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大的OTA平台利用资金和品牌优势,收购线下平台。进入后,加大加盟的优惠条件,大肆兼并门店。有的已经有8000多家门店,大有一家独大之势。在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其他零售平台的力量被削弱,甚至消亡。大零售平台可以左右批发商的流量,批发商在产品竞争中的相对平衡就打破了,有没有客源就要看脸色了。

2、是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OTA要进入以前他们根本瞧不起的传统旅行社业务?他们进入线下的核心诉求什么?

不要往高大上想!就是抢存量流量。

“携程风波”在告诉我们什么?

他们为收割存量市场的流量而来,因为线上流量相对枯竭,且流量费用居高不下。那么有现成的流量为什么不要?据报道,2019年携程系的线下交易流量达到了140亿人民币。

既然门市是流量的来源,自然对门市的要求要百般维护。这必然会损害批发商的利益,加剧生态链失衡。

店大欺客在所难免。

其实,2020年,没有出现大灾时,旅行社行业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怪现象,

零售平台纷纷上涨上架费用和交易佣金;批发商抱团抗拒,不签约;门店跨平台联合,要求批发商后返,等等。

这次的携程风波只是将这个失衡的进程公开化了。

白菜帮认为,这一定会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从事零售业务的旅行社和门市部,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是“利高好卖”。各个批发商在旅游资源“量大从优”的要求下都迎合门市需求。这个过程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同质化、欺诈性的产品越多,旅行社的顾客越少。

你说,我们旅行社的日子会好过吗?


04 旅行社会有第二次变革吗?

白菜帮肯定地说:是的!

这不是“疫情”带来的,而是已经到了变革的时候。

原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了;

中间环节已经成了交易的阻碍;旅行社的服务功能已经被异化的利益角逐替代了;更主要的是,在那种模式下没有任何一方是获利的!

一个满盘皆输的模式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

好在商业革命的第三浪已经来临,

这就是智能化商业时代。

智能化商业时代的标志是:智能匹配。

“携程风波”在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认为此次“疫情”以后,中国旅行社行业将会发生类似于“非典”后发生的变革。这个变革就是以智能匹配为核心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而要实现匹配,旅行社就必须要做到两个下沉:

一是渠道下沉;

一是产品下沉。

那么,如何下沉?如何匹配呢?

“胖白菜”有完整的旅行社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