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实现增产增收——专访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

打好“组合拳”实现增产增收——专访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

入春以来,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先后派出200余名农技员深入全县春耕生产一线,指导各地农民大战春耕备耕。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说,“疫情防控是当前的大事要事,但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要把疫情带来的损失找回来。”

疫情过后,如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近日,记者专访了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

打好“组合拳”实现增产增收——专访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

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右一)在规划茶业产业基地。

定目标,扎紧农民粮袋子

年前,通江县一份《关于切实抓好2020年春耕工作的通知》和《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发到了全县49个乡镇。

杨文说,“县委、政府提出了动物疫情不发生、粮油不减产、特色产业面积不减少、农产品稳产保供不断档、农民增收目标不落空的五大目标,锁定大春粮食播面稳定在87万亩,粮食总产突破35万吨,种植春季蔬菜10万亩。”

目标有了,全县的备耕情况如何?杨文列出了一组数据:截止2月下旬,全县已储备“两杂”种子487.4吨,储备蔬菜种子55吨,储备肥料1.4万吨。储备大中型拖拉机245台,微耕机2.5万台,维修农机具3700台套、提灌站55座。

打好“组合拳”实现增产增收——专访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

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右二)在农户家询问生产情况。

强优势,鼓起农民钱袋子

在通江县农业农村局,杨文指着墙上的产业发展规划图说:“通江确定了“茶叶、银耳、道地药材、生态养殖、核桃、青花椒、蓝莓”等“七大”特色产业,在这方面也下足了绣花功夫。”

产业发展进度表显示:茶叶产业已浅耕2.5万亩、防治病虫5000亩、施肥除草3.8万亩、栽植350亩、整地1500亩。通江银耳产业已维修耳堂5000个、新建1200个,备种150万袋、耳棒3.25万吨,其他菌需物资30吨。道地药材发展已经管护1.6万亩,新植 0.2万亩。核桃、青花椒、蓝莓等其他特色产业春管和春植工作正有序推进。

“养殖也是我们的优势,针对去年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今年要补齐这个短板。”杨文说,已与温氏集团达成初步意向,拟在通江县建成集扩繁、饲料生产和屠宰于一体化生猪产业。目前,全县生猪存栏46.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69万头,比去年增长8.4%和11.3%。此外全县存栏小家禽260万余只、牛15万余头、羊14万余只。

打好“组合拳”实现增产增收——专访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

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文(左一)在田间地头调研。

抓服务,线上线下富脑子

如何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杨文认为,一方面要采取电话、图片、视频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向基层技术人员及种植养殖场业主提供“不见面”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还要组织2个县级专家技术服务团、83个农技服务巡回小组共200余名农业、农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发放农作物田管技术资料,指导机耕、增种冬春马铃薯。此外,还通过“群众点单、干部填单、企业送单”等形式,帮助12家企业解决养殖用料和畜禽产品销售问题。

为保障净化市场,杨文最后说,他们深入开展了“四检四打”专项行动,确保了市场种子、化肥、农药的质量和安全。

文/图:杜文龙 伏荣德 特约通讯员 张光明 本报记者 张立峰

审核:张闻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