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想說愛你不容易。有多少人在離開這些他們奮鬥過的城市


北上廣深,想說愛你不容易。有多少人在離開這些他們奮鬥過的城市

從當年的全國“孔雀東南飛”,到後來的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因為其產業群聚集而吸引人才八方來聚。生動地描繪了一幅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人口遷徙的路線圖。

雖然後來有過一陣“白領逃離北上廣深”的話題探討,但最終很多回到老家的白領們,還是因為內地小城市的“人情社會”和就業機會少,又折返那些一線城市。

然而由於高房價和產業轉移,以及國家為緩解北京這種大城市的人口壓力而制定的疏散政策引導,慢慢的,人口還是開始梯次往各地新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轉移。

雖然四個一線城市裡,目前只有北京正式公佈的市區常駐人口正呈負增長態勢。而上海和深圳這些城市人口還在以比較小的比例逐年遞增。但我們注意到,公佈的人口增長是戶籍人口,而像深圳這樣的城市,真正的人口大軍是常住人口而不是戶籍人口。因為落戶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不僅政策門檻高,而且由於高高在上的房價,即便落戶下來,面對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房價,絕大多數白領階層裡的後來者們,拿著手上不成比例的薪資收入,還是隻能望房興嘆的。如果不能“安家”,又怎麼能夠“常駐”呢?

北上廣深,想說愛你不容易。有多少人在離開這些他們奮鬥過的城市

所以雖然深圳每年公佈的人口仍然在增長之中。但是人們看到的卻是關外一個個工業區消失,周圍依附的商業區慢慢人去樓空,關門大吉的多;關內購物商場裡的人流比以前稀疏很多,寫字樓空置率不斷攀升,租金也逐漸下降。

雖然有人說沒見人少啊。每天上下班公交地鐵照樣擁擠。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因為即便內地一個三四線小城市,上下班哪裡不是人多擁擠,車多堵路呢?

現在到底有多少人已經離開深圳,具體數據我們不得而知。只能通過街頭上,商場內的人流量和自己對周圍的感知來判斷。

北上廣深,想說愛你不容易。有多少人在離開這些他們奮鬥過的城市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也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捅開的窗戶紙。因為不管人口流向哪裡,都還在中國境內。既然深圳這種一線城市一直致力於產業升級,要往高科技+金融+總部經濟的國際一流城市轉型,那麼很多傳統產業,以中低端人才和勞動力為主的那些老工業園和工廠外遷就是必然的選擇。產業和工廠轉移走了,人口當然要隨之外遷。同時周圍的新一線和二三線城市也已經在承接這些產業轉移,並在政策上開啟了搶人大戰。一來一去,正好是一個經濟業態從發達城市梯次外溢,逐步帶動其他二三線城市加快發展的過程。

所以雖然直接數據不可得,但從那些涉及到消費,人流,租金等外圍數據看,深圳這幾年的常駐人口應該是在減少的。不知道有多少條友還在深圳發展,又有多少條友已經離開,回老家創業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