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幕人生”演悲剧——海安市委宣传部创建科原科员吴静波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

“四幕人生”演悲剧——海安市委宣传部创建科原科员吴静波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

基本情况:吴静波,男,1973年11月生,江苏省海安市人,汉族,本科文化。2000年5月至2003年9月任海安市残联康复部副主任;2003年9月至2016年3月任海安市残联康复部主任;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任海安市残联群宣部主任;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借用至海安市委宣传部宣传科;2017年4月至案发前,任海安市委宣传部创建科科员。2019年1月30日,吴静波因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2万元。

他曾是积极上进的医科大高材生,也曾是全市民政系统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却在短短十年间,从一名理想信念的践行者,蜕变为纸醉金迷的“寄生虫”。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如戏,我短短的二十年恰是四幕剧——前十年是顺风顺水的喜乐剧,后十年依次是糊里糊涂的滑稽剧、疯疯癫癫的荒诞剧,乃至于到最后成了彻彻底底的悲剧。”

在铁窗中幡然悔悟的吴静波,曾是一名普通的机关中层干部——海安市残联康复部原主任,干部不大,却身负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省补资金、残疾人技术培训、残疾人辅具筛查和评估适配等财政资金的拨付审批、跟踪监督、财务管理等多重职责。面对弱势群体,他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麻木监守自盗,伙同他人先后多次侵吞残疾儿童康复经费60余万元;利用自己负责残疾证办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具采购的职务便利,先后30余次收受他人好处费48万余元。

自暴自弃,他从此沉沦于“齐人之福”

1996年,吴静波毕业于南京医科大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即进入海安市民政系统工作,十年间,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吴静波一步步从市残联的一名普通办事员干到康复部主任。最初的时候,吴静波并没有放松自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坚持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充电,不断提升自己,追逐梦想。2006年,吴静波在经过连续3年每晚看书学习到凌晨3点的持续刻苦努力,终于在大学毕业10年后,考上了自己当初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医学院毒理学硕士研究生。然而由于需要放下工作脱产去上学,在经过与家人的多次协商、综合考虑之后,吴静波不得不痛苦地放弃了入学机会。而恰在此时,吴静波满以为自己可以升任的残联副理事长职位又被其他人补了空缺。

学业和事业的双重打击让吴静波仿佛一下子迷失了自我,开始自暴自弃,心态渐渐扭曲,意志变得消沉,工作上的事能推的就尽量推给康复部工作人员去做,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在外面“鬼混”的时间却越来越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足疗店的按摩师熊某,并很快发展为情人关系,吴静波的人生又一次“充实”起来,每天忙碌奔波于单位、家庭和熊某之间,在领导面前装勤奋,在妻子面前扮老实,在情人面前献殷勤。他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通通抛诸脑后,乐此不疲地终日上演着滑稽剧,沉沦于虚幻的“齐人之福”中无法自拔。

纸醉金迷,他把罪恶黑手伸向残疾人

2012年年底,熊某离开海安,吴静波再次陷入颓废,他没有想着从“齐人之福”中及时抽身回归家庭,而是继续呼朋唤友,经常出入KTV、酒吧等娱乐场所,喝酒买醉进行所谓的“心理疗伤”,用短暂的迷幻来获得暂时的心理安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先后与KTV陪酒侍应杨某、王某发展成情人关系,甚至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与两人同时保持着情人关系。为了维持与杨某、王某的交往,吴静波先后给两人买房买车,短短3年时间,累积花费高达120余万元。疯狂挥霍的背后是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从缺钱刷信用卡到借小贷公司的钱,甚至疯狂到去借高利贷,负债越滚越大,一度高达四五百万元。

此时的吴静波露出了麻木不仁的丑恶面孔,为了填补包养情人的“无底洞”,他与开药店的王某某共谋成立了四维康复中心,以此为平台来套取国家专项拨付给地方用于残疾人康复训练的财政补贴资金。2015年至2016年间,吴静波利用担任海安残联康复部主任,负责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省补资金、残疾人技术培训、残疾人辅具筛查和评估适配等财政资金的拨付审批、跟踪监督、财务管理的职务便利,伙同王某某,利用二人实际控制的四维康复中心为载体,采取减少服务次数、提高单次服务补助费用等手段,先后多次侵吞残疾儿童康复省级专项补贴经费60余万元,并私下约定以虚增装修费用的方式予以平账。

“有时我路过流光溢彩的商场门前,看到乞丐或一脸卑微讨好,或一脸漠然麻木的神情,向一个个路过的行人伸出又脏又破的搪瓷缸时,我常常会想,有一天我也会穷困潦倒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吴静波在表面纸醉金迷,背后债台高筑的“荒诞剧”中越陷越深,完全迷失了自我。

欲壑难填,他一再突破底线滑向犯罪深渊

“‘举头三尺有神明’,作为一名党员、公职人员,这个‘神明’就是党纪国法,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诱惑,而我一再突破原则和底线,践踏党纪国法,导致我不断滑向犯罪深渊……”

2008年至2016年间,吴静波利用其担任康复部主任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30余次收受他人所送的好处费,款物合计48万余元。从起初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肆无忌惮,从有选择地将过万大额贿金上交廉政账户到无论大小来者不拒统统笑纳,最后甚至演变成上门索贿。吴静波的心路历程像一条不断下坠的抛物线,内心仅存的一点点底线和原则,在贪欲的一点点膨胀中不断失守。为了填补越滚越大的负债“雪球”,吴静波开始频频主动出击,2015年10月、2016年7月,他事先写好借条分别向之前跟其有过往来的某公司业务代表丁某某及另一家公司经营者丛某某“借”钱用于还债,其中一笔10万元,另一笔8万元。其实吴静波心里清楚,以他目前的经济状况,这两笔钱“借”了就没打算还过,而对方也心领神会。

2018年上半年,在得知市纪委巡察组进驻四维康复中心开展巡察后,吴静波有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的问题暴露。2018年5月至6月间,吴静波跟王某某多次通电话并见面商讨对策,要求王某某如若被组织调查,就称海安四维康复中心是其一人开办,跟残联没有关系。此外,二人还找到了承接四维中心装潢的黄某,要求黄某多开装修票据用于平账,三人对外统一口径,将实际花费20多万元的装修款硬生生“包装”成接近80万元,以此来对抗即将到来的组织审查。

悔之晚矣,他用“四幕人生”演出一场悲剧

“那段时间,我经济上的‘窟窿’越来越大,开始过一天算一天,醉生梦死,从不敢去考虑将来,我做了不该做的事,拿了不该拿的钱,心里的恐惧与日俱增……”

2016年12月,吴静波被组织调离残联康复部主任岗位,借用到市委宣传部去做一名普通科员。面对这样的组织决定,吴静波心里多少有些数,然而“债多不愁,虱多不痒”,此时的吴静波已经麻木到近乎疯狂的地步,不仅依然在大肆收受他人贿赂,甚至主动上门索贿,彻底断送了悬崖勒马、寻求组织挽救的大好机会。

进入留置点后,在谈话组同志的批评、教育、帮助下,吴静波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深知早晚会有这一天,但那种不知道这一天何时到来的煎熬感、恐惧感一直深深折磨着他,让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吴静波最常提及的是他大一时上的第一节预防医学专业课——《扁鹊见蔡桓公》,作为曾经的医科大学生,他眼瞅着自己一步步讳疾忌医,一错再错,最终无法回头,悔之晚矣。

人生只是单行道,从来没有后悔药。回顾自己短短21年的工作生涯,吴静波用“四幕剧”活生生演绎了自己的悲剧结局,留给社会的是怒其不争的一声叹息,留给家人的是需要用几十年去偿还的高额债务,留给自己的是满地狼藉、臭名昭彰的丑恶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