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第三節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


考點一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條件

會計要素是指根據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所確定的財務會計對象和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


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相關內容見下表。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一)資產

1.資產定義與特徵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1)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2)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直接或間接);

(3)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2.資產的確認條件

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還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3.資產的分類

資產按流動性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是指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週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預計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變現的資產,以及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 二 ) 負債

1.負債的定義與特徵

負債,是指企業由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1)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幹現時義務。

(2)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3)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清償負債的方式有:用現金償還或以實物資產形式償還;提供勞務形式償還;部分提供勞務形式償

還:將負債轉為資本等。


2.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3.負債的分類

按償還期限的長短,一般將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是指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週期中償還,或者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到期應予以清償,或者企業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以後一年以上的負債。

非流動負債是指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 三 ) 所有者權益

1.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和特徵

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是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

(1)除非發生減資、清算或分派現金股利,企業

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2)企業清算時,只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3)所有者憑藉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


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的確認和計量,主要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所有者權益在數量上等於企業資產總額扣除債權人權益後的淨額,反映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


3.所有者權益的分類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其他綜合收益,留存收益等。具體表現為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含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其他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資本部分,它既包括構成企業註冊資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額,也包括投入資本超過註冊資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額, 即資本溢價或者股本溢價,這部分投入資本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被計入了資本公積,並在資產負債中的資本公積項目反映。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 四 ) 收入

1.收入的定義與特徵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1)收入是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日常活動產生的收入通常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即營業收入。

(2)收入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3)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該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產。


2.收入的確認條件

當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同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該合同並承諾將履行各自義務。

(2)該合同明確了合同各方與所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相關的權利和義務。

(3)該合同有明確的與所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相關的支付條款。

(4)該合同具有商業實質,即履行該合同將改變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分佈或金額。

(5)企業因向客戶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而有權取得的對價很可能收回。


3.收入的分類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 五 ) 費用

1.費用的定義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2)費用最終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3)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費用的確認條件

費用的確認處理應當符合定義外, 還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3.費用的分類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利得句括: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收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事組利得、政府補助利得、盤盈利得、損贈利得等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變動的、與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損失。(其他綜合收益)


( 六 ) 利潤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1.利潤的定義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反映的是收入減去費用、 利得減去損失後淨額的概念。


2.利潤的確認條件

利潤的確認主要依賴於收入和費用,以及利得和損失的確認, 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於收入,費用、利得、損失金額的計量。

3.利潤的分類

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反映日常活動的經營業績)、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反映非日常活動的經營業績)。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