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鑑定你認為是國標科技鑑定準確還是專家眼學鑑定準確?

今抖雲西西


古陶瓷鑑定是知識面很廣,對物體各時期特點,釉質,胎質,氧化,使用等綜合辨別,含科學性,特定條件顯現情況;對古陶瓷鑑定應該科學鑑定:(科學儀器分析,微觀表面放大分析,或化學反應推測),眼力鑑定:(要出一套眼力鑑定的基礎知識標準,和各歷史時期陶瓷特徵資料,而且要三至五人鑑定小組,重要國之重器,要多個小組綜合評定),鑑定人員要有規章制度,職業操守,法規條文約束,鑑定人員異地任職等,要有一個政府管理部門,公,檢,法文物管理組織,才能達到理想鑑定準節。收藏界要有行為規範,職業操守,勤學求真,愛國守法的行業風氣。


JM902783828


我國古陶瓷源遠流長,不僅種類繁多、風格各異,而且工藝精湛,文化、科技內涵豐富,因此,它有著極高價值。正因如此,一些不法者在盜掘、走私古陶瓷的同時,還大量仿製歷代名瓷、燒製偽贗品。對此,如何準確地、無損傷地鑑別它們是仿製品、出土品、傳世品,以維護國家和個人利益,打擊不法行為,是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

目前,古陶瓷鑑定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憑鑑定者對古陶瓷器物長期研究得出的經驗來鑑定,就是俗稱的“眼學鑑定”。另一種是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應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對器物進行“科學鑑定”。“眼學鑑定”憑的是經驗,是採用排比類推法、標型學、考證學等方法找出樣品與標準器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來推論出樣品的真贗。古陶瓷科學鑑定方法,主要是運用高科技手段對陶瓷胎、釉成分、燒成溫度、燒製時間、顯微結構等方面進行測定、分析,再和標準數據庫中的數據比較以確定樣品的真偽,下面作一簡單介紹。

一、古陶瓷的眼學鑑定

各個時期陶瓷器都有不同的特徵,無論在造型、花紋、胎釉、款識以及製作工藝方面都存在一個由早到晚的演變過程,這是鑑別古陶瓷的基礎。鑑別時可以從器形、器質、紋飾、款識、底足等五個方面進行識別。

一看器形,陶瓷鑑定,造型是一個重要依據,它有明顯的時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會時期人們的審美觀。

二看器質,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釉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藝術,隨著燒製技術的不斷進步,胎骨的質量越往後期,質地越細膩,上釉的工藝方法也越多,這使得每個時期燒製的陶瓷在胎和釉彩方面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三看紋飾,瓷器上的紋飾有著明顯的民族性和時代性。中國古代陶瓷紋飾繁多,但按類別可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四大類。紋飾是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這就需要鑑定者對我國各個時代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所瞭解。

四看款識,款識也叫年款。在一些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中部或口緣等部位,書寫著某某皇帝的年號等,有“官窯”款、“民窯”款之分,這些款識表示某個朝代生產的器物。款識的識別,是古陶瓷鑑定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鑑定出一個古瓷器的年代及價值的高低。

五看底足,因各時期的燒製工藝不同,在燒製時支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著明顯的差異。底足因為有支撐物造成的痕跡,即造成的凹凸點形態不同,這些都是鑑別瓷器時代的重要特徵。

要把握上述五個方面,所要涉及的知識內容是方方面面的。但最為重要的是實踐,特別是時下一些“高仿”古瓷的出現,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這就需要多看,看書、看實物、看真品也看仿品。通過到博物館、文物商店,逛古玩市場,多摸多看多學。因為眼鑑是一種相對鑑定法,目前尚無統一明確的鑑定標準,有時鑑定的結果,往往因鑑定者個人的眼光不同而互不相同。

二、古陶瓷的科技鑑定

目前採用的科學鑑定方法主要有熱釋光斷代、元素成分分析斷代等。其原理是對陶瓷胎、釉成分、燒成溫度、燒製時間、顯微結構等方面進行測定分析。這些方法的使用,是需要齊全的標本數據庫及一整套先進設備支持的,所以,此項工作目前多集中於科研院校和大型博物館。

熱釋光測年法:熱釋光方式是一種科學鑑定手段:一件古陶瓷在它被燒成之日起,便不斷地吸收和累積外界的輻射能量,這個能量和燒成後的時間長短有關。“熱釋光”方法就是通過測量這件古陶瓷內累積的輻射能,從而確定燒成時間的長短,達到斷代的目的(如同數樹木的年輪就能判定樹木的年齡一樣)。由於該器件的時間信息完全儲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該器件上取樣檢測即可斷代,所以這是一種絕對斷代方法,目前國際上主要採用這種方式來對古陶瓷進行檢測斷代。但是熱釋光也有它的缺陷,簡單地說就是由於每個窯口的瓷器所含具體成分不同,它們吸收外來射線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個別對待。又由於熱釋光只能確定陶瓷的“年紀”而不能確定該件陶瓷的“家庭出身”,其鑑定結果不能給出樣品所屬“窯口”。同時在熱釋光檢測時需要在器物上鑽小孔取樣,對樣品多少會造成一些損壞。

成分分析法:目前主要採用同步輻射X熒光分析;粒子誘發X射線熒光分析(PIXE,是粒子束分析的一個重要分支);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XRF)等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產生的X射線(一次X射線)來激發被測樣品,此時受激發的樣品中的每一種元素會放射出二次X射線(X射線熒光),並且不同的元素所放射出的二次X射線各自具有特定的能量特性或波長特性。探測系統測量這些放射出來的二次X射線的信息,然後,儀器軟件將探測系統所收集到的信息轉換成樣品中各種元素的種類及含量。比較樣品所含元素成分是否與標準器所含成分一致,以此來判定樣品是否為真品(它的檢測原理和DNA檢測類似),這種方法已經可以做到對於樣品的無損檢測。在此類檢測中,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標準器的收集確定以及數據庫的建立。因為我國的古陶瓷窯口實在太多,僅以浙江龍泉窯係為例,屬於龍泉窯系的窯口就有三百多處,每個窯口有的延續了幾百年,有的延續了上千年,所用的瓷土、釉子配方都不相同。如何才能將這些標準器收集齊全,本身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在沒有獲得完整的、系列化的權威標準數據之前,需鑑定器物的取樣數據就沒有參照物來進行比對。通俗地說就象“親子鑑定”一樣,兒子的血液有了,如找不到爸爸的血液就無法進行。

科技鑑別方法

三、傳統鑑定與科技鑑定結合的問題

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以往專家們分歧較大。部分科技界的專家學者認為,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標本數據庫的不斷豐富、完善,科技鑑定方法必將居於主導地位,是鑑定結論的最終給出者。而傳統鑑定方法,將逐步成為科技鑑定體系中的一個基礎步驟,一項前期工作。對此,部分文博界的專家則認為,科技鑑定方法不可能獨立於傳統鑑定方法之外,只能是科學鑑定體系中的一個輔助手段,一種補充。

近年來,中國古陶瓷學界曾經多次討論古陶瓷鑑定應該如何發展,往哪個方向發展,如何建立統一的、標準化的鑑定權威。目前較為統一的意見是要走傳統“眼學鑑定”與現代科學鑑定相結合的道路。由現代科技斷年代、專家做鑑賞並判定陶瓷所包含的其他信息和價值。因為古陶瓷鑑定包含了相當多的學問,鑑定專家不但要對陶瓷器物本身的情況有深刻的認識,還要懂得如何正確解讀器物所包含的其它文化、歷史、工藝、社會學信息,這樣才能全面地衡量一件古陶瓷的所有價值。直到現在,好像還沒有專門的大專院校開設正式的古陶瓷鑑定專業課程,由此造成了古陶瓷鑑定人材的短缺,也造成了鑑定依據的“非標準化”。 所以,目前的重要問題是要加快人材的培養,既包括科技檢測人員的培養又包括陶瓷鑑定專家的培養。

中科院高能所核技術考古組按照科學分析要求,收集了30餘處典型窯址考古發掘出土的、產地和年代地層明確的10000多件古陶瓷殘片樣品,建立了科學研究的標準樣品庫;用中子活化(NAA)有損分析了6000多個樣品的微量元素組成,用能量色散X熒光(EDXRF)、同步輻射X熒光(SRXRF)、質子激發X熒光(PIXE)無損分析了近萬個樣品,研究了不同窯口和年代古陶瓷化學組成的產地和年代特徵;研究了不同窯口和年代古陶瓷中主量和微量成分數據的合理波動區間;建立了具有統計性、代表性的古陶瓷胎、釉、色料中主量和微量成分的標準數據庫,是目前國內外按照科學分析要求建立的、古陶瓷樣品量和數據最多的數據庫;揭示和闡明瞭若干窯口古瓷胎釉元素組成的產地屬性和時代特徵,為解決陶瓷考古若干疑難問題和真偽鑑別提供了科學依據;拓展了核分析技術的研究領域和應用範圍


大江大河聊收藏


應該是專家肉眼鑑定更準確,因為古陶瓷鑑定需要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時代特徵,不同窯口的胎土及釉質特徵,紋飾特徵,開片及氧化特徵等,以及光澤沁色,科學技術及先進設備只能是輔助鑑定工具,重要參考數據。

當然一個專家也不可能全部瞭解所有古陶瓷,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但肯定比設備儀器靠譜。

現代份冒品製作水平,專門對付設備儀器,所以還需綜合性鑑定為好。


玩石頭先生


真要把二者拉出單獨比較,專家當然勝過高科技。高科技於斷代上勝過人的目測。辨偽上只有部分數據可下結論。如工藝價值,稀罕程度,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等等,高科技未能瞭解。如在辨偽上不能辨別同時期非名家對名家的模仿之作。如畫書等。陶瓷中亦存此種作品。所以說在鑑定上,若鑑定斷代的以科技為上,辨真偽的以專家為上,判價值的以專家為準。所以二者綜合能力應是三七開。


一斗樓


目前還沒有真正的專家怎辦?


功德21


設備儀器鑑定新老,眼學斷代!


用戶3890525782375


都可以鑑定,二者都鑑定為到代就0K


雅玩1779


綜合鑑定比較可靠。


象雄天珠品鑑大師求實


最好紅綜合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