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沒有最早,只有更早

不久後,王鐸的微信消息提醒聲開始密集響個不停,有關於復工的討論,已經在部門員工小群被刷屏,其中還不乏一些罵人的話。


王鐸是老員工,自然不會參與到討論中去。“少說話”成為他縱橫職場多年的金科玉律,他的牢騷一般都是發洩在朋友圈的“僅自己可見”裡。


這封郵件也發送到了住在朝陽區某小區的王鐸同事美芽的郵箱裡,不過她是在午飯刷了兩集偶像劇一部韓綜後才看到的。不上班的時候,她喜歡把手機設置成靜音模式。


不同於王鐸的憤怒,美芽開心得要死,哼著喜歡的男團的歌曲,她特意把消息發到閨蜜群,“姐妹們,我找到辭職的理由了,這次我爸媽肯定會同意的。”


家境殷實且熱衷於追星的美芽,打小的夢想是進娛樂公司工作,可是天不遂人願,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了 X 公司——一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區上地的明星科技公司。美芽從此過上了 996 的生活,每天開車跨越 30 公里,往返於朝陽與上地之間。


晚飯時間,美芽告訴父母,她想離開現在公司,理由是“X 公司太過於注重公司業績而輕視員工的健康安全。”


張震看到美芽所在公司的員工在社交平臺上公開抱怨後,順手把帖子轉發給鄰座的同事,同事看完後,二人默契又會心地苦澀一笑。


他們在一家科技巨頭公司——W 公司工作。


早在 2 月 3 日,W 公司就已經實行全員復工,X 公司第一天覆工時,張震和同事們已經連續加班好幾天。


張震認為自己的性格和 W 公司的狼性文化很不相符。在他眼裡,自己很像日劇《凪的新生活》裡的大凪(zhǐ),做事情總是要看人臉色,每天的目標就是平安無事順利度過,是“認真懦弱溫柔”的好人代表。


因此,對於公司在疫情尚在爬坡期間就復工的做法,他自然不曾反對,也沒有怨言。


比較來看,他們公司的一些員工一直在武漢前線工作,直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全面投入使用,基本上完全無休。


不過在 W 公司呆得越久,他越發現身邊的人都在慢慢變成大凪。“就像對於復工這件事,貌似大家都默默的接受了。”張震說。


事實上,過去數週,疫情陰霾下的互聯網行業早就開啟雲辦公模式,而滿足復工條件的企業,尤其大廠員工也在陸續進入所在公司的辦公樓。


2 月 17 日上午 8 點半,吳雷捂著 N95 口罩,戰戰兢兢地走入北京地鐵 13 號線回龍觀站,十分鐘後他將到達西二旗地鐵站,然後騎共享單車20分鐘到達位於北京海淀區後廠村的新浪。


這是他復工的第一天。


往常的早高峰,他需要排隊等待 10 多分鐘才能進站,然後再等上幾趟車才能擠上去。


復工,沒有最早,只有更早

▲ 往日的西二旗


平時,地鐵車廂打開的瞬間,上班族們會像流沙一樣,瞬間填滿整個車廂,裡面的人經常被擠得嚴嚴實實,雙手掏不出手機。西二旗站一到,再如倒沙一般傾瀉而出,騎著共享單車或者乘坐各自公司的擺渡車,消失在西二旗大街和上地東西路上。


密集的人群正是吳雷擔心的。不過這種場面在當天並沒有出現。13 號線一路上還算空曠。上車後,吳雷環顧四周車廂,戴著各種各樣口罩的 上班族分散在車廂各處,下了西二旗地鐵往後廠村一路騎下去,園區裡也是行人寥寥。


在北京地鐵路線圖中,西二旗站堪稱舉足輕重的一站,它是北京昌平線和 13 號線的換乘站,是幫助中國的“硅谷”——中關村實現動脈通暢的一個重要樞紐。


一年以前,西二旗地鐵站就達到了每小時 2.5 萬人次的出站量。北京早高峰客流量最高的 10 條地鐵線路中,有八條線路終點為西二旗。每天晚高峰客流量最高的 10 條線路中,也有七條是從西二旗出發的線路(據北京地鐵早高峰大數據和高德地圖數據)。


西二旗看似位置偏了一些,但近幾年來,陸陸續續地,共有 500 多家國內外知名 IT 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在此駐紮,其中,更有網易、騰訊、百度、聯想、小米、滴滴、新浪、快手等大廠和互聯網公司。


每天,上班族在西二旗人流湧動、遷徙往返。吳雷正是其中的一員。


復工,沒有最早,只有更早

▲ 疫情之下的地鐵車廂


十多年前,吳雷帶著父母種水稻攢下的幾千塊錢,半夜乘坐火車從南方小鎮來北京讀書,畢業後順利留京工作。用他的話說,自己是個標準的寒門,但不是貴子。


幾次跳槽後,他也完成了結婚、生子這兩件人生大事。


前年,吳雷和妻子在北京回龍觀附近買下了一套二手房,首付三百多萬,每個月需還款 1 萬多元,隨著去年小兒子誕生,房貸、孩子還有贍養老人的壓力,一股腦兒砸在兩人身上,這也讓他不得不再次審視自己的收入情況。


疫情下,他依舊捨不得打網約車上下班,“必須要多攢點錢了。”


不同於吳雷,不得不去上班的王鐸,這一次不想再把自己裝在繼續中庸的套子裡了。


知道噹噹網有復工員工確診得了新冠肺炎的那一晚,王鐸對《後廠村7號》記者說,自己一夜沒能睡好。第二天一早他就告訴妻子,自己打算跳槽,比起 X 公司這種“要錢不要命”的企業文化,騰訊公司的人文關懷讓人到中年的他開始有了嚮往。


在 X 公司這麼多年,這是他第一次有換工作的想法。


作為北京 996 企業的早期代表,即使已經是上市公司,X 公司依舊還保持著創業公司的拼勁,在正月疫情高峰時段,X 公司創始人依然親自出席線上發佈會,宣稱,新的 10 年,X 公司要重新創業。


王鐸說,他理解公司的做法,今年經濟會比較困難,如果公司不復工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但我上有四位近 70 歲的老人,下面還有一個三歲的孩子,我是家裡的頂樑柱。”


復工,沒有最早,只有更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