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儿子带爷爷奶奶去看病,一人解决挂号、沟通、缴费一系列问题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聊聊育儿干货,陪你成长哦。

11岁儿子带爷爷奶奶去看病,一人解决挂号、沟通、缴费一系列问题

01

冬季是流感高发季,加上雾霾天气的增多,空气质量不是特别好,老年人本来抵抗力就弱,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爷爷奶奶感冒了。

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我怕拖久了对身体不好,于是准备带他们到医院去看病。

但刚好那几天我在公司的事情有点多,又是年会又是总结的,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好在孩子放寒假,第二天,还没等我说,他就自告奋勇要带爷爷奶奶到医院,但爷爷奶奶无论如何都不去,没有办法,孩子就跑到药店给他们买了药回来,并监督他们吃了下去。

吃了两天药后,两人的感冒没有缓解,反倒咳嗽的越来越厉害,半夜听到他们咳嗽,我着急的不得了,就担心他们有个好歹。

第二天,我打算请假带他们去,孩子听到后,自告奋勇地说:“妈妈,你去上班吧,我带爷爷奶奶去。”

“你行吗?”我不相信地问道。

“哎呀,我以前感冒不就是你带我去的吗?那些流程我全都知道,我都11岁了,放心嘛。”

我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一来是因为早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要参加,是之前就定好了的;二来我确实也想看看小家伙能不能做好这件事,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要求承担责任,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

怀着有点期待又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情上班了。

11岁儿子带爷爷奶奶去看病,一人解决挂号、沟通、缴费一系列问题

02

10:00,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妈妈,医生说要查血,但是有个报告需要下午才能拿到,上次我感冒了去查血不是半小时就拿到报告了吗?”

我也觉得奇怪,感冒了查血常规这个能理解,但是,什么报告需要下午才能拿呢?难道是查其他的?于是,我让孩子再去问问医生,究竟查的是什么?

孩子回到诊所,医生回复,除了血常规,另外查的是肝功能和肾功能。问题是,感冒了查这些也于事无补啊。

因为有疑惑,孩子也转述不清楚,于是我在电话里和医生进行了沟通。经过沟通,医生同意只检查血常规,孩子拿着检查单带着老人到了抽血处。

因为医院里面病人较多,孩子奶奶又坚决不戴口罩,担心交叉感染,在抽完血后,孩子坚持把奶奶带到了医院外面的广场上,那里空气流通。

11岁儿子带爷爷奶奶去看病,一人解决挂号、沟通、缴费一系列问题

半小时后,孩子在自助拿取报告机上输了就诊卡号后,顺利拿到报告,然后带着奶奶又回到医生处。

血常规显示正常,医生开了一些吃的药和贴在脖子处驱寒的中药膏,孩子让奶奶留在座位上,他先去缴费,然后再带着奶奶到了药房和护士站。

护士给奶奶贴药膏时,提醒道:“药膏会发热,要注意温度,不要被灼伤。”这时我正好给孩子打电话询问看病情况,我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紧张地问:“护士小姐姐,麻烦你小心点贴哈,别把我奶奶烫到了。”、 “护士小姐姐,我奶奶贴这个没问题吧?”

说实话,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还不知道孩子还是小暖男一枚。我以前只看到他依赖大人的一面,在我心里,还把他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却忽略了他其实不断在成长。

回到家后,孩子第一时间洗了手并换了衣服,并要求奶奶也这样做,平时我就是这样对他强调的,看来,小家伙是听进去了的。

随后,孩子监督奶奶吃了药,还把注意事项都强调了一遍。

然后,孩子打电话给我,说圆满完成了任务。

后来,奶奶告诉我,从进医院起,挂号、沟通、缴费、检查、拿药,一系列事情都是孩子去做的,她只需要在旁边坐着,什么都不用操心。奶奶感叹道:“一直以为他调皮不懂事,结果没想到这么贴心。”

听到奶奶这样说,我的内心是欣慰的。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说:“重视独立能力的培养,才是对孩子的真爱;而溺爱和娇宠则是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吃尽苦头。”

深以为然。

孩子一直在成长,可我们却还在以小时候对他的思维和方式去看待他,一直不肯放手,其实,需要改变是我们,需要成长的,也是我们。

11岁儿子带爷爷奶奶去看病,一人解决挂号、沟通、缴费一系列问题

03

当你选择信任孩子,并给予他机会,孩子反馈给你的,更多是惊喜。

作为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做:

(1)允许孩子犯错,给他试错的机会。

有些家长的做法比较矛盾,一边埋怨孩子什么都不会,一边却又什么都不要让他做。你不给他学习的机会,他怎么能学会呢?你不让他试错,他怎么能成长呢?

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的,适当的时候需要放手,不要什么都大包大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在错误中体会,在实践中成长。

鼓励孩子去做,当孩子做错时,家长不要动辄就埋怨他,打击他,关注的焦点应该在下一次怎样做才会更好,而不是粗暴对待。

只有父母态度温和,孩子才会有安全感,他才会敢于去尝试。

11岁儿子带爷爷奶奶去看病,一人解决挂号、沟通、缴费一系列问题

(2)信任孩子,给予他能量。

当你决定放手让孩子去经历时,请一定记得信任他,而不是挑剔和奚落他。

多用“你能行”、“你很棒”这样的激励式语言,不用“你确定你可以?”、“我就知道你不行”这样的丧气话,没有谁愿意被否定。

请相信,孩子比你想象的能干,也比你想象的独立,他也更渴望得到认可。

11岁儿子带爷爷奶奶去看病,一人解决挂号、沟通、缴费一系列问题

(3)尊重并共情孩子,试着蹲下来和孩子沟通。

我们都曾是孩子,只是长大后我们就忘了。电影《囧妈》里面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应该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纳和尊重”

尊重孩子而不是以爱之名控制孩子,给他空间,让他去实践,去碰壁,从内心把他当成一个大人。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评价孩子的行为,你不是他,不能代表他去生活,学会放手,不仅你轻松,孩子也没有压力。

没有长不大的小孩,只有不放手的大人。

愿你,是那个放手的家长。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